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点灯》被改歌词,你站哪一边?4 g: F( B( ~8 r" ^; V
6 {9 C7 E2 f# L* J$ I
1 Y8 Z! s7 @. B" v/ U! b
首先要说明一点,并不是买了一首歌的演出版权就能为所欲为。我国《著作权法》第十条第四项明确规定: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保护作品完整权属于著作权的人身性权利,没有期限,作者死亡后由其继承人或受赠人代为保护,如果没有继承人或受赠人则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给予保护。
/ ~' w5 r9 s6 Q0 z: z2 r6 P& P! \. O" [5 l# y y
用通俗的话讲,郑智化《星星点灯》的作品完整权属于他的人格权部分,永远都归他本人或继承人所有。就算买了词曲版权、演出版权,也不能乱改。要改,须先经过本人同意。- A5 R# I& [! }' q! P; S
' r4 ?* G) s% j0 k" H4 \" Q, ~
如果有些人还天真地认为:“既然节目组买了版权,想怎么改就能怎么改”,可以收声了。2 S2 H5 _* G$ q; b1 J7 z
/ s5 X9 b( `8 W# I4 G
虽然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每位著作权者对自己作品被改编的态度都不尽相同,但如果你介意别人侵犯你的作品完整权去打官司,在中国是能够得到法律保护的。* a& R) U* t. V. P7 _" B% l1 W
~& L7 V+ C2 o) i+ }3 O( E 金庸八十几岁的时候,还对别人把他的作品改成黄色小说并且商用而生气。老友倪匡劝他别生气,算了,金大侠还是起诉了。当年的查良镛诉江南案成为“同人作品第一案”,结果金庸胜诉,为行业的灰色地带树立了审判标准。郑智化也可以考虑起诉,为行业和大众做一次普法教育。4 \ \0 E' l- n# `" Y
4 U1 N6 k# E% F i
讨论的浪潮中还有一种很大的声音,虽然规避了法律问题,但是比较阴暗。他们拿郑智化的“过气”和王心凌的“走红”作对比,透着一股慕强凌弱的臭味。这种声音认为,现在红的是王心凌,因此天然地站立于高处。凡是于她不利的声音,都是为了蹭热度或是抹黑她。当红的王心凌在《乘风破浪》第三季的一场公演里和另外四位女星唱跳《星星点灯》,无论如何改编,都是给不红的郑智化脸上贴金。后者犹不知足,还发出抗议的声音,实在是得了便宜又卖乖,说难听点就是给脸不要脸。, z; i" o9 f0 R6 J- w1 A3 e
- c7 n$ {* \, n; F$ v: }
; f( M" H; D! ~
2016年,郑智化 视觉中国 资料图
0 K) ~. w- K, q1 M* K
/ t& C' U* O1 s# i$ Z6 U4 C 但是不好意思,文化的世界里没有成王败寇。创作不是零和博弈,不是以“走红”程度为标准的单维度比拼。艺术作品和艺术人格的生命有时极短,像蜉蝣朝生暮死。有时极长,今天仍然有很多人读着几千年前的诗而以为美。当世不为人欣赏的,后人或许极为推崇。一时烈火烹油的,也会雁过无痕。虽然长短不定,一般来讲,作品的生命总是比创作者的要长。9 K2 q w( x) t2 w, P0 F
, z; g7 O1 P# a1 |" P9 |3 X 郑智化应该对《星星点灯》的生命力有信心。他在自我定位中,表现出对创作和思想力量的重视:“我应该是个艺术家;同时是个博闻多学的思想家。”做音乐之前学的建筑、干过工程、做过广告,退出歌坛后又开过IT公司的郑智化,大概不屑于用蹭热度的方式刷存在感。很久没在公开场合露面,又确实写过一些好歌的郑智化,现在发声应该,只是出于对智力活动成果的保护。
3 E' J" x2 M( o+ O1 r) l$ e8 D4 Y1 ^6 m2 e: K% E% P0 A( e$ t- G+ G
但作为受惠于旧版本,歌声萦绕耳边多年的听歌人,还是有话要说。% A0 x9 ?1 z" `7 v4 T
% s2 C7 I3 G" t 有些人觉得改编版歌词光明励志,符合今日时代氛围。他们或许不知道,沙漠里才有最极致的阳光,没有影子的物体很吓人。
( C% ~( e% ?) _3 v4 \. n e1 t
5 M$ ]& J- m" z 郑智化的《星星点灯》和罗大佑的《鹿港小镇》一样,写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产业链向台湾转移,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的时期。离家、迷途、流水线和星光,个人经历随着人口流动和青春的流逝急遽变动。双脚就像站在流沙上,海浪和白云以巨大的力量运动,万事万物变动不居,心灵的感受和物质的保障也动荡不安。这样的集体感受凝结成几首歌。听歌人以它们为风云际会和生命历程的结晶,自有珍贵的意义。
% O; n# S8 e# L. ]' x! H: S* C* `$ h! \( H. E0 b' L i' P+ r
挑战时代的记忆是很难的。就算从未离开家乡,谁没有过四顾茫然,抬头不见星光的时刻?《星星点灯》不仅是游子的歌,它还是1990年代斑斓中的一条光带,用时代的故事抚慰了人最基本的情感:迷茫和希望。) X; ~: T( B+ O2 D0 ]0 {. Z* A% B
$ m+ p7 A F6 ?7 k0 _8 m 这首歌最后的两句是“星星点灯 照亮我的前程/用一点光 温暖孩子的心”。人心向暖,不会因为肮脏的天空星月遁形就轻易放弃。歌词有完整的逻辑,先是离家打拼、星光黯淡,然后大雨浇灭了霓虹灯,出现一颗模糊的星星,为迷途的人指引前路。, q, W' l) {; |1 w
7 h' `6 z" Y; t" k) z5 Z7 r
+ I9 \1 _# X1 Z/ _《乘风破浪》唱跳《星星点灯》的五位女星
7 P% H1 X/ J$ Y0 x/ e1 \0 b, U/ w: F3 U6 j. ?; q2 K
改过的歌词把曲折的人生拉直,从梦想的曾经瞬移到光明的现在,呼呼直奔希望的未来。它似乎暗示,人生的风雨都是扮家家,假的。正确地施以魔法,就能让不幸远离。
. O! u" l* b9 w1 r% q% R' Q( K: o; T" d- P4 k/ L7 N
“晴朗的一片天”和“总是看得见”,透露出对音乐理解的偏狭。什么时候,跳舞歌曲只能与明亮欢快的歌词匹配,不允许其他情感的存在?人为什么不能在悲伤中跳舞,伤心时双膝只能跪下吗?
7 c7 {- m8 V9 [$ B0 {* V) l' z8 S/ p5 g. ?
隐隐约约,我还嗅到一丝谄媚的味道。生活在好时代的人,难道没有权利失落彷徨,只能天天晴好,日日放光明吗。
0 C9 E9 w* R/ _7 |# q2 u
0 z0 h/ e2 ?1 T# ^' @ 《乘风破浪》改编版《星星点灯》令人不快的地方,除了词改得拙劣,逻辑不通,也表现出对原作者的缺乏尊重。迟迟没有回应加深了这种印象。有一种可能,一切都出自高明的策划。孵化出引起广泛讨论的话题,是一档综艺节目极大的成功。如果是这样,那它成功了,确实可以让舆论再发酵一会儿,再作出最聪明的回应。
. Z7 k; m/ R1 G5 w6 W& V
" k' R2 ~4 p# B%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