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14|回复: 0

[长篇小说] 第239期 二级学会巡礼——洛阳小小说学会:刘建超《老街三题》

[复制链接]
wfgjkh03 发表于 2018-8-12 13: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建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小小说学会副会长,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小小说学会会长;在《小说界》《小说林》《作品》《芒种》《解放军文艺》《北京文学》《啄木鸟》《金融时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800多篇;出版有小说集《永远的朋友》《遭遇男子汉》《老街汉子》《怀念一只被嘲笑的鸟》《没有年代的故事》《英雄传说》《只要朋友快乐着》11部;获第八届《小说选刊》年度大奖,第二届、第六届小小说金麻雀奖,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老街三题

老街汤王

老街最明显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是用以报时和报更之楼,晨钟暮鼓。钟鼓楼所悬挂的大钟与距其三十里外的名寺白马寺所悬挂的大钟同时铸造,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有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奇特景观。

在老街与钟鼓楼同样齐名的是距钟鼓楼百米开外的“马一鲜羊肉汤馆”。汤馆的主人叫马善明,长的脸宽口阔,慈眉善目,犹如一尊活佛。

据说马家羊肉汤馆的创始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钟鼓楼打更的一个马姓更夫。老街的冬季干冷,马更夫便架起锅台,煮些肉汤填肚子驱寒。慢慢地,煮汤煮出了工夫。南来北往的人也常到他的锅台边讨碗汤喝,有的就告诉他一些煮汤的配料。马更夫索性辞去公差,开了家羊肉汤馆。马更夫的汤鲜香味美,名声传遍豫西,被赞为“马一鲜”。

老街人爱喝汤,早上喝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臭杂干汤为主,晚上多喝丸子汤、不翻汤、豆腐汤。老街人每天要是不喝汤,就同犯了烟瘾一样没着没落的。在各种各样的鲜汤中,老街人大多还是喜欢喝羊肉汤,而羊肉汤馆里马一鲜又是汤中头一绝。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五点准时开张,150碗汤卖完就打烊,一天也就个把钟点的生意。马一鲜羊肉馆每天的生意有限,因此,老街人要喝马一鲜的汤,也得起早不能贪睡。外地人只是知晓马一鲜的名气,能喝上一碗马一鲜羊肉汤的极少。

马一鲜的羊肉馆每天只做一只羊的生意,一只羊,一百五十碗汤。马一鲜羊肉汤讲究炖功,还有独家的汤料配方,出锅的羊汤浓郁鲜香,不带膻味,色白如玉,稠似乳汁。站在钟鼓楼上能闻到羊汤的鲜香,这羊汤才算炖出了锅。马家几代单传,到马善明,一气养下三个儿子,马老大,马老二,马老三。老街扩建,生意多了,各式各样的汤馆也开的多了,竞争也来临了。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老祖宗的这点玩意传给谁,让马善明有些为难。

老祖宗的东西总得传下去。马善明把三个儿子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你们哥仨我谁也不向。明天开始,你们每人轮流一天掌勺,三天后看结果。谁中,谁就接手我马家的生意。

马善明把生意交给儿子,和老伴每天都到钟鼓楼上喝茶养神。

三天过去,马善明坐在堂屋里,三个儿子把各自经营所得全放在案桌上。马老二和马老三的收入明显比马老大的多。

马善明摇着蒲扇,说,这三天的生意我和你妈都有数。要说汤炖到了工夫,还数老大,只有老大炖的汤我们在钟鼓楼上嗅到了香味。老二老三,你哥俩炖得汤都还没有到咱老马家的味道,你俩的收成却比老大的好。你哥俩给我说道说道?

老二吭哧说,汤没有炖到工夫,可是省了一些煤钱。快收火的时候,又来了一波客人,汤不够了,我就又兑了两瓢水。人家客人也没有说啥。

老三侃侃而谈,我看看了咱这街上的几家汤馆,他们给碗里配的肉都比咱的少。我就把每碗的料都减少了几片肉。咱这也是公平竞争嘛。

马善明也没再说啥,摇摇扇子,大家就散了。

马善明给三个儿子分家,其实就是分那一缸老汤。

三个儿子每人抱着一只瓦罐,站在那只大瓦缸前。马善明神情严肃,面对着一缸老汤,好似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神灵。马家的这缸老汤不知流传了多少代。反正到马善明接过大勺时,就遵循着煲汤的家训。每天煤火上锅里的汤煮到火候了,要起出第一瓢汤倒入这瓦缸里,再从这瓦缸里盛出一瓢老汤兑入锅里,锅里的汤立马鲜香四溢。而这缸老汤如何养煨,只有马善明自己清楚,自己操作。

马善明一只大瓢轮流给三个儿子的瓦罐里分汤,剩下最后半瓢汤,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说,祖宗流传下来的家业我都分给你们了。是生是灭,你们自己闯荡吧。说罢,将半瓢汤倒入了老大的瓦罐里。

老大留在原处,老二老三在西关、涧西开了新生意,一时间,马家羊汤红遍了洛城。

老街人的嘴叼,只要是老辈留下的东西,都能品出个名堂。对汤的品赏更是刁钻到了极致。你的啥子汤少放了什么佐料,熬的不够火候或者煨过了头都能品出,对店家说一道二。马家三兄弟的羊汤红了几年,老街人的口味又开始找感觉,还是喝马老大的汤感觉更适口更有回味。渐渐的,老街人就只喝马老大的汤,每天喝汤的人排成长队,马老二马老三的生意只能勉强维持。

马家弟兄闲时聚在一起谈论生意,马老大总是要教导两个弟弟做生意要诚信,要周到。要对得起过世的父亲。两兄弟便垂着头,闷劲吸烟。

马老太太临终前,把老大叫到跟前,说,老大,你厚道,为人诚实,你的汤好还因为你爹在分家的时候,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把祖宗留下的生意打点好,不难。把弟弟带好,不给马家丢份也是正理啊。

马老大把两个弟弟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明天开始,你们每人轮流一天掌勺,看咱有没有本事名扬马家的生意。

马老大在钟鼓楼上喝茶,每天都闻到自家铺子里飘来的馨香。

一个月后,马老大把老二老三叫到一起,重新分自己的那一罐老汤。

美寡妇

闲来转老街,一半看寡妇。在老街上闲逛的人,有一半是为了看寡妇,足见老街寡妇的名气和美貌了。老街的寡妇其实也就一家,街东头的狮子楼旁,一栋二层灰砖蓝瓦的小楼。小楼从上到下,大大的挂着一幅八米长一米宽的米黄色幌子,上写着“美寡妇杂货店”。杂货店的老板,自然就是大家谈论最多的寡妇黄花。

寡妇开店,在老街还是头一家。老街人大都是以开店经营小买卖为生,大大小小的老板满大街都是,唯独没有女人家开店当老板的。黄花嫁到美家不到一个月,丈夫就在外出进货的途中遇难身亡。看着年迈多病的公婆,黄花决定不再嫁人,自己开店。女人开店不吉利,满大街都是议论声。有好事的主还找到黄花的公婆,让他们阻止黄花的荒唐行为,别在咱老街上丢人现眼。黄花丢给来说事的人一句话:如果谁能给她的公婆养老送终,我立马走人。要是没有本事给二老伺候善终,就不用来放闲屁。

黄花的店开张了,索性连招牌也换了,就叫“美寡妇杂货店”。谁爱说谁说。店开了,生意还听红火。黄花店里的货地道,价格公平,黄花待客为人也热情周到,关键是黄花人漂亮。去店里看看人家,走的时候总得掂吧点东西。

黄花店里的生意好,自然招来许多人的眼气,流言蜚语也多。今天传出黄花和这个有一腿了,明个又有人说黄花和那个勾搭上了。黄花听了不急不恼,漂亮的脸蛋露出俩酒窝,这老街上的汉子啊都和我好过,看他们还说谁去。黄花还专门和谣言较上劲了。

常有客户来送货,晚了,黄花就留客人吃饭,喝上几盅。晚上就会听到黄花的院门声,听到黄花送客的声音,慢走啊,再来啊。就有人传谣,说黄花半夜里和客户不正经。黄花也不恼,晚上就把造谣人的名字吆喝得半条街都听得到哦。被黄花吆喝过的主,第二天就会跑到黄花的店里求饶。

老街汉子们聚到一起就犯心思,这黄花究竟能看上谁啊。这么俊的女人,谁能和她困上一觉,真是他妈的福分。有人就打赌,谁能钩挂住黄花,狮子楼里摆一桌水席伺候。有好事的就去黄花的店里挑逗黄花,黄花也不计较,真真假假地跟他们斗嘴耍,总是把来挑逗的人整个没脾气。

黄花的心里头还真的惦记着一个主,八角楼下的“神刻张”。神刻张年近三十,一表人才,手艺也在老街上是一流的。神刻张每天去他的刻店开生意,都要经过黄花的杂货店。每次见到黄花在店外忙活收拾,都会尊敬地问候一声。遇到个进货的力气活,张先生都要帮手装卸。忙活完,就恭恭敬敬地和黄花道别,也没个多余的话。那天清晨,张先生在黄花的店门口,递归黄花一个纸袋说,我看你记账收发货,也没个手章,就给你刻了一个。黄花拿出章,章的用料是用上好的和田玉,黄花两个子刻的庄重浑厚。黄花从印章上看出了张先生对自己的尊重,给张先生鞠躬。

那日天突降暴雨,菊花忙着收拾店外的杂货,张先生跑了过来帮忙。忙活完了,两人淋了个透湿。菊花把张先生让进屋里,找出先前男人的衣服给张先生换上。看着眼前俊秀文雅的张先生,黄花动了心,抱住了张先生。张先生紧张得浑身乱抖,连连说,使不得,使不得。推开黄华,夺门而出,又冲到暴雨中。黄花哈哈地笑,直笑得满脸泪水瀑布般飞下。

张先生的家里给他定的有娃娃亲,女的在乡下,比张先生大几岁。张先生虽然满心的不愿意,可拗不过家里的老人。那几天,老街入夜闲静时,就能听到黄华家大门的开启声,听见黄花脆生生甜甜的声音,张先生慢走啊。门又重重的关上。老街到处流传开黄花和神刻张相好的消息。张先生找到黄花,说行行好,你别害我成不成。黄花就抿嘴笑。有消息就传到了乡下,张先生的家人带着定了亲的女人来和张先生闹了一通,还在黄花的店前指桑骂槐。黄花也不气恼,还给人家搬凳子,沏茶。

老街人都说张先生和黄花要勾搭到一块了。可是,晚上再也没有听到黄花家的大门响。没过几天,神刻张也不见了踪影,有人看见说他的铺子挪到涧西去了。

黄花的店还是热热闹闹地张罗着,老街寡妇的故事也越传越多,越传越神。黄花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 一样,精心打理自己的生意。静闲下来时,黄花就在一堆草纸上不停地盖章,盖章。

神刻张

神刻张也说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上了寡妇黄花。他把自己的店从老街搬到了涧西,心里就从来没有安静过。

神刻张大号张邈,年方28岁。以他的年龄能在了老街闯出名声,冠以神刻,足见是有两把刷子的。张邈自幼聪颖,家境贫寒,无钱供他读书。村里的私塾先生十分喜欢张邈,便在学堂外教他读书识字。老先生也是篆刻高手,张邈就跟随先生学到了手艺。老先生过世后,留给了张邈一套祖传的刻字工器。张邈为练手艺,在村后的石崖上刻字,把一片石崖刻满了三字经。

张邈来老街闯荡刚好二十岁。张邈的功夫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想到老街闯荡可不是个容易的事。老街聚集了古城的名士贤达文人墨客,类似沾点文雅的店铺开张,都会受到他们的品头论足。如果被这些人臭一通,那你的生意就清淡得差不多要关门了。更不用说,早在老街立住脚的同行撬斗,老街人固执,爱逛老店,不太凑新店的热闹。

张邈的店刚开张,就来了一个客户。一身长衫,头戴礼帽,架着一幅眼镜。坐下喝了客茶后,从怀里取出一个红布包包,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慢慢打开,露出个精致的缎子面木盒,轻轻地掀开盒盖,又是一个红布包。客户把红布包置于掌心,并不急于打开,站起身对张邈说,看到你新店开张,想必是功夫不穰。我这活不知先生接是不接?

张邈双手一掬,您是我小店开张的第一位客人,感激不尽,岂有不接之理?

客户这才慢慢揭开红布,拿出一粒绿豆般大的白玉,这可是我家祖传的一块宝玉。我用这块玉要刻一枚私章,这是我的名片。

张邈接过名片,客户的名字是瞿衢鑺。张邈知道,遇到上门滋事的了,一定是老街上的同行所设置。

客户又说,我家这块祖传的宝玉,怕光。先生在篆刻时切记不能开窗开灯。

张邈说,玉月有缘。今晚正是十五,我在月下为先生制作此章。先生明日可来取货。

客户说到,好。明日开店,我于老街三大贤达同来验货。言罢起身走人。

皓月当空,树孤影单。张邈的身影在院中时长时短。

第二天一早,张邈的店门刚打开,门外已经等候着昨日的客户。

张邈将客人引进屋内,捧出一个缎面纸盒,从中拿出一个指甲盖大小的石盒。仅就石盒就令来客惊奇,小石盒精灵剔透,上面还刻有龙凤图案,更绝的是,石盒上还带着一把小石锁和一把石钥匙。用钥匙打开石锁,里面安逸地躺着那枚小小的玉印。客户小心翼翼地捏起玉印细观,只见字是篆刻在玉石通体表面。张邈拿出印泥,把玉印在上边蘸蘸,又递过一方宣纸,玉印放置于宣纸上,食指轻轻按住玉印,慢慢一推一滚,瞿衢鑺印四个字便耀然纸上,小篆秀逸婉丽,灵动多姿又规整肃然,遒劲浑穆,洋溢着秦汉风韵。

客户叹服,连连称赞,神刻,神刻啊。

“神刻张”便在老街叫响。

张邈在老家乡下爹妈给定下一门亲事,张邈老大的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只好拖着,也极少回家。

张邈在老街做营生,心静神安,可是自从见到了寡妇黄花后,心神就不再安静。老街人都传说黄花生活作风不好,有时半夜深更能听到黄花送相好的吆喝声,正经人家是不与黄寡妇来往。张邈就是放心不下,借故去黄花店前转悠,看到黄花安逸的笑容,张邈浑身都透着舒坦。张邈借故给黄花刻了一枚印章,那印章细看方能看出带有心字形状。张邈知道自己和黄花难走到一起,可是扯不住,想。

张邈的母亲知道了儿子相中了老街的寡妇,又哭又骂,以死相逼。

张邈为了避开黄花,把店从老街迁出,安在涧西。店搬出了,心思却挪不动。人也常走神。接手活不多,还出错。

那日,老街“马一鲜”羊肉汤馆的老板马善明来找“神刻张”,请张邈把祖上留下的牌匾修补善新。见到张邈魂不守舍的状态,马善明说,都说你和黄花有点事,到底是哪门子事?

张邈说,没事,确实一点事都没有。

马善明说,我去过黄花的店,看到她总在那包装纸上盖印章,是你给刻的章吧?你说你们俩,要好就大大方方地好,要不好就立马两断。就这么拖拉着,对你们不好,对老街也不好。你一个大男人没有啥,人家一个寡妇,不容易啊。

张邈就去了老街,告诉黄花,自己要回乡下成亲了。

黄花捋捋鬓角,说,成了亲,店还搬回老街吧。生意,还是老街好做。

张邈说,黄花,晚上,你能吆喝我一回吗。

黄花有些恼,怎么,你相信街上的传言?

张邈说,我不信。我就是想亲耳听你吆喝我一回。也不枉我俩--

月夜,老街定格了一般的安静,月光洒在青石板上,乏着冷冷的光。

张邈站在黄花家的门外,黄花,我走了。

门开了,黄花对着空空的街道,柔柔地喊道,张邈哥,还来啊。

门重重地关上。

门里门外两个人已是泪水滂沱。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4-5-22 07:37 , Processed in 0.05929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