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频应用混音实践—如何为流行音乐混音
6 @8 e) A. n1 I8 ]8 h7 Z+ X9 M! Q4 Z! `
" q$ o. }, t5 h3 m; S3 k/ B; f' R6 |# R
* V: ~& @# ~1 T5 L# V& m
鼓声的检查:
6 I, X/ ^+ ^5 E" B# ?( S& a. ^& _0 o" w* g J' M( H; [
- M% D, i& O6 `# s1 s
3 Y$ X7 H, u! c5 O从头听到尾,如果鼓声结实有力,充满感情(即使是一首非常安静的歌)就对了。所有的鼓发出的声音要配套,并且每个声音都有足够的细节让你辨识出它的特点和在立体声中的位置(并不等于声音都要清晰嘹亮)。0 `# R: c1 }5 d" p% P
8 G/ s; `6 P Y- ~! ^0 j, N) S" b
, V' j# H( N. k g p1 \) a% S9 Z. X: P/ {7 a4 U
你要避免在立体声中鼓声混成一团无法辨识,这个问题多是由于真鼓上拾音麦克的相互影响造成的。对拾音麦克进行细致的调节可以做到精确拾取声音并极好地控制它,同时保证鼓声的完整。鼓机或采样器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鼓声的配套,工程师们已经花费很长时间来保证这一点了,所以记住想要自己从一堆鼓的采样中整理一套音色是非常费劲的。
3 o: G0 z% ~# ]* C1 T$ Z+ |9 X% f, R
- k- J9 W+ d* j6 M5 b% h# g/ c
. w, W" w# d' G, |- ~, S' ?4 D/ S7 U2 i
贝司/ o# J# p1 E0 d9 j% G
, ^6 _4 L6 b# R! ~
0 _. p1 Q. f" x. [0 `- \3 [- s5 @; c! r' w
在流行音乐中,鼓和贝司要配合默契,就像一个人演奏似的。还要提及的是底鼓与贝司的配合能更好的烘托音乐的节奏,而二流的贝司手总喜欢弹些花哨的旋律,殊不知这丢掉了鼓和贝司的同步,同时削弱了音乐的节奏感。6 h# m- ]7 r" ?8 V9 W, N7 Z: A
h9 n# D$ @ t/ y: H' P, b3 N
6 g5 m% _+ j5 ?& N1 {7 x: P- R8 o, p' ~' c
如何使用立体声:
6 J/ e* E5 ~9 C: \% s+ s' a; u9 u: E' a; J( Z+ ]; V
+ s" P; j( Z+ u: i
' X4 Y& C0 N" G1 _6 E* 多数流行音乐中贝司最适合单声道并位于听觉正中。你可以为其加上短的混响,但这也会让贝司的声像模糊。# p9 q2 k/ a1 ?8 i, b0 {: B
# l/ H* ~8 ^- N! p1 ~- s/ ]& S: u
4 q/ @1 z; b( T( Y9 h& ^
) x# }) a$ Z. k' [7 _: m) O, L* 立体声合唱能制造一种美妙宽广的声音,营造出的气氛特别适合情歌,而且听起来更接近无品贝司弹奏的。9 e) f4 w" p, |4 Q
' @. x( J1 q9 d5 F' K
# J/ T" M3 Q7 Q9 e1 O$ S; ]9 P& _" J+ q) r) |% h/ {
* 贝司的立体声过重会在刻盘时带来麻烦,很可能损坏昂贵的刻录设备。母带工程师惯于使用滤波器将贝司的立体声限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虽然现代的刻录设备对这个问题不大敏感了,但还是谨慎些为好。- q& D3 P3 I4 c4 p# S; q
3 x E4 A! C! A8 M/ \! }- s
" Y, Q! j' b$ q5 r) x: n* V. X
- b) L3 }, p& E) [& V2 W, z1 O* 如贝司的低频过重,混音的操作空间就小了,同时严重限制了最终的音量大小。在音轨少的作品中(如drums 'n' bass和雷鬼音乐)倒没什么,倘若是一般的流行音乐,这也会吃掉其他的音轨,并且让压缩处理复杂化。贝司的失衡需用到复杂的多频带压缩器,以避免调制失真。/ q% e6 n. t: E, X
8 r. ~. [6 C7 F7 `, {5 G0 r; D5 v
' P; h( ~2 r9 |$ i7 Y) P0 a# L& `$ l& U" }6 B. M, ]
贝司的音色提示:0 A$ J) h& q' [! A& ?
& [* N& y& u+ Q7 S: i$ n, \* D
! h; c0 w" \7 p
# F! s' }9 G6 \( Y/ o* 提升低频不是正确的方法,贝司的处理多数时候都是切去低频的,和底鼓类似。低频削减后高次谐波的增多会让贝司的声音更有冲击力。' f$ h# o2 E0 p9 t$ M3 f5 B
" }6 o1 y1 c8 K5 g6 U. `; F
; b6 r! E$ [3 x. p; A$ Z. D
: Y0 \) b2 R" V8 u4 |1 z/ `3 |% G* 贝司(也包括吉他和键盘)有时会伴随讨厌的噪声。在音质不受很大影响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牺牲一些高频来减弱它。
$ Z2 B) G) w& R+ x' k8 A6 v
) \& M% ?0 L0 E8 V) ]: U
: Q$ K1 w& ]4 J; c2 N( u6 k1 A! t$ g4 O9 Q5 I: ^2 T
* 有些作品中会出现两个贝司部分,也许一个合成器,一个真的贝司。而往往二者不能很好地相处,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经验也是很重要的。
) B& l: W: b. U/ h, M% B4 |% h7 \- F/ t1 W4 m. B
, M$ s( e2 `* ^/ M" j" j. i5 Q& U V" X* d G d3 ]# w
* 贝司的声音十有八九要通过压缩器的处理,这样显得沉稳并有不错的延音,否则会显得空洞。
- l+ H8 l9 [% n/ M% A! ]( {8 _. A; p9 X/ d
& M( }+ a1 G8 E( N
! i5 N. U5 f: _! d% j% A7 A* 压缩器也可以让贝司的声音更具冲击力,方法和底鼓一样,设置较大的压缩量,并使用长的启动时间及短的释放时间。; O+ m. e+ Y7 @! g0 H
6 F a3 Q% s' _8 Q" I) v, S, C% @; v- y9 \5 x. u+ H
' u7 ?! p8 [' f q% C$ S
* 倘若释放时间不够短,压缩器会转向贝司的波形而不是整体的波形,声音也会变得不稳定。+ f6 d* {( T* E% c* G& d6 B
* B+ [& c( z. S1 n5 v3 {6 P% u
: u F0 x( T( h9 |
" Q5 `& i2 e5 L* 如果贝司相对于底鼓显得拖沓,教你一个技巧:对贝司的音轨使用噪音门,并设定底鼓在噪音门的支链。这样底鼓会“激励”贝司。用噪音门上的增益衰减来控制“激励”的程度。如果噪音门不提供这个调节,就直接将噪音门过后的贝司与原先的贝司混合。这个办法有些极端,但不失为一个解决方法,这也是众所周知的一招。
2 E! \: T" R( T6 Z' i( s3 S" B3 i7 k8 l Z# n# K
0 P6 l, T3 F9 M" M& l2 y) n& U( e! O6 b
贝司声音的检查:
) }8 a3 {4 Y: p! u) r/ q
1 Z, ^9 v, ^7 @) V, e
6 b8 t- Q! x. ~8 o$ G+ M* H, N8 o- x) k1 _0 Y8 ~
贝司的声音应该坚实有力,并能充当“基底”的作用。与其说贝司与鼓要有稳健的搭配,不如说他俩本来就是一对。和底鼓一样,贝司的“感觉”比音色更重要,如果你使用耳机来混音,就不可能得到完美的贝司声(除非走大运)。贝司的“感觉”是需要用身体感受的,它能够和你的身体产生共鸣。
) J& _3 M7 w; c! e8 p& Z8 ~; h. y2 b. O$ g/ F' F* h
4 a% g4 H, ? }+ c8 G% C
# h U4 N4 a6 |! _% g/ e&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