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9 I, R. v) y5 j6 A% c三、M/S制式! Z* V. M% ? l
2 f' K" m3 H8 _. P; H0 I
M/S制式也是一种使用重合传声对子的制式。但它所用的两支传声器一只是心形的,主向朝正前方,称为M传声器,另一只是8字形的,横过来放置,主向对准左右两侧,称为S传声器。
I Y6 Z% Q1 k1 p8 p7 j f# k7 G
M传声器种的字母M有双重含义。一是中间(Middle)传声器的意思,表达它所对准的方向;另一个是单声道(Mono)的意思,因为M/S制式所拾取的信号在作单声道兼容重放时,实际上只重放M信号,而抛弃掉S信号。因此M/S式兼容性极好,人们称这种制式为“真实的立体声,同时也是真实的单声道”,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 O5 H [' n: l5 R0 [0 a- ?
4 N+ c+ @" A8 v, C; j. k
S传声器的字母S也有双重含义。一是旁边(Side)传声器的意思,表达其对准的方向;另一个是立体声(Stereo)的意思,表明只要把此信号加入到M信号中去,即可形成完整的立体声信号。, e C, v7 B% m% x2 Z
3 [ |4 M( a! F 从上述可知,M可以说是基本信号,S是立体声编码信号。抛去立体声编码信号S即可获得M的兼容信号,因而可以说立体声信号是始于单声道信号的,立体声信号是一些正确分布到空间去的单声道信号。(也许这个说法太为大胆,但是偶就是这么想的,欢迎反驳)在M/S拾音制式中,M信号就是借助S信号而分布到空间里去的。
$ K' ?8 ?# N6 A/ f- C+ v- ?
4 p, d) R* d* j8 z: ~) V* ` M/S制式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点。由于左声道信号和右声道信号中都包含一个相同的中间信号,所以,在正前方±45度夹角的区域内,左右声道的分隔度不好。于A/B制式相反,M/S制式存在中间声象加重现象。
2 c: o3 Q" ]; m# Z0 H
, L& D& O+ V1 k! ]/ f# O( j8 S6 | 由于M/S制式也是采用一对位置重合的传声器,因此它与X/Y制式一样,左右声道信号之间只存在强度差,而不存在相位差和时间差。M/S制式的真实感极好,还因为两支传声器靠得极近,两者拾取得混响信息具有相同的基本功率频谱分布。但由于两支传声器指向性不同,在它们的输出端相位、振幅不重合。所以,在重放时,两族扬声器之间的混响声时无方向性的,而且十分均匀。相反,对直达声则可以重放出它的指向性来。
" |# D# q! ]9 a- L8 p% {( `
& x n1 s7 G( _' _( z 但是M/S制式在实际运用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时因为为了覆盖所有的音源,要求M/S传声器对子离声源一个特定的距离,也就是说,传声器与乐队的距离,不能由录音室混响时间特性来确定,而要由覆盖声源的要求来确定。也就是,乐队的几何尺寸一经确定,传声器的距离也就确定了,这样,所拾取的声音信号就被“锁入”固定的直达声/混响声比例之中。这就必然形成对录音室声学条件要求十分临界的局面。因此,M/S制式较难同时使用多对传声器进行拾音。前面讲的时针对传统录音方法而言,然而对于数码录音,本人认为则可以使用无混响录音室,用后期来控制乐音的混响以及声场。
# g* E8 q1 O$ u& ~' g. x3 x0 z d. [4 W% s3 r4 D! }9 X n; K
四、声象移动制式& R) y' P! p" w9 `/ c. b6 U
0 C3 n6 [! |6 I0 f1 B+ F 这种方法,在现在流行音乐的录制上得到了普遍的运用,电脑混音软件模拟出以前所使用的声象移动器(也被称为全景电位器Panoramic Potentiometer,即简称Pan,经常在软件中看到)。
: q+ U! } j/ X7 R8 G* D0 ?! L, Q1 O- ?: `4 R# {' a4 I" i# q; {
# A8 c+ d- j d2 J" n8 {
它时把一个单声道信号(一件乐器、一组乐器或独唱、合唱的一个声部)。借助计算机按照一定的振幅比例,分配到左右声道中去,我们通过现有的混音软件(如Cooledit、Sam 2496)能把每一个单声道信号加入到立体声声象群中任何一个幻象位置上去,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双声道立体声音乐信号。! Z9 X8 K/ d5 T t$ r3 \( }
当然,用该种方法,声道间只存在强度差,而没有时间差和相位差,即没有“相位细节”。用这样的方法制作的立体声音乐信号,在重放时,所有声象位置都是认为给出的,与录音时乐器的实际位置完全没有关系。所以,乐队的声象群是从录音师手中创造出来的。; C; W c7 D- v5 m" U) s
: R B+ K2 _ Z6 {$ o" }. [9 d; f4 w 常用的方法——还有俺们广大制作人(他们是故意的)常用的方法,偶倒讲不出什么各明堂,主要偶觉得好像真的没什么讲的,参考一下乐队的布局就可以很容易做倒咯。
1 ~3 k/ d; s1 u- j. \5 H
! e3 |9 Z3 m3 Y' j5 [! X3 Y/ S五、仿真人头制式 2 X0 v6 c4 z' J# V' L4 v8 a U
仿真人头是一个用木头或者塑料做成的假人头,直径约18厘米,在它的耳道末端,分别装有两支动圈式或电容式传声器,它们一般是无指向性的。然后,将两者的输出分别作为立体声的左右声道信号。
: M- V, f& u5 J4 q9 ]# o
5 W+ S7 w# Z# }3 @ 仿真人头是仿生学在电声技术领域的应用。因为人在听音时,头部有遮蔽作用,使得偏离中心线声源来的声音信号到达两耳存在着强度差,同时,由于声源离两耳不等距,导致存在着时间差和相位差,这样,就给人带来了声源的方位信息。同样,仿真人头系统两支传声器的输出,也存在着这样的强度差和时间差以及相位差。因此,把这样的两声道信号送道立体声耳机种供人聆听,实际上就等于把听音人用声学的方法转移道仿真人头的位置上去了。可以想象,这种立体声信号的临场感时相当好的。/ M. r5 Z/ T0 q% r
$ {$ c4 p5 y& Y 不过使用这种制式的录音作品,只能使用高质量的耳机进行收听,因为只有耳机才能把听音者完美地带回仿真人头所在地位置上去。如果采用扬声器放声,明显的时间差各相位差将受到房间反射的影响,将起不到协助定位的作用。8 H- X; O# \3 A8 p2 P8 ~
7 l. c% ?: D S; ?1 z1 N1 Z 仿真人头录制的立体声声象,可以分离得想象不到的清楚,节目的感染力很强,如果用它来录制广播剧,效果将十分逼真,对移动着的声象,再现效果也很好。* I/ t; L2 v% N5 Y
7 d2 z3 d- U( [9 [ ~. w% e 但是,使用耳机聆听立体声也存在一些弊病,一是有时产生所谓头中效应和头前效应,即听音人不是感觉到声象再现于自己的面前,而是再现于自己头部里两耳的连线位置上,或者,有时再现于头前额附近,让人感到很不自然。另一个弊病是如果听音人在听音过程中偏转头部,则声象也跟着偏过去。0 H( z' O; g# P
4 e, j9 X8 U; X/ D$ W
头中效应和头前效应是由于双重耳壳效应引起的。人的耳壳对声音的定位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仿真人头的立体声系统来说,仿真人头有耳壳,听音人也有耳壳,两套耳壳产生的效应将给这方面的定位机理带来混淆,因而产生头中效应和头前效应。
, ]! Y: g/ r- f' S- Q }5 K2 j. c! {1 h) L- W* Z
新型的仿真人头对头形,耳壳作了更准确的模拟,在内耳道传声器前加入了一定的声阻,这样可以抑制有害的声反射。
- C6 O" [8 k; S; n# i' R% j" z5 n( n1 K: R, F8 h
六、真人头式7 [/ w) \9 {% \
& _) p+ ]0 A! x' H- U* r! n 这种方法是和仿真人头式同样原理的一种录音制式,不过是在真实的听音人耳道进口外约10毫米的地方悬挂两支微型传声器,只有靠很多的架子支撑。这种方法同样是增加临场感,用耳机聆听的一种方法,不过对录音人的要求很高,要求他不能有头部的便宜,因为这样会导致重放声象的偏移,同样还要求他够坚定,在很长的音乐录制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噪音,否则,前功尽弃,我一直觉得这是偶看到过的最牛B的录音方法。
4 p/ B5 G% _8 Z% [# [- ^; N2 K- Y1 _ {/ N9 O& K
七、ORTF制式
7 y; W9 D/ h" a7 N 它使用两支心形传声器,拉开距离20厘米,两支传声器主向朝前张开110度。6 M( A) C/ h, Z2 ~# o! p8 V
: S% W; X8 L/ T/ u4 W2 A 这种制式是法国电台首创并推广使用的,所以以法国电台的名称来称呼它。这是一种在A/B制式和仿真人头制式之间的制式,它所使用的两支传声器不是重合传声器,因而具有A/B制式的特征,即两声道信号同时具有强度差、时间差和相位差。使用心形传声器,而且张开一个角度,这样使得强度差有所增加。另外,两支传声器相距20厘米,这正是人头直径的尺寸,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模仿了人的两耳的间距。两支传声器主向朝前张开(一般是110度),也是模仿了耳壳的作用。
/ T% X* h6 y. ]2 p& L
6 Z7 a4 g0 w& C4 x! B4 H8 H1 f, [* S% a8 c
试验表明,这样的录音制式既可用于耳机重放,也可用于扬声器重放,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兼容性。作为单声道重放的时候,由于两支传声器距离不远,时间差和相位差不大,相位干涉现象也不是很明显。同样,不存在模拟人头的双重耳壳效应。; U5 \* o3 T9 {& [
# d+ @' g+ H6 |1 B% b z" r! p
八、声场制式4 i* j# {# n2 I5 E! N: o, R
) v g1 x! k/ L
这种制式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其特点是,可作四声道立体声、双声道立体声和单声道三者兼容使用。由于结构比较复杂,偶只作简单的介绍。7 `7 }9 }4 O* \" v# z' |
5 j: q0 y& ^8 d9 x! r0 m3 s; ^5 }/ n+ ?) h; E7 A. e
声场制式可拾取各个方向入射的声音,比通常所用的重合传声器对子的效果要好地多,它是典型的环绕声技术的一种拾音方法。, t2 T& E+ X. a5 o6 O! X
- w$ T! A5 f8 D2 ` 它使用四只特性十分相近的心形传声器,装在一个四面体的外科内,四只传声器的输出通过一个矩阵进行相位控制和操纵,然后得出四个输出信号,通常称为B-制式信号,它们代表了声场中各个入射的特征。
' u& F) o2 G6 D6 N% T: y4 J- u# B8 v p4 V
这些信号包括:) O: C2 s" |; J# T
8 w5 e$ c7 O* ~7 y$ \- [7 U 一个无方向输出信号W,W与声场拾音点的总声压成正比,是一个单声道信号,不带有任何方位及相位信息。
) k% k+ P5 p# y6 U/ g# j. r5 s5 N, t# a/ i
另外三个输出信号成为X、Y、Z信号,它们是三个声压梯度,在三位坐标上的三个8字形指向特性,分别代表L-R(左-右)、F-B(前-后)、U-D(上-下)。
5 ]3 y; Y) g) @* M; e3 \4 A
; ]. Z/ a: m0 @. B% o& Z 由这四个信号,可以综合成任何一种传声器特性,可以是无向的、心形的、超心形的或8字形的,因而灵活度很大。
6 N3 E7 o! K) H! L
5 @# G6 X0 |' Q 对于要求作单声道兼容播放特别感兴趣的一点是:此系统可从B-制式信号中,同时综合出一个真实的单声道信号来,如同重合传声对子一样,没有相位干涉现象,很明显,这对于同时作电视及声音广播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前者目前仍然要求是单声道的,后者往往是要求双声道立体声的,而且,当对立体声信号进行平衡调整时,对同时使用单声道信号没有任何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