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39|回复: 0

[原创诗歌] 古埃及人创作的葬礼之歌

[复制链接]

1万

积分

0

听众

1万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中级

积分
10162
小宝一号 发表于 2023-5-9 02:5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哈珀之歌:古埃及人创作的葬礼之歌


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帕特内姆赫布古墓(Tomb of Paätenemheb, New Kingdom, 18th Dynasty)。莱顿 Rijksmuseum van Oudheden / Photo by rob coopman, Flickr, Creative Commons

哈珀之歌是古埃及人创作的歌词,用于在葬礼上演唱并刻在纪念碑上。

作者:约书亚-J-马克博士
哲学教授
马里斯特学院

简介

哈珀之歌是古埃及创作的歌词,用于在葬礼上演唱并刻在纪念碑上。其名称来源于墓穴或教堂墙壁、石碑和纸莎草纸上的文字所配图像,图像中一位盲人竖琴手正在向死者,有时也向死者的家人吟唱他的作品。这些作品的雏形出现在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 2613-2181 年),内容是对即将踏入下一阶段的逝者的简短礼赞,以及对来世的肯定的赞美,但在中王国时期(公元前 2040-1782 年)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并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王国时期最著名的竖琴歌是《哈珀的铺垫》,这首歌最初出现在一位名叫因特夫的国王的墓室中(但究竟是哪一位因特夫还不得而知,因为这一时期的许多国王都使用相同的王位名称),表达了对古埃及传统来世观的新奇怀疑。哈珀的铺垫》探讨了一个 "及时行乐 "的主题,鼓励人们在可以享受生活的时候享受生活,因为以后会发生什么是未知的,并关注当下的快乐。

在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 1570 年至约公元前 1069 年),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竖琴之歌《来自奈费尔霍特普陵墓的竖琴之歌》驳斥了这一主题,认为怀疑论是无稽之谈。这首曲子质疑《芦苇田》中对永生的怀疑会带来什么好处,并引导听众对传统的来世观点感到欣喜和希望。新王国是竖琴之歌创作的最后一个时期。

虽然竖琴之歌通常被解释为反映了其创作的时代,但这种说法已经而且应该受到质疑。一种更为肯定的解释是,它们反映了宗教信仰与怀疑主义之间的古老分歧,这种分歧在现代的表现方式与在古埃及或任何时期的任何文化中的表现方式基本相同。

埃及丧葬仪式

与流行观点相反,古埃及人并不沉迷于死亡。相反,他们非常珍视生命,希望生命永远延续下去。早在埃及前王朝时期(约公元前 6000 年至约公元前 3150 年),肉体死亡后仍能存活的观念就已成为文化信仰的一部分,这一点可以从墓葬中的随葬品得到证明,到了旧王国时期,著名的吉萨金字塔建成后,这种观念得到了充分发展。

传统的死亡观认为,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只是灵魂永恒旅程的下一阶段的过渡。死者的灵魂会在坟墓中苏醒,由阿努比斯神引领到真理大厅,在玛阿特、托特和四十二个审判者的见证下接受奥西里斯的审判。如果灵魂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它就会被证明是正确的,并继续前往芦苇田,在那里它将找到所有它认为在死亡时失去的东西,与逝去的亲人团聚,然后在众神的见证下永生在天堂里。

然而,要实现这一切,必须严格遵守葬礼仪式。为了让灵魂继续得到养料,必须保存好尸体,同时还必须准备好坟墓,以便灵魂能带上前往天堂途中所需的一切物品。尸体将由防腐师准备好,然后运往下葬地点。送葬队伍中会有职业送葬者(总是女性),他们被称为 "尼弗提女神的风筝"(The Kites of Nephthys),被想象成安慰死者的女神之鸟,他们会大声哀嚎,鼓励其他人表达哀思。

人们认为,死者也能听到哀悼者的声音,他们的灵魂会因为知道自己活得很好而变得生机勃勃,人们也会怀念他们。送葬者有时会朗诵《伊希斯和尼弗提的哀歌》这首诗,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中王国时期,其中两位女歌手戏剧性地再现了女神们对奥西里斯之死的悲痛。


奈斯明纸莎草纸;第 2 张,第 5-8 列。5-8. 传世文本,发现于埃及底比斯,可追溯到托勒密时期。伊希斯和奈芙提斯之歌 "为第 1-17 栏。1-17 / 大英博物馆,创作共用协议

哀歌是在乐器伴奏下吟唱的,但它与祭司的赞美诗和祈祷文一样,都是仪式化的。无论是在葬礼上还是在祭祀活动中,《哀歌》的表演方式都是一样的,因为它将听众--无论是生者还是逝者--与奥西里斯的死亡、复活和永生联系在一起。哀歌》等作品鼓励将死亡视为新开始的传统观点,而竖琴之歌也应如此。

逝者入土为安后,参加葬礼的宾客会为逝者举行宴会,人们认为这时竖琴手就会唱出他的歌。与《哀歌》不同的是,每个竖琴手的歌曲都不尽相同,都是为个人量身定做的,但最初都强调了这样一个承诺:死亡不是终点,生命只是永恒旅程的一部分。

中王国的竖琴之歌

旧王国的这种模式在中王国得到了延续,这在哈珀之歌中得到了证明,例如第 13 王朝 Nebankh(国王的管家)石碑上的哈珀之歌。在石碑上,死者坐在桌旁,而竖琴手则蹲在比他更低的位置上演唱歌曲:

歌手 Tjeniaa 说

你在永恒的座位上是多么稳固、

你永恒的纪念碑!

里面摆满了食物、

它包含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你的卡与你同在、

它不会离开你、

哦,皇家印章持有者,大管家,奈班克!

你是北风中甜美的气息!

让他的名字永存的歌手如是说、

他深爱的歌手特杰尼亚

每天为他的卡歌唱。(Lichtheim, Middle Kingdom, 194)。

ka 是灵魂的一个方面,需要得到维持才能让转化后的灵魂在来世继续存在。如果家庭没有时间,就会雇佣 ka 牧师来照看坟墓,他们会为逝者诵读祷文,提供食物和水,让逝者的名字得以延续。正如奈班克石碑所显示的那样,这同样是通过竖琴的歌声来实现的,尽管如果有能力的话,也可能会雇佣一位卡神。


约公元前 1422-1411 年/约克项目,维基共享资源,古埃及文士纳赫特墓中的盲人音乐家弹奏竖琴的壁画。

特杰尼亚的歌声强调了坟墓作为 "永恒之所 "和 "永恒纪念碑 "的美丽,并承诺奈班克将不仅通过坟墓中的物品,而且通过他的卡--他的灵魂--的健康而永生,而特杰尼亚将通过他的歌声使他的灵魂永存。坟墓是一个人永恒的家园,灵魂会回到那里,在雕像和肖像的吸引下,当然还有肉体的吸引下,重新焕发生机,重返人间。一个人不必惧怕死亡,也不必留恋生命,因为他将通过他人的怀念、神灵对其美德的认可而继续活下去,他的坟墓也将有生灵祭奠,并将永远存在。

在更著名的《因特夫王墓中的哈珀铺》中,对这一景象的描述截然不同:

这位王子是幸运的、

他的命运是幸福的,他的结局也是幸福的。

一代人过去了,下一代人还在、

自古如此。

在我之前存在的诸神,如今都安息在他们的陵墓中、

有福的贵族也安葬在他们的陵墓里。

至于这些坟墓的建造者

他们的地方(坟墓)已不复存在。

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我听过伊姆霍特普和哈德代夫(古王国的圣贤)的话

他们的格言作为谚语被完好地重复着。

但他们的地方呢?

他们的城墙成了废墟、

他们的地方也不复存在

就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没有人从远方归来

来诉说他们的境况

讲述他们的命运

让我们安心

直到我们踏上旅程

前往他们离去的地方。

让你的心欢欣鼓舞!

无忧无虑对你有益

只要活着,就随心而行。

把没药涂在头上

穿上细麻布衣裳

用精油涂抹自己

只有神灵才会使用。

让你的快乐与日俱增

让你的心不再疲惫。

追随你的心,追随你的快乐、

随心所欲地处理你在人间的事务、

因为哀悼之日必将到来。

疲倦的人听不见他们的哀号、

他们的哭泣无法将人的心从坟墓中拯救出来。

享受快乐的时光

不要厭倦。

看哪,没有人能随身携带财物、

看哪,没有一个离去的人会再回来。(辛普森,332-333 页)

这首诗否定了 "死人能听到任何声音"("疲惫之人 "听不到哀悼者的哀叹)或 "坟墓能保证一个人继续存在 "的观点。此外,既然没有人死而复生来证明来世的存在,也就没有理由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仁慈和仁慈上,诗人说,人最好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尽可能地享受生活。

表达这种观点的中土文学作品并非只有《夏丏尊》。另一部名作《人魂魄之争》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另一部作品《鬼故事》(有时译为《孔塞姆哈布与鬼》)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一个人的坟墓会坍塌,很容易被遗忘和遗失,因此不能保证永生。在这部作品中,一个鬼魂出现在阿蒙神大祭司孔赛姆哈布面前,抱怨他的陵墓已经破败不堪,再也没有人记得他。因此,他在亡灵之地忍饥挨饿,无家可归。孔赛姆哈布承诺会修复鬼魂的坟墓,并信守了诺言,但观众仍会对其他许多倒塌而未被修复的坟墓以及它们为之而建的人的命运感到好奇。

新王国的哈珀之歌

学者们一直在争论这些中王国时期的文本是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埃及文化,还是文学自负和个人观点。由于哈珀之歌或短篇小说(如《鬼故事》)不是祭祀文本,因此文士们可以自由表达他们感兴趣的任何主题。个别文士可能会怀疑来世或神的存在,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埃及人普遍有同样的看法。


这张前 18 世纪的纸莎草纸包含一系列文学文本。纸莎草纸的正面是一系列情歌,包括第一轮(1.1-4.1)、第二轮(4.1-6.2),然后是因特夫宅邸的竖琴师之歌(6.2-7.3)、第三轮(7.3-8.3)和第四轮(8.3-8.12)。背面是两个晚期埃及故事:"约帕的攻占"(1.1-3.14)和 "注定失败的王子"(41.-8.14)。/大英博物馆,维基共享资源

尽管如此,一些学者指出,新王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驳斥了中王国时期文学作品中的犬儒主义,这就证明了对早期集体怀疑论的文化反弹。最著名的反驳《哈珀之歌》观点的作品是新王国奈费尔霍特普墓中的《哈珀之歌》,它鼓励死后等待永恒天堂的传统观点:

你们这些优秀的贵族和墓地之神、

聆听对神圣父亲的赞美、

崇拜尊贵贵族的优秀巴、

现在,他是永恒之神,在西方高高在上;

愿这些(赞美)成为后人的纪念、

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记住。

我曾用力吟唱古墓中的那些歌谣、

歌颂人间的生活、

贬低死者的土地。

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永恒之地、

没有恐惧的正义与公正?

它憎恶争斗、

没有人与同伴作对;

这片没有对手的土地

我们所有的同胞

自开天辟地以来。

那些将出生的千百万人

都将来到这里;

没有人可以在埃及逗留、

没有人不到达它(死亡)。

至于在人间的行为时间、

是梦的发生;

有人说:"欢迎平安无事的人"、

对到达西方(来世)的人说。

(利希泰姆,《新王国》,115-116 页)

这位文士强调了生命的短暂("这只是一场梦"),与死后等待的永恒天堂相比,生命的短暂根本不值一提。每个人都会去那里("我们所有的亲人都在那里安息"),正如最后一行所表明的那样,每个正义的灵魂都会被欢迎回家,安然无恙。

新王国时期是埃及的帝国时期,国家不断扩张,经济蓬勃发展,国民有充分的理由感到乐观,因此可以认为这种竖琴之歌是对这一时期的回应。一些学者指出了这一点,认为国家的繁荣反映在艺术上。然而,中王国也同样繁荣--许多学者和历史学家认为中王国是埃及的黄金时代--因此,如果接受繁荣=乐观的理论,中王国的诗歌应该与新王国的诗歌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

也有人认为,中王国诗人是对其之前的第一中间期(公元前 2181-2040 年)混乱局面的反应,但这是没有道理的,原因有二。如果说中王国愤世嫉俗的诗歌是对艰难过去的回应,那么新王国的文士们就有更好的理由写出更黑暗的诗歌,因为第二中间期(约公元前 1782 年至约公元前 1570 年)在各方面都比第一中间期混乱。

此外,并非所有新王国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坚持传统的、充满希望的来世观。被称为《作家的不朽》的作品指出,坟墓会坍塌,纪念碑会倒塌,但作家的作品却能保证不朽,因为作者会通过读者继续活下去。事实上,《作家的不朽》与《哈里伯的铺陈--一个鬼故事》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即一个人的坟墓可以被遗忘,但他生前所做的一切将永远被铭记--如果他是一位文学家的话,这一点是最肯定不过的。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12-23 01:07 , Processed in 0.127171 second(s), 2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