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85|回复: 0

[娱乐界] 作曲家周龍用英文唱出中國腔調:別丟掉民族文化

[复制链接]
zgycgc 发表于 2013-11-26 10: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耳順之年的周龍,平和的笑容似乎已經生長在了臉上。抽煙斗、喝咖啡、給學生上課、與朋友談天……笑容溫和豁達。而與妻子陳怡在一起時,那笑容裡更多了幾分溫柔。

  拿遍美國所有的作曲獎項,包括大名鼎鼎的普利策獎﹔所有的作品都被制成唱片公開發行﹔每年有作品被世界名團在各地演奏……周龍得到了每個作曲家夢寐以求的一切。但在他看來,這一切都比不過陳怡微笑著送上的一杯白開水。

  七歲與鋼琴不歡而散

  周龍出生在北京鼓樓的一個四合院裡。周龍的父親是畫家,母親是歌唱家,都在藝術高校任教。“小的時候聽了很多古典音樂和歌劇。印象最深的是,隻要有芭蕾舞演出,我就會趴在樂池邊聽音樂。”

  5歲時,周龍開始學習鋼琴,不過並非完全出於自願。“母親說,她從小就喜歡鋼琴,但是家裡沒有錢,所以才學了聲樂。她希望我能成為鋼琴家。”但是周龍喜歡的是拆收音機、玩模型、裝小馬達,哪裡肯在鋼琴前坐定。

  母親總想收住周龍的心,規定每次練琴要20遍,並且准備了20張小紙條,練完一曲,就把紙條從這邊拿到那邊。周龍匆忙練完一曲,把好幾張紙塞了過去。紙條全拿走,就是解放的時候了。誰知一推門,鎖了。

  一次,聽著四合院裡孩子們的笑聲,周龍終於坐不住了,砸開玻璃爬到屋外。看著傷痕累累的周龍,母親嚇壞了。於是,7歲那年,周龍與鋼琴不歡而散。

  但是聽音樂的習慣沒有改。大姨朱敏經常從前蘇聯帶回大疊大疊的唱片,它們是周龍的寶貝。

  勤努力終進“大師班”

  “知識青年一輩子扎根邊疆”的口號一起,16歲的周龍打起背包到了黑龍江鶴崗生產建設兵團。“5年時間,雖然有點田園情趣,但真的一點希望也沒有。”

  直到因一次勞動受傷回家休養的間隙,周龍開始私下跟著音樂學院的老師從最基礎的樂理學起,讀譜、歌曲寫作、指揮、作曲、和聲……重新推開兒時關上的那扇門。“這些老師都是母親找來的。她很崇拜作曲家,認為作曲家是音樂家裡至高無上的,唯有創作才能成就表演家。所以她認為我放棄了鋼琴,就應該當作曲家。”

  回河北張家口,是托了關系的。在張家口文工團,周龍什麼都做——拉大幕,敲打擊樂,拉手風琴,給舞蹈配樂,寫合唱、獨唱。

  “那時候團裡學京劇,都是我帶著樂隊到別的團去抄譜子。別的團都是大編制的樂隊,我們團的樂隊隻有十幾個人,所以我還要擔任重新配器的工作。”而那個時期,周龍寫得最多的是“語錄歌”。“一有最新指示,馬上就寫,寫完立馬排練,第二天就表演。”周龍說,這不僅是他當時最有成就感的事,也練就了他日后寫配樂的速度。

  1977年秋天,在到呼倫貝爾採集民歌返程的火車上,周龍聽到了恢復高考的消息,於是急匆匆回到家,准備高考。“鋼琴已經有十多年沒有練了,得拼命練,練到能考取為止。”

  最終,周龍如願以償地坐在了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教室裡。而當時教室裡還坐著譚盾、劉索拉、陳其鋼、瞿小鬆、葉小綱、郭文景以及周龍日后的妻子陳怡。若干年后,這個班被稱為“大師班”。

  曾經挫折,《無極》轉機

  1983年,周龍以交響樂《廣陵散》圓滿結束了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習生涯。剛剛領到畢業証書,周龍的創作專輯《空谷流水》便正式出版。他也成為“大師班”上出版創作專輯的第一人。畢業后,周龍被分配到中國廣播藝術團工作。在中國廣播藝術團的兩年,是周龍最愜意的時光。“那時候,上班的節奏很慢。每個月就去創作室開個會,然后創作組長每人發一個信封,就是工資。創作任務很少,偶爾有個寫台標的任務,時長也隻需要40秒。”

  1985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周文中教授偶然間聽到了周龍的《空谷流水》專輯和他創作的兩台廣播交響音樂會的錄音,果斷將其收歸門下。於是,周龍跳過了碩士,直讀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學位。

  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最初幾年,周龍經歷了音樂創作的最大挫折。“要讀博士班課程,要學英語,又面臨一個全新的環境。當時覺得什麼樣的音樂都有,什麼樣的表演都有,很豐富,但文化上有很大隔閡。”在這樣的壓力下,周龍兩年沒有創作。“對於一個作曲家而言,兩年失聲是非常悲慘的。”

  終於,兩年之后,有人以一頓壽司為酬,請周龍寫一部作品。於是,《無極》應運而生。“《無極》與我之前的作品完全不同,是無調性的,非常復雜,這也是兩年的轉折體驗帶來的。”

  一天,周龍正在宿舍洗澡,電話響了。陳怡將電話拿到了浴室,並告訴他是從德國打來的。對方用英語說:“祝賀你得了國際獎。邀請你來參加頒獎禮,獎金7000馬克,還將有樂團現場演奏你的作品。”

  周龍樂壞了。而從那以后,各種獎項陸續登門。1991年在法國得獎,1995年的弦樂四重奏席卷美國。隨后《唐詩四首》誕生,其中兩個樂章到BBC參加比賽,榮獲“大師獎”。“這以后轉機就來了。雖說獲獎不是目的,但常常可以帶來發展。”牛津大學出版社也找到周龍,要幫他出版作品。“2000年后就開始恢復元氣了,寫了很多作品,特別是大量的室內樂作品。”他說。

  用英文唱出中國腔調

  拿下普利策獎,多少有點出乎周龍的意料,畢竟歌劇創作是他職業生涯后半段的新嘗試,他48歲時才寫出自己的第一部歌劇,而這第一次嘗試竟然就獲了大獎。

  劇本出自一位執法35年的新加坡裔聯邦檢察官林曉英,她在退休后重拾文學愛好,對《白蛇傳》的故事格外著迷。一開始只是想做一段詠嘆調作為生日禮物送給自己的先生,但后來從10位作曲家中遴選出周龍,又收到波士頓歌劇院和北京國際音樂節的聯合委約,《白蛇傳》成了一部大制作。

  “要寫英語,但是要讓歌聽起來像中國歌劇。”這是周龍對自己的要求。在旋律上,他延續了普契尼式流暢的旋律,並未挑戰歐洲歌劇的傳統,但又以漢語的四聲作為旋律中的音節,軟化語言本身,而強調節奏中的抑揚頓挫,同時加入京劇中特有的墜腔、頓腔和顫腔。“西方音韻、中國語匯,既能聽懂英語,又是中國腔調。”

  《白蛇傳》先后進行了3次試唱,以確保首演成功,因為在歌劇的創作規則裡,一旦失敗,很難修改。2010年春,該劇在波士頓首演,票價高達1000至3000美元,座無虛席。

  周龍接受媒體採訪時既冷靜又驕傲:“普利策這次把獎給《白蛇傳》,不是說就是西方向東看,這個獎不會考慮向東向西看,而是考量你是不是向更高的層次看。”

  別輕易丟掉民族文化

  如今,周龍同時在美國密蘇裡州立大學和天津音樂學院執教。雖然面對著不同膚色的學生,但周龍始終秉承一個理念——別丟了流淌在血液裡的魂。

  “在中央音樂學院的5年,不僅是我正規系統學習的階段,也強化了我對民族音樂的理解。那時候的民族音樂課程,囊括了各地民歌、戲曲、說唱音樂等,都是需要我們挨個背誦的。但這些課程現在幾乎不再開設了,所以學生在創作時也很難見到這些民間的東西。”

  在美國教學時,周龍曾經鼓勵韓國學生利用韓國傳統音樂素材進行創作。“剛開始,他們都不理解,覺得自己是來美國學西方作曲技法的,就自然而然地認為那些民族的是‘土’的。我反復跟他們說,民族文化是血液裡流淌著的魂,千萬別輕易丟掉。”

  周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今年,由北京交響樂團委約,周龍創作了交響樂作品《京華風韻》。在這部分為《鐘鼓風》、《廟會風》、《京韻風》和《急急風》四個樂章的作品裡,有著他對北京的記憶,更有著他對民族文化深深的眷戀。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20 09:49 , Processed in 0.05296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