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唱混音如何让伴奏更贴人声?
1 W P u. \& a4 q; E, o7 C0 Y+ Z; k9 e$ F/ b
音乐制作中,混音师的喜好必定影响作品最终的听感。本期带来5条关于混音的问答。2 N K- W% l! t5 R6 V
& F+ z$ {/ ^. G: ]3 n% b; ]
6 P$ E% Z h, A ?$ T
! {! X9 |, B, |4 S2 mQ1:合理的监听环境要有哪些因素?9 ?& b9 i# V: x9 ^# ?
0 C4 n, O. C/ s% j+ G0 W: W
6 ]# j5 X: I6 K: H; R) B# I2 F通常监听分为两种:1.监听耳机——不受房间因素影响;2.监听音箱——有房间因素影响。无论是哪种,只要能正常发出40赫兹以上的声音,基本都可以。所以不必特迷信贵与好,因为这些不是混出一个好作品的关键。/ Y4 P3 c- Y& V9 Z8 b( k
8 h2 O' g* H) x% I; K" ^) s0 ]6 d z
+ M+ J- v5 h3 @
对于出品一线混音作品的立体声工作室,空间较好足够大。一个足够大的空间很必要。例如可放下15寸监听音箱的房间。因为通常制作人来听混音时,都会带助理或歌手,所以大空间可舒适的容下更多人。) a' r* H0 R6 h1 l
$ _- j8 P' J! [: b( M2 c2 S0 N, G/ Z5 d& t* ]2 X2 `
) A {4 t0 ]$ H& d7 MQ2:贴唱混音如何让伴奏更贴人声?5 w+ S# b0 \# g5 _
; c4 F4 N4 P$ D! {0 k
9 v7 K6 _; _+ l- j: e
( ?4 f8 F8 }' b; S+ u人声和伴奏老融不到一起,很多在观念上有个误区。大部分新手会觉得,伴奏都是已混好的成品,所以往往都是在用人声去贴合伴奏。
3 H% x# S$ B, r/ X6 O$ u" b# t) u. @; Y0 V4 v: E9 k
. p9 e. w+ p8 j
- _' b" ^9 ]$ d$ f但很多伴奏在出来时都已做过 Master,所以其动态会较小,响度会较大,所以伴奏贴人声的时候,人声的压缩要比混音时的加更大一点。2 U2 ^3 b* u, F+ b2 e, O
: k7 f7 O; q! Q
* e/ y- l4 z! Y( J
# q- v. b- A" {0 \2 g
Q3:如何克服混音时听觉疲劳影响效率?
' j( S3 ~( ]$ J- t0 i. \% |( C9 k8 t
9 s" f# r# R- `8 B* h6 r4 A) K' e3 }, X5 l1 t& G# b$ \
听觉的疲劳不能代表质量就要下降。混音中,所有人都会在所难免的疲劳。
# d1 ~% B& ]6 O
" F% ?$ t Y$ i9 M) m R0 k; _, c* Z8 s# I Q0 V+ C8 ~0 H& j
/ Y x3 S8 u6 H% c
适度休息,重获较好的听觉判断力。通常我个人混音的方法是先把 Balance 先做好,然后将重要的乐器调好,随后小歇一会儿,再用适量的音量继续往下做(千万别用太大音量,混音音量越开越大,更易造成听觉疲劳)。/ s+ t8 j" c4 u
& o" x1 J: L3 |( n
" G( ^" `3 O" i4 }7 d) o1 Y! O, E+ p+ s* Y3 H% B7 |
最后,混音做完可先导一个版本,待睡一觉后,第二天再去听,你就会发现一些要修改的地方。总之,适度休息反复刷新耳朵,然后让混音变的更好。$ }* u( X3 U$ g- |& m
9 ?# C4 y$ {4 D" f, N0 X0 e
8 o; J: V7 u/ I# I9 m0 z4 l9 m! w7 T& [2 a% E! i6 y3 c
Q4:如何让声音靠前或靠后?9 y- {- n% g K
/ m8 T( n: e v, ~# d% A% B
3 w! s8 n: V8 r2 D6 d4 x# \
x- q- K! c: G; h8 G( ?% v4 N如果一个声音细节很多,即使它音量很小,你也会觉的它很近。打雷的声音很大,但我们依然觉的它是远的,因为雷声在传播中很多高频被吸收了。$ f7 v7 n; Y1 _/ ^! u f
% T! z! Z, G! e6 u Z( q2 k. p
* b1 v; I8 @5 v) h$ R# V, N8 J/ {7 d6 @( I0 e
所以要处理一个音色的远近,就要去弄它的细节(高频)。衰减高频会变远,压缩处理高频,细节就会增加,感觉上音色也会靠前。
1 e$ n* K) s t8 e0 f1 x G% `+ U: M6 h1 z7 ^- j
2 ~/ c5 A4 ]* W d" w; V
0 C4 O! K" ^6 W5 R% ZQ5:混音师如何看待与制作人的关系?( [+ c& B' [2 N* E, W# u
" z0 K( [5 L% a' l
J/ z& T' x3 j6 _! w. \9 x; b
( P$ D- d( j- R* Q3 V0 g" J- z
5 } L; h6 Y4 l/ V% H: G9 E( l, g* T/ c# Q* j" Z, A
制作人要负责整张专辑最后的品质。这就需要对整个制作环节非常了解。其在整个过程中一定是拥有权力和担负责任较大的。: P! I0 v2 {( z ~! }! [% W2 l: F
) W4 X, A$ M8 _! t/ j5 F
1 e# G2 l3 c# U) h* A3 |% U
# Y4 O( a" d9 `# K& u混音师和制作人的沟通很重要。开始混音前,混音师较好和制作人要一些可参考的曲目或已做好的 Reference Mix,以确保尽可能了解到制作人需求。这也会让最后混音的成品不易跑偏。
, n6 E( q8 K! A0 L @* N3 u
* y, E. Z! w% Q. u( {
+ E, y3 M& `, Q$ u
7 @+ R! L; E% s. Z0 }当制作人给混音师一定自由度时:该情况下,制作人通常已较熟悉你的风格和能力,此时就可增加些创造力的东西,但每一步的进展较好依然与其保持沟通。
3 N+ O$ I3 U& e+ b+ A( |& ?6 |
! E% b! ~! X, S6 G3 M6 m
% x9 U' e7 C G. X0 ~/ P; y沟通是个不断在学习的过程,对作品的最终表现是个更保险的做法。当然,最后的作品是怎么样还是由制作人来决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