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音乐语言的表现作用, R. d) T/ \! N4 a2 R 
 ' R2 e' I" X! A! N' d( G/ `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作品所用的各种声音材料,都可纳入音乐语言要素这个总概念中。但真正音乐语言的生成,常常需要多种音乐要素的相互配合,以形成一种能够表情达意的体系,即音乐语言。音乐语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旋律线、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和声、音区、音强、音色、演唱(奏)法、织体等。& z; X1 u4 c4 n
 
 * h" j8 d5 B8 P, _! C  一、旋律线
 ! ?6 [9 x+ N( h" f/ d2 b: t) M/ E4 u1 \/ w& g
 旋律线:即单声部乐思进行。这里主要是指音乐的连续和进行方向所构成的各种旋律线(如级进或跳进的上行线、下行线或平行线,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锯齿型、波浪型等千变万化的旋律线),它们在作品中,总是与节奏等其它要素结合起来表达乐意的。
 % l( r% {( j1 _# t- x' }- ^" X$ `- C; m8 y
 二、节奏
 " \. O4 C1 y( t: I
 3 H' b6 O% b3 f! V: C+ t  节奏是长短不同和强弱不同的音的组合方式。它们是音乐的“骨骼”,经常赋予旋律线以鲜明的性格。1 b; j  N1 W5 `5 |
 * N% Z# `- c9 `: n, c) X7 x+ _
 节奏有时也具有相对独立的表现作用,即节奏主要不是与旋律线结合而是与各种音响、音色相结合来完成音乐的表述。$ z! g9 \7 ]7 b, c3 C. r
 
 0 a( M% b" D7 @* X( Y  在更宽一些的概念中,节奏也可以是指整个作品的段落比例平衡关系,即所谓“整体节奏”的进展或布局。. {. N" \0 ]- i
 6 o1 S! ]: t; t/ r& o, S3 g
 三、节拍9 _$ ~& ]3 \" _4 _  N& `
 # d, w: p5 O$ @# h5 w0 \/ b
 节拍:当音乐的节奏按照某种时值长度和轻重关系进行有序的组织时,就形成了节拍。所以,节拍即对音乐时值、节奏的逻辑组织。
 : f! l& {0 t( N9 \) r3 j1 }" V. D0 l
 / l/ C7 p% {! M3 u" M0 p$ n  D  1.传统的节拍按照等长度时值(即每一小节的音乐拍数是相同的)和周期性的节奏律动(每小节第一拍为重音)对节奏进行分组。如:2/2、4/4、2/4、6/8、3/8等,体现了节奏分组中的有序循环。
 : Q& r/ Y1 r& h! Z9 {0 Y7 G# }' A
 1 I4 t: ?) B1 o6 ?  2.现代音乐中的各种变节拍,也常反映为另外一些数列控制。
 + W5 B: N  F, u6 b! A: @, |9 o
 % j+ \2 l% ?5 D7 D  节拍有时还可能通过交替对位来增强其表现力和趣味性。
 5 S) w  q8 _5 r9 X- D; I) |2 R/ U- g/ b3 i5 ]' A4 v/ t
 四、速度, ~) T  A% K2 r
 
 : B9 J0 _( E5 F9 `* p* ?( f( ?  快速常与兴奋等心理表现和音乐积极的运动功能相联系,慢速常与思索抒情等音乐表现和音乐的平和、稳定功能相关。& D. U6 V$ C9 d
 
 - ?, Y) k( b9 Z- e  五、调式、调性
 + R2 \% p7 t$ Y$ q' v) R4 s; F+ R' E' s# \- {
 调式:若干高低不同的乐音,围绕某一有稳定感的中心音,按一定的音程关系组织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称为调式。2 |: w3 [( J0 o' J3 C
 ' J( F& l! P( I
 调式是指各种音高关系的体系,如西方的各种大、小调式和东方的五声、六声调式等。调式的表现力首先通过音的进行和停顿来形成调式功能运动。2 G: c; [7 q% d* T2 t: u. z
 
 + Q- i% u# T0 y2 b  调性:调的主音和调式类别的总称,称为调性。. E, B: @+ Y# I
 
 ( a% q; Q0 o' K" u4 z" ?5 o# j! v- {  调性的表现意义主要表现在调性音乐作品中,如乐曲调性的确立,是音乐陈述的基础,音乐的离调和转调会给音乐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色彩,而调性的回归又使音乐恢复稳定和平衡。1 k* Q- K. ~' c( H9 S: Z# k
 " f+ y% b! t# y9 ]( W
 六、和声/ D5 v9 S, q( U9 {5 }
 ) _0 A7 ?* A5 B2 @: j
 和声的作用有功能性和色彩性表现等不同侧重面。
 + l$ L& b4 l  s' G- J9 |) o
 ! R! z( P! F4 Y$ M  1.功能性和声进行与结构组织关系密切。在多声部音乐中,句与句之间的呼应、终止或阻碍终止等,主要都需通过和声体现。此外,和盛大韵律也控制者音乐的进行。
 $ ^8 |  r. k* d8 f! y) J
 . L4 }$ G* J- B. }( u% y  2.和声的色彩,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方面之一。' ]  s8 L5 k2 d3 B  e
 
 0 H/ Q8 I" G  H, X, d  七、音区8 j4 X$ d. |! y4 x0 H5 b# O
 " X( J+ ~  N2 e& U: N
 音区与音色有一定关系。在表现方面,高音区往往与情绪的高涨、音乐布局的高潮有关,这是因为大多数乐器在高音区演奏时音响比较紧张和响亮;低音区则由于演奏低音的乐器比较笨重,发音也厚重所以在传统的写作中,常常表现悲哀、低沉或厚重等。但是,在现代音乐中,为了追求特殊的音响和音色效果,音区的应用常常反其道而行之。' S$ l( I  W6 s$ B/ H; n. m
 
 2 q. _, C3 U& y- R3 d! ]  八、音强(力度)6 ^) o" G) q: w. u- [
 
 4 d, e$ F+ u1 k! w: M5 |7 q* D  1.在一般情况下,强音与肯定、振奋、自信有关,并且,音乐的强进行比较富于动力;若进行则可能与窃窃私语,与内心刻画或朦胧的境界有关,动力性也较弱。" @6 w7 ^8 I7 P/ Q
 L, b3 g& |/ U; p6 U0 |" h  Y) d
 2.强力度的音响能够拉近它和听者的距离,有“贴近”或“凸出”感,弱的音响可能感到“遥远”或“凹陷”。5 i8 c$ v7 A8 v
 
 4 K; C, a) u% A6 Z) ?$ v# D  3.渐强、渐弱的力度处理首先表现为音乐的张驰变化,同时,也与人的感情起伏有关,他们也属于音强表现的范围。
 2 d* |) _5 q* v, g3 B& {) T! e. K* Q; O# [" e7 t
 九、音色、演唱(奏)法8 I7 E4 ~1 E6 I( g
 
 * E* `# \( C0 L$ j2 a" Z  音色:在同样音高条件下,不同乐器或不同人声,会发出不同浓度和个性的音响,这被称为音色。
 . g5 j  T: }( ?  V! X4 W; t
 - y. i: u; i! W+ x  演唱(奏)法:演奏演唱法是指乐器或人的不同发声方法。它一方面与音色语言要素相关,另一方面还直接关系到特定的表情和风格。
 / x* f( O" }3 C4 H' a9 E# {+ z2 B0 n" }+ S$ R. h  b
 十、织体4 S5 |) Q; V% S( o
 8 U* [% J4 a# R! V
 音乐的织体包括:
 " W& t/ v% b' v
 " I$ U- J+ S, x1 i2 h( s  1.单声织体(齐唱、齐奏和八度演唱演奏)。
 7 a# n0 R! b# }- k3 |% T2 J" ~! C* E" d% y% K" a7 N
 2.支声织体(基于齐唱的含附生性旋律织体)。! d  Z4 X. M" L% C
 
 * M1 D$ R! ]( o$ H4 T- Y  3.复调织体(几个各自独立而互相协调的声部同时结合构成。其中异节奏和声部独立是复调织体最重要的标志)。; Q' i: Q7 |% [3 ?
 + Q4 R1 P1 W$ w7 g" j$ q# y
 4.主音音乐织体(包括持续低音式、和弦式、分解和弦式等)。3 x0 F, G4 ~  k/ L) F
 
 }( C& h1 r# [/ W: [- b  5.主、复调的混合织体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