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起源于劳动,又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脸部表情为基本要素,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和审美要求,同时又培养了人们优美的举止和正确的体态。舞蹈自产生以来不但具有供人欣赏和娱乐的作用,同样也起到了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而如今它也已成为了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途径,并且与美的教育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8 P; G) D* h0 F$ ^( K
. p, K& w( }9 g* T1 Y. Y2 O1 u. b, l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审美价值的本质》第20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北京)
$ E- L8 J. Z/ J% p) h9 U
5 S, H2 t; n+ ]) j, P最早提倡和发展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国家是美国。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普遍设立了舞蹈课,他们的这一做法基于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基本认识:"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初期属于体育范畴,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健身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法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有益处。因为舞蹈是一种运动,对学生来说,是比柔软体操更完备的一种体育课程。"(《世界艺术教育》第35页),这无疑把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和"体育课"相结合,从另一种角度来审视了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这不仅可以使舞蹈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而且轻易的解决了师资的来源。9 \% i" H/ r3 n& \" L. {9 p/ e4 R
# f9 x3 v# F+ }$ Y5 s- W! j7 e
其实在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中要获得审美教育的渠道有很多。例如:在语文课、自然课、生物课、劳技课中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只有实行艺术教育才是获得美育的最佳途径。而在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 T( J/ c y% E/ h a! E' o
M+ {0 {- ]! E4 C3 @1 \
曾经有很多学校开展了课外的舞蹈等各方面的艺术课程,但是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导致了此种教育的"名存实亡",使学生在学校里参与美育的机会几乎等于了零,使得我国人民的舞蹈意识普遍低下,无疑这种社会现象是不正常的,它只针对了少数孩子,而忽视了大多数成长中孩子的需要,这将对我国人种的智力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所以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凡是教育就必有它自身的教育目的,既都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而通常所说的舞蹈教育目的也正是寓于这种教育目的之中的。但是,在普通学校中开设舞蹈教育,其目的并不再局限为谋生的手段,它正伴随着审美意义的扩大、观赏性、娱乐性艺术的增多,而逐渐的发展成为了能满足个体对艺术的强烈追求的、能提高受教育者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的一种社会活动。此时的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充分显示了其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了更充分的显示出舞蹈教育的优越性和独特性,在中小学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了一系列适合非舞蹈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要求、目的、目标,希望能从多方面充分展示其审美功用的一面。
6 j2 H7 f- N E
' s5 F2 ]2 x5 _: ]; b$ T; F目前世界各国普通学校都开设了舞蹈教育课程,其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将舞蹈课列在正式课表内,成为必修课;一类是作为课外活动,对全体或部分学生施行舞蹈教育,具有选修课性质。当然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前者的优势性更强,像美国就舞蹈作为了一种对学生身心、思想都有益的运动,把其列在必修课中。但在我国至今还普遍的采用后者。其实从美育的角度来看,在中小学中开设舞蹈课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 y2 x( [/ b* U( v4 W+ v* X! [
& B$ L7 F* b! I# c, |% R一、舞蹈教育可以培养完美的人格
' T. N. Z8 s1 R% ]* D: E9 z) t6 j& g( a( y: g: _1 \1 [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第255页,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北京。)古希腊的柏拉图也同样把审美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将审美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显然,在中小学中开设舞蹈课程,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舞蹈知识、原理的讲解,能使学生对舞蹈艺术有更深一步的认识、理解,能逐步养成了他们积极、乐观的思想情绪,这无形中有助于共产主义理想的形成。而且由于我国舞蹈种类很多,例如:从舞蹈的作用和目的区分,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从舞蹈不同风格特点区分,可分为古典舞、民间舞、现代舞,从舞蹈的表现形式的特点区分又可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音乐舞蹈史诗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舞蹈种类,从某种角度上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中小学的舞蹈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用集体舞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采用力量型的舞蹈来培养学生的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采用抒情型的舞蹈来陶冶性情、培养优美的情操等,使得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增强对美的感受力。( N9 b, L4 F5 D; w/ H0 \0 y% w
* `, \& s- u& K
二、舞蹈可以健身,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匀称发展。
5 Y& l9 U; M3 [# A; H4 g# W# A+ Y8 E. s- o( l$ F, v( r
沃尔特特里(美国)通过自身的观察和分析,从多方面探讨了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他强调舞蹈艺术对人的体力和情感、对人体的谐调与健康都有着一定的作用。他说"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发展身体肌肉,调整肌肉,保持身体平衡的运动;舞蹈练习、舞蹈节奏,用于治疗,可以帮助受伤的肉体和挫折的心灵复原。舞蹈在这方面便是一种锻炼了。"他还说"着重把年青的有时过剩的活力,导入节拍韵律,因为人类有史以来就喜欢用有规则的运动发泄精力'体力和情感'"。(沃尔特·特里:《美国的舞蹈》第2、3页)由此可见,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增长他们的体力,健全体格、促进学生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学生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同时陶冶学生的性情和品格。0 q h* _+ E* C, y2 N9 Q0 q
9 m( i' K2 O* `6 G6 s2 D& F
三、普及舞蹈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
7 k6 t+ S. d. S/ q
' O& I& Y8 w3 B: E; [) r4 N当今社会人人都离不开艺术,舞蹈就是一种艺术,要想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就必须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所以在中小学中开展舞蹈教育,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学习,了解舞蹈的基本要素,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增强辨别美丑的能力,使其不断地提高对舞蹈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把欣赏中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充分地发挥艺术的审美功用和现实作用。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108页,北京)因此我们可以说:进行舞蹈教育正是要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人们在艺术欣赏活动中,真正地、充分地得到艺术的享受。$ u9 d. [5 S9 k3 D
2 P$ m4 H8 \3 I* ~) k' h0 m5 |
四、舞蹈教育可以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0 Y/ K! } ~8 l$ ^
3 d' M2 ^/ D5 M9 c我们可以从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身上发现,通过舞蹈教育使得他们身体器官更加的灵活、敏锐了,而且从不同程度上也增进了自身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这正是因为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级精神活动,它极大程度上促进和提高了人的思维能力。这也充分证明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一伟大论证。(《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284页,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北京)普通学校的舞蹈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核心内容,它对学生道德的完善和智力的开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感知力,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和创造了许多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o3 |4 p+ ^/ \
5 V4 W( B* ~1 q; m* D) m五、舞蹈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9 Q( K" J- ^- H* T/ G* L, `
/ e. Q/ J: C- Y# d, F舞蹈可以使身体器官灵活敏锐,从而增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舞蹈教学从体裁、主题、表现形式等都是丰富多彩的,每一个舞蹈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创作背景。学生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都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艺术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与表现力,舞蹈的节奏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强学习与办事能力。; W# P- Y9 l! K, F3 X1 Y
& z, V: _- c" H& p# W( ?' i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学校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又为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发育提供生动、广泛的舞台,而且还从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普通学校中开设舞蹈课程必将会全方面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但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反复强调,普通学校开设舞蹈课程,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专门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目的只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力、艺术鉴赏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艺术素养。7 q' I7 X0 W/ l' q( j2 {
% w) V: i( Z/ \5 `'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它担负的社会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情操、道德感情和文化素养。我们将会发现:今后随着我国人民素质的提高,对艺术美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理解,舞蹈教育必将会进一步的受到重视,而普通学校舞蹈教育的未来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其意义也会更加深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