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J+ d; @1 A
首先学习录音过程中的难易度是不均衡的,我把它大致分为六个阶段:6 B: k, G; d9 t$ `% w0 ]5 N
) }6 t4 H. O% m* U# c
阶段一:
0 `+ ?0 k9 T& i; F2 T, \7 V# S9 G" o$ ?9 X$ Q/ R$ F, ]
上手有点难。话筒怎么摆放啊,很多软件根本不会操作啊,效果器也不会用啊,各种效果都听不出来啊,混响、压缩、EQ、延迟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啊…… 这些问题你都会遇到吧。, G B# f/ \9 h3 b
7 l9 L0 m; \( @; f7 O3 y阶段二:
2 u, [3 c. x" I$ \9 b, U0 T7 b$ ^
" T- b: c* ^% Z; M这些学会之后,你将觉得,原来也没什么嘛! 随便拿个麦克风就能录一段音了,于是开始迫不及待的想小秀一段儿,这是最爽的一个阶段。
3 c6 T- h j: a" d" k1 h
9 c: k" d+ ~: c; T* h; ~. N8 j阶段三:
! h& A, u1 B; x! Q# q: U/ B0 `1 u E. ]; I6 |; D3 \9 v* U
你开始发现问题了!为什么我永远在录这些?甚至有时候录出来的歌曲不好听!那些CD级的曲子,电影级的声音都是怎么录出来的? 你心虚了!开始质疑自己!于是迫不及待的找各种教程,去尝试,去学习,走各种弯路!一头雾水。 这个阶段你发现学习变难了,已经会的混腻了,不会的也学不明白/ Y( U3 ^3 S# i1 X
. ~ i) _6 R- p
阶段四:
1 f1 x- V+ Q+ J2 ]6 Z$ y
% u. \9 g& p) ^8 R( h) b4 ~你经过很大的努力,搞明白了怎么录人声、怎么录乐器、怎么修音准,甚至明白了怎么录弦乐组、管乐组。你觉得自己是同路人中的佼佼者了! 你开始膨胀!自认为不错,这个阶段,你会很爽,以为自己进步很大!其实并不大。, d. ~3 z' j' T3 W
3 w: e. N, k, \. ?& b6 o
阶段五:
* m9 Q+ p" } c* Y7 ^( y- D2 {
; J' [; `" c) k2 K有一天你发现你身边有个哥们在录流行乐。你起初没在意,仔细看了一会儿才发现。我艹!我根本不懂嘛!!! 我也是录过流行乐的人了!为什么要在这里加和声?为什么要用多个Aux?为什么要Double?话筒为什么要这样摆放……这次你真的受伤了!开始发现,录音真的没有什么靠谱的教程嘛,也没什么套路可循!你发现,除了会按“3”(注:录音键)你什么都不会!你觉得什么都该从头学。这个阶段,你是最无助的。也是最漫长的。 A4 L7 `- o7 g
1 \( J" Y4 j2 j3 O( P# w- @阶段六:% X" h" O$ B5 a: R# A. R N" [: o9 p
2 A% q% \$ M0 I% [
你学懂了。你从前的很多都被推翻了!别人问怎么录人声时,你都觉得是个很严谨的问题!你翻出几年前录过的工程,发现当时的做法特别的幼稚。你开始尝试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音乐中去,你开始觉得适当加一些声效、失真、和声、变调真的很有意思,你开始觉得即使是人声,也没那么简单,有时也会分析一下 赞叹一番。这个阶段你很享受! u4 Q& b: r( u$ |* j7 D* e
# o, g* g' z. b6 P5 ?, U3 ?) p其实这也是我的历程,也是很多人的历程。
2 r' T/ W8 |; X' j. G. H. e2 M8 X- Y/ w Z$ Z
有人会说:学录音要找个好老师,不要走弯路。 我认为,弯路是要走的。这是你悟到精髓的一个必经途径。当一个人只告诉你精髓,你就会觉得这些都不是精髓。只有你自己总结出来的,才是最受用的。
% T/ L% f- K. L& v* [
+ `' ]8 x( w {6 Y* G1 E" y, b一名混音师,不止要掌握混音的各种技巧,最根本的还是要掌握录音的知识。
, S# p- i. H/ t# U7 l5 k& ~/ _, A' p) F1 h, o
一个优秀的混音师比优秀的导演难找。因为优秀的混音师要有导演的思路,编剧的思维,非线精美的工艺于一身。我做的不是混音,是寂寞。懂的人可以欣赏,不懂的人觉得好听,今天听了不错,几年后听了依旧经典,足以。
8 k' o% a7 i# f+ _( g; Z- J$ {
: w' C/ R8 j# S' Y1 E& Q# ~9 o同样是大白菜、木耳、大葱。每位厨子做出的黑白菜味道不同。有酸的有咸的,能做出咸里带酸味道恰到好处谈何容易。技巧占70%,素材占30%。同样的音乐和特效素材在不同人的手里有不同的发挥,这就是思维层面的不同的。技巧是对音乐归类总结,特效是对音乐及旁白干音的后天渲染。两者的均衡性极难掌握,做得多也就体会的多,失败的多也就经验多。2 s, U* s4 b- x
7 s! x- r0 i- `; Q. ^" R) c- N4 }
混音的技巧绝对不是教出来,好多人问我有技巧的教学么?我的回答很肯定:没有。外科大夫的老师只会教学生生物组织构造及手术方法,每种手术会出现什么情况及如何处理。但老师绝对不会规定你左手拿刀还是右手拿刀。
# x* Y# p, `1 K/ B5 q& w6 n+ N' U, [, W& K
洗绒被如果放洗衣粉的话那绝对是自讨苦吃,因为无论你放多少清水还是觉得泡沫比较多。所以,不要自讨苦吃的什么片花都放特效。特效不是万能的。不要什么人声都要处理,有时原声比你做出的效果更自然。不要总觉得自己做的片花混音效果最好,构思最棒,如果有这想法那请你听听hitFM的片花,会让你谦虚很多。0 L8 s( c2 K- y
7 v/ `2 P" m g, @& o4 y
这几年的混音生涯,让我体会到任何一个同行都是我的老师,任何一个同学也都是我老师,路人、同事、好友,甚至是大自然都是我的老师,用一颗谦卑的心去虚心学习,你会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 S: a0 h: n3 v
- e$ k7 A! {1 B: n最后还要呼吁大家,请尊重录音师和混音师这个行业!因为一首曲子,人们只会关心歌手是谁、乐手是谁、作词作曲是谁,根本没有人会在乎是谁录的音,是谁混的音。即使是在电影片尾字幕中会有,我想也没几个人会等到电影字幕结束才离场。
* c! U7 Q2 h4 ^% p* j% D% {
$ T4 `! \3 B2 [4 J0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