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嗓音运用上的异同 " g; V$ D6 O a, a4 ^0 [) [
1.喉位的区别
; o, X% [" W% r- O4 _0 S美声唱法要求喉头下降,保持在吸气时的低部位,喉咙打开,特别要把喉咙底部打开,发音管拉长,稳定喉器。美声唱法认为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开喉是发声的关键。而通俗唱法男女声都以真声为主,喉位普遍偏高,喉咙打开不大,
9 ?3 L3 P& K/ S. C
" H9 b" i' R& ^; d5 e' a一切服从风格的需要。 . G0 T- m, A6 c' i; A! C7 R R
2.共鸣方面的对比 + }) o! L5 r3 T4 J8 E
美声唱法讲究混合共鸣,强调整体歌唱感,整个声区充分发挥共鸣作用,要求声区统一,转换音区不能有痕迹,因此音量大,穿透力强,不必借助麦克风来扩大音响。通俗唱法由于借助话筒扩音,不需要强大的共鸣(少数劲歌除外), 0 r. n8 H0 Y2 }
% l% R% F( y$ y& `: L T* p
轻唱为主,多用真声,下部共鸣较多,多用口腔共鸣,尽力保持自然状态,就像朗诵、说话一样。
$ v$ ?) {1 S' z% A2 B& h% Q3.声音走向的比较
- x* \2 w }( M/ Y美声唱法声音成管状,竖向运行,即声音从喉室发响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往上通过鼻咽腔到上部共鸣腔体(鼻窦、额窦、蝶窦)后再送出来。美声唱法主张声音从后面上去到头顶,再从前面出来,犹如抛物线,像投掷铅球一样,声音可穿透得更远,取得良好的高位置,反对声音直接从口腔唱出。而通俗唱法发音管短小,声音靠前,亲切自然。 * z% T5 k$ u$ H9 v2 w" n4 O
4.音域的不同
: w1 j. y- `8 n0 T. w) f美声唱法由于上下声区贯通,音域展衍最快,一般能达到两个八度,甚至三个八度。通俗唱法作品音域大多在十至十二度之间。部分民歌改编曲音域稍宽,某些劲歌或戏剧性作品音域宽广,嗓音条件一般或未经训练的较难胜任。 1 @" f e3 M* {
5.咬字部位的不同 / p8 C6 y( _+ i( |( m. K
美声唱法要求声音圆润柔和,音色偏“暗”咬字部位稍靠后,母音讲“圆”,嘴巴呈圆形。通俗唱法吐字方法与嘴型和民族唱法相似,有时更靠前些,齿音、唇音较重,强调吐字,因而语言清晰,感情亲切。
7 w6 m! e; n9 d. b* R! e- t6 c美声唱法有一整套训练呼吸的方法,可见其对呼吸的重视。它多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息流畅自如,声音托在气上。通俗唱法不太讲究呼吸的深度,以胸式呼吸为多,吸气部位偏高。只有少数艺术型歌手,演唱
- r1 g0 z E" Q( h! V7 E
, v- d; t, ?- _4 B- A深情类歌曲时,呼吸才运用较深。
8 U" j; d2 O- f H4 M四、教学特点的异同
' {5 S- ~$ K/ g5 g1 R! @' \- N1.美声唱法的教学特点
8 R$ u2 Z2 A, `/ c! |8 k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美声唱法是混合声唱法。声唱法从声音上来说,是真声假声都用,是真假声按音高比例的需要混合着用的。从共鸣来说,是把歌唱所能用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这种唱法本身有它自己特有的“味道”,有它特有的音响特色。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等于用我们的歌唱训练来制造我们的嗓音乐器。美声唱法所需要的歌唱乐器唱出来的歌声是有它特有的“味道”的。至于美声唱法的教学特点,我想可以从唱法训练和共鸣这两方面来分析。
$ ]) ^5 O) J( n4 F+ U第一:唱法的训练。(1)起音。起音不能突兀,乐句进场必须自然漂亮;跳到最强音之时,声音必须美丽圆润,线条必须流畅。(2)一个音上的强弱变化和颇动唱法(Vibrazione)。主张练这个方法时首先要练长气。整首歌唱下来有强弱变化 / C' v' H8 X& z4 l! r( o4 Q
, d3 V( u" R( s( a0 V2 v,这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做到,但在一个音上唱出强弱变化和颇动唱法难度就比较大,这需要练习者有充足的气息来演唱
- M, ~& T$ P0 s$ u1 a+ I( q5 M: M0 a' p- N1 H! i. |/ ]* u7 V/ F
。(3)用花腔唱法机能来发展演唱快速经过句。“花腔”的释义是有意地把歌曲腔词复杂化、曲折化、重叠转折为特征唱 2 ~4 X1 D' y1 n7 X
! ^2 y; M, A2 o
法。既然是演唱快速经过句,就需要花哨一点引开别人的注意力。(4)飞速音阶(Scale Volate)
1 x' Q8 _" V2 ~2 H. o6 ^! o+ G和装饰音的灵活性。 " ^1 t: T5 _$ Z, v5 d
第二:共鸣的练习。美声唱法是全共鸣,又是混合声区,所以要练成混合共鸣,声音真假混合同时出现。美声唱法唱歌剧时后边咽腔和鼻咽腔用得多,唱音乐会的后边用得少,到高音也不掩盖。这些唱法虽然都叫美声,但是唱不了歌剧 / Y1 E: O5 E" S8 U7 Z: x8 d) w. g
! G) z: I2 l( F ^/ ~8 D,虽然都是专业的,唱法上的区别也很大。在国际比赛中,常遇见这种情况,有的参赛者的歌剧选段唱得非常好,到唱艺术歌曲时,就完全不对了;或者艺术歌曲唱得非常有味,很正,但歌剧选曲唱不枉,这些情况都不能人选。唱不同的作品要在唱法上有细微的变化,才能适应作品的藉要。 $ o: Z, c8 b' F5 T+ ^1 @
2.通俗唱法的教学特点
4 R# {* G" \( {/ W) Z! f: n, U2 u“声线”在“通俗唱法”中至关重要。所以,声线定位训练就成了通俗唱法的最大特点。“声线”,通俗地说就是声音进行的线路。不管是中音区、低音区或是高音区,唱出的歌声要保持相对的统一,即音质与音色(声音的“厚度”、
0 m; _8 C+ S& S$ Q: ]$ G2 h" p2 A" f3 ^: A
“亮度,、“宽度”等等)及适当的“声音的紧张度和“声音的震动频率”要相对稳定一致。只有这样唱出的歌声才能优美动听,才能让听者听着舒服,体会到音乐给予人的“享受”。“声线统一”的概念就是用通俗唱法完整地演唱同一首
$ I2 y7 @6 B3 f% R% U" E1 A! s
7 @. p/ X2 i! i+ V; J歌曲。绝不能容易演唱的音区用“通俗唱法”,有些难度的音区用“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使得一首歌“支离破 9 z+ n3 K. M( E+ O8 D
0 n% _0 o% d, n$ n5 n: C2 E碎、缺少韵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