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欣赏龚琳娜的音乐?1 }8 ] W* p+ k! P
听到《法海你不懂爱》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这个疑问。只不过,我只是想想,龚琳娜把它唱出来了。而且用的是民歌的方式。
* M; M/ R8 [3 k( S- M6 Q
; g7 j5 `$ g& ~7 l4 J, ]我感到不适,不适来自两方面1. 她的曲子和我习惯的《新白娘子传奇》的配乐不是一个类型;2. 我已经习惯了接受《新白娘子传奇》中的悲剧,注意力集中在白素贞和许仙那里,而这首歌的注意力中心是法海。
0 M: F5 E! o* n& \7 O( L; Q( ?2 Y' |: c6 ]/ A! ~* i
注意力中心的转换,我想比配乐的差异对人们的影响大得多。可能大多数人已经默认接受了白娘子打不过法海的事实,更接受了法海是个冷酷的和尚的事实。甚至,可能不仅仅是接受,人们已经自豪地宣称:没错,法海就是这个样子的,白娘子哭了那么久都没用,你对着他唱歌有意思么?' B {$ k* \' z4 h8 Z5 M' q
0 S! t; f4 C3 J/ }, H# ^
这里想向大家介绍Lady Gaga的《Judas》。这首歌在美国也有争议,我甚至在Youtube上好奇地问过一位愤怒的大妈为什么她不喜欢这首歌。在她看来,Judas就是邪恶的化身,恨不得让广电总局以及各种局禁了他,结果Gaga居然写了一首以Judas为主题的歌?有没有搞错?
+ L2 ~% k9 O2 Q1 R; @/ t, }5 V6 ?$ P3 d
, e0 l; |* z8 m1 d% O+ y% v" ^7 R; _+ s
所以,看到网上对《法海你不懂爱》的各种谩骂,我想起了那位大妈。她出于宗教立场,而很多人的可能没什么立场可言,只是习惯了民歌的那些唱烂了的主题,习惯了民间故事的传统格局,习惯了,习惯了,习惯了
7 n0 S# R8 i% D" D2 }1 \5 \* W
3 Q; z6 x' R$ `4 F从这件事情里也可以看出人的自恋。在上面的评论里我甚至看到了"封杀"这种及其的言论,一个人得有多自恋,才能把自己无法接受的艺术给封杀掉?为什么你不是仅仅简单的不理它呢?一个世界,如果仅仅有你所熟悉的那些艺术,它得有多贫乏,多么缺乏活力?8 n3 J9 P) N6 x! B" A8 ~# E9 f8 }
( M/ |% ^4 p, X/ h o. ^
科学上,发现无理数的人,居然还被死刑处死,仅仅是因为大家不愿意接受这个打破自己"一切长度都能被分数来表示"的自恋的偏见的事实。好在事实就是事实,不被发现,也依然是事实。可是艺术呢?它消失了,可能就永远消失了。
3 c& ?+ m1 c8 N/ O, o1 G: S9 E6 m% Y% X4 g" M% d
龚琳娜把人声当乐器用,把传统故事的配角当作新的主角,最终的结果可能并不是那么赏心悦目,但至少,会引起有心人对于"艺术创新"的些许思考吧?这种探索式的艺术实验,或许本身并不能直接和已经非常成熟的艺术形式一样被广泛的认同和接受,但是没有它们,新的能够被广泛接受、同时推动着大众的审美趋于多样化的动力在哪儿呢?
. R2 d6 D4 U* Q" O3 Z, \1 c, M+ J1 w7 z$ S" S
总之,你可以喜欢也可以讨厌,可以单纯的听也可以想想歌曲的意义,可以单曲循环听上一百遍也可以不理,但是鼓动别人一起去禁止某种艺术形式不是一个好选择。请注意,当你以"颠覆传统"这样的理由去禁止某个东西时,不要忘了,你所熟悉的一切,都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曾经艰难的挑战过大众的更古老的"传统"。
M3 ?% K, b8 _# i. [) Y7 a8 l: I6 \( Y
对于《忐忑》,我只能会心一笑。我很早就做过这种把自己的情绪实时的用乱七八糟的声音表现出来的尝试,因为每次都哼哼唧唧一个小时,被室友骂过好多次了。说到传统,这种无词的、靠嗓子乱叫的音乐,恐怕是人类最古老的音乐形式了,你们说呢?你们大概都忘了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跟着录音机哇哇乱叫的吧?
% K& `3 r1 N4 H* ^# F9 F# D- F& c# w2 X( l J
对于《法海你不懂爱》,龚琳娜唱的很好听,内容上做了一个主角置换的小创新,主题还是常见的追求恋爱自由。5 [) `) \ J# F8 h
! v+ P- a# u5 E9 K2 p2 b& b对于《金箍棒》,主要内容是孙悟空开心的拿到了金箍棒,和唐僧在旁边Only You……八戒沙僧天神妖怪在拉琴敲鼓,红孩儿矩阵在后面团体做操……唐僧的歌词没什么好说的,是周星驰做的颠覆传统故事表现形式的创新,而孙悟空的歌词,则是简单的表现这猴子拿到金箍棒后的开心吧,我觉得那一堆balabala……倒是跟猴子的嚷嚷声挺像。* X5 |! Y% L K r
; g" C* l$ \* q
想起柴静的采访,想起人本主义。我觉得历史是人的组合,人是主角,是确定无疑的,而故事则总有偏见、角度和表达理解能力的影响,虚虚实实,不容易知道。人的大脑如此虚弱,以至于人总要用各种标签来骗自己;我知道那是什么,那是×××。我知道事情会怎么发展,那是×××。
: C& }9 d8 e' w1 l4 ~
! d1 F( N# |! k4 E) G% _从来就没有单纯到能够用一个词汇来描述的人,只有单纯得傻傻的故事。可是,假如不那么偏执于一个故事,假如探索故事之外的可能,也许能够从人身上迸发出来的无数影像里,慢慢的逼近那个人的本来面目。8 Q3 x6 p2 T X% R. _- i
7 I; \' \: Z: {) z8 D; q) d d9 i艺术要有生命力,不能仅仅被喜欢,还要被需要。
' B+ \9 I6 F# b# N3 x9 v( W& ?0 n* Y/ T* Z# A2 M' ?9 T+ T
但有那么一些艺术,是如此骄傲,挑战审美的惯性,挑战思维的惯性,挑战欲望的惯性,把人们抛向陌生的感官世界,呈现世界的或原始、或刺痛、或野蛮的一面,揭开人性里最深的虚伪、让人在它们面前坦承相待,除了纯粹的自己,无所依靠。; y& Y! P: j) c4 S3 R- `+ j3 `2 ]
9 x) T/ c& l9 `: Q2 l3 p: p它们最终重建了人们的需要,也重建了人心。# t! W1 n. |3 x1 P5 v9 S1 M
+ x" n7 L# _0 q$ n
) z5 L3 E$ ]. f8 s* N; P9 H
& O1 k% v/ S8 Z: s! F$ y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