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录音棚也叫录音室,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录音的场所。因此它要符合用于录音的环境所需要的声乐条件。录音的环境对于录制品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录音的各方面条件都决定着质量,而环境尤为重要。因为环境关系到声源本身所发出的声音,如果环境不好,设备再好也是徒劳的。录音棚有很多种类别,不同形式的录音棚,其性能也不一样。一般我们习惯以声场特点来区分录音棚,这样分的话,录音棚一般有这么几种:自然混响棚、强吸音棚(也叫寂静棚)和活跃-寂静棚(也叫LEDE棚)。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录音棚。; X: z9 A, _/ \5 u% `' w
$ a% ?0 W; U$ ^ |自然混响棚也叫做音乐录音棚。顾名思义,它需要庞大的体积,本身就可以产生混响。所以自然混响棚的特点是体积庞大、形状不规则、背景噪声小,本身可产生音乐所需要的混响时间和频响特性。也就是说,它是以个接近扩散声场的声学空间。某种意义上讲,自然混响棚实际上就是一个空旷的大型音乐厅。
2 z0 \+ h2 T6 ]) m" p. H1 Y; V8 v( e
! `, l% e3 g$ k- o8 b4 X& s
8 c$ V1 n0 v+ T图:自然混响棚# D" i2 @& v& Z$ \/ f( s! y/ q# a
1 Z; w9 k' ^- \/ p' `6 b: r: I
所以,自然混响棚里录出的声音最接近真实演奏的效果。所以有些时候,为了录制出真实的效果,很多其他场合也常常被用作录音棚,比如教堂。
4 D$ Q' H8 |. T& s6 }" r2 s
- m7 e6 X& y2 t, a当然,录音棚是专门用于录音的场所,而并非专门的音乐厅,因此它并不是像音乐厅那样为使观众听到最好的声音而设计的,而是考虑录音效果。一般来说,自然混响棚都是为了录制管弦乐队等大型的乐队演奏需要来建造的,体积一般比较大。有的甚至超过5000立方米以上。
k4 g; H9 c; A# @$ u+ u& q% `
$ U5 t# J1 {5 \! @% i/ a光是有体积还是不行的,我们知道,体积很大的空间内,混响也肯定很大。大家可能都知道在一个很大的房子中,如果墙壁是光秃秃的,你大叫一声是啥动静,呵呵。所以录音棚都要进行一些声学的处理,使得混响时间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内,避免室内饱和的现象发生。所谓室内饱和,就是棚内声压级过高,这样声音就会发炸。其实,如果不依靠吸音等手段,仅仅靠房间的体积,那么录制一个交响乐团,理论上讲录音棚的体积应当超过1万立方米。这样巨大的录音棚当然是很不实际的,因此,所谓“自然混响”棚,其实也并不是完全自然的,而是通过室内声学装修来控制了混响时间。一般来说,现在的大型棚混响时间都不超过1.7秒,有的则更短。
- a. B6 S( B r# I1 k* Y
$ s/ h: `0 T" K/ }1 c
, R3 @; [5 y) V
8 X/ }1 V3 L9 [* q图:录音棚墙壁一般都有吸音处理
( h: b& c# G0 T, c& N3 h" |3 k- v- h, U9 W8 x4 d& j: E3 W
目前几乎所有的大型录音棚,声学特点都是可以调节的,也叫做多功能棚。这样的棚中,混响时间是可调的。一般都装有隔音屏风、悬挂反射面、吸音板的吊钩等设施。通过悬挂反射板、吸音板和放置隔音屏风,就可以改变棚内的声学环境参数。这样,棚的体积就可以不必要建造得那么大了。
; i0 U& Q2 P& F& }& S
e; i5 T5 k6 q8 Q( w. z+ n' U% t其实,上边说的所谓自然混响棚,在当今已经在逐渐失去它的意义。因为,在很久以前,录音的声场是要靠录音棚来赋予的。而现在,声音的声场、混响时间等等各种属性都可以由电脑来赋予。这样,只要我们录进了声音的干声进来,其余的一切都交给电脑来做。所以就不再需要录音棚本身的混响了。因此,现在最常见的录音棚,是寂静棚。也就是强吸音棚。2 e9 j. i) H) g/ u- @7 Q: a
A( L; t# I+ T" ~: f+ D* W
+ ^' b; T. ]* C& w: J; h
; |4 b2 b2 u4 q9 w: J
图:很小的录音棚都做成强吸音棚' Q" ^( b% D6 n; ]
9 K F9 [# x0 p' n
所谓强吸音,也就是混响时间很短,几乎没有。一般这样的棚,2000立方米的混响时间不超过0.6秒,甚至更小。如果是小型的录音棚,甚至是十几平方米的家庭录音棚,就更无从谈起什么混响时间了。因为棚本身的混响已经完全没有意义了,所有的一切关于声场方面的东西,都由电脑后期制作出来,不再需要棚本身。录音棚的作用,仅仅是吸音和隔音。1 h6 R- ?( L ^! j8 O# l, z8 N8 M
1 g, a! V% n0 v其实,现在但凡个人工作室的录音棚,都是强吸音棚。它的作用就是吸音和隔音。吸音,就是不让房间产生反射,只录进干声来。而隔音则是和外界隔开,不让外界的声音进入棚内。这样,我们录进来的就是纯粹的“干声”,之后,所有的一切用电脑搞定。但这样的棚仅仅限于个人工作室。如果想实时录制一个交响乐团,那个人工作室就不行了。还是需要带有混响时间的大型棚来完成。
. I/ ^5 N( ^, `) e7 _% L% ?( t& p' v4 A+ O
在实际录音中,往往还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串音,有的乐器声音很大,有的则很小。在棚里就会出现声音不平均,相互串音的问题。比如锣鼓的声音可能会串进棚内所有的话筒。而小提琴的声音如果混响太少就非常难听,而铜管的混响太大了也不好。因此,更人性化的录音棚,则是活跃-寂静棚,也叫LEDE棚。这种录音棚通过建筑设计和声学装修设计等手段,使得同一棚内的混响时间不一样。一段是带混响的,而另一段则是强吸音的。这样,录音师就可以把不同的乐器根据需要,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取得最佳的效果。0 I, [% H; C/ K
另外,LEDE棚还往往带有隔离的小室。比如钢琴室、鼓室等等。这样,就可以让一些容易串音的乐器进入隔离室来录制,这样就不会串音了。$ ]' p% _8 J$ E5 O
' B+ h* V: a {& n; X7 f/ w
% Y" Y" D, R1 C5 Q! `5 h( s3 e7 r7 l, T1 G) l) R
图:带有隔离室的LEDE棚
' s& e" j$ F7 g' M0 Q) n, C9 M3 k0 d$ w1 P- ]0 J* x7 o; P
! _+ L x* n- P! V2 K* b7 g+ m3 d, e: S4 \+ v5 s6 B2 \9 b {
图:钢琴室( V$ b; }1 }' _4 R8 |
7 Z# f& k( ~' A! L; ^1 A7 h
: C! i4 O2 P2 C C; T9 E( [
. I6 b1 q- G& A
图:鼓室
0 U7 f. T a( ~# K0 G" L3 t
- `( h4 _6 B" g7 E( H关于录音棚,我们就简单地介绍这些。其实,对于个人的工作室来说,我们上面讲的这些都是无用的,因为往往我们家里只能腾出一间十几平方甚至不到十平方的这样一间小屋子来做录音棚。而这样的录音棚只能是做为强吸音棚了。只要做到隔音和吸音就可以了。一是别让外头的声音进来,二是尽量让房间里反射尽可能少些。别的,啥都谈不上,真的。呵呵。
5 ^1 {! G5 t5 J/ D2 L
7 D; l$ w+ l" E( R3 B; | q8 t0 i+ l. j, ]" }- t8 o7 c
3 u% U9 X' ]# T4 ]' a9 E" L2 e. E
图:俺们单位的录音棚- B/ F8 e2 _! e. I/ y) y9 i
$ ]! |5 Q' ?( A3 u0 |除了录音棚之外,录音师的房间——控制室也是相当重要的。往往控制室也就是混音的地方。当然了,也有很多棚有专门的混音室。控制室的环境,直接影响到监听的准确性。一般来说,控制室必须要符合以下条件:
' O `" R+ _. C* q1 V0 f h w2 s% _. [# E3 D' {. T
1, 控制室内的混响时间要尽量短,一般在0.25—0.40之间。' N6 I& ?2 C( h$ j- j2 @$ u$ T
2, 声学环境要左右对称。
" `' B9 |; V6 ~/ p1 P3, 监听位置上的频率相应要平直。' Z9 M" u5 Z. F Z8 _6 t, B4 |
3 ^: D: p) l% g; X)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控制室的前端都是活跃的,而后端是寂静的。我们知道,录音棚和控制室之间,一般都有一个玻璃的观察窗,有很多大录音棚,观察窗都非常大。而玻璃本身就是会反射声音的,地面也是。因此人们就在后区放置大量的吸音材料来吸音。这样,录音师基本是坐在“寂静区”里监听了。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声学环境下,监听音箱发出的声音将会由于控制室前端各种反射面的反射,而产生一种短延时的前次反射声,这种反射声就会干扰监听位置上的声音,从而在监听位置上产生梳状滤波,影响监听的准确性。而且,监听位置上吸音过大,缺乏混响,也会使监听不准确。- ^' e( Q. C2 y$ ^7 E
4 C* f1 \8 e( N9 w- ^% E" N6 E
因此,现在通常控制室都是在前端进行强吸音,也就是前端寂静,后端活跃的LEDE控制室。一般,控制室的前区,也就是放监听音箱的一端,要尽可能布置吸音材料,这样,监听音箱发出的声音就能够在基本没有任何短延时反射声的情况下到达录音师的耳朵。而后端恰恰相反,要设置反射面,并使其成为声扩散体。. s. G& U0 v. _6 C9 ^( O$ m. \
( b- \6 _7 F3 f) ^/ s& W7 g+ F
2 V i0 T3 {. A* u5 I; w, Y
b) z( O5 h1 m* }% F图:LEDE控制室
+ j% E6 D# `9 i, S4 F4 r; c. ^+ n* v5 m; x. P
这样的控制室好处很多。首先,这样的监听环境,直达声和前期反射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大,因此录音师听到的声音频响曲线的峰谷密度高,宽度窄,一般情况下在500Hz左右应当小于1/6倍频程,在1000Hz左右应达到1/12倍频程,这样就小于人耳能够辨别的宽度,所以也就可以看作是比较平直的频响了。也就是说,在这种监听环境中,可以避免梳状滤波的产生。
& m9 b: w$ f5 I' d/ {
) s1 t, J6 v4 d7 s$ X; a& m
, V# c8 z1 k0 `- F2 r' s# E+ j7 s1 l; P
图:另一种LEDE控制室的形式. D" }5 C8 {8 x" ]- z% Z
* o0 w2 a' |4 ~' H8 H2 p/ g
其次,由于控制室后端有扩散反射面,可以使得体积比较小的控制室也可以获得和大房间同样的效果。而且,由于监听音箱朝向活跃区,因而充分利用了混响的声能,避免了由于控制室体积小而产生的音染、颤动回声等问题。由于这样的控制器前期的反射声都在哈斯效应区以内,因此声像的定位也比较准确。! |& T2 s: P; Q0 Q; G6 d4 G& u! V
/ ~3 K+ Z9 n) b; D. [8 q
* t& C+ L- w" ~2 y" A, k
' G& n* x7 K2 P8 j* [. M
图:监听音箱后面的吸音材料
, q: ?! | ^- A! v! P0 i9 L
8 u! s9 j/ O2 A' E' A5 X: p' b* z! }4 A9 j- m6 k _
- j% C6 U! {3 x3 N- r* W3 w' z图:监听音箱后面做吸音处理
$ e$ k A0 A$ @8 x6 ]# y
& u' q l, m$ }) U在这一课中,我们主要简单地讲了讲关于录音棚、控制室的一些常识。诚然,对于很多个人工作室和业余爱好者来说,建造专业的录音棚和控制室并不实际,往往我们只是利用自己的卧室、书房,甚至是录音、控制室都在一个房间内。这都很常见的。所以我们并不能完全用专业的标准来要求业余爱好者,但是,我们还是要懂得这些起码的基础知识,这样就会明白为什么自己在家里制作音乐,录音、混音效果总是不好的原因,并尽量改善自己的声学环境。因为无论是录音室还是控制室,声学环境都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你不录音,只做音乐,房间也是很重要的!好了,这节课就先讲这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