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19|回复: 1

[音乐资料] 肖邦与舒伯特的音乐风格

[复制链接]

1859

积分

3

听众

15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859
timecope 发表于 2018-9-10 02: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肖邦与舒伯特的音乐风格
6 [. r9 I2 N! N& g$ q0 y  d3 d7 t2 o) O% x4 D, l1 a# z6 |

* R1 B" V. [1 H( }0 P: V
3 A& Z1 }$ _( t( |9 Q2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 (1810-1849)。伟大的波兰音乐家,自幼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写了《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和《降A大调波兰舞曲》等;有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性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等;有哀恸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如《降b小调奏鸣曲》等;还有怀念祖国、思念亲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与幻想曲。肖邦一生不离钢琴,所有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钢琴诗人”。他在国外经常为同胞募捐演出,为贵族演出却很勉强。1837年严辞拒绝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临终嘱附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5 ^3 o& f7 ], w, F/ A
1 L. T, v8 z. r5 l9 S1 A
   在各时代的音乐家、作曲家中,肖邦“从一而终”是唯一把他的创作都集中与钢琴音乐创作上的大师。他将他所有的才华与精力都奉献在了键盘上,并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完全形成了他所显现出的风格。他将想象力赋予了键盘,在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因而当他的钢琴作品为管弦乐队重新改写的时候,它们听起来一样好——或者甚至更好。但肖邦并没有试图在钢琴上模仿管弦乐队。他用钢琴比别的任何乐器都能更好地表现音乐。在演奏上,他同样创造出更有表现力的演奏方法。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是钢琴的一个局限,肖邦却巧妙的利用同音反复克服了这一局限。他用踏板把低音部相隔很宽的和弦持续下去,形成萦绕着迷人旋律的音符。在他的音乐中,精致的装饰——颤音、装饰音、过渡句——魔术般的把那些单音延长了。所有的这些总是安排的很自然,音乐象是自己歌唱出来的。; F( o8 I8 @% z5 U
2 n* }9 Q" ~3 N
   肖邦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即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在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
$ F7 B6 l- L. M! K& O
, `7 Y" X8 N+ O0 Y. z$ ~' J   华沙时期的创作除少数作品外,在肖邦的整个创作中不占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它是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其中已经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辉。华沙时期的生活对肖邦来说是比较愉快的,所以使得他这一时期的作品的基调表现为比较乐观、愉悦,但由于年岁和阅历的关系,所以他这段时间的作品思想深度有一定的限制。在就读音乐学院时期,他不仅参加华沙的音乐生活,同时也与一些进步的文学家、诗人有着广泛的接触。就是这个时期,肖邦深深的受到了民族解放思想和文学浪漫主义的影响。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民族主义音乐家的基础。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两部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有质朴优美的马祖卡舞曲风格,《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末乐章主题则是一支带有强烈的克拉科维亚克舞曲风格的强劲、粗犷的旋律。1 X: j7 [3 @  l8 m( U" z
. n- m" a- P" \, r0 h8 o4 A/ L; t
   华沙起义时期,肖邦的创作出现了一个飞跃。《b小调谐谑曲》写于逗留维也纳时期。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祖国亲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构成一首既严峻又温存的音诗  。《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d小调前奏曲》则写于得知华沙沦陷之后,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同时 期创作的《a小调前奏曲》则充满了迷惘、茫然的情绪,音乐构思奇特而新颖。( _9 }, S( E6 i& B  G0 M' y

2 E( p; Y. y8 P! K   在巴黎的全盛时期的创作中,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的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各种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直到结构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波洛奈兹舞曲是肖邦在这个时期创作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体裁。他早年创作的波洛奈兹舞曲中的那种注重外在华丽效果的倾向被一种深刻、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朴实无华、刚毅豪放的艺术风格所代替。《降A大调波洛奈兹舞曲》是同类体裁乐曲中性格最刚毅、豪迈,气势最宏伟、磅礴的一首。它的主题具有果断、刚健的节奏,热情豪迈的旋律以及明亮的大调式和声,体现着不屈不挠的民族英雄豪杰的形象。
$ J, E, m  h( E& w3 U) a3 Q6 p! X( N( @) b8 S; x5 L) M( b( K
   晚期的创作呈现出明显的衰退趋势。《幻想波洛奈兹舞曲》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g小调马祖卡舞曲》、《f小调马祖卡舞曲》是肖邦最后的两部作品。前者是一首亲切、温存的歌,表达了对生活的最后一点眷恋;后者在淡淡的哀愁中倾诉着对故国和亲人的最后思念。: C: G- F# R% w+ f* T. }% X

4 b0 a6 Q; [  H! h9 O* @& e7 f5 I   肖邦是音乐文化中最伟大的旋律作曲家之一。谈到旋律创作我们就不得不想起肖邦。他是一个民族音乐家,在他的许多作品中都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例如他的第一叙事曲和他的“革命”练习曲,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在舒曼的文章中就有一句话:“……肖邦的作品是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在他花丛般的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民主性的音乐中,却有着足以唤起波兰人民的爱国热情的成分。在他的作品中,不仅有爱国的热情在,还有民族音乐因素在。这一点不仅表现在他思想上的爱国上,在他的创作中也有明显的体现——之中充满了波兰民间音乐的特有性质。肖邦的音乐总的特点是真挚、热情、柔和、宽广如歌的,这正符合和了斯拉夫民间音乐的特点。还有就是我们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不难发现他常常使用了对旋律各式各样的变奏。较多的使用变体发展,这也是波兰民间音乐的一大特点(如《变奏曲》)。7 Q9 ]# i. N6 \3 D
6 F0 S+ G" f" G# `7 n8 D
   以上所提到的特点只是体现了肖邦音乐的民族性,但是他最重要的旋律创作特点却是在音乐中声乐性和器乐性完美的结合。(这一点可以很好的证明肖邦音乐的独创性)在波兰的民间音乐中,声乐形式与器乐形式都非常的盛行。他的民歌是单声部的,并且常带有不复杂的伴奏,器乐的音调常常渗透到民歌中。肖邦将这一特点加以利用。在他的音乐中,许多旋律由歌曲的音调自由的转换为器乐的音调,或是器乐的音调为声乐所代替。(前一种较多)歌唱性与器乐性相结合,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肖邦的叙事曲。
, M$ R0 G( h0 K% V
+ j1 h* p- w6 H   肖邦音乐的高度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19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产阶级民族运动总潮流的一个侧面,喊出了受压迫受奴役的波兰民族的愤怒、反抗的声音。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他对当时西欧在音乐创作手段方面获得的经验和成果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并将它作为自己创作的起点,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具有同古典传统有深刻联系的严谨完整的艺术形式。又敢于大胆突破传统,进行创新。这特别表现在他深入地挖掘和丰富了诸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一系列音乐体裁的潜在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它们以新的社会内容。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他的和声语言新颖大胆,钢琴织体细腻而富于色彩。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颖的独特的肖邦风格,为欧洲音乐的历史发展作出了贡献。..3 x/ R  T( v9 a8 k7 E5 [
; Z) s7 N' T' V. F9 u/ {2 [1 c1 q" l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59

积分

3

听众

1511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859
 楼主| timecope 发表于 2018-10-22 2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浪漫乐派钢琴音乐的情感风格特征管窥+ \( F! k& C% J! b

4 m8 J7 I! e9 m& N3 e浪漫乐派常常被等同于浪漫主义音乐。其实,浪漫乐派更多的指:相对于维也纳古典乐派而言,仍维系于大小调功能和声体系与调性写作原则,但为了时代所赋予的浪漫主义情感的强烈表达愿望,不断寻求发展和突破的作曲家群体。浪漫乐派钢琴音乐已成为19世纪初以来浪漫主义音乐繁荣的重要标识。本文主要以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等几位最具代表性的浪漫派作曲家的创作为例,对浪漫乐派钢琴音乐的情感风格特征做一鸟瞰。
9 k* |. S. i* ~" i: K0 c# [1 N* X
浪漫乐派钢琴音乐反映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总体风貌,并可概括为: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音乐自由奔放,善于用抒情和描绘的手法强烈地表现个性;强调标题性的构思,强调作曲家个人音乐语言与民族元素相融合。在具体技法上,强调旋律乐句与节奏伸缩自如的抒情表达,突出和声的色移眭作用以及自由的结构等等。) P( n- C  p/ G0 R0 @# C  a

' q& v0 U5 b0 [. Q0 P; X浪漫乐派钢琴音乐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丰富多样,风格各异,不胜枚举。笔者这里仅以4个关键词引出对浪漫派钢琴音乐的情感叙述:抒隋性、诗意性、标题陛、民族性。
5 r7 J4 c8 v+ ^5 |# j$ U. H( s  u- r

. K8 Q6 N% C( X- m5 N, l7 ~! X- m, ^2 A: f% r
(一)浪漫乐派钢琴音乐的抒情性特征,可以通过舒伯特的钢琴小品窥见一斑。0 b6 y# _9 Q; a4 B% E; ~) `
: ~7 k7 X4 E- k
作为早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舒伯特在钢琴领域的一个特殊贡献就是:真正确立了两种特性钢琴小品体裁及其在浪漫主义时期的历史地位一即兴曲和音乐的瞬间。 他创作的8首即兴曲和6首音乐的瞬间,将浪漫主义作曲家所特有的细腻情感和个人化的抒情意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舒伯特钢琴创作的抒情性是与他的歌曲思维分不开的。受其艺术歌曲的影响,舒伯特钢琴音乐的旋律写作、和声的色彩性处理、主题形象塑造都显示出他的艺术歌曲里那敏感细腻的诗情画意,如歌唱性的旋律、大小调交替、三度关系转调、半音化处理等带来的情绪表达的飘忽不定,以及哀伤、热情、渴望、孤独等主题内涵。“歌唱般的声音”是舒伯特对钢琴音乐的理想。他的钢琴小品即是他为钢琴音乐所写的“歌曲”。他的8首即兴曲和6首音乐的瞬间最能代表他这种理想。  {9 [7 B( x- `! z1 t
$ S/ b% t! z6 K" v: a( [$ G, `
舒伯特的第一组4首即兴曲(D.899)集中体现了绵延悠长的抒情性表达。* V. \3 V8 t' h6 d1 B4 \' \

5 l' N# W  n0 R7 O2 [其中第一首有两个主题,第一主题的悲剧性叙述与带有民间舞蹈性的第二主题相互形成两种抒情性的对照,曲中高音部与低音部旋律在降A大调与降a小调上的交替呼应,更造成一种朦胧、梦幻的抒隋色彩;
+ B( J- [4 B0 G. c
  Q& B; j; Q# z% B第二首则是一首忧郁的小步舞曲,是作曲家沉思性的独白;
( `$ W! {4 l+ v) }1 G! C
8 f: t+ t; {9 s) [& {第三首主题来自他的不太成功的歌剧《罗莎蒙德》中的音乐,因采用灵巧的变奏手法写成,调性变化频繁,而使其音乐性格体现出独特的抒情性特征;! T5 ~+ c( w; h4 X7 A

, ]; Q/ _( n9 G( P; w' r第四首则是一首欢快的民间舞曲,有匈牙利吉卜赛舞蹈特点,表现了特有的即兴幻想的抒情意味。
2 S# y0 e3 s+ v2 M5 |: T" @# I, L9 h
舒伯特的6首音乐的瞬间(D.780)体现出带有民间舞曲风格、轻快活泼的不加雕琢的自然抒隋性的表达,每首都充满着调性的变换所造成的奇妙的内在抒腈。- \0 Z- R- i. D6 C4 v+ w
3 [: f1 }$ ]9 U4 V, O
从舒伯特的钢琴小品中可以品味到作曲家在音乐审美表达上,偏重艺术个性表现的抒情意味。总体看,舒伯特的这些小品在形式结构方面,继承多于创新,而唯独其迷人的歌唱性特征着重抒发和刻画了作曲家个人内在典雅的情感变化和心理状态,反映了舒伯特作为早期浪漫派人物的那种心绪。——;2、;3、;4、;5、;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7 b6 _' K* {7 G4 F
0 X1 Y+ }  V" l0 Z, q0 t% @

7 l" \- j" ]& p2 x/ F. @% k% S7 S5 p
3 k/ A+ U" K8 J4 b9 ~$ L9 r4 b(二)舒曼的钢琴小品最鲜明地体现了浪漫乐派钢琴音乐的诗意性特征。$ d& |% [+ T6 G/ `3 o/ p4 L6 d6 ?

2 ~4 m. J# ]; }& `0 Y与舒伯特一样,舒曼有着天生敏锐的灵感和想象力,并且比舒伯特更多了份多重矛盾性格。他的钢琴作品有着强烈的幻想色彩。他那细微的、神秘的,有时难以捉摸的纯粹发自内心的情绪冲动被彻底释放在他的钢琴小品中。如果说较之舒伯特的即兴曲和音乐的瞬间,舒曼的小品在写作手法、结构形式上有何特色的话,那么标题性的套曲构思,无疑是他的一大创造。舒曼是标题音乐的倡导者,是情感论音乐美学的代表。可以说,他首次将相对独立的小曲,以一个总的标题组织起来,以一个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于各个小曲中。同时,套曲中的每个小曲也都有标题。舒曼的这种标题构思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诗意,常带有文学意味。但是他的标题本质上并非是对乐曲的情节性描述的提示,而是对特定情境中自由幻想的提示。变奏,是舒曼钢琴创作中喜爱的一种手法。他常通过性格变奏来解释人的内心体验和各种不同心理状态。5 u, G5 M; u7 Q( w2 Y' }
$ [. Z2 T% \: @4 O$ h1 z
他的钢琴套曲《狂欢节》以文学性的隐喻手法,进行性格变奏。《狂欢节》中的各个小曲尽管都个性鲜明,却又在一个由字母A-S-C-H(舒曼前女友的居住地)构成的主题下形成变奏的序列,从而达到高度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 J4 v9 m. q$ a# T/ |" M0 m) K" |, i5 [+ s. c3 v. m
他的《童年情景》 (Op.15)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首钢琴套曲。该作品是舒曼为其爱人克拉拉所写的一首抒情诗,他在写这部作品时曾写信给克拉拉说: “我像长了翅膀一样,写下了13首可爱的小曲,附上《童年情景》之题,没有别的作品像这些音乐一样,真正从我心底宣泄出来。”表面上看,这是一部描绘儿童生活的作品,其中的每首小曲都有明确的文学性提示的小标题,但作曲家并非单纯通过此作品来描绘儿童的生活动作和情态,而是着力解释儿童的心理行为以及成年人对不可再来的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和感怀,以及给作曲家带来的各种情感激荡,并进一步感悟其所处时代的审美追求和人生意义。
+ D& o0 W) e  ^7 ?  B( Z+ W8 h! ]* b" w( {) [% h; K
值得注意的是:他虚构的组织“大卫同盟”代表了他的美学理想和追求:反对墨守成规和浮华庸俗,提倡胸怀热情和奋发有为,提倡高尚的思想和情操。其“组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即约塞比乌斯和弗洛列斯坦分别代表了他的艺术性格的两个方面:沉思幻想与热情奔放。) j/ X  }* C# ~" b
1 q; i2 `8 B$ z; ]/ |
他的钢琴套曲《克莱斯勒里安娜》 (Op.16)由8个分段(小曲)组成,各分段彼此间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首作品虽然开头是d小调,而真正的调性中心是g小调和降B大调。尽管各分段未加小标题,然焦躁不安地、冲动的酬、调分段属于弗洛列斯坦,而有如田园诗般沉思幻想的降B大调分段则属于约塞比乌斯”。
( L' Z  i# F: [" n! l& @$ a
0 z4 f% W6 t8 N( u' o  u, F1、2、;3、;4、5、;6、;7、;8、;9、;10、;11、;12、;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1 Q1 b! o" B9 H9 g0 }% X9 @9 N' R3 ?# Z/ g
  j! j: p. X; U3 q! P* N
8 E) S- A7 W) Q  H8 `; s/ ^& \' A
(三)肖邦的全部创作几乎都是钢琴音乐。
5 G& V! F0 b/ t" B, M7 I" T9 ~
  t: Q! \! Y* t  K! x他通过钢琴创作开创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风格特征。他的钢琴音乐在新音响的探索,在歌唱性旋律的器乐化、色彩性和声、复凋思维、丰富多变的织体、风格化的装饰音等方面的创新,成为李斯特、瓦格纳、斯克里亚宾和德彪西等人的先导。肖邦的非常器乐化的歌唱性旋律,深受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里尼的影响,同时又突破了舒伯特的那种声乐移植式的做法。他彻底从钢琴本身出发,应用大量的半音、风格化的装饰音等处理手法,使旋律线条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流畅、舒展、精致、高贵的抒情气质。肖邦在展示自己诗人情怀的同时,其钢琴音乐的民族性特征和情感表达,也分外鲜明。肖邦音乐的情感多半是内省的、内在爆发式地感情流淌。激动、亢奋、愤怒、哀伤都掩饰不住他那高贵的诗人般的抒隋气质。笔者这里仅就肖邦钢琴音乐中,与其抒情性的诗意表达交融在一起的民族元素及情感内涵作一简要阐述。! [1 Q! j) Z% p3 G

# ~9 h7 p9 m  G) i* Z  y爱国主义情感是肖邦挥之不去的民族情愫。肖邦钢琴音乐涉猎的体裁和形式非常广泛,其中被他提炼加工的高度艺术化的玛祖卡舞曲和波罗乃兹舞曲最鲜明表现了肖邦的民族性格、爱国情操,以及对波兰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化,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浪漫主义繁荣时期,浪漫派作曲家对民族元素的更大胆吸收与利用,以及情感表达的多元化品质。2 ?- y) |; [) r$ b7 g. [
/ a2 U2 |$ q! I* y: G7 E% X
玛祖卡舞曲贯穿肖邦创作的一生。他的玛祖卡舞曲有着明显调式思维痕迹,体现出浓厚的波兰民间乡土气息,并且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3 Q- ^3 f# P& k: Q+ R; x7 P1 O5 m& ~2 Z7 w" a3 W" V
一类属于民间风格的,具有鲜明而质朴的乡土晴趣,如作品56第2首、作品24第2首等等;此类作品在结构、和声及织体等方面简单、透明,充满着别致的清新感。
# |+ h: Z! a$ T- ~
5 a$ x# r& q: L' y- {另一类则带有城市气息,如作品56第3首、作品63第3首等等;此类作品运用了较多的半音化和复调手法,常表现一种略带感伤情调的抒隋意味。
" V- d) h( R* b% n
& D  O- o6 u* T& k) T' T+ O) A' q整体看,肖邦的玛祖卡舞曲从不一成不变地照搬民间曲调,而是根据不同舞曲各自的特点,把握舞曲的灵魂加以高度艺术化。在情感表达上则变化丰富,充满活力和幽默感。值
, B' W9 M+ v3 Y7 l( I+ I  |  U- y0 p( r. R/ m; _: y# H3 W
得一提的是:他的最后两首玛祖卡舞曲(作品67第2首、作品68第4首)是在他生命走向尽头时写下的,这两首舞曲表达了肖邦对家乡对亲人的无限眷恋之隋,以及对生活的无限渴望。
6 K) c& Q, y. c1 f2 K& Z; s2 q
, u9 h! d; {. [( j9 n  N! z9 V( G他的波罗乃兹舞曲则最强烈地表达了肖邦的民族意识和情愫。波罗乃兹舞曲源自波兰贵族沙龙伴舞音乐,肖邦却将其肤浅的娱乐性趣味去除,提炼成高度艺术化的大型钢琴体裁形式,并赋予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内涵。绵延热情的旋律、浑厚的织体、密集的和弦行进、力度的强烈对比,以及复杂而严谨缜密的结构,都使他的波罗乃兹舞曲具有了宏伟、辉煌的交响性气质。这些舞曲从不同侧面强烈表达了作曲家的爱国情怀。' H& S3 ^  s. l' ]1 `  j; A$ V' {
( h# r& m4 q/ F! x5 a) b
无论是表现对祖国沦亡的压抑、悲壮隋绪的作品40第2首,还是最被人熟知的“英雄”波罗乃兹舞曲、“军队”波罗乃兹舞曲那激昂、抗争、勇往直前的震撼人心的澎湃热情,无一不是肖邦极力通过融合着调式思维的民族化的个性语言,来反映其民族精神的源泉之所在,并向人们昭示民族精神的伟大。
3 V4 n, s: s7 w0 n- t" \
) A3 M9 ?4 W7 `$ @# z;2、 3、;4、 5、 6、;7、 8、;9、;10、……11、 12、;13、;14、15、
+ b% J, X4 ]; |" S2 `6 c. [- k2 {) a

  R- C# A# w( N- q* d, y9 ~1 X' @2 F% j4 z
(四)李斯特作为浪漫派音乐的重要代表,在倡导标题音乐和情感论音乐美学方面,与舒曼一致。' h7 }* [% i- i1 y$ V

. \' F* u" V( @. l在钢琴领域,李斯特在作曲创新、演奏技法、演奏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较之其他作曲家,都有巨大突破。他继承了贝多芬的动力性风格,追求宏伟的交响性音响,同时又在和声方面大大拓展了肖邦的色彩性和声手法。尤其在浪漫主义情感表达上,他与肖邦的内在情感的抒发不同,他的大多数钢琴作品都是外向型的炫技性的,充满着火热性格与诗意幻想交织的感隋宣泄。9 u+ t' z! G7 e  n, a) n  [
* Q" _# ]6 H" R$ g: ~8 `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钢琴小品曲集《旅行年代》见证了他的创作风格转变的各个时期,也体现出他个人的情感心路历程,其中有的乐曲还表现出不同于他的其他作品的那种深刻内在的浪漫主义诗意、欢乐、哀伤。这部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他所处时代的浪漫派音乐家的各种心理诉求。
+ \* U1 @1 w8 d$ w5 m
/ N3 U1 w: a9 {3 g) L' H5 B第一集《在瑞士》收录的9首乐曲大都附加小标题,均是对瑞士自然秀丽风光的感受,如《暴风雨》《牧歌》《奥伯曼山谷》等。
, T! X: h& j& }7 {" X5 ~' b$ _# |# V7 X. D  ]
这里,作曲家并非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而是借景生情,并通过引用拜伦、歌德等著名诗人的诗句揭示曲中的情感深意。
- q+ C0 s9 f6 x0 F2 N4 Y; ]) Z8 k+ |* I5 e. ]% W; p- g& C5 T
第二集《在意大利》收录的乐曲大部分是李斯特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作品感染而作。
$ ]$ ^, n# y7 k" y
. I, D) r! M; i0 }$ c如其中的《婚约》受到拉斐尔的油画《圣母的婚礼》的启发;: u; t+ E3 d1 ^" h

2 U3 ^" v9 Z, @# v& l0 z《沉思》受到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思想者》启发等等。5 R( U( {6 X( l0 D2 M+ h
, E( ~: I7 m5 F% z' G7 T0 c2 g
值得一提的是:《沉思》用了半音化手法来表现冰冷、肃穆的思想者印象,以此来制造压抑、庄重的情感基调,这折射出李斯特早年就已存在的悲剧性情怀。
1 R. }, {1 Q" R! [; x* x& S* \7 S! R/ Q! W0 C& t1 s
此集里的《但丁诗读后——幻想型的奏鸣曲》更是用大量的半音进行描绘和渲染了地狱给人带来的悲叹情结。
1 c/ I) L! n% K5 e2 U3 t6 S: ]
2 }: B6 a" U# @3 ~( W4 d/ x2 j第三集《在罗马(埃斯特庄园的感受)》是李斯特晚期的代表作,这一集与前两集在题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已发生很大变化。该集放大了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取代了前两集里常看到的火热激情,而风格趋于内省与情感表达的淡泊。同时,创作上大量的全音阶的运用、调性的模糊不清,以及避免明确的终止式,则给印象主义音乐的朦胧、细碎的情绪表达提供了启示。这一集反映了作曲家晚期风格、晚期情感中隐现的异常矛盾的世界观。
8 b- X4 K, j! ~) O! g/ v9 b9 @5 B; e: h
总之,浪漫主义派钢琴音乐,通过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等伟大作曲家的创作与创新,体现了古典音乐的精髓,并使浪漫主义音乐思想升华,其情感意义无可估量。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1-11 01:23 , Processed in 0.12787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