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和声学, V! M( i3 _: N
$ q r1 j: | G/ S) W6 |+ @0 G 和声学是研究多个音共同发声的效果,规律的学问。若将旋律比作“骨”则和声就是“肉”,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和声学地位非常重要,可谓是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许多音乐大师都对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供献。但和声学内容浩繁、规则很多,不易学好。但掌握和声学基本常识得益最大,值得一试。这里简单介绍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9 R T3 g% Y6 v( B5 S$ O( F; J% A' E: ~& n
一 三和弦$ `) ?3 y0 s' G" \$ O
5 g: L m( u0 u; }$ n: x1 |. T
由根音与上方三度音及上方五度音叠合而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三和弦是构成和弦功能的最基本的和弦,用得最多。按结构分,三和弦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只有一个)。按功能则可分为“主和弦”(主音为根音的三和弦)、“属和弦”(属音的三和弦)和“下属和弦”(下属音的三和弦)。此外,每个三和弦又有两个转位和弦。主、属、下属这三个和弦称作“正三和弦”,其余的四个叫作“副三和弦”。这四个副三和弦又分属“属功能”组和“下属功能”组。
8 ~2 J8 i# S) U+ v5 S4 f% Q( y! g8 u% p9 Y& o. T2 e" @0 [
二 七和弦,九和弦,变和弦
1 W& F! f4 T; e+ J
$ c5 H/ s7 U b. i* u9 p5 s 三和弦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根音的七音)形成的和弦叫作七和弦。七和弦是不协和和弦。最常用的七和弦是“属七和弦”(属和弦形成的七和弦)。重属和弦、减七和弦也时常碰到。若在七和弦上再加上一个三度音(即根音的九音)即为九和弦。九和弦也都是不协和和弦。若和弦中除根音外的某个音不按原规律而变换成另一个音,这样的和弦叫“变和弦”。九和弦与变和弦的功能色彩比较特殊且不易把握,故应用较少;简单作品中基本不出现。
. j7 m+ @) R8 ]( ]/ p; W7 F
" s( A$ o; `% E3 m& {6 v( l 三 和声声部
! J1 ]. s" ~1 e0 t+ z; S9 q4 U: W8 s' ^, J( z, z! ^
和声一般由“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这四个声部构成。在写和声的谱表里高音部处于最上方,低音部在最下方,中音、次中音部在当中。故常把高音部和低音部这两个声部统称为“外声部”,而中音和次中音声部则叫作“内声部”。高音部一般是主旋律声部;两个内声部主要是配置和声,也常被称作“填充声部”。和声在进行、连接中,内声部要求充实平稳,声部间不许交插。低音部始终是和声中的最低音,决定着根音,故它不仅起着基础作用,而且领导着和声的走向,其作用十分重要。
8 a4 k3 z# u- u1 O5 ^: g* ?) A% I' i: ]' O3 Y
“四部和声”的写作是作曲的重要技能之一,作品不论大小,均应以此为起点(主旋律确定之后,即着手和声写作)。配器使和声织体具体化。(由于不同的乐器分属不同的声部,故总谱可按和声声部写,也可按乐器分组写:如弦乐声部、铜管乐声部、木管乐声部…)不同作曲家的和声风格往々各异:或富丽堂皇,或雄浑宽厚,或清澈透明。如瓦格纳的作品即以华丽著称。 : {" \4 h! D: I5 L X7 p6 g7 P1 i
6 s' S S6 U0 X
4 @- Y5 G% F% V5 B: |
四 和声的进行、连接、“解决”- ], k( U+ S" Q1 ^- o- _
7 e3 x' K7 `' P8 m 和声在乐曲进程中要不断地转换、变化、中止;各声部也要为此恰当地过渡,连接。因此这是写和声的基本功。和声进行的基本特点是由“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由“协和”到“不协和”再到“协和”的交替循环。其功能进行的图式为:T-S-T,T-D-T 或T-S-D-T。小说《你别无选择》中多次提到的所谓“功能圈”就是这个意思。该小说中还提到“解决”这个术语。这是指不协和和弦(如七和弦)在进行,连接中向协和和弦转换的方式,其基本法则是将各声部的音向各自最靠近的协和音过渡,如 7→1;4→3,等;而协和音保持不变。8 J5 }" a4 q4 R! a6 l, h
! n1 ^! }8 y# Q7 }% N
注:T组和弦为I,III,V级和弦7 C2 E/ w) I6 {
' c; U- _9 i9 m
S组和弦为II,IV,VI级和弦* Q! B. ^8 [* ^/ u% H
. @% v0 V6 l5 l4 J; `6 g# [+ q _ D组和弦为III,V,VII级和弦
?4 L/ v& @/ H$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