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行母带工程时需要避免的七个错误7 X) u# h+ |+ I/ U8 u0 V
在进行母带处理时,不论是作为一名新手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制作人,以下提到的七个错误都应该是需要注意的。。。还有如何在母带工程时一步步的进行操作以便获得更好的结果。
8 X+ ?/ }( `; O) }5 m! _母带处理这个词一说出来,曾经有一度让人觉得是穿着实验服的专家们特殊的工作领域,在锁着门的屋里对着一些神秘昂贵的设备们进行调试。但现在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数字音频站中进行母带工程-但这一部分的工作相对于录音和混音来说还是需要更多的专业性的,通常也需要更高超的手艺。现在这些用于母带处理的工具都是非常强大的,但如果不小心使用或者在不适合的条件下使用,都会容易对混音作品产生不好的影响。有了这个铺垫之后,以下的七个事项就是需要在母带处理这个黑魔法环境中注意的地方。) |1 y: ^; I1 L5 q2 }5 E) ?
1.不要成为一座孤岛$ H* R7 j) S4 y2 B; m8 d
作为一名制作人/工程师/混音师,当我们第一次进行母带处理工作时,总会听到有人说“别急,让’真正的’母带工程师来完成这个工作。”当然一般说这些话的人并不是质疑工程师能力的意思-他们这样说的原因也只是觉得如果在最后这个关键阶段,有一个新想法的人和一对新耳朵的加入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效果。在听了几百遍同样一首歌之后,就算这个工程师再有技巧和经验,一直关心歌曲的细节问题,但还是很难再次作为第一次听这首歌的新的观众一样-像是第一次聆听时最重要的东西会一下跳出来,哪个部分是最吸引人的以及细微的错误都会让工程师下意识的分心。
( ]( c. h' F3 N: x9 T% r0 c
, L+ s7 j. n9 _, R图1 e& o! P, }) g7 L, R
在不断的循环播放相同一首音乐之后,由于对音乐过于熟悉,任何人都有可能忽落掉一些问题,或者错过那些可以发现潜在问题的机会。而作为第一次聆听这首音乐的母带工程师来说,她/他会带着全新的耳朵(多年集中在“重点”的经验 )来真正的聆听这些素材,这样就更有可能对混音的方方面面来进行校正,为达到最好的结果做好铺垫。
B e0 p! F/ O* M2 [# ?; k但其实这也不是说你不能对已经录好的或者已经混好的音乐进行母带处理-通常这是一个统筹方面或者资金方面的抉择-但即便是你自己要完成这个工作,也要确保旁边有一个或者两个可以信任的(当然最好是经验丰富的)听音者一起,这样可以帮助进行重复的检查。同时他们也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感受和建议,指出在你进行母带处理时需要额外注意的地方-而这些意见建议有时也会给作品带来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0 X8 H1 z8 `1 L' s7 V7 M, _* W2. 不要一直想着“混音”,要想着“母带”" q- ]* X$ w' q4 b$ p6 I5 m/ |7 ~. n
在母带处理中主要使用的工具是-EQ、压缩器、限制器-这些工具通常也会在混音时用到,但在母带过程中的使用则需要更加细致化的操作。/ ^, A7 q7 k) k
" }. H; v/ j: u, s. T
图2 一些专门用来进行母带处理的插件。! D2 V G: ^, e6 g
有些时候对单独轨道所做的EQ,或者对某个特别部分进行的压缩处理-对音色和增益会有很大幅度明显的-如果放到整首曲子的环境中可能就会有点多。在混音中对 EQ 进行的 5–6 dB 的更改(在混音中很普遍),对应到母带处理中应该就是非常少的 1 dB 或者 2 dB 的调整-甚至是 0.5 dB 左右。而像有些时候运用在军鼓上听起来不错的提升,如果放到整个混音中,就会导致声音听起来很尖锐且不自然。而如果把对人声很有帮助的加强力量的压缩处理运用到整首曲子中,那可能会对背景乐器带来严重的影响。
# A1 X2 r6 ?, [1 j母带工程需要更加温和的处理-对 EQ 的调整通常是一点点 dB 的调整和一半一半的调整;压缩器压缩比的范围一般会设置在1.5:1–2:1之间,并且配合较低的阈值以便对整个作品的动态范围产生轻微的压缩感。混音师通常会想要摆脱对乐曲中单独部分增加处理的方法,而且会更换所用设备以便更利于处理所有的素材,这样就方便在不会过度处理的前提下一次性的对混音中所有的素材进行调整。
# |0 F5 Y/ S% U8 y% c, N0 ]3 C7 N3. 不要让中频频段过于混乱
$ @( ^' c- O. d3 w$ a$ b中频区域通常是大部分乐器、人声关键的基础音和泛音停留的区域。一个好的混音作品需要很仔细的处理这部分重要的中频区域,对不同轨道/乐器的频率做细微不同的调整可以避免在重叠的频段区域有过多的能量堆积或者缺失,也可以避免给整体的混音带来过度空洞或者沉闷的感觉。在进行母带处理时,对中频 EQ 区域一个不小心的处理就有可能让之前细致的工作都打水漂。
`; S" L0 o: N7 z很多时候,在母带阶段进行的 EQ 处理可能更多是集中在每个频段的极端区域-更高的高频区域、更低的低频区域,以便让整体的平衡听起来是好的。而现在很多的(母带处理过后的)混音作品听起来都像是经过了“笑脸曲线”处理-也就是在低频和高频区域有轻微的提升,并且在中心频点 1 kHz 左右的中频区域会有宽的细微的凹陷。通常这种处理方式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不能把这种操作变成一种习惯性的处理方式。当你多听一些母带处理过后的不同歌曲时,就会发现一些歌曲会有更多厚重的中频频段-通常这些歌曲乍一听可能不会那么有“闪光点”,但继续听就会发现不同的片段在中频区域会展示出更多饱满的泛音,这种感觉会给整个音乐带来更加令人满足的洗礼。
8 C3 s: c8 n( x) |- U9 `4. 不要对频段进行粗糙的处理' N( R: P5 ~/ k1 S1 P
在混音中大部分使用的压缩器都是标准的单频段设计,当进行调整时就会一下子影响到整个频段,而在母带处理中普遍会使用多频段压缩器。一个多频段压缩器会把频段分割成(通常)3、4或者5个独立的频段,然后再分别对每一个频段范围进行压缩(尽管有着合适的相位相干性)。$ z* _# V0 | u7 e$ E& V! s% w6 {
1 W `) n0 l) U+ d0 D3 _! A
图 3 专门为母带处理所设计的多频段压缩器: L1 p5 w+ c8 c V2 F6 h
多频段压缩器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如果使用正确的话!通过分割成不同的频段,可以对复杂的混音中不同的片段使用不同程度的压缩,这样可以对作品实现更加灵活和清晰的处理。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用底鼓来触发单频段压缩器,但不幸的是每一次底鼓的击打,都会拉低整个混音的音量,这样就会出现经典的压缩器使用错误的现象,“抽吸感”或者“呼吸感”。而使用一个多频段压缩器可以通过调节合适的增益衰减来仅仅作用于低频频段,在需要控制的时候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仍然保持独立的中频和高频状态。
+ i9 u; U l1 Y在一个更加轻微的电平大小基础上,多频段压缩器的作用其实就像是使用“动态 EQ”(尽管有一些单独的处理器也有这样的作用)。在混音作品中的一部分被很使劲压缩的情况下,同时也不会影响到作品中其他的部分-例如,声音过大的钹每次在敲击的时候都会被暂时性的控制,同时也不会影响到整个混音。根据音乐配器的安排和要求,对多频段压缩器做不同的设置是一种更加细致和有动态变化来实现频率平衡的方法,而不需要使用更加复杂的手段像是对 EQ 使用自动化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