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F m e U8 g9 M" i音色的简介
' R& M/ m3 _; j$ `- y* c% e9 T U/ b% p( j8 ?* w
, o, ~4 s% j* F( v: D- O- z( ~5 U8 J: w* n
音色(musical quality)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 ?+ ?7 ?- u- V& c. \' ]/ S& {
0 r3 K- h( D; c
2 a4 k9 a6 W( {8 U2 B( r! V, O
8 H. N7 f( r$ C* X+ x1 X6 X 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是声音的特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同样的响度和音调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饱和度和色相配上不同的明度的感觉一样。音色之兮音。3 q, A9 p/ k+ d) C8 G
K4 W& v0 ]7 t; b& j8 l4 \8 x% v) N
, F9 ^8 S5 r }0 T' A( u1 c
音色又名音品。音色的不同取决于不同的泛音,每一种乐器、不同的人以及所有能发声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除了一个基音外,还有许多不同频率(振动的速度)的泛音伴随,正是这些泛音决定了其不同的音色,使人能辨别出是不同的乐器甚至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每一个人即使说相同的话也有不同的音色,因此可以根据其音色辨别出是不同的人。
4 v" n6 Q9 g" q; }; t- S2 A' W6 u' x r4 e
2 Z' Q9 j) x* m: H" a: w3 N
: h/ S1 R* A9 n K0 ^; Z1 @ 声音是由发声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当其整体振动时发出基音,但同时其各部分也有复合的振动,各部分振动产生的声音组合成泛音。由于部分小于整体,所有不同的泛音都比基音的频率高,但强度都相当弱,否则无法调准乐器的音高了。
# i I2 L9 c- X! L+ F z" g, S. E
' x `, E1 N3 Z6 k @8 a: O; P: \, v% f( W2 \- d( x
. x1 d2 s7 y) Z7 u/ k: Z
需要把音色和音质区别开来。"音质"这个词,一般笼统的意义是声音的品质,但是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声音的音高,即音频的强度或幅度;声音的音调,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 ;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
' Y! [0 ~0 O1 k; O4 _5 J* @- @/ {) L4 p7 y9 o) Q* b
/ r5 U- s/ m" p
! {. y; G( W0 l 音色的简介% p+ Y9 [& O. m* ?; j; X
9 U' w" l b! P X
* K" F5 ~! j( _# h- L
0 ]( b5 J) U8 Q- v5 i1 r9 n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将音色定义为 “一种感官属性,使听者可以根据它判断出两个具有相同的响度和音高的音是不相似的。(that attribute of sensation in terms of which a listener can judge that two sounds having the same loudness and pitch are dissimilar)”对1960年的定义的注释中(第45页)增加了“音色主要决定于声音频谱对人的刺激,但也决定于波形、声压、 频谱的频率位置和频谱对人的时间性刺激。
$ T4 a$ L! i i& _8 ^, u# c4 {" ^ C P% N
/ [" x: T6 G% o# h# g
& z, z: m6 v. U/ H 声音是由发声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当其整体振动时发出基音,但同时其各部分也有复合的振动,各部分振动产生的声音组合成泛音。由于部分小于整体,所有不同的泛音都比基音的频率高,但强度都相当弱,否则则无法调准乐器的音高了。需要把音色和音质区别开来。“音质”这个词,一般笼统的意义是声音的品质,但是在音响技术中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内容:声音的音高,即音频的强度和幅度;声音的音调,即音频的频率或每秒变化的次数 ;声音的音色,即音频泛音或谐波成分。- f2 H( C. Y( |
2 l. I. R: T3 s+ k# n- o0 `, U6 }8 `7 }0 X. B0 d' `0 [# q3 X/ F
, ?* z( D7 y* t. ?7 ] 音色的解析
/ F+ z7 ^, n6 L
0 O5 B( z9 ?6 L! a7 @! J, p( m2 X/ p" ?- n! F
$ e6 U! f+ j8 [- a 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音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一般来说,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音、中音、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也是各不相同的。概括地说,音色=纯音+变换+混合方式。& r3 i1 X& z! A9 x" W5 @
5 m) z" V3 w- C* [" d/ }) w8 z$ x4 N# W; F. p+ u& v, Y) X
- {3 F" h$ k9 o- N9 f0 {
所谓频谱实际上就是多种不同频率的纯音一不同的递变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属性。音色的作用是巨大的,可以以下公式阐述:
. t6 D) I% e- {, ~$ r0 c
" @3 Q2 }7 ~3 T/ I& g) [* a) X4 V; p6 P K' H! S" \1 r$ j8 @6 L
/ ^/ g& f6 E! j9 a( a
1. 声音=乐音+噪音$ L# ?6 q) j4 f/ U5 n, j/ {
5 z) F h- W0 i
( a* Z7 x' x* A+ k0 \9 C" c, s2 R! W* ]$ z/ k
2. 乐音=源音+节拍
! x/ _+ [- K* b% C- U2 [) `
$ y" ?0 a) L4 J: o0 a L6 i+ L- J4 R, G Y5 v
. n/ b- O: W M8 l) g2 O5 V: D; D o
3. 源音=音调+响度+音色
( \; X& B% s; V# K8 J' k; p6 K1 c. v4 \( n7 b1 c9 X# S3 f% E. P
0 u6 x# G. D! m, ~6 u, Q! h1 ~3 d1 w5 V6 U9 y7 L' E
4. 音色=纯音+变换+混合方式* E, z @5 i3 B; d1 {9 N2 _
% J4 L9 N4 {# Q+ b" M) \, g
# @& Y$ n# T/ M5 D
- v9 M$ h7 I ]; S+ F2 r0 p) T3 | 具体的来说,音色的类型是由振源的特性和共振峰的形状共同决定的。就振源来说,谐波衰减快,音色就很柔和,声音的融合性和穿透力好,例如人声和弦乐器;谐波衰减慢,音色就很坚硬,声音的融合性和穿透力差,例如木管乐器(特别是双簧管和萨克斯管)。就共鸣腔来说,共振峰出现在较低的频率上,音色就暗淡,例如长笛;共振峰出现在较高的频率上,声音就明亮,例如小号。某些音色具有多种特性,例如人声的音色既柔软又暗淡,双簧管的音色既坚硬又明亮,圆号同时具有暗淡和明亮的音色。
; \7 B, r. x Y6 b& B5 V8 }1 X" C# s/ L" ~" _
- R6 `7 l. z# g. k0 w% g/ ~7 y' D0 J( ~% Y- p7 x
波形和音色是有密切关系的,确定的波形具有确定的音色。反过来则不同,同一种音色可能有多种波形。
+ [1 L2 d' g: K
( d3 j7 G& @/ P x) O. e+ i% e
1 A$ d8 G O- G) o; v* K/ [7 N* X7 u, l! G4 M5 `
两个截然不同的波形,但频谱却是一样的,原因就在于功率频谱不记录谐波的相位。人的听觉也是如此,对相位没有感觉,所以这两种波形的声音听上去是一样的。: G) U5 W# T/ G# N- o
& ]$ J& @4 b0 `" Z'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