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g+ |( T" g; o- }+ V* @ i: w: C# X( i1 G
一、声乐学习者应具备精确、纯熟的声乐技能技巧/ y O( @, M0 k, K; F9 I4 o) A( p) {
2 i1 G7 H' Q# B$ r 学习中,学习者必须不断地巩固在声乐课上获得的正确的感觉体验,否则一旦丢失了又得重下功夫。好的演唱必须具有张口就对、出口成珠的效果,而这种演唱效果必须有赖于日复一日、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地练唱才能获得。有了纯熟的声乐技能技巧,才使美好的歌唱具有重要的前提条件。 5 B* `3 @7 E6 c H% C
% I% h$ y4 j8 @6 t1 P. M
二、声乐学习者应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 ~/ N9 D5 n$ k6 f4 J
- z$ E; r3 I- q7 H) R7 ~9 \ 好的演唱必须有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作坚强的后盾。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及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等等。任何一门基础理论课程没学好,演唱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乐理中基本的音值、节奏没掌握好,就会使作品的演唱失去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速度与力度把握不准,可能就会完全改变原作的情绪和情感内涵。若不了解作品的出处、年代及风格,把严谨、典雅的古典风格唱成激情、浪漫的风格,就会贻笑大方。可以说,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美好歌唱的一个重要保障。
& t) b" A: m( v. k9 U7 h7 m2 j
! ~% ~; F7 i+ ^, m 三、声乐学习者应具备广博的综合学科基础知识 - B; k/ C4 x/ ~: A* M
' n8 H {1 v( A2 z8 D/ A0 S
“声乐是歌唱艺术的总称,特指由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①“歌词与旋律的有机结合就构成声乐作品。”②歌词是语言艺术的表现对象,所以歌词具有文学性。“歌词的文学性要求,首先唤起的是概念,再由概念影响情感,最后在思维和联想的参与下达到某种程度的完善。”③所以,优秀的演唱者首先必须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能准确地理解歌词的内涵,才有可能塑造正确的音乐形象并唱出情感内涵;其次要有正确表达语言的能力,包括语音发音能力和朗诵技巧等等,才能做到字字珠玑,字正腔圆,以字带情,以字带声。 % Y/ k$ e4 f$ L; [
歌唱艺术擅于塑造音乐形象,歌词中经常描绘出各种优美的山水风光以及人们幸福生活的画面。可以这样说音乐是流动的绘画,而绘画是静止的音乐。美术中的绘画与音乐在意境乃至韵味上都有相通之处。音乐中和声的变化好似绘画中色彩的变化,中国画中用墨的浓淡好似音乐中的力度和层次的变化,绘画中的空白空间又恰似音乐中的休止符。对美术的了解和熟悉会增强学生演唱中的想象力,而对舞蹈、戏剧和电影艺术的了解和熟悉会大大提高并丰富演唱者的情感体验以及演唱者在舞台表演中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和整体的风度气质。在声乐学习中,学习者应多接触并学习与音乐相关的各种姊妹艺术,将各种姊妹艺术与音乐艺术逐渐融会贯通,就会大大提高综合素质,这样对音乐内涵的理解也会更加深透。" ]: K2 M6 L7 y. s& J: Q t4 K
2 g! B# A$ q7 J" a 四、声乐学习者应具备感受美、捕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 v, [6 Q( o7 g: p 7 k7 A. X1 @( G/ W6 `9 R8 ^
“音乐与诗、词所提供的艺术形式,都是具有一定程序性的时间存在,即起始、高潮、尾声,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唤起欣赏者的审美期待和审美体验。”④音乐教育是审美的教育,主要以审美为核心,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演唱者必须具备感受美、捕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灵活、有创造性地表现美是声乐艺术演唱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二度创造手段之一。这种灵活性与创造性表现在:在不损伤歌曲主干的基础上,采用装饰、填充、加花、补充和完善等灵活适宜的表现方法来丰富歌曲的情感内容。”⑤若演唱者缺乏对美的感受与捕捉的能力,就会导致对作品中的美与情感内涵在理解力和表现力上的贫乏,就更谈不上灵活、有创造性地表现作品中的美了。
& K" U" P4 F8 {8 c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学习者应多赏析各类音乐作品,包括古今中外的各种优秀的声乐和器乐作品,多观摩大师们的音乐会,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以及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并由此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渐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另一方面,学习者应加强对各种姊妹艺术的了解与学习,逐渐培养并提高感受美、捕捉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 y, I' m5 p% |
2 a' Q* E( ]6 ~6 `7 }% i' [ 如果在学别的乐器时老师对于乐理知识单薄的,可以找专业老师补充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