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_* t* h6 j' M4 E& I) c% O; C1 ~$ b+ J* Q
" q/ s$ l7 K6 c( J+ L! @
其实,一个成熟的词作者,在采集生活、感受生活、提炼生活进入创作的同时,题目就确立了。例如:《好日子》有了这个题目,就一定会想到好日子怎么个好法,它和以往的日子有什么不同?于是说明这个题目的“阳光的油彩抹红了今天的日子”、“生活的花朵是我们的笑容”语言就会油然而生了。
" g3 K+ a; q5 U8 H$ f
- D/ b- d4 x/ C歌词的题目是歌词的灵魂。一个好的歌词题目,总是这个歌词的最具情感内核的部分,也只有这个题目的内涵是最能打动人的,让人们感动。《希望的田野上》这个题目,一定是词作家在被时代、被生活、被改革开放的新农村、新景象感动后提炼出来的,于是就会带动出“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这样的内容。看到这首歌词,就会觉得《希望的田野上》这个题目,是这首歌活灵活现的灵魂。+ L5 m5 c& p5 g
) [- o8 x- A/ L. w歌词的题目是歌词的翅膀。一个好的歌词题目就像歌词的翅膀,能带动歌词起飞,能飞入人们心中,能飞入人们梦中。有的时候,人们不一定记住歌词的全部,但是只要记住歌词的题目,这个歌曲就不会消亡。试想,我们有许多优秀的歌曲,例如《血染的风采》,它的大部分歌词人们不一定记的全了,但是响亮,生动,感人的题目总会飞翔在人们的记忆中。
: [! @( L% d/ t1 n: a, [2 `% G: j( E; R3 L4 i
总之,写歌词,题目很总要,也很吃功,我们也一定要把它作为写词的主要功课来做,这样,你歌词的题目就会变成传世的格言、变成人们的座右铭。
$ E. F4 i% A/ d5 l/ u7 a5 ~5 W+ b1 U' V. l6 I3 T, c
; _. ` {1 M0 y4 |! }# {/ _7 p; R
主歌:2 u* U! Z6 X0 \1 [8 N$ b& ^
7 Y& `/ r4 k* l! m
主歌是流行歌曲中的主体,就是主要段落,也是流行歌曲民谣的基本段落。在许多歌中,就是四句左右的分节歌,不段重复A1A2A3A4……中间有些小变化。主歌往往在A1,A2中描述有关人,事,时间,地点,特定情绪的重要过程,换句话说就是将有血有肉的细致描写,具像描绘,情节叙述都放在主歌内完成。
W! Y0 ^/ j( z9 X2 K/ e% |
) g+ r/ S" m/ P& O% ~/ }副歌:0 `3 S. V: y+ e( D* x
7 G& a L- X) v. s' [
因为副歌有重复,对比两大功能,副歌就成为流行歌曲必不可少而普遍采用的曲式结构。这就是A-B的基本曲式形式结构,大部分歌曲的流行句式,记忆点都设置在副歌部分。写好副歌,甚至先写出副歌部分,是许多流行歌曲作家常常采用的写作步骤,并获得成功。1 p/ e. Z v) d" T6 I" T6 K; U4 f
+ l8 w6 d4 l0 ]$ V2 J% u4 q副歌的动能:
& G8 ~) X" j T' M& b
; l; n7 u* Q/ E# Y2 x7 ?9 a. D1、对比性:在节奏上,情感上一定要与主歌形成对比,为曲调提供较大的对比变化。- M: k8 f# W& M7 N- ~" Y3 G" H
; |$ a+ |9 T+ t; O3 H+ I; p2、重复性:在流行句式上获得重复或变化重复,是流行歌曲传播最重要因素,不可不在意,但也不能对情绪不加以克制。4 j Q/ x* A! _! |6 q& o
1 Y. F; k& O5 C3 ^- @8 L2 d
3、发展与概括性:歌曲的高潮往往设计在副歌内出现,而高潮的内容往往要求概括性。9 j. U. }/ g: X, M1 C0 m1 E
# t; i' Z8 x+ h' z
因为副歌有重复,对比两大功能,副歌就成为流行歌曲必不可少而普遍采用的曲式结构。这就是A-B的基本曲式形式结构,大部分歌曲的流行句式,记忆点都设置在副歌部分。
7 I9 J0 _; T8 ?2 b T B! d9 w
( S/ i: X4 _5 `/ e$ P6 A3 R主歌可以说是内容,是每首音乐的主干。它是对重要的人、事、情的主要交代的那部分;副歌就是指那内容区别于主歌,发展与概括性比较强的且在节奏情感曲调上与主歌形成对比的那一段。) c1 n8 x4 h& z$ x' P
+ U1 P. y; u# }! T# ~- ?$ a5 b( ~在很多歌曲中,副歌部分经常作一个感情的升华,是全词的画龙点睛之处。抒情的成分居多,概括性很强。
# T: a7 v- s! v5 ~/ s" a
0 J# u: G' G& K; v而主歌副歌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构的就是流行句,也指记忆点,这是因为一首曲子中人们无法记忆全部,而多只会哼那么一两句,并且流行开来,而这被人们记忆住的一两句就是词的流行句,就是所谓的流行句(也即记忆点了)。
0 v; O$ H' x2 `$ q
+ K! u/ p+ S# }) l: D8 }: Y& n: e1 U" q
! U2 Y4 G7 \! J% A例子:* I. ?- c) K5 m, Z( m
" y# |, ?8 h0 {( ~9 m. Y这首歌可以说是比较按部就班地遵循了流行歌曲作词的基本规则的。: p' L3 U) S3 Y* }
4 j: W Z. O% N4 P0 l
《很爱很爱你》" m; i) W# K4 N2 f
/ ^: y. R9 {4 ?6 ]% w
想为你做件事让你更快乐的事 ----主歌a1$ Q# B7 b3 C7 R j) P- ?! k
9 x" x4 ^& `1 {
好在你的心中埋下我的名字' [4 f- F5 T8 \- Q" k
& j1 a0 {4 j8 h8 S" }5 V) J+ \7 C3 }
求时间趁着 你不注意的时候
3 T$ o6 u# e! j6 n6 W4 \- t% H* ~9 d& P0 T8 U, k+ ~' @0 z
悄悄地 把这种子酿成果实$ I& I2 v5 i- p# W
6 _, I; B4 o; y5 ^* E4 b9 D" t
我想她的确是更适合你的女子' |( a8 r3 H: U. x s5 H. K. U
& q' \, Q) W. ~, t( c$ h我太不够温柔优雅成熟懂事
/ n y% j' l3 e( v: L9 Y. x+ |- A; }' O2 J z+ d3 ]
如果我退回好朋友的位置
& ]. N# V& Z1 F
# |2 u1 v. I# {. d7 R你也就不再需要为难成这样子) e1 L% ?6 R# ^4 a u4 s# q
4 b. I( X# i* I& z H* ~
看着她走向你 那幅画面多美丽 ----主歌a24 i; r3 c! Y5 o7 S$ ?
; m4 v* L' D, Y4 q如果我会哭泣也是因为欢喜/ R8 N8 k- d0 `; ^! W
/ c6 @) S, k0 s, I7 F/ m5 X4 g8 l
地球上两个人能相遇不容易
5 j( l. N' e2 w# b' q$ H3 R: K* G: p( |0 P* R' c# w7 f0 B
作不成你的情人我仍感激
# E- [6 g! I; d8 Q7 ^# p" G9 w* m# c9 M) ~% U% h
很爱很爱你 ----副歌b + 流行句(记忆点)
! b7 @5 z. P% I( W: @6 I! m9 Y. m, s( ^
所以愿意不牵绊你往更多幸福的地方飞去
7 h8 @- M& X) G1 ^ d1 ^2 J9 w. H$ O; ?7 v/ @8 ]" `
很爱很爱你1 U! I- d. D: |4 ]. x: j
2 n. V3 F z; _9 d3 \
只有让你拥有爱情我才安心
" _# E& T# g5 K9 ~, _- b" M. ~2 z8 q! {. |1 ~
流行句记忆点
# t$ x- b- n2 i) I% j. k, S o
K- K( c- Z4 Q- H+ W! u% N# w* _歌词中流行句或记忆点的设置方法:
4 {! l( o9 h' M$ N U5 G4 \
0 ]4 N: r+ s2 d* {1 K- b0 ^2 a7 a1、以歌名为核心的流行句,是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的第一种方法。7 ]7 R9 j' u+ w( l
6 e4 z: X/ c% t' l) H9 j2、在主歌中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 V1 O6 T8 A" F1 Y6 v1 a# Y
1 W! y: G7 ?: a1 J. O3、在副歌中设置流行句或记忆点 。
0 _4 c9 @0 {: V8 N! ~# H+ i( m% ^) p0 k# C. n
过度句,插句,引导句:
: @# b, z% z+ n% e8 o$ [2 W) M7 }7 G: z, Q2 o5 _4 G( t& o' b2 M
可以称为副歌前的导句,也可称为A,B间的插句,过度句,一般由两句到四句组成,最好不要超过主歌或副歌,否则会喧宾夺主。
+ z1 {, Q( O* p3 o ?) I
3 A# a5 S$ O. t" x间奏,桥段:% d' ~ q( f# U
. ?% @9 X$ h0 k! v" z" z$ w间奏通常出现在歌曲中间2/3处的段落,目的是为了改变和扭转歌曲的调性关系,让情绪和气愤产生对比和变化,使听觉有新的冲击,是一个大呼吸点。
6 @7 v* R7 _* y+ u) p! ^6 i3 T4 u3 ^1 |
1、演唱式桥段,需要歌词中给一个新信号,新信息,有时用衬托词搭桥。/ R8 o2 ], }( P) r! _- a0 o3 _
+ B9 W/ e2 r/ K1 r2 a- }( T
2、演奏式桥段,这是典型的间奏写法或用独奏SOLO,或用节奏型,或用齐奏等等,总之,演奏式桥段,即间奏,应尽量避开主歌,副歌的主旋律,以发展新的乐思为好。6 Y3 i0 t9 ?( l( c) g
) p9 E) _5 ]: T# u$ w句式:
: \5 ]9 }( I' O( O# E3 B& `
- I2 i) Y5 E# J E' g5 @" |歌词的句式基本上是7字句,5字句,字句大体以3字节到18字节之间为宜。歌词的段式有1段式 2段式 3段式和多段式。歌词段式内在的不同,段式句数的不一,可以带来不同的节奏感。
& b* U9 ^6 R; p" u& M" f
6 F/ J% ~! J2 i, Z+ U6 { M' U一个完整的句子,是整个曲式的最基本单位,也是主要的语言节奏单元,一句词往往由若干音节组成,由此形成的抑扬顿挫,同时也形成音乐节奏形。
/ S% o0 O% V1 q2 O9 `
& G6 `; Q2 O: ^0 C, Q. @! K$ @$ e7 _2 }+ ]& Q1 g
1 Z: _8 r: ~3 K; H, U
4、歌词的构思
1 y! e8 F) I4 S! e, ]3 i5 F7 b6 Q3 c' o% x/ {
词作家有了创作冲动,并不宜立即动手创作,它必须从形象出发,“精婺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做一番艺术思考与酝酿的功夫:心物交融,深入开掘,提炼主题,剪裁谋篇,选择角度,孕育审美意象,这个过程就是构思。郑南先生说:“灵魂之神第一次上门,你只可备笔,第二次上门,你只可铺纸,第三次上门,你才可写作。否则,它就会摇头的”。我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一般说来,歌词的创作过程应该完成以下七个环节的思索,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准备阶段,中间三个环节是构思阶段,后两个环节是表现阶段。为了完整起见,我把七个环节都概述一下:
( e7 X8 c, }% J- M1 G$ X
9 j3 {7 N- h# D4 O7 R) `% Z" m: }一:缘情而发,寄情于形
2 O$ @, q+ W$ r1 E, r. X$ [
3 ]' m K" ?" n5 S2 P明确自己心中有什么“情”要抒发的,找到抒发这种情感的形象,在从选取的形象出发,抓住形象的特殊性进行观察与体味,通过观察得其形貌,经过体味领其精神。
2 o, _4 B6 ?9 o- y- J6 D5 I* \3 T4 Z4 {! M' R2 N
二:捕捉感觉,片语只言打腹稿
. c( [4 M% H8 k' e
$ E# T3 ?3 A9 `; F2 r+ m4 n进一步细细体味,玩索心中欲抒发的感情,从而在某一契机启发下,或情感白热状态下找到独特而新鲜的审美感觉,并找出一个最适合它的语言,运用片语只言打腹稿,用这种鲜活的语言把审美感觉定格。这时候千万不要急于贪求完整,那样会磨平你那有角有棱的独特感觉。如果有人问歌词的创作从那里下笔,就是从这富有个性的“片语只言”开始下笔,用画家的话来说,就是“先画眼珠子”吧,有诗人的话就是“构筑诗眼”,眼睛有神,人就活灵活现了。
2 D/ U9 w! P+ x; |
9 m4 R. k0 H4 y* e. ~三:发现新意,独辟蹊径) F, ~8 {! o0 s& N) I
. R. p; c5 ?/ C6 @ O5 H. t提炼新的思想内涵,拓展新的艺术天地。所谓“新”就是不要与别人雷同,不要人云亦云,未得新意不下笔,应该跳出巢臼,独辟蹊径。这就非常需要想象功夫,立意要脱俗,就要抓住形象特征性的细节,做出神化入的想象。有想象,才有诗意,才有虚境,才会传神,才会新鲜。正如洪源先生所说:“我们认为一个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应该更新鲜些。这个“新”很重要,它是指在同一个事物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比如发现其独特的个性与这个个性独特表现的形式;发现事物中可以触发艺术联想的素质;发现事物独具的美与存在的方式等等。* j/ Y8 y* Q7 c3 `: b
! ~4 u1 ~, L6 Y" |2 }& c7 I% h& }四:剪裁与谋篇,取其一点做文章8 @9 j6 f3 A2 H$ G
% ~' Q2 l! Y6 R6 n0 c$ t! _: {
“立主脑,剪头绪,密针线”,把提炼出来的新意集中到一点:寻找一条最合适的叙述途径,即叙事方式,然后通篇向最优美、最传神、最感人、最有价值处集中,跳荡地写出你的审美感觉。提炼很重要,歌词情感立意的浓度是单纯之美所显现的,这种美越是纯,也就越深。同样叙事的技巧也很重要,运用得好可以增强作品内容的表达效果,运用得不好,就会适得其反,下一节我们会专门讲到。歌词是抒情的,所以不能把事物发展过程当作歌词的发展过程,一句一句应该跳跃式地发展。否则,像通讯报道式叙事,一方面会拉得很长,另一方面也会填得很满,会没有了抒情诗歌的灵气,因为“情”被“事”挤了。
' K# r$ J2 z: K- W, G& Q* M! u# s! g- i,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