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 f9 h% n4 ]9 v
李宇春《蜀绣》歌词赏析
$ \2 H) [3 Z! }$ L8 i
B: c* x3 U1 k7 ?8 L
! r4 V( r& f* n2 A" }, q0 i K/ ~( G+ W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 I5 s1 R+ G5 f: m+ n4 R% A( c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5 N6 S' x3 x1 N3 y% P9 T4 g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p% U, P9 T5 L1 t% R P- h/ s
山水一程 风雪再一程
! x6 _: r3 p; k( f' H* N9 J9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 i, A* B: _- F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a1 N6 H4 u: R/ Q7 Q* r- S5 b2 r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 l* g5 \ C( t, N
伊人倚门 望君踏归程8 X O q+ y& d7 G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 _0 E* V* M+ O* L6 A& N+ X$ ^. Z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 ]& v$ [" a7 P4 D% e# V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 p1 @) P9 e5 p5 Y) f7 s- P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 J" ?: Q; j* Q' h1 g8 N" S君可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L! q$ D1 G* E. U, }0 r4 s, O
君可见夏雨秋风 有人为你等5 O" D: b( P' O/ m' i2 P9 p8 |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L, A( m. T6 Q' J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o0 a3 p/ p5 v7 L' d A# }
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
/ H3 h* a% p: _3 n( W&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8 j4 Q7 W f8 v. ^9 j0 U# P1 [: Y
3 T+ B& S2 w/ _9 X 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
4 m/ n9 K0 x' \8 Z/ Y2 e% P6 ~* j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6 |- x$ ^, j1 k4 p+ U; f
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 n- z) U k& Y浓情蜜意 此话当真
5 u/ \ x' b1 X! a+ A5 J/ R- E, R; T0 y$ `
1 ^: U0 V' V& I5 C2 t
/ m' L$ K, q) H# t9 P
. C1 x( P4 D/ s4 C7 O% R8 K/ O 中国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刺绣艺术,可谓源远流长,最出名的当属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而蜀绣产生于四川成都一带,带有浓厚的巴蜀韵味。相比以“柔美灵动”见长的苏绣,蜀绣则略显“粗旷平整”,这与蜀中常年战乱的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3 J; O9 j; L4 e# K+ z' V! @9 M4 p% Q7 C. k3 p( x7 g
$ a# K1 C# w4 X% z' F
4 V" h5 E+ c" Q7 j- v9 K
. G) I: }: c1 d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 S8 Y! o0 i1 Q" o' U3 w0 G9 C5 Y( O- T+ ?; T6 K- {; b; Z
四川成都的别名有很多,如“锦官城”、“芙蓉城”等。单选“芙蓉城”作为开头是别有深意的。“芙蓉”,花也,古代常以芙蓉花来形容女子,谓之“出水芙蓉”。“芙蓉城”点明地点的同时,也巧妙地为歌词中女主人公的出场张了本。! w% |( j9 h& I, A7 p( t
% m. q! w, T& H, ~ “三月雨纷纷”化用晚唐诗人杜牧的七绝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纷纷”一词来形容雪,该是大雪,但形容雨则相反,该是绵长的细雨。细雨如丝似针,刚好与下半句的“绣花针”联系起来。“四月绣花针”从三月到四月,细雨持续下着,就好像手里的绣花针也从未停过一样。首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从三月开始,芙蓉城里连续下了一个月的细雨,而女主人公拿着绣花针也绣了一个月的织锦,气愤哀怨悲凉。
% b4 O0 X$ |8 a, l: }1 u7 b% k& b& V) F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6 V+ ~1 b' L6 I% R; ~
& o3 R* x9 M' P, G 蜀中一带受蜀相诸葛亮的影响极大,不少四川人都头裹白巾,谓之“诸葛遗风”。而“羽毛扇”就是专指诸葛亮。“遥指千军阵”,远远地指挥着千军万马。正合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风。但此处的诸葛亮却并非实指,而是说明那人是一个运筹帷幄的将军,言语中流露出崇拜之情。“锦缎裁几寸”,裁锦缎做什么?当然是缝衣。由此可见那位将军至少应是女主人公的丈夫。奇怪的是,夫君的身材妻子应是知道的,但是女主人公却不知道裁几寸。可能是新婚即别,夫妻二人都还不了解。也可能是丈夫出门打仗已经很久,妻子都不知道以前的尺寸还对不对。总之饱含着女主人公的牵挂之情。
2 f3 {" P+ f& I+ Y/ u" e5 z! @' h1 E0 }$ s' H
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1 Z9 Y/ O# w7 \: `2 q" |1 W. ?; r" U
2 Q& {5 x1 i2 P) V( k# e 山水一程 风雪再一程4 _) e8 W" w" U4 b
- Y6 G$ R/ _) ?/ [. Z0 t6 n+ {, D
“铁马踏冰河”出自宋代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本意指报国无门的梦境。但一个“看”字,又说明这是真实的。女主人公看见丈夫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虽不一定是亲眼所见,但出征却是实事。当丈夫领军出征之时,女主人公在干什么呢?“丝线缝韶华”,这是一个比喻,女主人公正在把裁好的锦缎缝成衣物,就好像把自己的青春也缝住,不再老去。“韶华”,指美好的年华,暗喻女主人公非常年轻貌美。但苦等的女子又何止她一个?“红尘千帐灯”,落寞红尘的夜晚,有成千上万盏油灯亮起,都在为丈夫缝制新衣。而丈夫那边又如何呢?千万个帐篷里同样都点起了灯,跋山涉水走过一程,风雪霜里又走过一程。“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 风雪再一程”这三句化用清代纳兰容若的《长相思》词,此处“红尘千帐灯”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写出了将士远征之苦,也写出了绣娘牵挂之心。8 ^/ l0 W. b: G& O# \
& b; G, h& B" Y) U% G 1 z6 l0 [# N# ^) p
8 w' |' N# y% J
, A8 F' G( Z# b0 `# C8 F- U' X
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 ]+ |( z2 B, \/ ?& N/ B5 u% R
2 r: w2 u0 D. D, w “红烛”即喜烛。“红烛枕”就是红色的蜡烛和枕头,指新房。此时时间由三四月来到了五六月。五月开的花,指牡丹花。屋外的牡丹花都开了,叶子都舒展了,这似乎是个好兆头。从下文“望君踏归程”得知,这里女主人公得知未来夫君凯旋的消息,高兴地准备起红蜡烛和红枕头,布置新房。他们只是相爱,还并未成亲。等到了六月份,家中摆满了美酒准备双喜同庆,就好像成了杏花村一样。“杏花村”同样自杜牧的《清明》,暗指有名的酒家。
4 a Q! n/ m- k0 Y6 a- _% y
" { T! T& r# F. q$ E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
3 ]- j5 n/ c0 { _- S2 K/ d# t
' m) ]$ P2 [& H L. ^' Q “红酥手”,指红润酥腻的手。语出宋代陆游《钗头凤》词。“青丝”,指头发。此时女主公开始盛妆打扮自己,不仅把手擦得红润酥腻,也把头发整理得细致温婉,而自己开心复杂的情思也要平息下来。“万千根”不仅指头发,更指那种欣喜狂乱的心情。如此打扮越细致一分,似乎姻缘就多了一分,近了一分。
! H' l; Q0 F$ s- ^% C) [2 Y; x% T% S& N1 C' w% p5 L
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 F) B8 G) R @7 [# v
5 |; V7 [) \% b6 q# o) M 伊人倚门 望君踏归程
3 a8 W; O( R* Z; a
! u7 C6 F0 g% R& j$ V" ~8 Z3 e' T 女主人公每天都在等夫君回来,从早上一直等到黄昏。刚开始等待丈夫归来的并不止她一个,但是陆陆续续的绣女都等到了归人,最后只剩她的夫君迟迟未归,于是到了黄昏只有她一个人的影子被残阳照着。这就是“残阳照孤影”的意思。“铜樽”指盛酒的器具。一个“染”字,说明牡丹花已经在凋谢褪色,花瓣都飘进了铜樽里。时间应该是六月或者更久远一些。“牧笛声”,牧童放牧时吹笛子的声音,喻指归来的声音。整个芙蓉城里的绣女都等到了归人,那么她呢?“伊人倚门”,她只是呆呆地靠在门边,苦等。所以接下来突然有了人称的转变,“君”即你,突然转变为第二人称,拉近了绣女与夫君的距离感,变成了绣女的独白。于是“望君踏归程”就产生了两层含义,一是看着你回来,一是希望你能回来。不论是真实的看着,还是内心的希望,然而她的夫君都不会再回来。
3 Q% D1 Y) i1 Y+ ], f. \6 g' ?) h
; ]1 @4 b9 X/ ]
/ f" b2 t) _# I& A
' Q- n$ \' i8 j; ~5 c# g
q# }4 f$ P- `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5 x& d" i, Z8 _1 A9 A! y
) x8 i" |5 B2 d7 f: h+ E" A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 i o( u5 l0 P. N7 N
0 Q7 O, L! ]7 {( g( y0 _# X 这两句都是绣女内心的独白,是绣女对她未归的夫君说的。你可曾看见蜀绣上刺绣的每一针,都是“我”心疼爱怜的心意;你可曾看见“我”像牡丹花一样绽放,都在等你回来欣赏。
; M q: m0 Z/ @+ [+ q" o2 `; f* ]
, w' R5 E: |: C p# T% u( j 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 b; T {1 T5 z/ L
( E. f& p* ~) I3 O9 F4 ~ “万物为谁春”,出自纳兰容若《画堂春》词:“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江河因为能汇入海洋,所以奔流不息。世间万物是为了谁才有春天呢?这两句同样是绣女的心理活动,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言彼物而寓自己。“我”就好像那江河一样,因为能见到你归来才如此高兴;“我”的世界因为有你才会出现春天。0 P' r' e d; O7 A Z& v7 I( k
5 G9 s$ s; k7 A$ c
明月照不尽离别人
- s+ v( K, ], n# x+ r7 Q' b/ o2 m" E9 s
“明月”,说明她靠在门边一直等到了夜晚。她似乎意识到了夫君战死的真相。这里的“离别人”已经不是单纯的生离那么简单了,而是死别!
6 a" W' |6 w, [. n/ J! y; F5 h
5 L, B0 N5 R! |9 T# i
" `8 B2 H% I* E
5 |8 G) ^7 H! l7 S* s 君可见刺绣又一针 有人为你疼& g; n' J. S5 ~, U5 ^8 H1 F- j. E
9 f0 f" z' B0 v( \% K
虽然同样是绣女的内心独白,但一个“又”字,韵味却全然不同。她并没有因为丈夫的战死而哀伤,而是继续为他织绣。至于她绣的是什么,早已不重要。这里的“疼”也不再是当初那种心疼怜爱,而是一种祭奠,一种悲恸。; E. b! `/ S4 @& H+ C
8 E, m* r3 ?8 \6 G3 H( v
君可见夏雨秋风 有人为你等" A F0 [$ Z. N
4 t5 _, o+ j7 Y! \5 Z
“夏雨秋风”比喻无穷尽的时光。这里的“等”也不再是单纯的等待,而是丈夫去世后,做为妻子的一种贞洁操守,一种矢志不渝的爱情誓言。4 o# X5 Y5 U+ }5 U5 z d
$ z' j# T7 \9 P" r$ @$ m$ s
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 ^& v" V; K2 Y6 n4 E
' p7 i7 `7 p# {/ W' { “翠竹泣”化用《湘夫人》传说典故。相传妃子娥皇、女英千里寻追舜帝。到君山后,闻舜帝已崩,抱竹痛哭,流泪成血,落在竹子形成红色斑点,故称“湘妃竹”。“墨痕”,描绘的场景是她正在写字,泪水滴到了字迹上。她写的是什么?“锦书”,指妻子给丈夫的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书信本是写的,这里却说“画不成”,只因无穷的泪水将锦书上的字迹弄乱,只因丈夫早就去世,所以才连“画”也画不成了。
$ q6 f/ R0 E$ x) Z# w$ k9 A
: V9 i! g8 N+ u, C# z& |, V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 y# Z9 a T) H
' v. s- N5 ^' d/ k7 Q: F0 \
此句和“明月照不尽离别人”有异曲同工之妙。意思是说,生离死别的人太多,有情有意的针线绣织再多的鸳鸯枕头,它们也不能聚在一起,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G1 E- S7 b) m i3 Y* L' B) o% D+ ]
2 \! J+ k$ M0 R( x
; S2 u# d0 e( k) v
+ C4 C7 X. u' q6 Z
9 k( p5 C: E1 _* l. U7 i7 B/ _% ~ 此生笑傲风月瘦如刀 催人老
6 m9 w( X$ w8 ? [来世与君暮暮又朝朝 多逍遥/ c4 Z# i4 L* x
5 p+ X+ U0 E; \6 x1 t# E
这两句是绣女心中美好的愿望。没有战争离别,两个人笑傲风月,一起消瘦,一起衰老。但今世注定不能如愿,所以期待来世暮暮朝朝都能这样,那该多么逍遥!) ^$ Z% A7 K0 q- c4 f2 X- m, M# J
) ?0 w" b. Y6 g 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4 x$ q% I; `2 ~7 @1 U
0 K6 h; y5 e, v! V- ]
“绕指柔”出自西晋刘琨的《重赠卢谌》,比喻坚强者经过挫折而变得软弱,此处指绣女丧夫之恸后的心境。“破锦”指绣花针刺破锦缎。“杜鹃啼血”,出自唐朝白居易的《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而杜鹃啼血,子归哀鸣,一直是蜀国不朽的传奇爱情故事。这两句是在说蜀绣的精髓所在。一针一线都是历经生死离乱的绣女们织就的,破锦之声就好像杜鹃啼血那样凄凉哀怨。
2 P# o* J" O$ n) B6 o9 D
" w0 e# \" ?, i) ]7 `* c( C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G {% x2 o: ?8 I; Q" o1 G
) X7 I# E4 q1 ?
这两句是在说蜀绣的历史。相传是有位特别喜欢芙蓉花的蜀主,在城里种满了芙蓉花,“芙蓉城”因此得名。然而当年一时繁华,转眼也只是过往。繁华可以轮回,但是蜀绣工艺却一直留存了下来。
8 a3 }8 s9 Q1 S5 e
, { U, A3 G* Z* ~7 c K* u 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q4 \. j( H8 v* N. r0 f9 t5 {& ]; D$ d" U8 o
浓情蜜意 此话当真 W7 c2 \7 ~$ m4 n. N/ l7 X6 G- q
+ k6 h) _1 g) Q
结尾两句又回到了开始的清明时节,首尾照应。夫君出征之时,绣女们唱着战歌送别,但是夫君却像是断了魂一样,他又怎愿离去?两人分别时说了许多浓情蜜意的话,然而不知生离是否会演变成死别,重逢遥遥无期,这些话能够当真吗?绣女们别无选择,她们只有在等待的韶华里,织就最美丽的情思,这就是蜀绣。& f+ c3 a7 w7 D$ x$ V
) J; e1 ~# |4 s+ ^5 K) U % w$ p( B& J6 u
! f$ M3 K2 I) b+ [- K' S. T
) M( @* ]1 ^( S# `1 v8 u2 T
这首歌词写了一个绣女在等待远征情郎归来的韶华里织绣的故事,千针万线之中散发着浓郁的人文古韵,细腻温婉,凄美哀怨。至于蜀绣是怎样的,有哪些针法特点,绣的是什么,歌词中似乎并没有提到。我们只看见无数个年轻貌美的绣女在给远征的夫君绣花、织锦、裁衣……或许绣的是“铁马冰河”,或许绣的是“山水风雪”,又或许绣的是“鸳鸯牡丹”,但那又有什么关系?你只需要知道,这样的一幅绣锦可能心爱的人一生也看不到,一刻也穿不上,所以千针万线都蕴含着浓情蜜意,都寄予了每个绣娘一生的牵挂和心血,这样“啼血”的蜀绣,如何能不美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