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爱乐之人共鸣 为音乐之城添彩' e7 P) B$ R8 k# R
6 j3 v0 `4 q1 V: I2 P# x6 K* S5 I
黑龙江日报5月27日讯 《五月的鲜花》《我的祖国》……当一曲曲时而婉转悠扬、时而荡气回肠的红色经典通过西洋乐器精彩再现的时候,观众们被彻底打动了。这是哈尔滨爱乐室内乐团近日在老会堂音乐厅举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专场演出时出现的一幕。
5 B5 N, M4 |8 c' C1 M5 i依托哈尔滨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哈尔滨爱乐室内乐团以情怀凝聚起乐团成员,以高雅艺术捕获观众的心。成立一年多来,这个民办乐团逐渐在哈尔滨市室内乐领域声名鹊起,以高水准和公益性演奏出音乐之城众多爱乐人的精神华章。+ Q: E+ W% x0 v- I. B# {
音乐梦想聚起一群爱乐人
$ J6 C+ ]6 d- R: W! C$ G1 i& e/ e- I音乐是哈尔滨的文化基因。这里从来就不缺乏爱乐之人。但成立乐团并不是轻而易举之事。
) J9 m* J" \3 e7 @! x, P( J! T为什么要成立乐团?很多亲朋好友问过乐团主要创办人宋曼晰。每当这时,自幼学琴、音乐艺术科班教育出身的她总是有些激动:“哈尔滨已获得音乐之城的美誉,但依然有提升空间。同为音乐之城的维也纳,在不到100万人口的城市里,约有上百个室内乐团,而哈尔滨的室内乐团相比较少,总觉得音乐之城的这个缺憾要弥补上。”
: R" I- c" A( d1 J, A7 s$ o, ]9 D: Y她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与同学共同组建过室内乐团,但运行3年后因故终止。2017年从机关退休后,成立乐团的想法更强烈了。“我的想法绝对不是热闹热闹,而是用心择选曲目,请专业的指挥严格排练,用高水准的演出打造哈尔滨市最优秀的民间室内乐团,使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的名片更加闪亮。”宋曼晰对记者说。0 z& G6 x/ c+ n* c2 c
她创办室内乐团的想法一开始就得到家人和一些志同道合朋友的大力支持,乐团很快于2018年4月组建起来,并开始了专业化的排练和演出。乐团除了一批退休人士外,还吸纳了部分专业院校学生和专业院团的演奏员。
" Z7 a6 t. {$ c& G: V. `1 H乐团成员苑广禄是在读研究生。当年在沈阳读本科时,就尝试与同学组建乐团。当他回到家乡深造时,偶然听说创办室内乐团的事,他顿时激动不已:“我小时候就学琴,深受哈尔滨市音乐氛围的濡染。这次参加乐团既能实现音乐梦想,又能展示城市形象,何乐而不为?”他积极协助参与乐团筹办,并司职中提琴。他跟记者开玩笑说,自己已是乐团的“元老”之一。
+ N Y. g$ q% T& l, d) |7 T$ L一年来,这群爱乐者不分年龄、职业,音乐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共同排练、演出,24人的室内乐团主要演奏弦乐五重加钢琴。
, T5 ^, C9 Z$ a0 U2 h+ A! M技法娴熟赢得中外“知音”掌声- W/ W3 O- S; X$ J' O
人员有了,曲目怎么定?一年来,该乐队请专业作曲家将一些历久弥新的中国声乐作品通过再度创作以室内乐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而这种理念与哈尔滨中西合璧的城市特色相得益彰。该乐团排练出了古典音乐、国内经典作品、国内外歌剧舞剧作品、各地域或各民族风情作品等7组曲目,且每组曲目都可形成专场。在演出过的百余首曲目中,有为主题音乐会创作改编而成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教我如何不想他》《鸿雁》,也有为来哈中外游客改编的《哈尔滨之夏》《天边》《啊,朋友再见》。! W% b- t) m7 `" _
公益始终是乐团坚持的原则。一年来,乐团相继赴老会堂音乐厅、哈尔滨大剧院、市委老干部活动中心、伏尔加庄园、黑龙江大学等场所或单位演出,分别推出了“纪念12·9学生运动”、“中秋节里话思念”等主题,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3 S( N3 _6 [) E0 H# P+ y4 P( l观众们对该乐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专场演出现场,有观众表示:“这个乐团的演出我欣赏了好几次,演奏员们的音乐表达力极强,演出激励我进一步思考历史。”1 u G0 ? u& G+ E2 U
曹嘉欣是该乐团的粉丝。她告诉记者,她是听老师和同学介绍才知道有这个乐团,欣赏之后就喜欢上了,至今观赏了10场左右的演出,占乐团演出的一半左右。她说:“乐团演出曲目耳熟能详。每场演出时,指挥会简单介绍曲目知识,让观众有所了解,从而提升欣赏效果。这个乐团弘扬了哈尔滨的音乐文化,提高市民素养,传递了正能量。”
' f8 H: Q% h& q+ |乐团还曾受邀到哈尔滨音乐学院进行学习交流。曾留学荷兰学习大提琴表演的哈尔滨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师李鑫博士说:“作为一个民间乐团,能完整演奏部分莫扎特室内乐作品的全乐章,这在当前的哈尔滨市是不多见的。”
- ?" H) J8 |: x1 {该乐团不仅赢得了本地“知音”,也吸引来外国游客。当乐团在老会堂音乐厅排练时,有很多外国游客被吸引。当这些外国游客听到莫扎特、海顿的作品时,无不对演奏员娴熟的技法连连称赞。
0 P! w2 \- G! z D' w刻苦排练向更多群众普及高雅音乐2 v" p: }7 t* A7 L
高水准的演出离不开严格的排练。一年来,乐团秉持着“业余人员,专业水准”的理念与自己“较劲”。
. l# k3 T% Y# e. R( e P5 B9 C“当初,一听说成立乐团,呼啦一下来了四五十人报名,其中有退休干部、医生、化验员等,远超出计划,只能严格择优遴选。最后留下的一批人都是经过优中选优。”乐团一位成员回忆。0 F. s: ]2 ]4 y: f! _6 j( [) k. J
为了排练,乐团成员苑广禄常常在周六周日舍弃休息。面对突发情况,苑广禄也一诺千金。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专场演出前夕,正是乐团排练最紧张的时候。就在这时,他家中老人突然住院。这可怎么办?苑广禄没打退堂鼓。他每天先去医院,再去排练室,晚上再去医院。就这样坚持下来。终于,演出当晚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给了他最好的回报。成员中,还有些人也克服生病、家中有事等各种困难在坚持。
+ I6 K( O# H; Q% S+ f目前,乐团已完成25场演出。演出的公益性和高水准,让乐团获得观众的认可,以及省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各方面的支持让乐团积蓄了前行的力量。
/ v! I& @2 T) o7 i3 h4 Z a' L* f宋曼晰告诉记者:“未来,我们计划推出不同内容的系列音乐沙龙,增加与观众的近距离交流。下一步,我们希望得到政府层面的进一步支持,赴学校、社区、企业等地举办高水准专场演出,向更多群众普及高雅音乐,为音乐之城建设添砖加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