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s; J! }% k; k- @5 O. S1 J7 [
扒带的十个基本步骤
; _2 P& @# v$ O
; \2 |' d/ r7 T! D' I4 E9 C/ I3 y8 b“扒带子”是很形象的词语,通常情况下我们听到的音乐、歌曲都是多件乐器多个声部的,有主旋律,有伴奏,有唱,有演奏,它们的声音都被混合起来(卡拉OK把唱与伴奏分开)。而且,这些音像制品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同时与它的总谱同时发行,这样的话,就给业余的想演奏或演唱的人带来了不便,于是他们自力更生,通过好的听觉辨别能力把自己需要的某种乐器或是主旋律从磁带中找出来并另外记录。这就是扒带。" `, `- ~' g6 u, S$ _3 ~. Z l# ^$ H0 S
' k' V4 u% B9 Z/ O3 d* N6 L
扒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音色辨别力,音高辨别力,和弦辨别力要同时具备。如果你想扒带子,首先要从练耳开始,下面的方法可供参考:
3 n# [% B4 j+ Z7 M
7 {$ p; d% g. t* Y/ F+ R1、学习记谱法,这我不必多说,买本乐理看看就好了;6 A& a% T/ T" v- d' M4 O& ]
+ @: R' s. i' X ~1 h" p2、练好“视唱练耳”,有这样的教程;
4 |0 V# [7 m" M' M: ?/ ]& }
2 W2 Y) @) q( x# G3、不过我还要说一下“视唱练耳”,我有自己的一套练法,觉得很管用,拿来给大家看看:你有歌本吗?要求你会唱的歌要多,要尽量简单优美,儿童歌曲也可以。; V$ X4 m, b7 R. w! w3 @# D
! ]' S& H% o% o. V/ c把你会唱的歌的谱子都背下来,不多时就能掌握了;同时试着去唱听到的所有音乐的谱子,有错误不怕,当你的乐感好到一定程度,自己就知道什么是正确了。多练,不是件难事。. S# P& U4 D" ?% N7 a1 H
6 O* z- u8 r$ k还有,记节奏是很重要的,有很多人能听出唱的是什么音,但不会画节奏。有专门的音乐工作者从事扒带工作,把CD原曲重新制作成midi手机铃声。6 m, H" M# q R$ l0 g
5 g+ u9 B, Q2 x1 ^- r
2 _, n$ Z% N( l, B3 U
2 C9 M. y. o0 n% ]
c4 `5 W3 ^6 E! |; \, g
7 O5 U! Y O& d* y' n1、先确定调性,即找到歌曲的“Do”音落在吉他的哪个位置上。落在C音上是C大调或它关系小调a小调,落在F音上自然是F大调或d小调。当然,要做到这一步的前提是你必须会唱歌曲的旋律;或者你可以在指板上把旋律弹出来。
* B) U p+ X. E& n- ~4 A8 I% c+ s" t2 c b. G$ T
2、很多情况下,歌曲会是bA调或 #F调的,这时伴奏会使用Capo,你就得先把Capo的位置确定好。如果原曲不是吉他伴奏的,你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任意调。假设原曲是B调的,你可以把Capo夹在第一品弹A调和弦,也可以夹在第三品弹G调和弦,甚至可以夹第五品弹F调和弦。
* D- p1 R: l4 ]# i7 b
$ p' y/ t9 \8 W) x- G8 t如果原曲是吉他伴奏的,这就要凭经验了,你必须首先听出原唱采用的是什么调的和弦。第三品的G调和弦与第五品的F调和弦虽然音高相同,但由于和弦中的音在吉他上的排列不同,实际的听觉效果有很大差别,这一概念在吉他编配中相当重要,像保罗-西蒙、江建民等吉他大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他们最擅长利用各调和弦的不同音响特征来达到他们自己所期望的效果。
$ { [% }2 k% c8 B- D: e
. W" S9 l# j6 O z, ^. E' }5 u! ~& \& a9 p& `8 T
# J" V$ `. t4 x
3、确定好调性和Capo的位置之后,便可以开始扒带了。扒带首先要扒的是低音,低音一出来,整个和弦就基本上出来一半了。假如原曲是G调的,而和弦的低音弹的是“Do”,那么这个和弦无疑是G系列和弦,是G?是G7?还是Gmaj7?总之是在这个范围之内。假如原曲是E调,而和弦低音弹的是“Re”,这个和弦肯定是 #F系列的,不是#Fm就是#F,或是#Fm7……当然,有少数情况例外。如和弦是转位和弦或低音只是经过音,但也还是有规律可循。低音一般都比较容易听出来,因为它进行得比较慢,如果一小节之内有好几个低音,那么一般情况下,落在重拍上的是该和弦的根音。4 O+ u1 t% M* p5 _9 @; A7 r
5 }/ E+ ?3 b- D1 D/ J5 [; t
4、有了低音后便可以开始确定和弦。分解和弦较为简单,它们基本上都落在所猜想的和弦之内。假如某C大调歌曲中,你确定了某和弦根音是“Fa”,而在分解和弦的高音部分又听到“La”和“Do”,那么这个和弦一定是F和弦,再一听还有个“Mi”音,那赶快修改,这是个Fmaj7和弦。
" S, v2 u t6 i* f# h' p' r4 e/ T- x1 {( W
+ n- E! o1 @4 Y, O' B
+ ?0 @! M3 T6 W4 y0 @6 z( v+ o5、如果原曲的吉他伴奏没有分解和弦而全是pick扫弦,扒这种歌曲就需要一定功力了。你必须对不同和弦的色彩有极为清晰的概念,比如,大七和弦极不协和,因为“Si”和“Do”这个小二度有激烈的撞击感;九和弦(吉他上大都是挂二和弦)听起来比较空旷,挂四和弦更空一些……有时候要凭感觉和经验,以C调为例,当你听到低音弹“Si”时,这个和弦很少会是B系列的和弦,最大可能是G或G7甚至是Em或E弦的转位,如果它的下一个是 VIm(Am),那就基本确定无疑了。当然,这些经验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获得。
4 @, b: A* _* f5 s( v( u, D5 T' c
% E- l" T: m3 ]7 ^" c6、听音要讲技巧。如果你的能力还达不到仅凭pick一扫就能够确定出和弦名称的水平也不要紧,那就一个音一个音地听。把先听出的音记下来,然后强迫自己不去听这些音而去听另外一个音,直到把所有的音听出来为止。这个过程是很痛苦的,刚开始你肯定无法做到不受已经确定的音的影响,以至于翻来复去都是那个音,这需要耐心。如果伴奏中还有其他乐器则更好,许多关键音在乐队中都有所体现,不妨在小提琴或弦乐中去找一找。/ @8 p, T( Z, V2 }* |. {; g) c" G
- `" l! h3 k: N9 h9 J
" J) m$ U) Q9 y8 l3 Y# r( J" c
' a4 x1 Z: k1 c0 A
7、吉他伴奏的节奏型很多,变化亦复杂,你事先必须对一些基本节奏型有所了解。例如:华尔兹、吉特巴、雷吉、伦巴、民谣摇滚、6/8拍慢摇滚等等,歌曲伴奏一般来说万变不离其宗。扒节奏时要一边听磁带一边打拍子,找到重音、切音、闷音、休止、延音这些关键地方的位置,有时节奏型重音落在后半拍或连续切分,这更需要仔细辨别。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会读节奏型。鼓手有“鼓经”,吉他手更须在弹奏之前把节奏型“读熟”。对扫节奏有恐惧感的朋友一定要马上试一下,找一条曾让你手足无措的节奏型,把它读准读熟之后再去弹,你一定会发现翻天覆地的变化。4 E! ^. u. n' d( U
* c6 F' c' m$ U* U5 y* V* @- t5 n8、扒带的学习需分步进行。刚开始可扒一些以民谣吉他为主进行伴奏的歌曲,如,校园民谣《同桌的你》、《青春》,黑豹乐队的《Take care》等。这些歌使用了些变化和弦,但左手较简单,右手指法也不复杂,原曲中其他乐器成分不重,吉他声音清晰可辨。其次再学习扒扫弦较多的歌曲。% E( K$ k ^* ~2 A5 U3 w
: Q( |1 ~- J6 _; O
希望大家准备一个笔记本,记录下扒带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如,IVm很飘、IV/V很浪漫、II很甜蜜……还可以记录一些你扒过可能又容易忘记的歌曲,嫌麻烦的话可以只记和弦名称或和弦的级数。最好还能写写心得体会,如,这首歌的和弦配置有什么特点,这样配是何种原因等等。1 v2 \! P. e2 s
6 j) Y$ j1 X& ~7 n: m; s. ?
& V8 o1 d0 j" j! `6 \% o' K% f6 {0 B% j
9、如果你们手中现在就拥有原版的曲谱,最好找到原曲的自己先扒一遍,实在不行再看书,对比自己扒的谱子,想想自己为什么没能记下这个和弦或音型,找出原因,不断总结,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一些心急如焚,翻开曲谱便开始弹唱的人。0 O: E! G/ \" {+ A2 }% P/ `3 |
% B, J2 k2 T7 `/ ]10、扒带是学习的手段而非目的。扒出一支不会的歌,可以自弹自唱了,这是一大收获,同时在扒带的过程中还要吸取别人的伴奏方式和编曲技巧,通过分析体会,融汇贯通,全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这才是扒带的最终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