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作曲技术理论特别是作为共同课的作曲技术理论?为了感知音乐与创造音乐!“感”几乎人人可“感”,当然程度有别;“知”则需要实打实地进行训练与学习!这其实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遇到“玄乎”的音乐,说法就多起来,多到可以使“感”“知”“合一”了!多到使我们不知道应该“知”什么了!但我们仍然可以旗帜鲜明地说:“知”音乐的构成!而以“四大件”为核心内容的作曲技术理论则是培养学生“知”音乐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而是否“知”音乐,则是“音乐工作者”与“音乐爱好者”最基础甚至最根本的区别。
# O5 C, r: L8 P8 d1 a# K' ?" s3 l0 u7 ?
其实,把“四大件”单纯地称为“作曲技术理论”,本身就存在着把它们仅看作技术训练的偏颇。事实上,四大件对于第二类教学来说更多地倾向“技术”,而对于第三类教学来说更多地倾向“知识”。音乐各专业方向貌似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性的,就是都离不开“音乐作品”;包括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活动,其最高目的之一就是围绕着艺术作品而展开的共享;要实现音乐艺术的共享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音乐表演艺术家对音乐作品的全面了解、准确理解和创造性表现。; n: o; _, E* W& }1 ~' p+ D
$ j5 I6 @8 s' [9 \) b8 ^9 ? (四)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作曲技术理论特别是作为共同课的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回到音乐!回到鲜活、完整的音乐本身!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思路。第一,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要始终以完整哪怕是相对完整的“音乐作品”作为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又涉及到两层意思:其一,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要以分析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⑤。比如,“和声学”的教学,要下决心删减四部和声写作的内容与比重,重点加强和声分析与键盘和声的分量⑥。在对鲜活的音乐作品的和声分析过程中,讲解和声的理论与实践,梳理和声的声部进行及其组合的最基本逻辑⑦。其二,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的教学,所选用的谱例,要尽可能是完整或者相对完整的作品(乐章)。比如“和声学”教学中,要改变过去讲到某个孤立的和弦,相应地在作品“剪出”一个对应的实例,而忽视该和弦在作品整体和声布局中的意义及其表现力等等做法;又如,在“曲式学”教学中,要关注小型曲式比如“乐段结构”作为一个完整的音乐作品与作为不同大型曲式的次级结构时在形态与表现等方面的异同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对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作品的分析,才能全面地展示出来。
/ Q, I, d* d {. \3 L# r) Q4 p
, f; b- l. o, u 第二,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的教学,应该形成以“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为基础,以四大件所有的方面为核心内容,以“歌曲分析与写作”、“合唱”为辅助的完整体系⑧(见附表)。关于将“合唱”与“歌曲分析与写作”特别是前者作为“辅助”纳入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体系,主要也是基于“源于音乐、回到音乐、感知音乐、创造音乐”的思路。其实,合唱是体验音乐、感知音乐最方便可行的途径之一。最理想的状态是各专业方向的学生人人都有进乐队排练的机会和能力,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合唱则人人可以参与。目前,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体系中,“合唱”在音乐教育专业方向开设得较为普遍⑨,而在其它专业方向则开设得很少,我们认为,在所有专业方向的本科教学中开设一学年左右的“合唱”,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音乐、感知音乐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⑩。至于“歌曲分析与写作”的纳入,主要考虑到歌曲是专业音乐与社会音乐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并能创作一定数量的歌曲的能力。2 J& u( R e7 Z# o5 z% n# O
% w: k/ o `; g; c! V (五)长期以来,在分别作为“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共同课”的三类作曲技术理论教学实践中,第三类也就是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的教学,其存在的“价值”与发展的方向比较模糊,其“地位”也好像最低!课程的教学目标比较含糊,教材建设表面繁荣———这与长期以来将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片面地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简化甚至简单化,并相应地认为这类教材的编撰也相对比较容易有相当大的关系;由于教学目的模糊与教学方式针对性不强,也往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并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课程管理单位对课程建设重视程度往往不够,也有意无意地选择年龄较轻、职称较低的教师担任相关课程;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特别是针对性的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自然也不会高;教学管理部门要么关注较少,要么容易把它作为教学改革最早的试验田———更多的是进行课程调整或者压缩以降低教学成本,而切实提高教学水平的措施则不够丰富与得力。- Z/ ?. J) i; a7 P1 _7 _
# `+ i# z# f" B8 F. N0 R 然而,事实上,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在三类教学中的影响,是最广泛甚至也是最深远的!说其影响最广泛,是因为其受众群体最大、涉及面最宽;说其影响最深远,是因为它是音乐各专业方向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我们可以旗帜鲜明地说: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是事关高等音乐教育质量“一体”(各专业方向主课或主课群教学)与“两翼”(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与音乐学理论共同课教学)的不可或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教学水平,是国家教育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而高度重视、审慎反思、努力改进我们的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则是全面提高高等音乐教育水平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