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歌词中的“留白”勾出意境美5 g( a O* t7 |, y$ w: j9 r
5 g2 L- {! G0 g8 O0 T- G Z, E中国画中的留白是指构图的方法与技巧。具体是指在构图时,作者留部分空间不着笔墨而保留纸面的本色,后来这种形式上的预留则演变、发展成为情感上的表达,成为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形成审美想象,以引导观众去领略作者的创作意图。正象【清】笪重光《画筌》所描述的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艺术创作和审美唯有实现各种因素的统一,才能达到唯美的境界。正是有了这种追求唯美的意境观念,因此,留白的可能产生的意境追求不仅仅成为中国画特有的表现手法,同时他也被其他艺术所吸收与借鉴,如中国的诗词、歌词、制瓷业、建筑业、电影电视、艺术设计等也都运用留白以表现某种唯美的追求。其中,歌词创作中留白更能使为曲作者和欣赏者建构更深远的唯美想象空间。作为文学中的周瑶组成部分,歌词的留白更让人的思想驰骋在浩瀚的宇宙、穿越时空,然后再返回现实。这就是留白带来的审美愉悦的过程。作为歌曲创作的基础,歌词中的留白手法有多种表现形式:; ~0 M$ ^ ~& Z! O; k- k
4 h) X( l7 F6 n' Z+ y
一、情感上的留白& g$ j& v" P$ T i: Z
2 m; Z0 K" Q& S9 ^" y: k% A( V我国新疆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歌中唱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了他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歌词的第一句借用了留白的描写手法,给人留下了充分的遐想空间,因为歌词中所指的遥远地方并不具备具象性,因而能使欣赏者充分遐想自己心目中最为美丽的场域,以满足空间带来的纷纷思绪。歌词中还有一个伏笔有位好姑娘,它没给我们介绍这姑娘怎么个好法,我们既可以想象姑娘婀娜多姿的形,也可以想象姑娘闭月羞花的貌,还可以想象姑娘回眸一笑百媚的意,更可以想象姑娘柔情似水的情以及倾国倾城的美,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借用留白给人营造了让人流连忘返意境。除上述隐喻性的留白手法外,在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中还运用了空间性留白的手法,描述一种心理上的渴望。在这首歌中,高高山上哟一树哟槐哟喂,手把栏杆啥望郎来哟喂,娘问女啥你望啥子哟喂,我望槐花啥几时开哟喂。其中的第二句,就表现出这种心理上期盼才建构起了一个想象的空间感,而构建这个空间的基本要素是高山栏杆槐花,形成了视觉上的远近关系。正是这种远近关系,给欣赏者勾勒了一幅水墨画般的遐想留白空间,并由此进入到一个唯美的想象空间。
1 c4 i& w7 M" m- G1 X. ?9 m) a, ?
3 ~0 }4 V0 X5 b( h& }) N二、叙述上的留白3 v# F: L6 }/ s4 c9 H" a. M% v. q
1 k/ \% J {% _8 i歌曲《思念》是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歌中唱到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窗口。用比拟的手法把人喻为蝴蝶,用蝴蝶绚丽多彩的形象,来寄寓我们的柔情和思绪。蝴蝶美丽的翅膀以及绚丽的色彩使人们联想婀娜多姿、亭亭玉立美少女的神采,让人们联想到温和的性格,善良的化身,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理念中,它就是真善美的象征。在这里,乔羽先生把蝴蝶的艳丽与人的温情联系起来,潜意识中叙述了由相思而相亲的留白,使听众在这样的空间中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情感融合到蝶人互换的审美意境当中,并透过连续不断地9 个我来推进词作者内心深处淡淡的惆怅,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和柔情,既表达了对昔日友人的思念,又像是历经岁月沧桑之后对久别亲人的倾诉衷肠,也或是自己喃喃地呢喃,淡淡的忧伤让人更增添了几分柔意。这就是留白手法的神奇之处。
q6 o }6 m2 S/ ~1 Q$ C! ~1 a. b; s" @5 `7 E; n
三、形象上的留白! f0 K* ^; L. [+ S' L
+ O" o8 M: I- n/ u. @( T形象上的留白是歌词创作中常常采用的一种手法。例如《花儿与少年》中把姑娘喻作牡丹而在《青藏高原》中则将火车喻作巨龙等等,但更能体现形象上的留白则是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这首歌词共有三段,除去第一句都相同外,其他三段的后三句都运用了眉细又长树上弯月亮,眼明又亮水波儿模样,脸红又圆苹果到秋天的语句来刻画盖头下美丽姑娘的形象,这种运用形象隐喻所勾画出的留白,更易于使人产生一种审美意向中的想象,进而刻画出一个更为具象的审美对象,并从中获取美感冲动。正如韩宝江在《乡思诗中的留白艺术》一文中所说:文艺理论家历来重视虚与实的结合,注重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而作为歌词的创作中留白艺术手法的运用,正是作家对于生活现象的胸有成竹和高超的艺术提炼水平。其中,固然有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但诗歌中的留白却为读者引展了审美的空间,提供了再创造的可能。这或许不全是诗人的主观追求,但却是读者在诗歌审美中的需求。: p/ {2 U: t! z5 {* {4 k
, t3 q4 f3 H) s2 I' A
四、哲理上的留白
1 |- x' w, u/ g* ]' ?- G5 q3 _# r1 Y& |
2007 年九月,为纪念父亲逝世10 周年,我有感而发写出《父亲的背影》这首歌词,我自认为这是一首比较典型的哲理上留白的歌词。起初只是觉得自己是在用真心、用真情和对父亲深深的挚爱而写出的这首歌词,过后才发现它具有非常深刻的哲理性。歌词第一段: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的背影像座大山,无论有多大风雨,你都能遮挡起。写到这里时我几乎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已,父亲的一举一动不断在眼前闪现,小时候我父亲那算不上伟岸的身影在我脑海里不停的浮动。生活的艰辛,父亲的勤劳,一家人的和睦,想想那时虽然没有现在那么富有,但却是多么的甜蜜。歌词中:父亲的背影像座大山,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比喻,更蕴含着比较有生命力的哲理。父亲的背影是多么的伟岸,家里无论发生什么事,无论多么艰难,他都一个人撑起。演唱这首歌曲时脑海里就会浮现出父亲的身影,无论父亲的身影是魁梧的还是瘦弱的,但在孩子的眼里父亲永远是最强劲有力的,什么困难也压不垮,总之,父亲是孩子崇拜的偶像。而歌词里我把父亲的背影喻为大山,从哲学与文学角度上看是把歌词的内涵进一步提升,不像一般的描述父亲的背影多伟岸提拔那么直接,把父亲的背影喻为大山,因为,大山在人们心目中本来就无比巍峨挺拔。这中间让演唱者和欣赏者产生一种亲切、回忆的想象空间。第二段:在我成长的岁月里,父亲的背影像张如弓的犁,无论泥土有多深,你都默默耕起。岁月沧桑,随着我们的长大,父亲慢慢老去,没有童年时那么伟岸挺拔,背也略微弓塌下来,这是我们做儿女的最怕看到的,但又不得不接受的一个事实。而我把父亲的背影比作成一张如弓的犁,从文学角度看这是一个非常恰当、贴切的比喻,耐人寻味,给人留下较为丰富、传奇的想象力。接下来的歌词是:不管泥土有多深,你都默默耕起,就是说不管父亲肩上的担子有多沉多重,父亲都无怨无悔,默默承受担起家中的重任,我把家庭沉重的担子比作了泥土,把父亲比做成任劳任怨的黄牛,一生忙碌只为这个家过的幸福些。这样的手法其实就是留白的再现,比直接写父亲如何任劳任怨,辛勤劳作要更生动,哲理性更浓,给欣赏者增添了想象空间。《三国演义》结尾曲《暗淡了刀光剑影》是由王建作词谷建芬作曲,由当时八十年代当红歌星毛阿敏演唱的。歌中娓娓诉说着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仿佛我们回到东汉末年那一段分裂战乱、动荡不安的历史,但是写这部作品的人却生活在元末明初,罗贯中决不会仅仅因为发思古之幽情才去把距他千多年前的这段历史敷衍写出来。他所写《三国演义》,其实是有所寄托的,是借他人之酒浇自己的愁情罢了。歌中接着唱到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荒城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穿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时空让我们仿佛看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观和悲惨,当年孙权、刘备联军的全胜演绎着曹操惨败的命运,败走华容道之惨状在眼前晃晃而过。同时,让我们想起,孙、刘两大军事集团里两大智囊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明争暗斗,最后以周瑜的失败而告终。是是非非,留给吾辈评。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这段歌词使我们进入一个完全立体的世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仿佛瞬间在我们眼前划过,同时,《三国演义》为人们揭示了一个严酷的现实:那就是它左右着形势,对封建政治生活起着莫大的支配作用,正义与邪恶并存;道德与权诈并存;君仁臣忠、父慈子孝的伦理观念不得不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所代替。尽管如此,它还是让我们饱览了祖先的智与勇所演绎的大餐。这就是留白手法给我们带来的空间思索与无尽的乐趣。歌词中的留白手法给我们带来的是情感上寄托,思绪上的驰骋,空间上跨越,总而言之是留一片空白让欣赏者去遐思、去想象是也
' R/ x, N- j! j$ u: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