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u. J$ z. w3 d# L: p8 f
最近绝密档案调查员在听陈奕迅的《富士山下》,其中有一句歌词提到“应该怎么规劝,怎么可以将手腕忍痛划损,人活到几岁算短”。我们为歌词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感到痛心,但也就在富士山下,每年都有数百人和他们一样,将手腕划损,失去了本就短暂的生命。( j6 s5 d' }) ?
2 S: j6 Y+ \$ D. K' E6 {2 ?9 R
1 u/ u. Z; Y# l' m }; ^: I+ J
' Q0 R. b4 V2 k6 ^# i+ h. N位于富士山脚下的青木原森林早在日本战国时期就已经显露出了属于它的一定性的作用。因为当时的战乱所致,普通民众是很难养活一个孩子的,而将自己的孩子亲手解决,想来也是于心不忍吧,于是他们大多会趁孩子睡着时,扔到森林里,任其自生自灭,并且若是家中有老人死亡,直接进行土葬也省心省力。而位于富士山旁,风景秀丽的青木原森林就成了一个绝佳选择。- e. T# s+ ?8 B, O* P1 S
& W! F/ ?; o$ J! |- R
- V, O; m+ y/ A0 B8 r, g: N
. D' ?5 ?5 @6 p! C
而后真正大规模出现的时间则在于上世纪中叶,尤其是二战之后。“迷茫的一代”在世界范围内影响,以及当时日本文坛甚至整个社会对于“死”的看重,使得许多人并不决定继续活下去,放弃了生的希望。恰好当时,被誉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巨匠之一”的松本清张的一本小说《波の塔(浪潮中的宝塔或富士山禁恋)》中两名主人公均在青木原森林自杀,甚至在十年后,小说被改编成了电影,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青木原森林,而“自杀森林”的名头也就慢慢传出来了。$ r. e0 P7 v6 }% Y+ l. ]
; r8 d! T/ V* @4 d' l! Q# Q) A/ W2 G9 r3 n5 u4 C
+ S- X( Z/ F. o% H' s1 u
$ l$ w+ S1 l6 }3 M$ |3 a: c) I
在这本小说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对生活失望的人选择来到这里自杀,为此日本政府不得不专门派遣警卫队前往森林寻找,寻找那些已死者的尸体,然而但凡是从森林里回返的警员都表示不愿再去。因为似乎只要进入这座森林之后,你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寻死的念头,并且,但你看见那一具具已经无法辨认身份的尸骸时,这个念头会愈加明显,直到你离开森林为止。
9 {0 D9 J1 z8 G9 S' A y! u# a- j
# V0 a* w9 q( o* a; c" K
9 U8 O$ _: a( ]( a/ d + t$ e! i8 U) y- F% Z w0 }
! C4 z! h- e# y如此的事件愈演愈烈,甚至曾经有台湾旅行团途经青木原树海时,当知道它是有名的自杀森林后,团友们便要求下车拍照,导游经过多番唇舌劝阻,依然阻止不了团友,唯有叮嘱他们千万不要走进森林。拍了十分钟照后,其中一名女团员发现男朋友失踪,导游心知不妙,于是立刻报警,警察到场后,入林搜索,但寻找了好几天,却依然找不到这个台湾男人的踪影,而他也就此无声无色地人间蒸发了,或者到了每年一度的搜尸行动时,他的女朋友或会再见到这个被好奇心害死的人的一面吧!7 r# A7 V3 E* e+ W+ y! g$ m
/ \$ J) j5 l& \. m/ O% u
9 {5 A9 S- Q' q现如今日本政府在森林外竖起警示牌,上面写着:“生命是父母给予的重要礼物,再一次冷静地想一想父母、兄弟、孩子的事,不要一个人苦恼,请来和我们聊一聊。”试图以此来挽回求死者,但依旧有人不远万里特意来此了解生命。
( N& ~4 K- H" L1 t( T
4 K7 P" N. y+ u( O- o( `
. ~& G2 i% X" }5 W: A( A5 o/ y! H" I' i/ |: ]. v0 y) u
9 l# k% [) }' |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故事,对于这件事的奇怪之处,绝密档案调查员有这样几个推测:3 I+ E8 y. A- ?! V) Y7 P
. V0 @* V2 [4 S% v9 K9 D1.青木原森林属于自然森林一类,其中的树木大多生长百年以上,遮天蔽日。且森林地下蕴含大量磁铁矿,使得不多数方向地位设备到此都会失效,我怀疑可能有部分是来森林探险或参观的人,因为迷失方向而无法离开森林,使得不得不丧命于此。
9 _0 g) e" y% r. [8 ~4 j0 f: U5 z/ N5 W) z& n) E6 `
, t! a6 {5 i9 D
9 Y( T9 D: A9 J3 J
( s3 o& t! }, y. w6 [2.森林位于富士山脚下,而富士山本身是一座休眠火山,虽然已经很久未曾爆发过,但不排除曾经爆发对山脚下的地面的损伤,类似于熔出一个又一个的大洞,而森林本身植被繁茂,盘根错节,许多藤蔓类的植株就有可能覆盖在其上,营造出一种错觉,而人一旦踩在其上,就如同掉进陷阱的兔子一样,回天乏术。2 u y4 |2 |/ M- u7 f; G
- |( J; K0 i; B ]% z 0 N( D6 k9 O4 v2 q: u1 \4 y. `
( _2 A2 Z5 T5 v1 C1 b r4 l' ^& Y
3.森林本身属于东京附近,称得上是日本紧急发展较快的地理位置之一。同样,也是“社畜”最多的地方之一,近年来,“死亡森林”的自杀率逐年升高,想来与越来越劳累的职业工作有所关联吧,“生不得如夏花绚烂,死终愿如秋叶静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