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e9 C2 G m. k, v2 q如何创作出一首有传唱度的歌曲
. W2 v n; N& K. r! K# D* N, a
* S; B% N9 B$ g1 C* W3 q$ [想要完成一首成熟的作品得包含作曲、作词、编曲、演唱和混音后期等制作流程,但是一首能流行开来的歌曲,最重要的莫过于一段抓人的旋律" m! n' l! R( {& `4 u
g* \7 H; _: j1 a* X
9 X- Z/ w" ~7 a2 D5 N, n7 _那该如何才能写出一段吸引人的旋律或者说吸引人的旋律都有什么共同点呢?今天乐哥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旋律写作常用的一些方法和小技巧) J, P0 B' r* M9 K# Q
7 x; U# I& P$ T7 X2 u- W/ J
2 k1 ?. H( \- H/ D6 I! L# ?. n
0 _" o4 k5 [4 n% H2 ^# L+ {9 t. F
旋律的写作有三种常用方法; G( a2 d1 `# w- B
' a7 e7 v- h. h& J5 o
平稳式写法、跨进式写法、变奏式写法& l$ Z3 H% H5 z) _; @4 O, Y/ s( Q
0 N; X$ f/ x: N R7 U第一类:平稳式写法 w; {* {3 v# g- s9 C
* A4 J1 y2 Z, C6 s' Y2 z
所谓平稳式写法,就是意指旋律的跨度不大,多以四度以内的表现形式为主,主要用于铺垫和陈述部分
% `. Y; K P2 e! N3 `, E4 |- p' J& h6 b* h& V( m4 `
例如:赵雷的《成都》,主歌的旋律音程关系都是在四度以内,没有超过四度的音程。因此我们在听觉上,就会感受到他的音乐的陈述语言性很强会有一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感
5 u$ N: B# l2 R- u9 c# w1 n2 k9 U0 E$ O' l" ]% F" m ^) H0 W+ H) K2 u
大家可以听到副歌部分,音程跨度也没有超过四度。整首歌音乐十分舒缓,对于情绪的起伏跌宕也不是很大,这就造就了整首歌的强烈的流畅性与叙述感
- { ? z8 \+ J( a6 A0 @8 B% h9 _# C0 f Z9 e9 w& }: F7 R/ G
综上所述,当大家想写一首叙述性较强的作品或类似民谣的作品的时候,可以多多运用四度以内的平稳式写法的方法3 z" X( C ^) H% t" Z
* C' s; G" L& ]/ Z
第二类:跨进式写法
( R+ a- Y$ @: t$ i9 T# J; h: ?! W7 ]# n( U1 q! C3 b
所谓跨进式写法,就是指旋律的跨度偏大(多在四度音程以上),多用于情绪高涨和副歌部分。但是,旋律跨进一旦形成,我们一般会在跨度后做三度内的返回调节,以解决跳进后音响效果的压力问题2 T6 \% N! Y3 h9 ]7 [. O3 v. n. X$ p
3 Z( y/ `. o* b2 N& Y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做一个六度跳进,C到A的后面就可以跟进一个G、F或E的回调。连起来就是C-A-G、C-A-E等这样的一个调
% u$ c5 n3 F* u7 X: Y
! D7 \. p& I+ \! i' [2 O/ M' P例如:金志文演唱的《为爱痴狂》的副歌部分用了很多次的四度跨度跳进,然后再回调。使得整个副歌的情绪与前面的主歌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能够更清晰的感受到情绪的强弱3 t& P6 }6 _" B5 Z2 m" f j
0 c! z6 \" p. N' P& \
综上所述,当大家想要表达一个高涨或者强烈的情绪的时候,可以尝试写作四度以上的跨进式写法,并且记得回调,相信这样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4 m7 t* P( G+ w! t# l; E
w: }& t1 d, l! w) w0 I( C& G
第三类:变奏式写法
' |* g# R! z* L/ d& R: b4 ?' }; q# P
所谓变奏式写法,就是在某一段动机上加以改变形成一个新的动机或者乐段,这种写法以前多运用于古典音乐,但现在流行音乐中也十分常用
4 I0 \5 ^# V6 J* @+ ]
0 Z t. d5 ~3 }- G7 t0 @5 E/ b# L例如,《逆流成河》整首歌都是通过一个乐段的重复演变,从而发展成一首歌。然而作品变奏的不仅仅是旋律部分,还包含了和声与编曲部分等
3 y8 W2 V6 {$ y% ?7 S! y8 V6 u% q( E0 s
综上所述,当你有一个好的动机或者乐段的时候,不妨用变奏的方法来发展它,让它继续延展下去! a4 o7 H; z' h7 m/ B9 z2 V) J
' J- l& O' c$ q6 O& j: z3 Q! U在学会了三种旋律写作技巧后,其实离写出一首流行的歌曲还远远不够,一首歌曲的曲式结构设计方法与技巧也十分重要!
. V% @( l5 y- t! V$ c# H: A* M3 [5 o1 F0 }+ ?% m
- [ V0 Y) y7 a' J5 R9 \
, ^9 x# j' d) c6 t# ^
我们知道一首常规作品的曲式段落一般情况下都是主歌A1A2,副歌B1B2,然后重复主歌A2,再接副歌B1B2,中间接桥段C最后再副歌B1B2到结尾例3 O9 ^8 `; u6 f
: y' q; x: M; v8 q* A" z如:周笔畅《最美的期待》的主歌部分是偏浓烈的情绪,为了在副歌形成更好的色彩对比,主歌结束后用静止与空拍让整个音乐情绪马上收住,然后再利用人声弱进推动副歌的情绪与饱满度,这就是起承转合中的收与放
6 ]8 m7 [- k: D% c0 b9 J a/ a& |$ a9 e3 j
综上所述,当我们在创作一首作品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整体的时间来合理的设计整个曲式段落, 其次是要根据作品的风格来设计合理的起承转合。收于放,起于落。副歌作为作品最重要的支撑点,一定要留出最重要的空间突出焦点,因此主副歌连接部分千万切记不要一强到底或一弱到底,不合理的强弱设计是很减分的哦~) C a! D) O; \" c& i3 k8 X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