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乐乐理知识入门-调式; m# I* ?# H& j7 v3 f6 v" [0 ]. Z% V
稳定音 不稳定音. g1 m9 r2 {6 h
8 {* `8 ]5 N6 G6 @ 在音乐中,要表现音乐思想、塑造音乐形象仅仅依靠一个孤立的音、和弦或多个彼此毫无关系的音,是难以实现的。
- ` x4 y7 h! s! B {- X1 _/ Z- N9 C
& |3 A* ] f% {$ Y3 A9 g- h1、调式的定义9 B4 }! {5 u3 b0 O6 Y n5 Y- O
. N0 f$ y; U5 R: m6 Z, W 在音乐中,按照一定的关系连结在一起的许多音(一般不超过七个),组成一个体系,并以一个音为中心(主音),这个体系就叫做调式。' {0 `0 D b& q6 _: ?
2 Q6 Y7 q/ z* U* d! h$ M( m; p" ^
2、调式中音的分类
% |% Y9 x) z- G2 a; d8 Y# b4 \! g, R: c W' h) a1 P, K
在调式体系中,起着支柱作用并给人以稳定感的音,叫做稳定音。给人以不稳定感的音叫做不稳定音。不稳定音有进行到稳定音的特性,这种特性就叫做倾向。 不稳定根据其倾向进行到稳定音,这叫做解决。音的稳定与不稳定是相对的。我们常见的某一个音(或和弦)在某一调式体系中是稳定的,但在另一调式体系中可能变得不稳定,即便在同一调式体系中,因为和声处理的不同,某些稳定音也可能暂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
" ?( |6 |, F7 z9 ]+ S# {1 W' V; I, b$ b
3、调式的分类
6 R: W( N, @( L, D9 d- U0 t2 A" a" a1 G9 i# _7 t3 [' Z3 h: h" H
调式分为大调式和小调式。由七个音组成的调式叫大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小调式也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在大小调体系中,起稳定作用的是第Ⅰ、Ⅲ、Ⅴ级。这三个稳定音级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 第Ⅰ级最稳定,而第Ⅲ级和第Ⅴ级的稳定性较差。三个稳定音和它们的稳定性只有和主音三和弦共响时才能表现出来,假使用其他非主音三和弦时,则不具有稳定性。第Ⅱ级、第Ⅳ级、第Ⅵ级、第Ⅶ级是不稳定音级,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显露出二度关系进行稳定音的倾向。/ o4 k, M& }+ I% N, t; Q1 \
" e. i: H M U& w: w/ R(1)大调
5 R" U# I$ k5 o' |# u3 [* O( N
4 Y/ }1 C3 y3 f. f' s) m/ q 依照十二平均律的系统,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半音(DO、#DO、RE、#RE、MI、FA、#FA、SOL、#SOL、LA、#LA、SI)开始,依照大调的音程排列次序來做出一个全新的大调,以C大调为
6 b8 O# p& w; T* U1 ^7 c- D6 a' }! b5 L! N9 K( k
例:* I. ]7 I2 G9 v4 f& r
+ p( l) I& \! M2 p7 vI II III IV V VI VII I 9 Y: W& D+ q: n' F& o: J" V( P
全音 全音 半音 全音 全音 全音 半音 " B" {; D& @( t# F
2 V2 `6 J7 J6 r& f" \A:主音、导音 :
+ A, e2 X& P2 u: u/ t& w
4 }0 Z/ s4 o2 \( H 每个大调都有七个音,您看到的罗马数字就是我们为这七个音排列的级数,第一个音为I级音做为整个大调最主要的音常常被称为"主音",而第七个音为VII级音作为引导整个音阶再度回到主音的VII级音常常被称为"导音"。
! u: x* U* o, ~$ }* u$ K* c$ {. r8 l
B:大调的组成规则:2 K) [* C; g0 w- F- D' G5 C
( u8 K; s6 r" ]; {1 {1 D; ]1 ^ 每个音之间的音程大小,依序为『全-全-半-全-全-全-半』,这就是大调的组成规则,我们将整个音阶分成两部分:『DO、RE、MI、FA』 + 『SOL、LA、SI、DO』,称之为"音型",每个音型含四个音,其间的音程距离都是『全、全、半』,所以一个大调就是由两个『全、全、半』音型,中间以一个全音连接而成。 整个大调音阶組成的口决是:"全全半、全、全全半"% _' d9 W( e+ C( r6 T Z6 J0 i
+ O* B1 h: m* SC:升级大调
; ~% Y$ O8 B; t( [% O
( M! w, \) T; x% _" L例1:: o, M4 W' u4 Q6 {
; U9 v* M( @8 a" J3 \4 H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只剩下后面的SOL、LA、SI、DO部分,在后面再接一个"全全半"的音型,在两个音型之间加上一个全音连接,成为"RE、MI、#FA、SOL",其中的FA需要升半音來做成"全全半"音型,因此这个大调就是: 此大调的主音是SOL,所以调名就是G大调,调号是#FA) q: O$ _3 X! a" Q1 `
" I- ~, v( N B' n+ G6 c例2:) a. x* J2 R4 b$ c( f* F
) i1 k+ Q+ q) n" G; j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保留后面的RE、MI、#FA、SOL,会再得到一个新的音型LA、SI、#DO、RE:
5 ?# [4 T- T6 j4 V! f, t# c( J& o: G- C) m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RE,所以调名就是D大调,然后调号是#FA與#DO
/ j: N! v( ~) H. O8 U% D% c; ~) Z$ R* E( E( \! @3 q+ w
例3:
3 W+ E$ M+ L y; |- L/ T
2 u2 ^8 w. g4 Y# E/ s% [6 t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把C大调的两个音型去掉前面那一个,保留后面的LA、SI、#DO、RE得到一个新的音型MI、#FA、#SOL、LA:
7 U4 b9 W4 Q, @0 L& T, X* }# i& k5 V. h" u" ], r; r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LA,所以调名就是A大调,调号是#FA、#DO與#SOL 由此三例继续做下去,我们会得到7个大调:G大调、D大调、A大调、E大调、B大调、#F大调、#C大调,而这七个调的调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延续前一个调的调号再增加一个新的调号,順序是:#FA、#DO、#SOL、#RE、#LA、#MI與#SI,列表如下:
8 d3 H0 A7 G# Q; g' `8 A5 {3 e' U2 ^$ [" ?: ?
C G D A E B #F #C
1 u* t3 H# b, j/ z4 t5 [' x
# p. W5 s6 {/ uD 降级大调
* s; [3 `8 S! t, J/ Q
( P5 k: ?0 P+ |, A) w, g例1:
( E- H, m/ j" g2 z0 j7 ]6 N# o* `7 [, \+ A4 G( S4 i& ^3 t
降级大调与升级大调相反,以C大调为基础,一个大调应有两个音型,在一开始去掉C大调上面的音型留下下面的DO、RE、MI、FA,然后下面再接一个音型,用一个全音连接起來得到FA、SOL、LA、降SI的音型: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FA,所以调名就是F大调,调号是降SI5 A. N6 T. `- \+ l7 M% c, d2 y
' ^, w( P& C3 C7 g. F" o" S; x' x8 i
例2:
2 D, J ^. o6 f# m 一样的方法,以C大调为基础,在一开始去掉C大调上面的音型,保留下面的音型,在向下接一个音型,得到一个新音型:降SI、DO、RE、降MI 這个大调的主音是降SI,所以调名就是降B大调,调号是降SI、降MI2 \) }+ d# S) g; n6 L5 b, n& |
1 G0 \, u! [; ? n; M 依此类推,得到7个降级大调:F大调、降B大调、降E大调、降A大调、降D大调、降G大调、降C大调這7个大调,这七个调的调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延续前一个调的调号,增加一个新的调号,順序是:降SI、降MI、降LA、降RE、降SOL、降DO、降FA,列表如下:: \' n3 g: L3 H. `! f
( C3 ~, Y& s( Q: b. C' a! c C 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9 @9 U; ~* C% {8 A: |
T2 b! F4 B2 }1 D0 {# ^: a3 Q 注意:十二平均律中只有12个音,只能做出12个大调,可是您算一下,C大调 + 7个升级大调 + 7个降级大调总共有15个,怎么会多3个?原因很简单,其中一定有三个调是重复的,需要扣掉,但怎么有重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同音異名"造成的。 现將升级大调与降级大调的调名列出來哪3个调是重复的,一目了然。) n! M- V6 O% L7 }+ K
, B0 Y% |- d& {6 M% y5 N4 W
1 2 3 4 5 6 7. @6 j h$ S+ P, X
G D A E B #F #C (升级大调)
+ }- [/ w. T! OF 降B 降E 降A 降D 降G 降C (降级大调), L6 q" u( a: g4 v' @+ X
其中蓝色的调名表明这6个调互相是同音异名的调:
3 \5 J( |' D% M6 |2 W0 t9 j+ aB大调(5个升記号) 同 降C大调(7个降記号)2 A( Y' A. }9 {4 v9 F
#F大调(6个升記号) 同 降G大调(6个降記号)
/ A7 {5 R B8 A I! z1 d- A#C大调(7个升記号) 同 降D大调(5个降記号)
0 e* Z& g5 H' u其中(B/降C)、(#F/降G)、(#C/降D)根本就是同一个音,既然主音相同,那音阶自然就完全一样了,只是写法不同而已。3 [8 n( g' A, M5 Z$ b# E
3 P6 F( m$ ] ]0 j9 @& Y0 A
(2)小调
; d" E4 i( G+ B9 B
8 `& p# A6 p3 \4 X 小调与大调相比可就简单多了,每一个大调都有一个附属的小调,而且这个附属小调所用的调号是共用该大调的调号,我们可以将小调看成是"寄生"于大调的另一种音阶。将该大调的主音向下移小三度就可以找到小调的主音了,9 I8 `. T5 }; q7 Q) k
7 ?' W4 }3 ~5 z0 F! J
例1:
4 J6 j( E4 a! y5 t$ k( f+ _
7 a* Z' y C6 X2 |, }* H/ h 以C大调为例,其附属小调就是a小调了:
( L- O% B4 S7 D& `. r$ J" b1 d# d* P9 h7 ~$ K; k% Q6 Z
本例中下面那一行就是C大调的附属小调a小调,确定了主音是LA后,向上排7个自然音上去,因为C大调沒有任何的升降记号,所以a小调也就沒有任何的升降记号。( w1 u2 |# f" L/ Z0 ?$ K
7 z: ~# H- z* D8 b. r" V0 t1 D例2:( N& W# f. X5 j( ^1 o& Z- J
. j" s" ]$ s+ K: d/ \
本例是二个升记号的D大调,附属小调就是b小调,其他的音往上推,因为调号都写在前面了,所以不用去想哪个音要升或要降了。这种小调称为自然小音阶,在作曲中並不常用。3 |# k- w' C1 z2 s3 M
' D) S1 N' Q' @2 \0 e' m, p' }& k小调的分类
7 b" N% A6 P, p6 U% u& e7 F+ f. \4 Z; F& ^% H( O- L3 m0 g
小调分"自然小音阶"、"和声小音阶"、"旋律小音阶"、"現代小音阶"四种,比较如下:6 d2 N3 D! w# l# F
3 k. f' S* L2 F: e' i; c- R' m
本图中自上而下分別是"自然小音阶"、"和声小音阶"、"旋律小音阶"、"現代小音阶",其区别是:! f3 E4 o! U3 t2 v6 Z! _& K7 m
, {& ?7 {& G9 k$ }) g
a、自然小音阶:
0 O9 }% u; a0 a8 z& G3 Y: p- q- N6 h9 N9 ~
除了调号之外,完全不加任何临时记号。
5 h. `! i9 c% c. g3 X& L z9 @% Z' N& z& [# }3 C
b、和声小音阶:7 I; S4 Z8 l- C( n" N- c: k5 Z; e1 W; X
0 W0 ?- Z- L/ G* K" d) w! k( F. e- z
因为和声学导音的概念,导音应该和主音相差半音,所以除了调号之外,将自然小音阶的七级音升高半音,就成为和声小音阶。# }) y, {; P& p$ n X
1 N9 G/ j% n! A# L0 {# v. dc、旋律小音阶:& z5 O8 g. m1 G X, @7 y9 ?5 e
5 E% D% E* q! g2 x& L" r8 O
除了调号之外,由于和声小音阶将七级音升高半音,六级音和七级音就会相差增二度(三个半音)了,为了方便旋律的发挥,所以在音阶上行时将六级音也升半音,却给人以大调的感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在音阶下行时將六级音和七级音还原,成自然小音阶的样子,称为旋律小音阶。$ t/ ]; X$ ^; i! G1 I- l
+ ^% ? A6 l( Q. r5 @# g' ed、現代小音阶:7 ?0 M$ O& o0 }" G
* L+ m" `8 `7 s 除了调号之外,在现代的和声中,技术不断进步,大小调的调性也不再是很重要的事了,作曲家需要新音阶,現代小音阶就出现了,和旋律小音阶不同的是,現代小音阶在下行的時候是不将六级音和七级音还原的。. M8 _- \( P; O6 ?7 o. 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