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什么都能,就是不能倒立”
- k% x' d# Y* k# d4 Z8 p- F. Y3 U6 f- E/ j6 h
——记一位“举世无双”的音乐家! v, c* N/ `. x- k- E& d. T2 U" k j
世界上有很多造诣高超的出色音乐家,我想给大家介绍的这一位,堪称“举世无双”。
- p: V1 ~; u7 o3 x7 a 2018年夏天,明斯特大学音乐学院聘请了一位年轻有为的教授。我们虽然院系不同,但他也算是我的新同事,上星期天我有幸在明斯特歌剧院参加了一场专门为他举办的音乐会。
& u, D6 B1 c3 J4 ^8 @3 t 他是一位法国号演奏家,也是一位“举世无双”的音乐家!
5 z, M* M. \9 X8 x3 r* a3 _+ x 法国号,也称为圆号,是一种由唇振动而引起气鸣的铜管乐器,铜制螺旋形管身,漏斗状号嘴,喇叭口较大。它通常有四个键,其中一个键用来转换指法调性。
, q. S5 ^. i& V! I5 Q# ^4 W 法国号虽属于铜管乐器,但它不仅能吹出嘹亮的铜管声音,也能吹出柔和的木管声音,其声音柔和、丰满,最适合与木管和弦乐器共同演奏协奏曲。- U! F4 a( Z+ K i( q: Q
在那天的音乐会上,独奏的年轻音乐教授菲利斯-克立泽(Felix Klieser)才28岁,却已经是一位世界级出色的法国号演奏家,他的音乐造诣之超群可见一斑。
7 V- e4 {; ~# e( g1 e' J" }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从出生起就没有双臂,必须用脚代替双手演奏法国号,而且他能用脚将法国号操控到最高境界,无时不展现出他的精湛的技巧,更体现出他对音律的精彩诠释和深刻乐思。6 w5 O5 d$ n$ |
在大、小提琴的陪伴下,他演奏了莫扎特和海顿的《法国号协奏曲》。法国号的声音在他操控下时而高亢激昂,犹如海水拍打着海岸;时而委婉低沉,犹如慈母呼唤着久别的孩子;时而又清脆嘹亮,犹如徐徐的清风拂过翠绿的竹林,不断地演绎出动听的旋律,展现出唯美的风韵。
% [, a) Z: T5 K3 p 再看他纤细的左脚指随着旋律在那法国号的键上飞快地跳跃动作,就像纺织工灵巧的手在纱锭间翻动,像春燕快乐的翅膀在云中飞舞。他演奏的乐音,似乎能将你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让你平静下来,让你神怡心旷。面临此景,我惊叹无言……3 X7 _5 S( |2 E; T- X l! F7 x1 \
克立泽小的时候,我就见过他——
. E. H' g4 X3 [# S 1991年,克立泽出生于德国哥廷根,从一出生就没有双臂。四岁那年,他听见别人演奏法国号的声音,非常喜欢,就告诉父母:他要学这项乐器。他的这个主意把父母吓坏了,法国号不仅仅需要用嘴吹,更需要用手操作,而且有的时候需要用双手操作,属于很难学会的乐器。
) i1 e9 u0 r) ?7 ?+ f 那时,他的父母虽然很支持他学音乐,但觉得他不适合学法国号。为了更有力地说服他,父母亲就带着他去了哥廷根音乐学校,希望能得到那里老师的帮助和指点,劝导克立泽放弃法国号,改学一种简单的乐器。可是克立泽年纪虽小,意志却很坚定,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法国号。* e. K& K& i& H( N6 R
开始的时候,他太矮小,老师只能将法国号放在地上,克立泽坐在地上跟着老师学着用嘴吹,用左脚代替左手来控制法国号的气流阀键;以后他长高了,老师就将法国号放在桌子上,站着继续练习;再以后,他又长高了,桌子都不够高,他父母就委托一位乐器制作商为他特制了一个金属支架,将法国号放在支架上,让他坐着继续练习……5 \% p* A3 u9 y1 _7 S% K; g- k
九十年代后期,我在哥廷根大学当教授。陪着儿子去音乐学校学习小提琴时,在音乐学校的走廊里时常看到克立泽的母亲带着他去上课。有的时候,孩子们在教室里上课,我就跟他的母亲闲聊,也在音乐学校的年终表演大会上听过他的演出。
4 J, Y" e1 i' ~4 |/ Q) E) h 他母亲告诉我这么一个细节:一般法国号演奏家除了用左手来控制气流阀键,时常需要用右手遮住喇叭口来变化音色,但这种操作对他来说十分困难。可是他依然不愿放弃,不辞辛苦地反复尝试,另辟蹊径地用嘴和唇的巧妙动作来达到“遮住喇叭口”的特殊音色以及相似效果。看到他的表演,又听着他母亲的叙述,更令我啧啧称奇。
% D" _5 ]' M1 x! y8 ? 克立泽不仅仅有天赋,更有坚定意志,为了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保持最高的演奏水平,他一直坚持练习,至今每天起码练习八个小时!
) X! R* V C. o/ m5 ^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十三岁时就破格考入汉诺威大学音乐学院,作为少年学生学习法国号。本科毕业以后,他便以独奏家身份在世界各地巡演,并与西德意志广播交响乐团合作录制多张专辑CD。# I) C5 |3 X% N& T* ?
他也曾在柏林爱乐首席指挥拉图(Sir Simon Rattle)以及其他著名指挥凡萨戈(Mario Venzago)、戴维斯(Dennis Russel Danies)的指挥下与一些著名的乐队共同演出,并受邀参与史汀的摇滚传奇世界巡回德国场的演出。4 h% D. z1 m7 ~$ t$ B$ m
2013年,他的第一张专辑《遐思》(Reveries)问世,得到专业媒体和公众的高度评价,并赢得德国2014年“回声古典音乐大奖ECHO Klassik”的年度新人奖,获得各方瞩目。他也应邀到日本和中国台湾举行巡回演出。
# h% S. d) a! q, O' ]& C% S4 Y' z 2014年,他在一位记者的帮助下写了一本自传《Fussnoten》,这本自传已经被翻译成中文《音乐脚注》。在书中,克立泽通过幽默而轻松的方式叙述了自己不寻常的人生经历,也揭露了音乐家舞台下与常人无异的普通日常。
+ ] @ z6 A) m 天生缺少双手臂的菲利斯-克立泽在人生中需要克服的困难实在太多,生活上的,乐器上的,演奏上的,虽然如此,他并不觉得自己的人生缺少什么。% I% Q2 W& L$ |
跟一般人一样,他也有过顽皮捣蛋的童年,以后上学求学、学音乐、演奏、写作,他都以自身强韧的意志为自豪。而他以脚演奏的法国号,不仅大大改变了世人对法国号演出的想像,他优秀的音乐技巧与克服身障的人生经历更不断地震撼着人心。
& q/ O( [; \( p2 K 在书中他这样写道:“音乐带给我力量,帮助我跨越了自己身体的残缺,使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大家,我的专业不是一个无臂人,而是一位法国号演奏家!”: ]& N. C$ x, b: S2 i
有人问他:“你觉得自己这辈子有哪些事情办不到?”他不假思索地笑答:“我什么都能,就是不能倒立。”
& h. Z" \ N% y/ Q& m 他就是用这种幽默轻松的语言告诉我们,不管面对身体残缺或者其他人生的困境,只要忠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努力将那些“不可能”化作“可能”,一定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