|
基因在共鸣腔内引起的共振作用,在声乐上称“共鸣” 8 T; u$ X, K9 O/ z$ H% Y2 x
0 V4 c1 [2 h! X- ]1、歌唱时共鸣的作用 - N9 W g: |) Y% j
歌声之所以悦耳动听,共鸣器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T! B$ p) e& C6 S1 n4 M5 i7 ^
人体的共鸣腔一般分为头腔、口腔、胸腔三大部分。 : ?9 B6 v7 D8 R0 }$ E% [! e% r
上部共鸣:软腭以上的共鸣合称~。主要是高音的共鸣区。 " @, g Z* V4 Z+ T4 @* x) h
下部共鸣:软腭以下的共鸣合称~。主要是中低音的共鸣区。 $ s1 q0 P4 p& x( \9 f6 A/ h
6 B: `" }: G$ Z2 [3 Y- \5 v+ ^2、共鸣与声区的关系 . H+ P# o# y, R3 p G4 q0 j k
在歌唱时,只用口腔共鸣,声音就"扁” & c" x: K# @3 ?% I( Q. n' b
只用头腔共鸣,声音就”空“或”尖刺
1 I: f2 S% c; N, D* {) |只用胸腔共鸣,高音就上不去 + q8 |7 K% ?% o$ ^# U" ?* ]! y3 ^
为了求得歌唱时低、中、高各声区音色统一,正确合理地调节共鸣是很重要的。 8 u; M2 d9 C! J9 f; X
人声各声区调节共鸣的情况如下:
- O, g" Q0 e8 R( f. q
, [! h) b& Y5 r3 c# e* _" m7 P(1)高声区:对声音要求高昂、明亮,以头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口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 ]$ }3 [$ t9 d& v(2)中声区:对声音要求比较圆润、流畅,以口腔、口咽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与胸腔次之。 + [; `, C. M8 l" l1 e7 f h: C3 F" q
(3)低声区:对声音的要求是低沉、浑厚,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口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
# _' ]6 E7 x; Q( c# ?
/ ~6 \3 E- n9 f& v3、混合共鸣
H% `& X% [, X D, O D7 g& g在歌唱时,要根据歌曲思想内容和旋律高低等具体需要,掌握好共鸣腔的混合运用,并使共鸣腔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这种技能在声乐上称为“混合共鸣”。. r+ Z% W+ a7 z9 B
唱歌时,需要人体中哪些器官的协调合作,才能发出优美的声音呢?
2 n: B1 j* i0 f& R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听觉感受器官。
2 ~1 G8 p T" h$ ^0 q& \, C) f8 v7 j
一 呼吸器官: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胸廊、横膈膜、及有关的肌肉。 3 o% @8 `: e0 G! T3 l/ B
作用:发声的动力来源。
R/ F: M+ D: D0 q(注意:呼吸同时也要运用腹部丹田气,上下气流贯通,唱每一句之前吸足气,用气 配合声音。)
% ]4 z! f. V% Q# N q* y7 i& W, F, g; W
二 发声器官:喉、声带。 5 `! C* L, n5 h5 k" N+ ^
作用:是用呼出气流振动发声的发源地。故称声源器官。
2 ^: d# k0 [* Q! e# C(注意:歌唱时,喉要打开、放松,使气流通过。嘴的动作幅度不要大,也不要用力。可以按住下巴或在牙齿之间横咬一只笔,在嘴巴尽量不动的情况下,尽量清晰的唱出声音。这是笨方法,不过很管用的。)
8 `- k3 O: z. _4 L
8 ]% K* |3 c! R/ ~三 共鸣器官:包括全部发生系统的腔体,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
8 x3 K* y, d/ [" E' J R/ G, v
% s. _3 |; i/ k( y7 |+ m* c1、胸腔共鸣:气管、支气管、肺。
% N" t( q: i) ~) a$ v作用:起低音共鸣作用。 胸腔发生共鸣时,胸部有明显振动感,能使声音洪亮浑厚有力。
! Z3 h0 X; H/ }' v4 t( m- q$ b( h3 D
*2、口腔共鸣:口腔、口咽腔、喉腔
" b2 d( T5 q7 u/ {8 m作用:起中音共鸣作用。 口腔是歌唱共鸣的主要器官,能使声音明亮、清晰。
* V' L4 z: _9 i) N7 h
0 U# m, S! q' p8 K: o8 H7 U4 L3、头腔共鸣:口腔、口咽腔等
% C$ e$ [) f0 F9 N% X0 j作用:起高音作用。 正确的头腔共鸣发生时,歌唱者头部有振动感。能使声音明亮、丰满。
0 B7 }% g$ j S7 k; }: X- \: _9 w# t(注意:唱高音时一定要用足够的气托住声音,否则就是干吼。) 8 U0 ^/ O+ y0 I" {. Y X U
* @/ i6 D% T, L7 R0 q- S5 }7 e四 咬文吐字器官:舌、腭、齿等。
# g P! r8 A1 X$ f4 s, l作用:变声音为语言,调节口腔共鸣。 : A3 T; c3 ~7 G7 m K5 h0 A5 ? T
(注意:唱歌讲究字正腔圆,清晰的咬出吐出每一个字,不要学港台以及大陆的一些流行歌星‘大舌头’的错误唱法。) + W0 w2 C7 f* t# ?# \! D
# E6 U8 l7 O7 X! v* w
五 听觉器官:双耳
0 l/ r: Z# [6 L, {& y: U7 J2 t. n作用:辨别音高、音色、音质、音量。 0 }& ~% c: f, y4 H$ a1 A
" u6 R6 i. w) b: w3 k! ], _( 注意:歌唱时,三个共鸣区要主次分明、相互联系、声音要和谐、统一,忌发出不同的声音,说白了就是高一声、低一声、粗一声、细一声。具体的以后还要讲。)
& s2 |$ J% b* S \8 o
2 e- s6 f) M* L/ k注意的事项里,我运用了口语化,为了初学者尽快领悟。希望与词友们一起交流和探讨有关演唱技巧方面的问题。
" r7 x7 a% o, Q; ?各位词作家朋友,你们想过吗?作词和演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歌词是为歌而生存的,而歌词的字音,通俗的讲如闭口音,绕口音,生僻字、词等,还有词义不明朗、语句不流畅等,都会影响到歌唱的表达和听者的理解。所以,了解演唱知识对作词是很有帮助的。 6 s3 K7 L7 D8 Q
好词好曲也要有好的歌声来传唱。希望词作家的朋友积极到演唱技巧论坛来,交流有关歌唱方面的技巧,经验和看法等。
/ x( w. x% Z9 a: C+ N! k6 {* I 演唱技巧交流论坛为词作家的朋友,友情开放!
. d& D G) y) E5 a# n+ M! A& `请词作家的朋友们多多支持呵,谢谢!( w5 R6 P O$ u" M# M8 p
一)发声基本口形(母音练习) \# E! K" X% P; |) U, p9 o
l w) F7 j" {: L+ p1. a (啊):下腭自然的向下打开,舌头平放,唇和两颊都较放松。 1 R0 T0 o2 A6 W. K
2. e (鹅):口形"啊“稍小一点,舌的后部要稍稍抬起。
0 i" ^, a8 `/ A5 B0 O2 C, A( O3. o (噢):在发"鹅”音基础上,把唇收成圆形,舌的位置稍微向后退一点。
/ I5 r# ~* C; b* i4. u (屋):在发“噢”音基础上,把唇向前收撮,下腭往上收,舌的位置保持向后退。
4 |* c: u' b; |- V. [1 E5. u (遇):在发“屋”音基础上,唇要再收一些,舌头向前伸。 0 z3 t6 S% I' g) Z
6. i (衣):把发"遇”音撮口松开,舌的位置不变。 9 A' r- b7 E1 p
8 X3 D$ j7 S& d& i( i& g0 a# Q) I6 H在发以上母音时要做到:
, @+ ?1 {: c# Z' D(1)咽、口腔等器官的形状必须稳定。
$ J4 N+ b8 u- n6 t8 i7 T(2)气流必须保持不断。
9 [* T- q' J2 w2 e; w2 y
0 B9 _- R6 [3 a X& w* h2 q练习发声时,可以唱 “ 1(do) 2(re) 3(mi) 4(fa) 5(sol) 6(la) 7(si)” 七个音符,也可以唱 “12345” 五个音符。每个音符都有各自的唱名,(12345671)从do到do,按照高低次序排列,一个音比一个音高一度,象楼梯的台阶一样。 * V5 j$ Z! l7 t5 i+ l
' `4 f; }7 x5 o! M" ]初学者在歌唱时,把歌中的每一个字音尽量往发声的六个母音上靠,这样声音就有位置了,也会明亮、动听。 ; K' s# C( H1 O2 Z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学习唱歌的基础,唱歌姿势的正确与否会影响到歌唱的呼吸、发生、咬字吐字、歌曲表现等技能技巧。因此,初学唱歌是一定要重视唱歌时的姿势。+ A9 A1 @* Y' C! n$ M) L/ o! K
发声练习
' e2 S* ]2 A5 _5 s) ^& W(二)哼鸣练习
. N+ z+ D$ d6 U' [* X O9 [" V) a0 z8 Q/ L& ]
1.哼鸣练习是的状态
m/ x& s( C7 U& F6 Z" h; q4 X笑肌微提,上下腭各有上提下放的感觉,双唇和上齿自然似闭非闭,舌头平放,软腭轻轻 上提,基音在口咽腔与鼻腔里同时产生共鸣,连同眉心处都有振动的感觉.这种轻柔和谐的振动过程就是哼鸣练习时的基本状态. & c! \' `: Y9 o
4 h8 F. [1 k s+ Y& _: e2.一度练习 " g2 N; R/ f2 e- W, u
m (发拼音m音) 可按音乐节奏哼,声音在鼻腔里达到眉心处. . M- w2 l- h; a" l# s' G+ t
) b- b6 m' N# Z) z% ^0 F
3.二度练习 : r. p* N, ?8 T7 J( B
m (1 2 1 2 1) 注:因为打不了乐谱,故 1 2 唱 do re . R. A/ j1 a8 ~4 W- [% k
3 D) L1 b/ V& S2 ~% s
4.三度练习 . a# {) d( Z; ^8 ?# | v( e
m (1 2 32 1) 要求:呼吸徐缓,气息流畅,嘴唇轻轻闭拢,有含半口水的感觉.发 出的哼鸣声音应感觉在眉心处振动. . x. O7 A0 f( e6 p, {' P' O
% v: k& R$ g; h5 e
; S; \0 p& t' G. v% U, b$ [) h7 K' B- M$ h t1 C
1 正确的站式歌唱姿势:身体自然挺立,两脚稍分开站稳,全身重力均匀分布在脚上。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胸部舒展,小腹稍收。面部表情自然。
$ y# N/ w. C& E$ |( Z
$ I' X" o9 ^' `- O' S1 ]2 正确的坐式姿势:上身自然挺立,头正,双目平视,两肩放松放平,自然挺胸。两腿弯曲分开,坐在椅上,臀部向后,稍离椅背,两脚一前一后落地。身体重心于两腿之中。双手自然平放于腿上,面部表情自然。 , L& j9 ~$ l4 N$ z2 @
5 h" r; Z: f, n8 C( E& i k& h
3 正确与错误歌唱姿势对照: ' q/ V2 g9 }/ n% N( k
(1)正确的姿势:精神饱满、笔直地站立,双腿、脊柱、颈和头挺直成一条线,收腹,自然挺胸,身体中心微靠前。 ) S; V1 G# r9 P0 T% [5 ]
(2)错误的姿势:萎靡不振地站立着,双腿弯曲,脊柱成勾状,低头,塌胸,腹部突起。 ! J$ L& O! w& ]0 v
4 \, I' k$ B9 G4 歌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3 U7 m: Y7 u' b0 Y" X
(1)避免耸肩、塌胸、下巴前伸,低头、扬头,歪嘴、眨眼、皱眉或无目的地摇晃,面部表情紧张等不良习惯。
# v' o# F6 h& ^. L/ |' q7 g(2)练唱时不要把手放在耳旁或捂在腹部上,以免养成不良习惯。
i$ b/ l: J9 Z3 b. J7 q# C7 t9 u
以上是学习唱歌的基础,请歌唱者不要忽视。 # p7 A9 a$ P6 {! a
有人认为,歌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只要具备一副好嗓子,就能唱好歌。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 歌唱技巧,是表现歌曲的必要条件。它是建立在健康的嗓音条件之上的,通常包括对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器官的一系列科学、系统的训练。 歌唱不同于说话,它对气息、语言、感情等方面均有特殊要求。这种要求必须借助于技巧的成熟方能完成。科学的发声法能根据人声的不同条件、不同程度,对扩展音域、改变音质、增强表现力等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已经被越来越多学习歌唱的人所接受。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不使歌唱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才能对一些表现力很强、感染力很丰富的作品予以充分表现
; H3 A) r8 D- W( j! l0 y假声是不能用在歌声中的,动听的声音是用方法唱出来的,不是假声。初学时高 7 Z ~! C; g( W! c2 G% d
音区可用假声,逐渐的把假声唱实、唱亮。 9 h4 U* K: J$ y6 o/ U) p; D4 b+ Z0 L
无论唱歌还是发声都要用气配合声音,唱前一瞬间吸气 ,用气含住声音,同时把
' H' E+ x0 l: e- @6 Z% ~歌中的每个字 按发声时的六个母音规位。 不练发声和不用气,声音都会嘶哑。
+ H$ ]/ T, T7 L( W2 u/ \! G# v9 d) y4 s z) D7 w k8 W% w3 E0 d: w" Y; H7 j
练发声--母音: a 啊 o 噢 u 屋 u 与 i 衣 e 鹅
/ V5 g% M1 [: ~) U5 o5 b* j' T按音阶练: 1 2 3 4 5 4 3 2 1 或 1 3 5 3 1 逐渐升调。
6 L3 x5 i. }3 H- q6 g' gdo re mi fa sol ( `+ e; k$ N: K v. ]0 |
% C! k2 V6 R3 k* h不乱喊乱叫就可以保持好嗓子了,水也是嗓子的好朋友,多练声是最佳方法。
( i7 }( A; h9 N+ y不知我的回答你可满意,欢迎你常来。 ' _1 i y$ }( N( _1 ]' K9 ^+ K6 H2 }
$ ^* f1 @+ S: }. r. x: y
理解歌词 ' C1 p8 G' {$ b* o
2 E9 ^6 [7 }% \% J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 {: c9 h. r2 l. m
8 D; u1 i' h* l5 J8 e9 i4 Y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激情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 H" i6 o5 x I2 T& S7 a; Z: T# f" i2 e7 Z: G9 ?# ], I- o
演唱技巧“八要”: 8 F& f3 G& d4 ~+ ~' d
0 h* | \+ `$ f3 C, s词要懂、味要浓、气要通、肩要松、字要重、口要拢、鼻要空、声要送。( j7 b) }% i* o2 N, m7 E
开口与吐词
`! G+ {- P) o$ _' g# a/ h4 ?$ X# O$ E* ~
说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4 A' T+ L/ _! y7 Z- e) w' |
& S2 v" L; h5 W; R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 p, \ Y5 @7 M7 _6 e- q" ]- ?! z" }2 u/ L, d# S' l8 y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 \1 B' V; b0 L" Q7 ^, ?
歌唱时的呼吸 ( ~: R4 d2 L+ C, Q
歌唱时的呼吸是学习声乐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极为重要的。
* G5 F* g, }: }# g
% V Y, g3 |/ b& T) @4 |; @$ P9 U1、吸气时的状态:用口、鼻将气息快速吸入,两肋向外扩展,胸部自然挺起,这样便吸入大量的气体,供歌唱时发声使用。所谓“闻花”的感觉就是吸气要深的一种感觉。 $ q0 M3 O9 F+ {
& q/ K* ~& f8 p0 s' N
注意:(1)吸气时间掌握在开口唱前的一瞬间,就是说气息吸进去就向外呼(唱),两个动作是连续的。过早的吸气会造成闭气,也影响歌唱气息的储存。
0 P" y; L# ?6 E& F(2)初学唱歌的人,不能只追求气息或强调气息的使用,这样会引起气息僵死,气与声音脱节。
% w4 |5 F- P }(3)吸气时不能耸肩、塌胸,否则会导致吸气浅而少,会造成喉部紧张,限制气息的流畅,影响歌唱情感的表现。 8 v$ a8 G" _6 [( X* y
(4)吸气不应有声音。 7 M& K( O) I& U- N. k% r+ u2 P
" [) z1 ^7 q5 ~6 g2、呼气时的状态:两肋要有弹性地保持扩展,气吸进去。马上开口唱。
* f2 y c$ W8 }9 g" a注意:(1)胸部不能塌下去,以保持气息的流畅。 6 ~4 o) i+ ?9 G! X2 T X1 b; C
(2)收腹和两肋的扩展,这是两种对立的运动状态。
2 |# E+ ?' W% e6 P4 Z(3)气息不要一泄而出。大呼气会造成跑气、漏气,有碍声音的连贯,还会使声音失去弹性和力度,造成气息的浪费。
& c4 }& ~: E8 \ I9 C" x
7 H$ O5 Q6 ~: B+ N) ^2 c4 Y呼吸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音量的大小,音域的宽窄和音色的好坏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就能做到把气息有控制的、均匀的、平稳的呼出,使声音丰满圆润、刚柔相济。
2 G! U' }% q8 t- S/ Y/ B+ G
" ^4 {0 D1 k. F8 n3、介绍两种呼吸方法及呼吸练习
2 c/ k5 ]3 h0 I1 N) x(1)缓吸和急吸 % b3 w% z' d- z5 F# I: _
缓吸:可以体会一下闻花或清晨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空气是的感觉。这时的吸气自然、平稳而深入,近于歌唱是缓吸的要求。
) E3 ]% }$ j4 G1 I/ Q2 f急吸:体会一下登高或跑步运动后的呼吸状态,这时的吸气急促而深入,近于歌唱时急吸的要求。
( x; v8 J* S* X' Q7 z, s Y! d(2)缓呼和急呼
# q+ F( }. w8 T急呼:可以在正确的深吸后,将气息保持瞬间,接着做短促的吹气动作,从中体会到急呼的感觉。
9 j- G X; p& Y! K% ^缓呼:在深吸后试着高喊远处的人,也可以体会到缓呼的感觉。 $ [( G- X: Q0 ~1 w
& o( `, o1 a4 }+ \* }9 x7 d1 o& A0 V& t/ s1 d' y"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