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635|回复: 0

[娱乐界] 上海国语流行歌曲开展

[复制链接]

618

积分

2

听众

1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新手

积分
618

活动最佳作品

2105908 发表于 2021-8-23 15:56: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国语流行歌曲开展
1920年代末期,怀抱发展歌舞表演梦的黎锦晖创作了许多「国语」歌舞剧与单行歌曲,这些作品陆续透过小学唱游、歌舞团巡迴演出、歌本出版等途径,在中国、台湾、南洋华人侨居地传播。黎锦晖的创作开启了华人在各地民歌、曲艺、戏曲之外,新的音乐创作。此后直到1949年中国政局巨变之前,众多中国词曲作家与歌星、西方乐手、外商与本地唱片公司经营者等,来自不同文化、具不同背景的参与者,紧密合作,留下了大量精彩作品。这是今日所谓「华语流行音乐」的滥伤,这二十年也被视为华语流行音乐的一个黄金时期。

这些主要建构于中式五声音阶,并融入西式作曲技法而写出的流行歌曲,多由女歌星以鼻音重且尖细的嗓音来演唱,西洋乐器的使用与欧美风格的编配方式,尤为其重要特色。此外,也有以中国传统调式音阶创作,配上民族乐器伴奏,呈现出民歌戏曲、曲艺风格的作品,或是以西洋美声唱法、花腔女高音来表现的歌曲。

今日依然流传的歌曲,诸如周璇的〈天涯歌女〉和〈何日君再来〉、姚莉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和〈苏州河边〉、白光的〈魂萦旧梦〉和〈等著你回来〉、李香兰的〈夜来香〉和〈海燕〉,都是代表性的作品。整体而言,「上海时期国语歌曲」所呈现的是一种集体风格,其多样的音乐元素、歌词内容、演出形式反映出的,是当年这一大都会中众多艺人、娱乐传播事业,以及听众的品味。

日文「流行歌」一词
其实,中文本无「流行歌」一词,「流行歌」一词可能借自日文,跟其他许多「和制汉语」一样,在二十世纪前半传入中国,被吸纳为中文词彙。明治维新后,日本大量接触西方著作,因而开始使用汉字、汉词翻译西方名词、术语,这些翻译辞彙如「哲学」、「美学」、「公民」、「民主」、「主义」、「广告」等,自清末开始,几十年间陆续传入中国,并成为中文的一部分。


不同的是,「流行歌」一词係日文原有词语,并非为翻译西方辞彙而创。日文汉字「流行歌」可读作「はやりうた」(hayariuta,训读),或「りゅうこうか」(ryūkōka,音读)。原本两者在江户、明治时期还经常交替使用,指称街头或一些娱乐场所中演唱,以时事为内容主题的歌曲,但后来りゅうこうか逐渐被用来指在编曲配器、旋律风格上受西方音乐影响的歌曲,尤其是因唱片工业兴起,为了灌录发行唱片并因此流传的歌曲,はやりうた用来指其他传统歌曲。

在中国传统民歌中,也有一种称为「时调」(或「小调」、「小曲」)的类型,歌词通常以生活的各个面向,如风土民情、爱情姻缘、政治社会事件等为题材。1920年代末期黎锦晖开始写的爱情歌曲,以及后续其他词曲作家为电影、为唱片所写的歌曲,就歌词内容而言,与时调类似,但这些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传播方式,与传统民歌并不相同。所以,若说中国民间的「时调」与日本的「はやりうた」相似,那黎锦晖及其后继词曲作者的作品,则比较像「りゅうこうか」。

「流行歌」一词进入中国
黎锦晖的创作开启了后续二十多年的流行音乐发展,今日他被称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流行歌曲始祖」。但有趣的是,其实黎锦晖从开始创作到1930年代末这段期间,大众是以「爱情歌曲」、「摩登歌曲」、「歌舞曲」、「爵士歌曲」、「时代歌曲」等,甚至是十分负面的「黄色歌曲」(因为歌舞团的表演形式,以及与爱情有关的歌词内容),而非「流行歌曲」来称呼这些作品。

「流行歌」应该约在1930年代末传入中国,在此之前,中文报刊杂志、唱片目录广告,均未使用「流行歌」一词来称呼如今我们认为是「流行歌」的作品。儘管这一词语确切传入的年代还需要更多考证,笔者以「上海国语流行歌曲」为主题进行博士论文研究时,曾仔细翻阅大量1949年以前出版,时间跨距超过二十年的书报杂志,1938年以前的文献中不见「流行歌」一词,连唱片公司的广告、唱片的圆标上也未使用「流行歌」这样的产品类别。


笔者以此推测极有可能是1937年底日军控制上海华界之后,先有报章杂志记者或其他撰稿者引进日文辞彙,以「流行歌」称呼这些灌录成唱片的各式新创作歌曲,进而唱片公司在产品目录中以音乐内容分类时,才使用了「流行歌」一词。从当时出版的唱片来看,估计至少要日本人进入租界,全面佔领上海,接管百代唱片公司之后,圆标才大量出现「流行曲」之类的名称。在此之前,常见的都是「歌舞」「摩登」「爵士」等类目,若歌曲为电影主题曲、插曲,则直接称为「电影歌曲」。

以「流行」来称呼音乐
相较于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唱片工业,「流行歌」一词传入台湾的年代较早,最迟1929年就开始使用了,这当然与台湾的唱片产业由日商公司开创有关。在此之前,日本国内的唱片圆标上很早就有「流行歌」这一类目。目前已知唱片圆标上就清楚写著「流行歌」的台语歌曲是〈乌猫行进曲〉,虽然与后来发行的其他歌曲,诸如为电影宣传而作的〈桃花泣血记〉(圆标注明「影戏主题歌」)、已成经典的〈月夜愁〉、〈望春风〉(圆标均注明「流行歌」)相较,这首歌曲就流传度而言实在很不「流行」,但这却是唱片公司主动使用的音乐类型名称。

笔者推测「流行歌」一词在中国出现是1930年代末的事,但中文文献中以「流行」一词来形容音乐,则首见于二十世纪初。清末第一批赴日留学生之一的音乐教育家曾志忞,1904年曾在梁启超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所开办的《新民丛报》中发表〈音乐教育论〉,文中使用「西洋流行之曲」这样的词句指称当时西方「风行」的音乐。儘管「流行」一词早见于中国古代典籍(如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左传》中,〈僖公十三年〉有「天灾流行,国家代有」),但这一词一直未与音乐无连结。

然而,接下来三十年间,其他中文出版品都未再使用「流行」一词来描述音乐,「流行之曲」的概念也并未昇华成「流行歌」或「流行歌曲」等词彙。中国人在1930年代,以「爵士」、「摩登」、「歌舞」、「爱情」等词彙,来称呼那些随唱片、广播、电影等当时的新兴媒体发展而大量传播的新作品,将这些歌曲与其他汉人传统曲艺、戏曲区别开来,唱片公司或歌迷听众隐约能理解其中差异,但就是未使用「流行歌」一词。倒是日语「流行歌」一词在平安时期就有,无论读作「はやりうた」或「りゅうこうか」,这汉词在日文中存在超过千年以上,而且确实是用来称呼「流行」的歌曲。

「流行歌」这档事当然不是日本人开创发明的,但「流行歌」这一汉字词彙进入中文,无论在民国时期的中国大陆或日治时期的台湾,都与日本有关。接下来,本文继续来谈另一件与日本人有关的国语歌曲往事。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22 17:02 , Processed in 0.132746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