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美国一些报纸以登载色情、凶杀之类诲淫诲盗内容招揽读者,其中有两家报纸竞相刊载一套提名《黄色孩童》的连环画,人们称其为黄色报纸;同样,那些宣扬色情、淫秽、颓废的内容,腐蚀人们心灵的音乐或歌曲,被称为黄色音乐或黄色歌曲。
, {% W, q5 F1 \9 Z. p$ p8 [# b( k) N3 t6 s
黄色歌曲的特点:音乐上大量采用软化、动荡、带有诱惑性的节奏;旋律多采用叙述性与歌唱性相结合的写法;演唱上大量采用轻声,口白式唱法,吐字的扁处理;大量使用滑音与装饰音;演唱中出现歌腔延迟和重音倒置。为了表现病态、迷茫的情调,伴奏中还常使用一些特殊的音响。如大浪波的颤音,大气息的嘶哑音色,大气息下的橄榄式的发音过程等。 ■《人民音乐》杂志1980年第三期% y; `* b: {% A/ l) k, w3 G
《抒情歌曲创作要走自己的路》, y% A6 [: O8 C; ?
施光南
" p+ q2 e2 L- S2 [5 n; ] 研究、借鉴某些外来“流行歌曲”创作上的技法是可以的,但不能把那些外来“流行歌曲”中不健康的情调和趣味也“借鉴”过来。某些青年人在公共场所唱着一些不健康的外来“流行歌曲”,边扭边唱,旁若无人,败坏了社会风气。
& { @. s6 f% g- [: c: ~《对待外来影响要有长期打算》( @ n3 x/ o1 u8 l
吴祖强: I! r$ P4 G4 }! |
不能说一切“流行歌曲”都是不好的,人们不赞成那种靡靡之音或近乎于此的东西;不赞成追求,迎合由于“物极”而在今天反常出现的,群众中的某些不良以至庸俗低级的趣味。因为它们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有害的。$ r r; Y Y* R4 A9 U$ Z! O$ S
《时代、社会、生活、音乐》
" m( C. v+ D: ?. q+ c5 O程云2 T# _' ~, `$ X6 q
一位海外“歌星”的录音带在大中城市中流传,先是在“地下”,而后某些电影院在开场前,休息中大放特放;在国家开办的溜冰场里大放特放。听到的人有点摇头皱眉,像吞了一只苍蝇;有的乐滋滋地跟着哼唱,像咀嚼着糖果。在某些家庭中老子骂儿子是在“吸精神鸦片”,儿子嘲笑老子头脑是“阴沉木做的”。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 L$ Q% f* _! P$ R■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2年版
( a; N" v( {# m8 B: f* Z4 W 在一首名为《你太美丽》的歌曲中,歌唱的就是“因为你生得太美丽”,“当我看见了你,饭也无心吃,已成魂不附体”。这一类歌曲,着重描绘女性的美色吸引异性的力量,并以此作为产生爱情的原因。在这里,人类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两性之间产生的爱情的种种因素都消失了,在起作用的实际上就只不过是一种动物性。”
$ L# r# i# H6 w( }+ |" y; a ———伍雍谊《一种精神腐蚀剂———对我国三十、四十年代黄色歌曲的认识》 “流行歌曲”这个词儿,在中国,有它历史上形成的特定涵义,即:是那些娇腻缠绵,轻狂迷惘,内容、情调不健康,以至低级庸俗的歌曲的统称。习惯上也常常把“黄色歌曲”包括在内……
6 r: ]# ?; C, L" L ?8 t9 d ———周荫昌《怎样看待港台流行歌曲》
5 \$ H+ z. j5 P% }3 P$ J
9 t7 y0 O, \6 H8 V0 e6 P s 这几年来,在我国大、中城市的角落里,隐隐地飘出了一阵阵轻佻、狂热、忸怩、消沉、颓废、奇特的歌声。传播这类流行庸俗歌曲者,往往打着“轻音乐”、“抒情歌曲”的幌子,且还认为是“解放思想”的具体表达,或“打破禁锢”的大胆行为。我们提倡轻音乐和抒情歌曲,但决不同意借这个幌子来混淆轻音乐、抒情歌曲和靡靡之音间的界限。”
" r! V6 x+ Y/ E4 ^% C' S ———周大风《谈港澳流行庸俗歌曲的渗入》 0 X5 l3 }* F$ ?4 H. c' ^
7 E* n8 k# q/ ~7 i"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