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规风格”指的是前面的风格一、风格二及风格三等三种常用的和声体系结构风格。歌曲常规风格的和弦编配可按如下步骤进行:0 r& m. x# q$ B4 M. U' Y: o: R
1 O( Y! J; |3 i" \(一)先配好旋律开始处和结束处的“起、止”和弦。
9 e) n- v6 R. B# q' _$ B5 i6 t
" f$ n! c9 e4 E* a; N( d0 a歌曲开始与结束的和弦,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配上主和弦,比如C大调配C和弦,A小调配Am和弦等。这是因为开始与结束处旋律,多为稳定结构。这种规律尤其体现在风格一、风格二的和弦编配应用中。
% L9 n; b/ H# n: N
/ }' y# L1 Z+ ^在风格三的编配中。为了特殊风格的需要,我们可以打破上面的规律,来为其配上主和弦的同级色彩代理和弦。常用的代理和弦,多为六、九、挂留等形式。
1 y# U1 j2 W" j+ t. |
5 ~ }( {5 t' o$ ?# W试着用风格一、风格二、风格三为不同的出发点来编配相同的一段旋律,体会其中的效果变化。" L; T, P2 D4 e+ }7 v( L
0 E: _+ y2 }- J' F% [! {+ v值得注意的是:在主九和弦应用手法中,与之乡搭配的和弦也有很浓的色彩性,同时还要建议大家,看是否可以把这种手法应用到日常其他歌曲中去!
; r* a9 {% a) o1 _+ ?$ _2 Z, s8 }. }3 S
(二)再编配“单位乐句”开始处和结束处的和弦。
G; c7 k8 {& @
9 t" e( K+ n1 B u5 \& H6 b0 I+ F; X单位乐句可以是完整的一句歌词,也可以是一个情绪小段。编配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段微型的歌曲,因此在它的开始处和结束处也应有着必然的稳定倾向。但因其只是整首歌曲的一部分,所以,这种稳定倾向程度比起整首旋律而言,有可能要削弱,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适当采用副三和弦等来作功能代理。
) @9 {$ a6 O8 X& x% D4 u- [* w# Q# b/ X: U& I7 x, t
当然,在这些地方继续配主和弦也是同样可以的。这样,我们便搭好了整首歌曲和弦基本骨架。) b2 x, g! T5 `5 x& [& h+ R
, L; [( S. c5 x# E
(三)根据小节“主干音”协和倾向,用“正副三和弦”编配其他小节。( O2 Q$ b+ d t7 [8 G! g1 v' I7 \+ |
“主干音”也就是小节内地位重要的音。衡量小节内的旋律音阶是否重要的标准通常可从以下几点着手:①时值长短,②强弱程度,③出现频率,④有无变音记号等。) r4 q/ {3 N" M4 h0 ] }+ L
- |. W- d+ E; k7 e
一般认为时值长的音阶重要性大于时值短的音阶,强拍(或弱拍)音阶重要性大于弱拍(或强拍)音阶,出现频率大的音阶重要性大于频率小的音阶,带变音记号的调式外音阶重要性大于调式基本音阶。3 R, E7 A* Z9 i% r6 g" j3 L7 b( {
0 s7 z% U+ b/ _% H3 H- \; d9 _+ W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在确定主干音同时,我们应该把握“尽量包容”的原则。即最后锁定的主干音,应尽量包容小节内一切有可能包容的协和音成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