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r" B: C, d6 E& H+ G+ S
《中国音乐大典·乐谱编》出版复核工作有序推进
# v- F1 \, N" f: g$ M
9 H* c& b2 o6 `& \, j v {《中国音乐大典》主编王黎光教授为乐谱编首席专家张振涛教授颁发聘书
6 W; C$ [% f1 ?3 T7 q0 D/ g& h- G8 U
0 h- Z7 H4 U+ A
, Y# c7 K5 _0 c5 j5 `0 P
7 }$ f% ~. D# O: T《中国音乐大典·乐谱编》是《中国音乐大典》下设四编中的一编,是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的重要理论成果。《中国音乐大典》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担任主编,旨在对中国音乐的历史成就、发展现状与整体水平进行收集、梳理、整合与总结。它在时间上贯穿古今,空间上辐射全国,依据文、图、谱、音四个维度,分为文论编、图像编、乐谱编及音像编。乐谱编与其他编成果存于中国音乐大典数据库之中,可实现电子化检索。乐谱编还将与文化艺术出版社合作,择“经典”出版。目前,出版复核工作正有序推进。
: o$ X* B5 x2 | g D+ }, u1 o7 C: B
+ g0 @2 H& `+ {) S
\( g3 l \# s1 Q$ ~ c ]
" H7 ~5 J2 h8 {) D' S& u" _% I9 p《中国音乐大典·乐谱编》工作起始于2017年。在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高精尖创新中心组织下,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萧梅,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振涛担任首席专家,开展了乐谱编顶层设计、整体规划、细则拟定与团队组织工作;带领全国多个音乐类院校教授、副教授、高校教师二十余人组成核心团队,率领全国多个音乐类院校硕博研究生五十余人,完成了乐谱编编撰工作。乐谱编拥有专家评审团队,在编撰过程中对成果进行定期审核,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了乐谱编的编撰质量。
% Q3 u/ ^$ r O& k8 `- y
- l. L: T c% V* X# k! z0 b6 z7 Y" {
: Z P! ]& E/ S& r" D1 b/ g
; T* D+ Y! ]4 B1 U
乐谱编首席专家萧梅
( K7 i( g7 ?/ Q6 @- ^( M; k _( b- Q/ Y0 n7 G7 x
( l9 w2 W8 o! i5 f. |
乐谱编首席专家张振涛0 b6 L; s/ \4 |% N; m9 q$ c4 L
& W1 G9 b7 i3 s8 S8 n
0 P H- X0 [) b9 | k8 ]* V \" ~( l/ n
4 ?3 r0 r) b Q3 A J2 j# K' F6 V& y# M! g; A# ~. v$ ?) T
乐谱编主要成员
( u/ h3 {3 x6 y/ P& m" Q" W/ H* E6 @2 c: C, h" G% v
% f8 x: I$ R' p" Z D1 I
7 K/ z# z" {9 f/ g乐谱编的编选原则为“种类齐全,曲目经典”。“种类齐全”指尽可能囊括从古到今有谱刊印的中国音乐品种;“曲目经典”指每个类别择其精华。所谓“经典”,指的是其内容应有渊源,有一定的历史景深和享誉一方的影响力。其具体选择标准为经过岁月沉淀和时间考验,在一个音乐品种中具有代表性且具有一定艺术品次,在全国或某个区域广泛传播,拥有一定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度。& a3 C/ ~- ]5 X0 @7 V# t" Y! A& g
( l& ^" F6 N: i; u0 }% ^/ ^
5 ~+ F& a& _1 e6 a4 ]& T6 Y+ F
s$ \* y+ h8 a. |# O9 | z/ t( v. ]! }; n' J3 R: b( Q
节奏谱《礼记·投壶篇》" _4 d- K% ]1 G
% D$ U) O4 F, A% E3 P8 ]
}! O" C J; n$ o' U
6 e: e: a e# }
乐谱编按乐谱的记录方式,分为中国传统乐谱卷和现当代乐谱卷。两大分类中,再择与其最贴合的方式进行细分。以乐谱种类为纲,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及其记录方式与西方迥异、自成体系的特征。
9 G; V% Z6 R, Q E$ [' [$ y" U. p5 r1 w8 A2 \% Z9 q
7 r' m4 b8 U" v
* Y) q, a9 r1 U
( L& w1 O* v2 M0 N《敦煌曲谱》 4 e- B$ ?9 {! d: C5 V, \
$ _% c. q7 K; Q) E- [) E P
5 l2 _: o% l# f# g
2 d# {, c: i, {* e乐谱编成果形式包括曲谱信息、谱本提要及谱本扫描件三类。乐谱编提取了多达近四十项的曲谱数据信息,对曲谱与该曲谱所属谱本的情况进行细致描述,为所收录的中国音乐曲谱留下丰富的数据化信息,便于电子化的检索查询,突破了传统乐谱资料不便于综合检索的局限。乐谱编为曲谱所属谱本撰写了相应的学术提要,内容不仅涉及谱本的基本情况,还涉及曲谱数据信息中无法详尽阐述的学术内容,使乐谱编在具有资料性的同时还具备了较高的学术性。此外,乐谱编收录了谱本封面、目录与版权页等扫描件,便于乐谱溯源;古籍中的传统乐谱、手抄谱本与的未正式出版的油印本等资料,绝大部分谱本拥有整本扫描件,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乐谱资料信息。/ k& I, j0 B8 `/ K
+ T6 y- U; [. D- b& j3 E: [
" H! z2 g: s. y" ^- b0 k M# \4 C" u
4 \# j! G' [+ {5 W# f ]3 D8 d8 M0 J3 _ p/ X8 u
《白石道人歌曲》0 [$ K* t9 W8 y M+ T* N& J& H) C
$ p6 f6 l6 M3 s. }: w4 }
: x- \0 s1 C( B$ h
! u4 N/ S4 e! ^# i
目前,乐谱编收录有存见于古籍中的古代乐谱,以及传世于今的琴谱、工尺谱等近万首,相关谱本提要百余件;现当代乐谱卷收录有简谱近三万首与五线谱近万首,及相应的谱本提要四百余件。现当代乐谱主要来自现当代编撰的中国传统音乐谱本中的曲谱,涉及民歌、歌舞、器乐、曲艺、戏曲、宗教音乐等各类,以及作曲家创作的经典中国音乐作品。# m; }% l5 ~8 a5 I3 a/ G, h4 ^
2 A$ R, i$ p& H4 I. Z/ Q( e/ Z* }( ^/ [* q# g. d
) ]: m, z( n4 h7 ^* J
2 h: J" D: F0 ~" e8 y& R琴谱(减字谱)《臞仙神奇秘谱》- ?: b& O% {2 T4 V3 z# k s+ y
) [; i4 e6 h9 a. u) O3 K; z. g( |/ X' Q5 L a9 s
6 D8 v8 g3 y. g$ L- j- F. D6 {
乐谱是记录音乐的重要手段,有“谱”可依,对推进中国音乐纵深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乐谱编》所收集的古籍与传世的传统乐谱、经典的现当代乐谱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研究价值。《乐谱编》对中国古今经典乐谱进行的收集、整理、数据库化及出版工作,促进了中国音乐乐谱资料的传承与保护,继承、宏扬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力支持了中国乐派的理论研究,并对音乐史、乐谱学、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数据库等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A+ u4 D$ h$ }( {/ t. s6 o1 @; B7 o7 b, K%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