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606|回复: 1

[原创诗歌] 古代边塞诗歌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怎样确定

[复制链接]

8175

积分

39

听众

1662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8175
原创歌词 发表于 2013-5-6 13: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暮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处,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维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诗经》中的这首《采薇》,选在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教材中研讨与练习有个题目:这首诗中的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得出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结果意见分为相互对立的两派:1、战士思乡反战的。前三章和最后一章强烈的表达了这种感情。2、战士颂战尚武的。第四章、第五章描写我军阵容雄壮和战绩辉煌,从而歌颂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虽然第一种意见略占上风,但争论激烈,互不相让。那么教师在这里应当怎样处理呢?在这里教师必须要确定一个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引学生的思想成长呢?
   文学作品的思想往往有着多向性,甚至会有相互矛盾着的双向性,因此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争议。这也是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作品中的体现,正说明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生活。
   唐代边塞诗歌王昌龄《从军行(七首之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宋代词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些作品到底是立功边疆的壮语,还是厌战思乡的愁词,也大有争议。
     但这些作品进入了教材之后,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这些作品的时候,必须要确定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厌战反战,还是颂战尚武。他只能选择一个方向引导学生。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当学生刚开始学习一门学科是就把争论点向他们介绍,就是说允许头脑正在掌握新事物时持怀疑态度,这也是愚蠢的。”并且他还引用了宇戈的话说:“从研究疑点开始的人永远进不了智慧的殿堂。”所以,语文教师确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应该是不容置疑的,这样才能消除学生争论不休并无可适从的现象。
     那么,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怎样消除作品的思想的多向性、矛盾性,从而给学生的思想以明确的指引呢?那当然老师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及作品产生的年代背景,尤其要针对当下的社会状况,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出合理的选择,并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刚踏入高中的青年学生,朝气蓬勃,教师应当极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为国效力的精神,要通过让他们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的艰难,“靡室靡家”、“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苦,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为国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崇高,确立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价值观。但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现不少语文教师以及众多的教材教案都联系初中学过的《古诗十九首》中的《十五从军征》,过分地渲染作品中的厌战反战情绪,这样会损害对青年学生关于勇敢、责任和坚毅的品质的培养。我们渴望和平,但和平久了,国民尚武尚勇的精神消退了;在当今祖国遭到美国和北约肆无忌惮地全球包围封锁,东海有日本、韩国领海领土之争,南海遭到众多小国蚕食,南疆有印度蠢蠢欲动,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过分的向学生宣扬厌战反战,是不赞成不培养青年学生立志边疆立功,保家卫国吗?所有的语文老师还是牢记孟子说的话:“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万

积分

228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精英

密林老狼

积分
42716

论坛元老

密林老狼 发表于 2013-5-6 16: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6 05:07 , Processed in 0.116026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