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89|回复: 1

[作曲技巧] 什么是作曲的基本理论?

[复制链接]

2708

积分

97

听众

1031

金贝

社长

积分
2708

管理员

南极星 发表于 2013-12-17 14: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和声学(功能和声)
- Z$ Y  S8 Y  ^
" n* U0 b0 }9 I       和声学是研究多个音共同发声的效果,规律的学问。若将旋律比作“骨”则和声就是“肉”,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传统和声学地位非常重要,可谓是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许多音乐大师都对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供献。但和声学内容浩繁、规则很多,不易学好。但掌握和声学基本常识得益最大,值得一试。这里简单介绍传统和声学的一些重要基本概念和术语。" ~6 c" J/ ^2 L  N
三和弦9 @' t7 J8 S4 @2 b
  由根音与上方三度音及上方五度音叠合而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三和弦是构成和弦功能的最基本的和弦,用得最多。按结构分,三和弦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只有一个)。按功能则可分为“主和弦”(主音为根音的三和弦)、“属和弦”(属音的三和弦)和“下属和弦”(下属音的三和弦)。此外,每个三和弦又有两个转位和弦。主、属、下属这三个和弦称作“正三和弦”,其余的四个叫作“副三和弦”。这四个副三和弦又分属“属功能”组和“下属功能”组。/ n0 n% t! c$ b1 `; V( Y( z
七和弦
0 l6 p& g5 r6 w0 q  三和弦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根音的七音)形成的和弦叫作七和弦。七和弦是不协和和弦。最常用的七和弦是“属七和弦”(属和弦形成的七和弦)。重属和弦、减七和弦也时常碰到。& B) N, O" J0 z5 X, `  ^5 x
九和弦
/ k3 u+ D3 R9 U$ }7 h1 H  若在七和弦上再加上一个三度音(即根音的九音)即为九和弦。九和弦也都是不协和和弦。
) D: t# e" }! ~$ l5 z变和弦! p1 \7 ~9 S3 e" I
  若和弦中除根音外的某个音不按原规律而变换成另一个音,这样的和弦叫“变和弦”。九和弦与变和弦的功能色彩比较特殊且不易把握,故应用较少;简单作品中基本不出现。
% u3 g) \* U) o4 Q! c6 ]和声声部8 V6 A, d' D" y' o: j
  和声一般由“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这四个声部构成。在写和声的谱表里高音部处于最上方,低音部在最下方,中音、次中音部在当中。故常把高音部和低音部这两个声部统称为“外声部”,而中音和次中音声部则叫作“内声部”。高音部一般是主旋律声部;两个内声部主要是配置和声,也常被称作“填充声部”。和声在进行、连接中,内声部要求充实平稳,声部间不许交插。低音部始终是和声中的最低音,决定着根音,故它不仅起着基础作用,而且领导着和声的走向,其作用十分重要。
+ S8 A1 c6 v, Y& g  “四部和声”的写作是作曲的重要技能之一,作品不论大小,均应以此为起点(主旋律确定之后,即着手和声写作)。配器使和声织体具体化。(由于不同的乐器分属不同的声部,故总谱可按和声声部写,也可按乐器分组写:如弦乐声部、铜管乐声部、木管乐声部…)不同作曲家的和声风格往々各异:或富丽堂皇,或雄浑宽厚,或清澈透明。如瓦格纳的作品即以华丽著称。- T( \# s: t3 h9 q# r7 j; k
和声的进行、连接、“解决”
4 Z% }0 q0 y3 h2 N9 Y$ F  和声在乐曲进程中要不断地转换、变化、中止;各声部也要为此恰当地过渡,连接。因此这是写和声的基本功。和声进行的基本特点是由“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由“协和”到“不协和”再到“协和”的交替循环。其功能进行的图式为:T-S-T,T-D-T 或T-S-D-T。小说《你别无选择》中多次提到的所谓“功能圈”就是这个意思。该小说中还提到“解决”这个术语。这是指不协和和弦(如七和弦)在进行,连接中向协和和弦转换的方式,其基本法则是将各声部的音向各自最靠近的协和音过渡,如 7→1;4→3,等;而协和音保持不变。+ p  t( ~" {. h3 {" @0 U7 Q7 R: d( q( {
  注:T组和弦为I,III,V级和弦
4 v# |4 x* [8 L4 @$ f: l  S组和弦为II,IV,VI级和弦
: ^3 X8 x5 o8 t1 ]4 i  D组和弦为III,V,VII级和弦: u9 j" }. y% o
复调2 O- `. P, ^( P. r

) _, K3 `7 ~& d- x! ~       两段或两段以上同时进行、相关但又有区别的声部所组成,这些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统一为一个整体,彼此形成和声关系,以对位法为主要创作技法。 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复调音乐的体裁:卡农、创意曲、赋格、经文歌、复调尚松、坎佐纳等。* Q" z- z6 r0 y4 d. P
复调类型- y/ J) ~. T. v; s6 `. [8 G5 j, ^
5 |' k" d+ ~6 i' s. q2 L# y5 V
(1)对比式复调音乐:
& ]3 x9 k! Y% o( b8 Q. p9 r  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旋律线,在音调,节奏,进行方向的起伏,句逗 的划分以及音乐形象和性格的表露等方面,彼此形成对比或存在差别,就构成了对比式复调。
, D! x* f& b4 r9 b(2)模仿式复调音乐:
5 e1 @) q1 t( i& }1 G3 {  同一旋律(或具有主题意义的旋律首部)在不同声部中先后出现(完成相同旋律或加以变化),再依次展现的音乐材料中间,便形成了前起后应,层次分明的模仿关系。
6 O( {& @5 ]8 K  u& E1 m(3)衬腔式复调音乐:/ q9 c; J( n$ g+ D
  (或称支声复调)同一旋律不同变体的展开,便会产生一些分支形态的声部,这些分支声部与主干声部在音程关系上时而分开,时而合并;节奏上时而一致,时而加花装饰或删繁就简。7 M, \7 _" I% H, j8 J: B
(4)对比式和模仿式的结合是其基本样式% N) }8 ]8 ?5 I8 p& [, H
  在音乐作品中,对比式和模仿式二者的结合是复调音乐的基本样式。
( }9 I* k# i) `) E+ b" w7 T(5)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结构的对比:
0 b+ ~" I7 h# @1 S$ d4 Q/ b$ c/ w  主调音乐旋律 复调音乐旋律9 c' A, e( f; o/ s% H3 t8 ]
  结构方整 结构非方整
) r' l6 c- G' {/ O+ V. w" |6 w  相同音型或主题因素的重现 很少重现相同音型
9 h# v' B; b% I  周期性律动的节拍循环 周期性节拍重音的回避
; M; P1 V/ [  U  R  乐句停顿分明,界线清晰 句逗停顿的短暂和隐蔽
& l4 ]% r0 _, @7 M% ?% P
. a/ R  ?. t5 p" n复调中的对位
2 R, T4 Q" p  R! P4 O& t
. W7 o8 H) E! X: ?. d! m
5 u# W$ }1 r; }2 i  w4 Q& D  m' N1复调音乐也被称作“对位”
/ }/ p) x( X. v; e. X  1复调音乐是由若干独立意义的旋律声部的结合,也被称作“对位”,即点对点,音对音的意思。所以复调音乐的技术理论就被称作“对位法”。
, G% }6 i2 F1 }* W* @' b/ O  音程性质分类:从听感可分为协和,不协和两种。
7 W  n# @; `% f: p/ G$ ~2 G  协和音程 同度 纯五八度
) [+ [" g- I6 \2 G7 z) S3 m2 t  完全协和 充实的协和 大小三六度
( H' W2 y$ N* G5 D# M+ u  不稳定的协和 纯四度$ ~8 \$ W) y) O0 J; ]  G: U" \
  柔和的不协和 大二 小七度
, L; T+ V7 e+ Z% ~; ]0 k  不协和音程 尖锐的不协和 大七 小二度- U$ u+ W5 x6 B6 p$ h% w
  暖昧的不协和 增四 减五度
- R+ y. F, D7 x/ H2声部运动的关系:: N" p5 |- e! t% \
  (1)同相进行 两个声部同方向运动% B, F$ P2 H' ?& L" d
  (2)平行进行 两个声部等距离同方向运动
7 ^2 M* k) \1 t, L7 ]0 G  (3)斜向进行 一个声部保持不动 另一个声部运动" ~1 _/ d; w8 W
  (4)声部交错 两个声部局部互换上下位置, I/ ~  W% p$ p
  (5)声部超越 超过原结合声部的位置的运动
, c' v4 z$ U$ z/ S  示列:简谱(注:第一行的1上带点,第二行的7下带点)
9 Z0 k3 f1 m  |. n& @/ ^  同向 5――― 6――― 5――― 1―――
$ B# R& i5 n9 U& l) R7 V  1――― 4――― 7――― 1―――
, x3 q1 t7 q4 h1 H/ F2 r4 [/ Y  平行(注:第一行12音上带点)" ]! \9 S# e* e: u' h
  1――― 2――― 7――― 1―――
  e, t8 Y7 x4 B/ B" }! J' f& C' y* N  3――― 4――― 2――― 3―――& j8 D- H5 T% ^3 m
  斜向(注:下面第一行最后两音的3 1上带点)
- l. u. ]; V# R: O  D  3――― 5――― 5――― 3――― 1―――
( X* J' V% |  Q4 r$ t/ X% I  1――― 1――― 3――― 3――― 3―――
3 F7 ]7 u' r, K, B2 \! g% {  反向(注:下面第一行音上全带点 )+ ?( H* h. T1 X1 T- V
  3――― 2――― 1――― 3――― 4―――
# Q0 A# ~3 ^" R' \* ~+ _  3――― 5――― 6――― 5――― 4―――
2 \- A, S' c3 o( N8 L: T& h: M  交错(注:第二小节声部交错,写到五线谱上一目了然)
. `/ p0 [; S" t- [! ]  6――― 3――― 6―――6 F0 t$ D5 c8 @, Y1 [) O
  1――― 5――― 4―――9 \/ |* P0 V8 n3 u
  超越(注:第二行的7下带点)' y& o- k1 w% G4 ?  r  {) S4 D3 J' O' W
  3――― 6――― 2―――
8 N0 `5 H' H! m$ }4 a. e0 E  1――― 4――― 7―――
; r# _' H" j! I/ F8 @3音点结合及声部运动的基本原则和禁忌3 U% |4 g; t& z* F' Z% F: e
  (1)两个声部的结合以协和音程为主,充实的协和音程(三,六度)应用最广,限制最少.
- ^0 @- K9 J" A( ?5 h  (2)不协和音程的使用应避免尖锐的和暖昧的不协和音程如(大七,小二,增四,减五度)在显著节拍上的结合(碰撞)。4 _! t' l" l" M* d' H- G
  (3)斜向和反向进行有助于突出声部线条的独立性,也最具复调意味,是复调音乐声部运动的主要形式。
. i1 e* U/ ?* s. k9 k5 T  (4)平行和同向进行不易显现声部线条的独立性.完全协和音程的平行进行(平行八五度)和同向进行(同向到 达的八五度)应尽可能避免。" A8 s7 b4 ]1 I% p( p6 t5 [
  (5)为了旋律线的流畅和音调分格的保持而短暂出现的声不交错是允许的,但不宜长时间的过多使用,已保持声 部线条的清晰。5 ^: \: r) u7 O4 C1 |5 {8 G9 y# v. k
  (6)声部超越会干扰旋律线的连贯,应尽量避免。& b9 W6 u8 b+ T& [8 P& U4 E
4上述相关内容是共通的
8 m" }- {* c- U  这些基本原则和禁忌愈合声学中的相关内容是共通的,应通过实际的写作练习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万

积分

61

听众

785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高级

积分
21701

宣传大使词曲达人

单长华 发表于 2016-4-14 08: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深莫测,受益匪浅。谢谢老师的一堂课。
谱子写的不好,太小,不清楚。下次更正吧!单长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8-9 12:01 , Processed in 0.14279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