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比喻 3 H1 p1 i0 \ A$ c
1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 W0 F& M% Z9 J5 p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的词叫喻词。例如:我们是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 Z( h* N- A9 d" P2比喻分三类:明喻 、暗喻、借喻。
* u5 y0 X; W% H$ B9 t. e4 o明喻的结构特点是用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一般格式是:甲像乙。 4 c% A( V$ k9 [/ B. F5 l7 s6 \: v
3 比喻的好处:可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另外,比喻可以用浅显常见的现象对深奥的道理假意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 & z3 W0 [4 V' S0 x8 d
4注意: ; F$ B% _) Y( u( I8 V9 s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根本不同的两类事物,但两者必须有相似点。
1 `% v; p& ?3 O. C! F& o% T( ]比喻要具体、浅显、贴近、让人一看就明白。 & b8 F. {' y) i, Y. d
' h4 q3 b# X7 V3 Z二 拟人
+ T/ l2 t$ B$ e n% Z1 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 。例如:小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7 m7 t1 }' T7 L. s/ i1 {0 Z- I
2 好处: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把本来不是人的东西人格化,使被描写的事物活跃起来,这就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力。 1 F7 J# p' Q6 \( p0 u9 k% q3 m
3注意:运用拟人的写法必须是真情的流露,感情必须符合描写的环境气氛。只有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具有真情实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运用拟人时还应注意比拟人和物在性格、形态、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之处,才能把物写的像真正的人一般。
0 X6 g( p9 ?- P1 ]
5 q8 u, V' Q& v; Z; h9 M三 排比
% H2 [0 u( n0 f% F( w: ]) |1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例如:汽车在奔驰,钻机在轰鸣,人群在欢笑。 1 h5 a6 @# v! F: x& d. o. ?4 m
2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项或三项以上的相关的内容,他们的关系是并列或递进的。一般情况下,各部分又常用共同或相近的提示语。
- P! u" C: S& g3 好处: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多用于说理或抒情。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的更严密更透彻: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 v2 z5 I+ o5 L4 j( k& e! u' D
4注意:构成排比的一组句子的意思总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如果不按事理的内在逻辑顺序一层一层的说下去,不仅说明自己思维混乱,也让别人抓不着头绪。运用排比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生硬的拼凑排比的形式。 $ H$ o- M7 `5 P* v& L& E
5 l0 S. f* f( l四 设问
0 t- a. h: \% m1 ^! p8 q3 ]1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就是明知故问。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 # i' p. S9 h% g7 ]; E! R
2好处:以设问作标题可以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的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作用。
/ D' a$ t0 D% m# L% ~有的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的说理文章为了使论证深入,波澜起伏,在关键的内容上,设问说理,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6 L% D) d" m; q; `
/ t: _7 [/ Q5 k3 U( F% ], n- i五 反问 0 I% b, _3 `# s! f7 B
1 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反问有两种句式:一是否定句,表达肯定的意思。二是肯定句,表达的是否定意思。
( o: Z/ H' U) v4 w4 T/ N3 q2 好处:用反问的方法表达语气强烈,加重了语言的力量,能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c q& F9 H# D7 X1 Y3 注意:使用反问一定要注意同正面的叙述、描绘紧密联系,当问题十分清楚,结论十分明确的时候,再提出反问,效果就好。
% }& @. |" c& S' C; W l3 S- @& d* ^3 N* a
六 夸张 4 R7 y1 p8 F+ P/ q6 u
1 夸张是有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作了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 s/ E% W) y+ _0 S) H2 _ d2 好处:可以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目的在于深刻的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还可以通过对事物的形象地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 S* c# S: U c1 T3 分类:扩大夸张,有时故意把一般的事物往大处说。 ( j( v! y: o. ?2 V* q. F0 i
缩小夸张,有时故意把事物往小了说。 + [+ C( U8 z4 _6 z
4 注意:以客观实际为基础否则不能给人真实感。还要注意力求新颖,不落俗套,不要简单机械的模仿前人。
. |4 [5 L) M# R七 对偶
" t3 b% Q( L, w+ m5 ]" @结构相通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的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这种辞格也是在近体诗(律诗和绝句)中最常用的。对偶在语言形式上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词、名词和动词两两相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I5 f3 L% D6 y; h2 T. H% ^
八借代
1 Y3 Z3 Z" W6 o0 [$ t;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 T W/ v. W: Q) O: Y1 P; q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 X/ k* q9 H" G%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而且可以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
6 ]2 {1 f* W; J. j1 X. K% p2 E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 @' c! U0 H; g& N( A7 L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
9 s9 S/ _% i0 I N% m# E8 @6 z& V例①中的“石头”,通常用来作纪念碑的材料,这里借“石头”代纪念碑,含蓄地揭示出与人民为敌的反动统治者想名垂后世的美梦终将破灭。
5 V1 R& z+ I9 U9 q0 W* O" E% w
% ]% ?: o! R* y7 d1 @九双关
: O) m& T `9 l+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q1 n9 I1 ?3 H! a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3 e/ p9 S% I( ]; c
例子(1):
$ H) \! T/ @: n" P+ }( j!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1 |/ i, n9 u7 C: H. Q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
% |- u" N* D2 ]; k(「晴」表面上是说晴雨的「晴」,暗中却又是在说情感的「情」,一语相关。)
' Q+ F: o, Y) E8 T例子(2):# t% a% S+ h) x# b% h+ L3 ?
四面又明明是寒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风筝》鲁迅
: Q% F/ {3 r+ A9 I- ](「寒威」和「冷气」指的是天气,也指保守的社会。)& A" X$ J& R3 m. E
X: D7 L9 ]/ x5 S8 B: U$ o+ V7 ]
十 衬托
, z3 i" `8 V" e3 Q: D8 z# v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4 D3 z# d' L, i3 s! h# ?俗语说:「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 (宾) 配衬乙事物 (主) ,就是衬托。9 L( P) ~1 A+ T
甲事物由于乙事物的陪衬,就显得更清楚,更鲜明,更突出。
- B w g* I0 W4 y
( W% S2 s+ b) z+ l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U5 W* I1 a; D
【正 衬】# A' s8 {4 d0 ]3 J7 K
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 X6 ^/ L) i. ~3 G' \. I/ G例子(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李白
/ K R3 j( u" P/ g; t+ n(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4 t- v- I. }& f5 ? J5 K
【反 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 j J4 B: ?) S6 _) a9 {
例子(2):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以年纪小衬托志向大。)
7 m; d. e+ ^, d/ W4 z% v例子(3):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海燕》高尔基/ v2 @5 F( }2 U! g- e
(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4 l$ g/ h- E+ a2 J' u$ N) x; i" w1 w
0 r: t) @6 e6 J8 M0 s0 ]
十一互文- C- a2 D* {' c7 n' Q9 p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3 u# x- s/ Z3 K) t. U" h& j0 v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 u: \% z: C1 ?6 @ ~ J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 l; U3 }" ^' Q" P【示 例】
9 |6 f3 g' e( N" B- x; g1 Y[编辑本段]
3 W& M" G2 _7 }# t. A例子(1):朝晖夕阴。 / I. T! P8 D1 V) G! r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I& u- U! @# c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S* Q( E! W' D1 g2 V+ u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9 l' W. Q- w `# B. P& m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 v" h& p- H0 L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9 p, o; t4 n P1 h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看懂自己 * O& j1 V6 ?4 J1 H$ Z2 W# [
7 D& }$ ~' o; R& |5 m
% _5 `( w0 X!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