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n9 i* H! V
浅谈录音
5 {9 j4 R" f' c! v2 z. X8 A5 S. J: t6 f$ U( u8 I
录音讯号收音模拟采样/ ]8 \5 m: B5 f
7 y% s% }: a: o
! ?! ^% Y! i/ P2 @9 J; r在我们听着音乐时,有时候会想到,在音乐背后是怎么产生的?除了歌曲本身的创作,还有如何把这些音乐收录下来成为一张专辑。接下来也将会介绍让音乐成形与传播不可或缺的步骤—录音工程,这次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录音吧。
% }7 n# H: v# c$ |- x, b
0 X4 _; {6 [% f8 c. k" r6 j
& }! n; v! B2 I! k' P2 _9 N% ]8 M6 s7 W1 s9 S: v: ?0 i' T, ?( ?2 t5 N
录音,顾名思义就是把声音录下来;声音是一种振动的声波,将声音转为仿真讯号的方式记录下来,就叫录音。录音大致上可分成「现场收音」及「分轨收音」;上次提到声音档案的分辨率质量,我们以RAW和JPEG两种档案来做比喻,那录音工作就像如何记录这些影像一样。
' a }8 t- l3 A
6 b: C+ g9 M5 M( p, Z+ f& p6 y7 N, Z3 ?4 X' Q- M2 k( `4 ?4 X
L ]4 B; Y3 x7 K2 c. G
如果我们在阳明山拍一张双人合照的照片,那就是「现场收音」;或者,我们是先拍一张风景照,再分别去拍两个人的独照,最后在PHOTOSHOP中合成一张像真的一起在阳明山上的照片,那就是「分轨收音」。+ \1 u& { y: q7 W- s; _
4 U6 I, V8 Y) ]- a$ ^* ], ^
4 i* Z: M- \7 Q! ?8 ?0 d I; P$ W$ s& M7 q+ k6 B, `
8 ~. w- y2 n( |* F4 `& U$ |
. {8 e' ~: F. b; w2 {" ]当然,照片最终也只是一张平面的照片,就算照得再有立体感、后制得像真的一样,他还是平面的图像,声音其实也是一样。+ @, {( G4 N3 w& l5 T; C
3 ^6 i. v. M& ?+ s# {/ V* m
; _2 g1 |$ A! E
! d% ~) h) a& u6 _: s3 s3 Y, p n所谓的立体音「STEREO」,是一种框骗听觉、在耳道内听到来字四面八方的声音的技术。他是运用两个以上的声道,让音乐听起来产生立体感,并且更能加悦耳。 一种处理方式是,现场利用多点收音,利用每一个收音麦克风产生的相位差来达到立体空间的听觉。就像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运用这些镜头,就能让视觉变得立体。另一种方式则是在分轨录音中以人工的方式制造强弱、位置等,虚拟出立体感,因为乐器的收音都是独立的,因此可以非常精确的调整与编辑。就像后制相片时,我们可以选择影子的位置、强弱、光线等让相片的立体感更突出。
/ f! M4 L6 g! a; L" H r/ I1 B0 ?' k5 ]6 ]8 G7 k! V) m
" b+ Q! w9 a# d/ \# {9 b3 [+ R2 r9 W3 G) t+ o3 r
美国一间公司在1957年将立体声概念引进了唱片领域后,单声道mono从此开始走入历史,在现在几乎已经是全面性的采用2.0以上的立体声为主了。(上图为双声道声波图,分成左右耳声道)
5 y6 U! h5 O/ z4 v2 {( j( M; ^8 l/ T" ~
& `# u3 ^; F% F% F9 p9 f
/ G* I/ Q2 C- M& g0 L( g$ k6 z
这边我们另外提到一个词:高传真(High fidelity),也就是音响发烧友在说的hi-fi。
7 x1 G8 R% F7 |/ H* x% D; y# E. b9 L) \, Z8 m3 c: g2 u
: F! O) t0 o5 F4 t, n0 w- q# J: H- \9 D
Hi-fi指的是可以高度的重现「忠于原件的复件」的载体,当我们听到一张唱片在自己的播放器播放时,他已经是「复件」,而不是在演奏当下的「原档」了,而唱片是否可以高度的还原与再现原档现场的音质与气氛,就得仰赖Hi-fi的载体们。在这之前,唱片本身的录音就成了先决条件,也就是说,要使用Hi-fi的录音,通常必须要是现场录音,录音要素包括了场地的空间感、以及表演者的情绪与诠释等等,这点在古典乐的录音上就会显得重要。7 h5 S8 G+ v! m! C* {8 {
9 H/ Y7 F; z5 i7 c2 e1 l$ v( @3 @3 h
: a N7 C9 _# l o
当然这个程度有没有必要,见人见智。这得端看人对于音乐的定义与要求度,就像上一篇我们在音源格式中所讲到的,不是只有高解析或是临场演出的音乐才叫音乐;而音乐也有包含现场演出的情绪,也并非是一张唱片中的音乐就能把演出的价值都能收纳在其中。
7 P, W N) ?5 A0 h$ U( O3 m- F* L( Q. W$ Y6 ^
6 g# Q8 m7 n3 B0 A2 X& d, a
" m* B5 f& M( z! D! s5 R8 R3 r- B
录音之后的讯号,可分为「模拟讯号」,与「数字讯号」两种,就像你拍了照之后,影像是存在底片上还是记忆卡里的分别;像底片一样的模拟讯号,就是传统的磁带录音带、黑胶、密纹唱片等;而数字则是CD光盘、记忆卡与硬盘等。% X: w) `1 O9 P" ?
2 `# }5 I' P2 L) [: e6 g+ B; n
& n- y7 q. q4 O' [; p
# F4 ^* t. f& L) A0 h" _# e- c0 Y5 C在理论上,拥有时间上连续性的模拟讯号,在分辨率上会驱近于无限大;而与其相对的数字讯号,则是拥有独立分层的特性。虽然模拟讯号有较佳的分辨率,但是他常会受到需求以外的噪声所影响,反而产生失真的状况,而一但失真后,基本上不可能被还原,因为他一开始就是长那样子了,因此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 m& |1 n5 x E0 e% E' h5 Y o( Z" q# C
/ I$ t& I5 E6 P7 i, m+ j
4 s) \# }3 k0 S! q$ I$ x如果说模拟讯号是有强大的时间连续性数据,那数字讯号就是将模拟讯号,以离散时间采样的结果,没有时间轴上的连续性,只有在该采样的时间点存有意义。
% c6 H, c9 d6 T6 B6 u# M8 _
. k7 }1 e7 h, }' h) I - L+ M% P9 }+ |4 F9 l
! p8 x) K) R' d就像相机的底片,所反映的美丽影像会和人眼看到的差不多;但是数字相机使用的颜色分层采样,会让使用者在后制上更容易去做调整与编辑。
}/ i4 g, |% d F0 {) @2 k9 t' r
! Q( n' [( u8 P6 ]* Z) j
1 r& Y; d* Z! l0 M
* D0 y7 ]6 N% H- v" J3 s: w& O收音的过程,其实还是收取声音的模拟讯号,但是收录之后会透过采样的动作,将其转换成数字运算,这样的过程,称之为「量化」。当今以PCM采样法为主流的标准格式。5 K3 f2 G/ {7 T
1 `2 V, h" C+ E4 u) O2 @" V2 ^9 o
0 ?% F4 J7 V4 m& M/ R" l; j0 A9 H( S7 G: J C0 _
PCM模拟讯号数字化法,全名叫「脉冲编码调变」,是将一段讯号的强度依等距分成数段,通常使用二进制法进行量化;如上图,正弦波在每段固定时间(红色x轴刻度)内被取一次样,选定波长在y轴上的位置。这样产生的离散输入讯号替代物,有利编码成数字数据来做操纵。这也是当今音乐CD的标准格式,CD的标准规格是 PCM 44.1K/16bit,意思就是在1秒之内,对声音作44100次的取样,而每次取样用二进制的16位去记录;一秒内取样次数越多、使用的记录位越高,也表示质量会越好,相对的档案容量也会越大,正常来说,PCM 44.1K/16bit每一分钟的容量就可能达到10MB。7 T7 \# E5 C. ~, b3 Q
Y3 |; D( p+ V% N7 s) t5 o & g5 [6 U8 `: N3 @: Z. ]4 W
" G6 `& N( r/ g
当然PCM只是一种在红皮书上记录的标准规格,在以前有朋友问到,有关于DSD采样法的录音专辑,他就是另一种号称让音质更好的采样法。7 l# o% |2 }' M7 R) m
: f6 b$ R% l9 {8 m- D' Y
# G8 C% p" G. ]) H* ^. q0 r+ _, u1 t; Y; G" C
DSD是共同开发CD的两家厂商:Sony与飞利浦共同开发的专利,他是以高于PCM的64倍、即一秒达到2822400次的采样,藉此达到消除量化误差的手段,美国的知名独立唱片品牌:特丽国际「TELARC」,对许多音响发烧友来说可能不陌生,他们出的唱片,是用来做音响测试的常客。以尽可能提供高质量音乐为宗旨的TELARC,在DSD PLAYER尚未问世之前,就已经率先推出了第一张DSD唱片了。
% U1 L: s- B" j! K* G/ H; d1 a% ?" C
) f: a" G i+ `/ k& J1 [# i
- G* \! p" O6 y6 ?2 k2 o- ^+ i. H
/ C+ G7 E5 q5 |* V& M4 r1 p但是同样的,DSD精细的采样,也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信息跟着增加,在陷入音质迷思之前,我们更需要去思考怎样的音乐是「适合」自己的,人的耳朵因为种种不同因素,同样的声波听起来就会有不同的听觉;加上各种不同的人生经验,得到的感受也会不同,你听起来好听的、音质细节高的音乐,在我耳中听起来可能是感触迥异、音质普普而已。除了个人感受外,录音师本身也会有自己的录音风格、专辑考虑等,这也是影响收音与混音的一个要点。3 @; Z; G- ]! F* P" ~
1 w. }/ |! b" a7 @8 s
# V& L6 n) {) W S9 V. Q2 K
2 g5 P- Q/ J& ~8 ~( @5 w音乐是非常主观的,没有所谓最好的音乐,只有自己的「喜不喜欢」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