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51|回复: 0

[娱乐界] 中山文化人与慈善万人行的故事

[复制链接]

1010

积分

1

听众

58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010
6735320 发表于 2022-2-11 07:4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山文化人与慈善万人行的故事

  ◎郭昉凌
  “提起万人行,中山人脚板痕(痒)。”博爱,是人的天性,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孙中山先生留下的墨宝中,最多的也是“博爱”二字。他的故乡中山市,同样是个有着博爱精神的城市。2022年,这座即将迎来建县 87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将迎来她的新民俗——第35届慈善万人行。而由中山文化人发起,全体中山人共同精心打造的慈善万人行,不仅成为中山最为亮丽的文化名片,更充分地体现了中山人的文化自信。

  ●源起“敬老万人行”

  1988年2月15日【注】晚,华灯初上,皓月当空,人们沉浸在迎新春的欢乐之中。刚升格为地级市的中山,在一批文化人的倡议下,参照香港公益百万行活动的形式,组建了一支由15000名中山市民组成的游行队伍,他们或举着“乐升平贺龙年,万人敬老众心坚”“敬老是中山人民的美德”等横幅,或手拿“88龙年行好运,敬老万人行”小旗,从岐江桥头起步,沿着孙文西路向着孙中山纪念堂行进。围观市民汇聚在马路两旁,纷纷解囊。石岐城区万人空巷,孙文西路龙腾狮跃,飘色竞艳,沉寂了多年的民间艺术再次在游行队伍中出现,彩灯、人流、旗海、笑声、乐声、鼓声,交织出一幅动人心弦的中山人民龙年敬老图。

  中山市历来有在春节期间举办群众文化活动的传统。1987年底,刚跃升为“广东四小虎”之一的中山建设如火如荼,中山市文化局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出要突出“娱乐升平、太平盛世、欢天喜地、鼓劲腾飞”的主题。1988年元旦刚过,市文化局、文化馆组织文艺小分队赴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和颐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残疾老人和烈军属,并送上文艺演出。当时的城区文化馆副馆长欧白石带队慰问演出时想到了香港的公益百万行,于是,在策划1988年春节文化活动计划时提出参照香港的做法,在中山举行“88敬老万人行”活动,并将其作为文化局1988年举办的春节群众文化活动。此提议得到文化局领导和市委、市政府的赞同和支持。于是,中山文化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何桂涵、李正思、胡颂科等忙着组织队伍,甘建波到崖口组织的飘色队伍和刘宝生带领的沙溪龙狮凤鹤队成为最吸引观众的队伍。

  “88敬老万人行”的举办,既弘扬了博爱文化,繁荣了民间文艺,更传递了乡情乡谊,给中山人以极大的鼓舞。

  以步行敬老,为全国首创,值得中山人骄傲。

  ●万人行的主题歌与标志

  1989年,“敬老万人行”更名为“慈善万人行”,由中山市红十字会筹集善款。在中山文化人的努力下,这项更具广泛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增添了生动活泼、富有特色的本土民俗文化元素,还有了慈善万人行的主题歌曲和慈善万人行的标志。

  中山的文艺工作者文石耳、郑胜、陈锦昌、高永、刘居上、李正思、谭树雄、黄德尧等纷纷为歌颂慈善万人行而创作,其中由闻名遐迩的农民作曲家文石耳作曲、陈锦昌填词的《慈善万人行之歌》(粤语)和由郑胜作曲填词的《颗颗慈善的心》(粤语、普通话)成为1989年慈善万人行主题歌。这两首歌的传唱度最高,是每年万人行的必播曲目。

  同一年,创作万人行标志的入选者是市环境艺术公司的马中。他设计的慈善万人行标志是三颗红色的心紧紧地依靠在一起,连成一个整体,象征着中山市民心连心、手牵手、团结友爱、万众一心。马中解释道:“它是爱心,联结众人;是火,带来温暖与光明;是山,给我们力量和依靠。”

  也是从这一届起,每届慈善万人行都会向社会征集各种宣传口号,通俗易懂,朗朗上口。1989年,慈善万人行的宣传语是“救死扶伤,扶危解困,关心社会,乐于助人”。

  ●我为万人行献首歌

  “我们与你同行,阳光下叠印成同一个身影;我们与她同行,岁月中共度那每一个节令。走出荒漠,走进绿荫,走向春天,走在黎明。千人同行,万人同行,我们与爱同行……”

  进入新世纪后,中山的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呈比肩之势,而原来的《慈善万人行之歌》均是粤语版的,不少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的新中山人表示听不懂用广东话唱的主题曲。并且,连续16年成功举办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早已蜚声国内外,但主题歌却飞不过岐江桥。集众人之意见,万人行指挥部决定再次公开征集主题曲。可征集到的30多首歌词均不尽如人意,这一下子激起了时任慈善万人行常务副总指挥、市文化局局长郑集思的创作欲。他一挥而就,写下了《我们与爱同行》。歌词只字未提及“中山”,未提及“慈善万人行”,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博爱”,生动再现了慈善万人行的景象。公平起见,市红十字会接受了郑集思的提议,将所有征集作品全部去掉作者名,请省、市著名的作词家瞿琮、陈道斌、黄德成担任评委。结果,《我们与爱同行》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郑集思把奖金悉数捐给了红十字会。他淡淡地说:“我为万人行献首歌。”

  《我们与爱同行》请来刘青谱曲,由祖海演唱,一首旋律优美、悦耳动听的新主题曲诞生了。2004年元宵节,这首全新的用普通话传唱的中山慈善万人行主题曲随着中山慈善万人行飘到了兴中道,飘出中山,飘向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

  多年后,谈起当年这首经典之作,郑集思依然十分自豪。

  ●“醉龙”的觉醒

  可以说,中山的民间艺术“舞醉龙”是被中山市原文化局局长郑集思“唤”回中山的。

  1996年,郑集思被调任市文化局局长。当年中山艺术创作较弱,省里的相关奖项别说一等奖,连二等奖都没拿过。1998年更是排到了全省的后面。这位也是作家、诗人的局长很不服气,就与广东省歌舞剧院的编导王建强聊起这事儿。黄建强是广东人,熟知南粤的民间艺术。他说:“中山的题材不少啊,‘醉龙’就是个好题材。”当时的郑集思对中山的民间文艺这一块不是很熟悉,只知道濠头有一个“舞蛇耕”。黄建强就跟他讲“醉龙”的历史,告诉他20世纪50年代中山的鱼贩将“醉龙”带到澳门并让其发扬光大,现在已成为澳门的民间艺术标志之一。

  深感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瑰宝不能丢,1999年,郑集思带着黄维光、李正思以及省歌舞剧院的编导孙桂珍,还有上海舞剧院的一个舞蹈编导一起去澳门,找到澳门中山同乡联谊会的周家鎏及澳门中山三乡同乡会的黄善春,由他们领着去找到澳门鱼栏行协会去了解舞醉龙。

  见到道具木龙时,孙桂珍很好奇,就伸手想摸一摸。不料师傅马上制止道:“女人不能碰。”原来这舞醉龙有讲究。看到舞醉龙,郑集思一行很震惊,当即邀请舞龙师傅,请他们回来表演。他们很乐意,一口答应了。结果,醉龙舞成了千禧年万人行的一大亮点。主办方高兴,表演者高兴,围观者更高兴。

  这场表演给中山政府和人民带来很大的触动。郑集思先后找过濠头、张溪等村,一年无果。最后他找到了长洲村,长洲村民积极主动,热心传承。市文化局还从省里请来了编舞专家重新编舞。一年后,长洲醉龙出现在了2002年的中山慈善万人行的队伍里,但仅有一个人扛着一条木龙。2003 年慈善万人行的队伍里,长洲醉龙舞正式登台展演,并随着万人行的脚步,走出了中山、走出了广东、走向上海世博会,扬名海内外。

  ●注释:

  1988年2月15日为农历十二月二十八,即俗称的年廿八。当年的2月4日为立春,在古代,立春为岁首,过了立春就算新的一年。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6-27 00:52 , Processed in 0.13483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