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s* K4 Q( j: C
8 T/ J0 }- K# W- a2 E* ]' W4 a" |
4 Y" w$ [4 X) y, |+ O7 R城市旅游歌曲,顾名思义就是以刻画城市景观、城市内在精神等多角度宣传城市旅游为主的一类歌曲,它串联起城市的风景、故事和坐标,让那些和这座城市相关联的人,在声音里找到共鸣。! U( b" v9 {8 W+ M) n, r
“山水雄秀,画中人游,偏这般造化独厚。崆峒启道源,明月照灵湫,百里石窟一望收;莲台云雾深,瑶池仙乐绕,云崖拈花笑千秋。人世间、沧海桑田一樽酒,莫待那、风尘满面雪满头,何不到陇头?到陇头,此生足壮游!”12月6日晚,在2023年市列为民实事“赞颂二十大·奋进新平凉”千场文化惠民演出系列活动——“我为平凉唱首歌”原创歌曲演唱会上,一首由平凉作家李世恩作词,音乐人陶志鑫作曲并演唱的城市旅游歌曲《陇头歌》,树立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符号,让人们对“陇头”这一方地域心向往之。这首歌也在前不久入围“把甘肃唱给你听”2023甘肃文旅“十佳歌曲”决赛。
$ I! |$ `$ n) v0 r 12月7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陇头歌》的词作者李世恩,一起来看看歌曲创作背后的故事。
% x( Q0 r& J" P' D8 [4 A4 J 记者:这首《陇头歌》铿锵有力、大气雄浑,听到这首歌,感觉陇头历史文化的沧桑厚重与悲壮辉煌一下跃然眼前,时而让我们步入风景如画的美丽画卷,时而又将我们带入金戈铁马的古战场之中,可以说是全景式展现陇头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您能讲讲“陇头”的由来吗?为什么选择“陇头”这个地理概念来作为这首旅游歌曲的创作元素? ^8 s+ F+ e+ _! S$ k
李世恩:早在上学时,我就对“陇头”这个词充满了好奇和遐想。后来逐渐接触了一些文学和历史方面的资料,对这个古老的地理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e( L& f$ _; y% v+ y
陇头,就是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宁甘陕200多公里的陇山山脉,它像高高隆起的田埂,横亘在关中平原、陇东高原与陇东南、陇中黄土丘陵沟壑区之间。田埂,古代称“垄”,又通“陇”,古人就把这条山脉命名为陇山。平凉,就处在陇山的中段(后世多称其北段为六盘山,中、南段为关山),横跨其东、西两麓。
7 c3 z$ W$ J) S4 n8 v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陇山平凉段不仅是矗立在古都长安西北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陇东南始祖文化圈泾、渭河流域的分水岭。那些不时闪现在古典诗文中的“陇头流水”,从远古时代就滋润着这块肥沃的土地,开启了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周秦汉唐以至宋代,陇山一带曾发生过许多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涌现过许多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作为丝绸之路重镇,这里还是中原文化与西域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通的舞台,为平凉赢得了“陇东旱码头”的美誉。同时,仅就平凉而言,因得天设地造般的陇山之利,沿其主脉及其余脉就形成了以崆峒山、王母宫、云崖寺、莲花台等100多处星罗棋布、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
% \2 k) z' B# f 近年来,平凉歌曲创作渐成气候,也出现了一些好作品,尤其是有几首城市形象歌曲和文旅歌曲效果不错,传唱较广。当时,市上倡导本地作者创作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歌曲,我也就有了试一试的想法。在选题时,因平凉历史文化名片和旅游名胜较多,很难用一个词汇或意象将它们统领起来,这时我就想到了这个被现代人漠视已久的“陇头”。“陇头”这个词,很古典,很厚重,也很大气,可以囊括平凉所有的自然人文要素。
, n7 m* D5 c! `" x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陇头是狭义的,主要指平凉。但又因为甘肃的简称“陇”来源于此,而且甘肃的版图也像一条巨龙一样,龙头就在陇东,所以把“陇头”理解为甘肃也未尝不可。
0 U3 U3 p8 A7 M1 a1 Y, f 记者:对。陇头,也叫“陇首”“陇坂”,它的确是一个在古代诗文中经常能看到的诗歌意象。西北师大中文系老一辈教授马騄程先生曾为第二届全国唐代文学学会所写的贺词中就说:“志士每多登陇首,诗家端爱唱边声。”就可见陇头在唐诗特别是边塞诗中的地位和影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首歌的歌词创作特点吗?
; \! h2 `6 f( U* q9 m6 r 李世恩:正如您所说,陇头与古典诗歌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所以,在写作手法上,我有意借鉴了古典诗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特点,力求既有古风古韵,也要通俗易懂。在内容上,第一段是发思古之幽情,写人文之美;第二段是览风景之奇异,写自然之美。平凉无论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本来就具有清新峻拔、硬朗刚健的个性,所以上、下两段歌词都得体现出阳刚的气质,这也很符合甘肃乃至西北人的特点。 O' l; u; l; G6 C+ C4 g4 G
记者:歌词的写作非常考验人的功力,您在写作中,感觉难度大吗?您这几年创作了不少原创歌曲作品,这首歌算不算您最满意的一首?* j% C; V/ J- a
李世恩:这首歌词创作时比较顺畅,难度不大,感觉就是对历史文化的提炼和旅游景点的罗列,只不过是赋予其诗意的装饰罢了。其中比较满意的只有一句话,这就是“人世间沧海桑田一樽酒,何不到陇头”。如果大家喜欢,可能是这句话触碰到了大家对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人生感怀吧?
; Z, a( b; y2 V2 B/ R 一首好的歌曲,词与曲如鸟之两翼,不仅不可偏废,而且配合要相当默契。陶志鑫老师的作曲我很满意,与我写作歌词的感觉比较一致,有昂扬激越,也有柔美抒情,是我想象中所要达到的模样。. E% @0 _9 u; B" ?1 H
我这几年零星写过几首歌词,因为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训练,加之对音乐纯属外行,也是边学边写。《陇头歌》算是我比较满意的一首。
/ N6 t* |6 E8 |8 x0 m/ g& g6 J6 P 记者:《陇头歌》唤起了我们心中最美的乡愁,在我们的心上跌宕起伏。好的音乐作品往往靠辛勤的坚守来完成,靠岁月的沉淀来升华,感谢您让我们深度领略“陇头”之美。除了歌词创作,您这几年还有哪些新的成果?
{. c' W) G9 v- s 李世恩:念兹在兹,惟桑惟梓。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平凉作者,讲述平凉故事,传播平凉文化,是对这片故土最好的报答。唐诗里有一句话:“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但《陇头歌》这首有古调风格的歌曲能得到大家的喜欢,说明本土文化题材的作品还是有受众的,这给我以很大的鼓励。要说新成果,都与本土文化的发掘整理有关。一是在茹坚先生多年倡导和实施的《平凉金石录》征集编纂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各县(区、市)金石主编的辛勤努力和慷慨供稿,我协助茹坚先生编纂完成了这本凝聚着平凉金石同仁们多年心血的90多万字的专著《甘肃金石录·平凉卷》(每市、州为一专卷),已交付印刷,完成一校,有望明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二是按市上有关领导的安排,我和李安乐二人共同完成了静宁籍康熙名臣慕天颜著作的辑录和点校工作,被市文旅局列为“平凉市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该著作定名《慕天颜集》,共50万字,这是慕天颜著作自康熙、道光时期两次出版之后,第一次以现代读本的形式面世,其中许多珍贵资料属于抢救性的。这本书,也望明年正式出版。7 O% j& C8 R, H, L
记者:感谢您的分享,同时让我们一同期待更多的词曲作者用接连不断的佳作,让平凉有讲不完的故事,唱不完的歌,一如泾河奔涌,绵绵不息。( Y* `, F# I. {8 P0 w9 R
" \* p2 S) w+ s8 H0 L' M# `- N9 t- _& n! R
李世恩,静宁人,曾先后从事教育、新闻、政务文秘和文艺工作,现供职于平凉市政协。大型纪录片《西北望崆峒》总撰稿之一,著有散文集《芳邻》(1996年兰州大学出版社)、文史随笔《尺墨寸丹》(2021年商务印书馆)、文艺评论《松茂柏悦》(2022年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李庆芬诗文集》(1999年三秦出版社)、“人文平凉丛书”之《春秋逸谭》《陇头鸿踪》(201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等。
2 w: c' U, M7 l. K+ \" v# m; R
) D, L+ M ]* t7 W% l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