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曲常见问题之《江南》编曲分析
3 l, G( Z" p( i7 d1 M! v% h. p2 |, G3 y" x" b
A7 p; y0 i! o @* P( i6 T) }
% i4 Z% c0 C8 L2 @8 Z, v1 N# @ R% D
4 K+ ~0 [- u( B2 @, z5 K8 ]+ U/ D* n
3 a& w2 h2 j- u% }0 q
# z; _5 g) L6 {4 U" u) E" f
( s" H7 [( l$ ~) }3 ~! U
! ^$ A% Q, X3 b) J: G% w* l
( T/ e' u2 [' O% o
; Z8 ^1 P& H2 J8 b- K 现在的流行音乐,在一首作品中所运用的风格和手法上已经很少有完全单一的了,其实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很多音乐制作人都在不断尝试使用新的手法和吸取更多元素来使音乐的风格更新颖。其实,音乐的本身没有任何墨守成规的规定,音乐中所使用的任何元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使用任何一种手法都是位了更好地将音乐要表现给人的情感更好地传达给欣赏者,而不是为了配器而配器。
h0 L3 R, H: H/ q. A; k! E; G% b, l5 D: v3 t* Q6 U0 R6 U
. ~/ _0 s) q" K3 `
) Z* X% ]( u) f8 s3 ?1 b+ v$ P% [$ z( w9 \! X
$ t) Y0 U4 g" r! G! q" p! V
1 G6 u/ f) t& s. ^3 L6 u& {1 ?" \7 ?
8 y8 R1 ]' j, q9 y) y7 C$ i
8 A* u7 h0 S! R% Y" c' O
' G( h+ O F7 I% ~' [2 F/ O2 _/ {* O) ?" [( o) v$ z# b, F
5 @( T/ F Z9 Z" U: G" {- A 《江南》这首歌曲的编曲手法其实是很传统和普通的,但它也吸取了很多其他元素来充实了很常见的编曲手法,比如民乐和音效的运用便是这首歌最大的特点。
1 R% j# K% z, ]* Z/ c5 M/ D) }" `. z; O( u
+ H3 y# N+ y& V+ u* I" ]7 z
: F( U: Q! r5 }( |6 I: @' J
" k) P5 s: [) X
歌曲的前奏开始,便是以风声的音效开始。以音效开始和结束,其实也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手法了,已经有很多的歌曲运用了这种手法。它的特点就是“具象”,比如歌词多次提到“风”、“雨”、“江南烟雨”,那么风声雨声的音效则是最直观的一种表现手法。( {" _4 k# M0 H% {
8 l! n$ d5 v1 Y* r; m9 n+ e
" F3 F5 g; v0 H* U; `! j" E) v/ ^* |3 u4 k' l9 n
- m' X( c( f, J 当然,也有很多歌曲使用的音效和歌词中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和歌曲的意境应该是一致的。如笔者在歌曲《无聊的我》的前奏中使用了火车站候车厅内的嘈杂声来表现心情的杂乱。总之,音效的运用往往是很小心谨慎的,因为实际上音效本身并不属于音乐,它必须是和歌曲所表达的意义相吻合并能够帮助音乐表现出音乐所表现不出的效果来。7 [. Q+ r7 X# \% ^1 n: x" J
1 ~! m% G2 v* M; c. O7 P, a
! `' B1 s9 d2 K% q, n$ L! O
" n: _ }/ h0 i2 \5 B j, w
$ o# [* ?! s$ r6 B. M9 A, r5 f 记得几年前有个乐队在出版专辑的时候,其唱片公司引进了一套3D音效处理设备,为了宣传便将其每首歌的开头结尾和中间均加入了大量与歌曲内容毫不相干的3D音效,使好端端的歌曲变得乱七八糟。7 O& i w/ S/ Z/ g
7 v3 C2 [3 B, k% B- v. Z( D1 Q' l" z0 Z. z/ p- _" C8 w
6 v. `- ~, G2 j( n' \
! z6 t4 u" T8 y/ ~& y 《江南》这首歌曲所运用的音效便恰如其分,协助音乐充分表现出了江南烟雨的那种细腻的情感。, s" X3 F# s8 |$ x* k1 [0 l8 F' Z
& d4 Z$ C& H: p6 G8 Y% P
( r6 S' m, X" T+ V$ o
: k" |" e' \9 J1 k# w, g: @6 R& H6 l4 V7 g
歌曲以声场很宽的中音区PAD音色进入,随即,隐约滴水声的音效和两下打击乐的若隐若现,接入了高音区电子合成音色,这个音色选择得非常好,它的音色和随即出现的曲笛相互搭配得非常完美,而其本身又具有电子合成音色的特性,两者很好地连接在一起。2 e# X" L' i6 D$ d/ W3 j7 W% ^, p+ s
; t e0 u) U3 C
; _% E9 Y' p) F5 v0 X# b- u* M( S1 c$ g9 ~" U
* M# k9 G0 e% a' w3 w
一个滚镲接入了节奏,这也就是俗称的“进板”了。滚镲接入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进板方法,常用的还有失真电吉他、贝司的滑音、音效等等,都是由宽厚舒缓的音乐一下进入节奏感较强的乐段的一些方法。6 u. L: l5 i6 A. d9 j
% r( z& E5 g6 K; B! x# {0 M
% X; G! V$ Y) l
~: \# a& ~% Q$ }
7 M# w- @7 p* A R1 U) F! d0 q: j
! Y: o- n' e2 V9 `- | 这里的打击乐基本上是Loop的合成鼓,其音色非常有质感而稍稍发干。贝司和电钢琴在这里都是比较传统的编曲方法,贝司相对于常用的手法来讲比较灵活一些,给人感觉比较“滑”。钢琴则主要担任主要织体,靠左的声相位置有加花出现。此外,在高音区使用了Bell类的“风铃”音色。它和贝司便“拉”住了整个音乐的纵向宽度。这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般这种Bell类音色一般都是很像风铃或轻敲三角铁的声音,在很多音乐中都是离不了的,甚至是管弦乐风格的音乐也很常用这种音色。这里所使用的Bell音色带有一定的Autopan效果(声相左右摇晃)。直到进唱为止。
+ N8 l, T) X) X6 M# e7 g. d
6 I# j2 A$ y d
8 t8 W- y) E# x
_3 N' V* Q* n, i, I; l' Q6 r& n6 J: P g9 x
在唱段之前的笛子绝对是一个亮点,也是音乐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配器很讲究搭配,这一段音乐主要是“颗粒”状的音色所组成,如打击乐、钢琴、贝司等,而笛子那圆润透彻的声音恰恰弥补了“颗粒”感的不足,而其本身又正是江南丝竹的风格,与音乐所表现的“江南”这一主题相吻合,从而强调了音乐表现的主题。
2 N# m- P, q+ k# l0 j( x' R1 Q2 }0 E* C" b+ g M- m
3 `: ?8 ?2 e, K6 w- t
+ Y: U- z! h9 b; w) s( ^
/ _$ h+ C: o9 W9 |8 g' L, U 第一唱段反复了两遍,其配器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反复时只使用了一声Bell音色,在我看来这也恰到好处。我们知道歌曲的配器很讲究变化,而很忌讳反复地拷贝,但这也要看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江南》第一段中的这个反复在情绪和表现的情感上均是相同的,如果变化太大,反而又太乱。所以这里处理为相同,还是非常合适的。
6 U" U1 R9 G1 I; N5 \
& F' m' O1 V2 W+ [* }# I2 a3 A& l
& X4 @# D6 o3 J8 i; n# T+ y
& Y' h. b3 O2 f, t8 { 后面的“圈圈圆圆圈圈”这一段,在配器上基本上没有很大变化,而是稍改变了钢琴声部的力度,并且加密了打击乐中的“小打”,在人声上加入了伴唱,使得此处的情绪比前段要“紧”一些。这正好很符合一首歌曲的韵辙起伏。
0 K& U7 l- n6 j1 ^# M# n
2 \, B' F, S& p* V7 m% a: i7 x. q v [+ z, e
$ ]4 n, i C6 L8 w4 z
: n; @3 D% F% ~) h/ A3 q! T3 j 高潮乐段,加入了近似合成弦乐而富有电子合成味道的PAD音色,其声场较宽,使得音乐马上“加厚”了,整体的情绪立刻提升。此处打击乐也稍有变化,使用了吊镲,但音色没有改变。
% P3 _6 R) d, y, I( B4 i6 B: l/ ]6 x& a( V
7 G# G6 ]0 K- w/ C6 g6 V5 t x
4 v' }/ h; X; Q. o0 w' h
5 k9 ^: H9 ~5 V3 m4 u' w6 X/ x
之后进入的舒缓乐段是由贝司和电钢音色的下滑音来进入,这也是很常用的手法之一。
9 _, u* ]8 D! K" e9 a. C
' d$ K5 C9 U0 y0 p! R. ^* K4 C# R- G o7 U1 }
. M7 I7 Y) ?$ y
这一间奏乐段由古筝音色开始,再次体现了江南丝竹的特色,和笛子正好是相互搭配的。这里的雨声音效很像是雨落在木质屋顶上的那种音效,很有情调。继而出现的人声故意经过了音调修正的处理效果,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很有特点。其实在其他唱段中的人声也有使用这种修正,只是非常少而已。曾经有人在评说中国流行音乐时说过现在Autotune泛滥,其实此类效果器在国外也是经常用到,关键是使音乐听起来是否更自然更舒服,如果过分使用,便适得其反了。在这一段中,此类声音作为一种特殊效果出现还是很合适的,它和古老传统的古筝正好形成很好的对比。 R& x3 E' m. _/ R2 ]$ N
! `4 `* {) X- P( L( ~0 E5 r* [5 H4 y8 X; s
- j" E0 j6 {4 @
' G% P# Z: q: W4 l9 r6 q9 E+ V! A 之后弱下来的乐段是为了后面的再现做准备,这里由合成的合唱人声音色作为铺底,并使用了一声Bell,这和前面使用过的这好相互对应。这里实际上是一种情绪的累积。6 U! a* O2 m* y0 z8 O2 C' A
再现的高潮亦无配器上的改变,合成PAD的音量比前段更大一些。之后,依然以笛子、雨声、风声结束全曲,前后呼应。3 A/ E. Q- J: v0 K, ^
+ n) `: v5 F% C$ U0 w0 A
( D: g6 X6 y3 @( P! \
: `' j& e+ J& \$ H3 p7 l$ S
7 B3 O l# T: R( k5 j5 N3 E 《江南》这首歌曲的编曲可谓非常好,其配器的手法既传统成熟又不失创新,音乐中所运用的民族音乐元素和现代的电子合成音色以及效果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中国古典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气息,对于感情的表达非常透彻而又不失含蓄,听完这首歌,感觉它非常的美,像一幅略微湿淋淋的江南烟雨的水墨画,将听者带入音乐中那美丽而模糊又稍有伤感如梦境般的江南烟雨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