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学音乐素质教育活动中,我们必须辨证全面地看到构成音乐本质属性的两种因素:' q7 U5 P$ h9 P0 `0 H h# d) y* m" D
) u; D3 f C7 Q! m. Y第一、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任何音乐素质教育都必须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感,反映着一定的民族文化特点,并符合一定的阶级利益和要求。因此,音乐及其素质教育活动均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尽管音乐被称为"无国界的艺术语言",事实上也的确存在着许多具有全人类共赏性的作品,但是,我们却不能以此而抹杀掉音乐的上述社会属性。中学音乐素质教育作为培养中学生的一种活动,同样存在着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条件不同,而中学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有着各自特点的现实。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全世界的音乐素质教育永远也不可能统一为某一种标准模式。
- t _5 S$ s/ E5 E% s" C
! Y7 }% ` t* X; W2 N- U! E/ H: {第二、音乐是以运动着乐音为构成物质材料的一种艺术。音乐素质教育活动必须与歌唱、奏乐、律动、欣赏和创作等艺术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从识谱到演唱、演奏等技能技巧和传授与训练,都是音乐素质教育赖以依存的特殊手段和方式,但不是目的。而这些技艺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它可以超越一切历史、民族和社会制度的界限,成为世界音乐素质教育活动的共同行为方式。此外,音乐素质教育还必须要通过一定的工具——乐器、歌喉和身体来进行,这些表现音乐的实体物质,是音乐自然属性和人的主体动能的体现,也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D7 p' o: ^% I. o
+ \! `) F& a2 K从以上两种因素来看,中学音乐素质教育是双重性的文化复合体。它既有人类社会的共性,也有国家和民族的个性;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时代的现实性。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唯物主义辩证法把这种矛盾的两方面统一起来,坚持两点论,避免片面性,全面地、发展地观察分析各国音乐素质教育的现象。在国际文化教育活动交往中,既不搞闭关锁国,排斥一切外来的教育经验和方法,也不搞全盘西化,盲目地抄袭模仿国外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而应该有分析、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的音乐文化精华,以便更好地发展我们的中学音乐素质教育事业。
f" a# Q* R ]- K
! I' W' D4 H3 ]9 m' ^改革开放以来,对当代国外有影响的音乐素质教育体系、教学方法的引进是必要的。因为它们不仅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从音乐素质教育的窗口去了解世界,而且还提供了许多有借鉴价值的教育思想和经验。诸如西德卡尔•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元素性音乐素质教育观点、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方法重视民族音乐和注意学生音乐才能自然发展规律的教育思想、瑞士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对音乐本源——律动节奏的开发、运用、……,都闪烁着人类音乐素质教育实践经验的光辉。但是,对这些中学音乐素质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引进,决不能像成套机器设备的引进那样,可以直接投入生产。更不能片面强调"正统"而坚持搞"标准模式"。而必须经过一个艰苦的消化吸收过程。要结合我们的国情、民情辨证地认识、灵活地运用。这方面,我们已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国外各种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宣传介绍阶段,也有过局部试验成功的范例。但是从总体上来看,不应再停留在描述和模仿的层面上,而需要付之更多的理性思考。应对国外各种音乐素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产生的时代背景、教育思想、行为方式特征以及存在的价值来进行深入的研究。
' m6 ~' w& C* W8 L, ~" o q
+ Y0 e5 K4 ^5 a* ^3 c: W特别要注意进行多侧面、多视角的比较研究。上世纪兴起的"比较音乐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音乐素质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最初只是民族音乐学中的一个部分,以研究各民族的音乐教育为主,后来逐步发展为对世界各国音乐素质教育的调查、比较、评价的专门学问。"⑩运用比较音乐素质教育的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大我们的视野,避免"一家之言",以便全面综合诸家之长,从中发现那些可以"洋为中用"的因素,然后再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创造性的吸收应用。这种在唯物辩证法指导下的认识——实践,无疑是一种能动性的自我完善。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再认识——再实践,那么将有助于构建起具有我们自己民族特色的中国中学音乐教育体系。
1 \9 `1 V3 Q: [$ r- W
, b+ s7 I' `1 ~+ Q2 W% ]结束语
I% C" @8 e$ k9 Y" B, T3 @! u Q
5 [! \: B3 {2 ^! g3 G7 o0 ~" d中学的音乐素质教育的本质力量在于它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去感染、影响和培养一代新人。从这种意义上讲,它排斥一切抽象的逻辑推理,忌讳任何道理上的说教。但是,具有人类精神文明构建品格的中学音乐素质教育,却必须以哲理为基础,以真理为追求。只有让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意识有效地参与,我们中学音乐素质教育行为才会变得更加理智、更加崇高、更加有力量!' f! w- F, n |* l( s- ~) O
0 s) t3 u$ h; v. |1 E/ E[参考文献]$ d. z: o$ |2 u1 K
: }9 R; Q0 t. ^" o1 W) p
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D! F) p3 [2 d# j+ m& m8 r0 v. J7 z! {
②叶纯之文:《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音乐教育条目,第800页;
" I5 W7 C3 n) n9 j0 O+ {2 B1 F. v6 S- u8 K
③《论语·泰伯》;, v% X) X) @$ y( n4 D8 f; J
0 F. ^9 T% A. h" S+ }$ g$ {④《礼记·经解》;1 i3 b& ]4 [. D7 \" G
% {, a; y6 E% i E- ^1 P⑤⑥何乾三选编:《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人民出版社,第10页;' E" A5 b0 u( Y* F2 ]8 M
3 e/ q8 p- u( B" Z# X! S
⑦《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 y1 s$ o' t) A. c: y$ Z
: Z ?9 x; B+ |% _- ?⑧刁培萼、丁沅编著:《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59页;
2 X" K- b. l1 e' h: \' M/ c8 g1 x1 ?% u7 O: C' B. y
⑨刁培萼、丁沅编著:《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81页;
: E6 z- p: o. K2 L, z* F9 s
) l& P1 i9 e" u' `6 e$ _; f+ [⑩叶纯之文:《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音乐教育条目,第800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