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五日,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这如诗如画的美丽季节,我来到盐亭县城高山庙下、原盐亭中学后面的“山夫村”看望我八十八岁的恩师何增鸾先生。 何增鸾,1937年7月7日生, 笔名:山夫、丘夫,是国家一级作家,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山夫诗集》《野花集》《云溪山夫集》(六卷)等22种500多万字出版行世。与其同时代我们公认的盐亭四大文人何增鸾、廖仲宣、秦传鼎、刘泰焰只有何增鸾老师健在,其余三人均先后离世。 此次来看望他,一是国庆中秋将至,看望前辈是传统;二是他几次给我打电话,由于他年高岁大,听力不太好,不方便电话交流;三是有些学术问题,他急于在风烛残年有个交代处理。所以今天我亲自来看望他,作些交流。 在交谈中,何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他将杜甫在盐诗歌的研究、文同《丹渊集》最新点校等问题一一作了交代,让我与省市专家有关专家作些沟通帮忙。他还给我谈了些盐亭旧闻趣事,提到他年轻的时候县上有关部门有意培养他和县医院的一位名医为县级领导后备干部,他们二人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他们就喜欢做自己的喜爱、做自己的专业,这是那个时代的学人才有的风格和执着。 临别,恩师何增鸾一再盯嘱我向彭加卉、陈云达、张禾等文友问好,同时他反复告诫我谨言慎行,不要言辞过激和写观点过于激进的文章,提防像射洪陈子昂一样遭人妒恨和迫害,安度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