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样写好开头5 G1 O2 U1 o/ v9 U. I8 ~% J W/ u
文章的开头就象凤的头。凤头美好招人看,文头亮丽引人读。
7 C$ R- A, [+ u5 J0 E) V; H文章的开头要简洁,入题要快,语言要有文采,能使人一看开头就有想往下读的欲望。方法有那些呢?) V% `0 h. W" W2 K, T# Q3 _+ F
1、引用诗词歌词开头。如“‘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要变成美好的人间……’一听到这首《爱的奉献》,几天前在放学路上看到的那动人的一幕,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爱心》)又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出那圆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圆,耳边又响起钱氏英语。(《良师》)* N5 B4 u& G i. |
2、设置悬念开头。如“挂钟不慌不忙,有节奏的走着,滴嗒,滴嗒……都快要4点了,妈怎么还没回来?”(《担心》)0 [: o: ~: H+ _ M+ |
3、写景状物开头。如“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 _' {7 S. ^( w7 c* V5 v9 C怎样写好结尾/ s5 N0 n# R, L1 @
文章的结尾应象老虎的尾巴那样,结实,有力。方法有:
$ m9 ~* ^5 H& ^% H4 X1、卒章显志法,即末尾点明文章的中心。可用抒情议论句直接点出来。如“人们,请选择好你的染缸,点染好你的生活!”(《生活如染缸》)或引用诗词句点题。如一篇文章的结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师生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或借用人物语言点题。如“不过,通过这次不平常的考试,我感到:一个人应该在别人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一次不平常的考试》)又如“我要向您说一句:‘感谢您,老师!’”(《感谢您,老师》)
( g. t: D3 R1 V/ O. B2 V2、首尾呼应法。如“那天,阳光好暖,好暖……”(《那天,阳光好暖》)与开头的“一缕金黄色的阳光从窗口斜射在桌子上,照在信封上,那天阳光好暖啊……”呼应。4 z$ N; k9 Q v l# S
3、描景写事法。如上例便是描景结尾法。又如一篇题为《心结》的结尾“我走向了他……”,以写事法结尾,点出了事情的结局。1 \2 v! O7 i/ o# t& M. u: \
经验交流中国原创歌词网- T& O M1 T' d; ]8 B, U. e) F" w
问题的提出 ~1 q3 F/ V' d
小学作文意在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一篇作文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综合思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迄今为止,许多学生把作文练习视为畏途,教师把作文教学当作一大难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两个盲点:第一、认识的误区。他们觉得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做法是:按照“记叙——说明——议论”的序列,采取与讲读课文同步训练作文。但是这样的话,盲目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训练重点。第二、训练的盲目。教师单纯地在写作技巧、方法上进行概念传授。他们没有顾及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而一味地追求“蛮练”,奉“功到自然成”为玉律,所以收效甚微。# v' \7 A( @' U9 l' W1 Z
根据对本校学生作文和教师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我们对此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d! U( \6 `# \& R* G% n( T# Q
1、对教师的状况
/ N6 D5 Z# |- o* C(1)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作文技巧、方法的传授,不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学生作文枯燥、乏味,缺乏应有的童趣。
( u' C( K' N G( G(2)教师自身的创造性不够强。只照本宣科,不注重自身想象力的发挥。
$ ^: x# A8 L3 v: v" k& y(3)教师作文教学单一的模式框死了学生,严重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5 n" |0 e8 x n# Q
2、对学生的状况
6 Z( J% x7 w9 K7 Z F9 B(1)学生不会仔细观察、善于想象、过分依赖教师。
& {& s9 ~7 s4 c% J1 V# F(2)学生没有生活积淀,缺乏生动的想象力。 U( v, L5 r- ~% R$ f/ |5 y" X
(3)学生不能很好的把生活中的语言转化成写作中的内容。
* \9 y" @+ K8 F( G在上述情况中,我们不难感觉到现今作文教学的弊端:教师一味地强调了写作的结果,而忽略了写作的过程。只有善于培养学生写作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力、思维分析能力、想象力等,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m. C( S, C& Q# l+ K3 n- p& h3 `. y2 [- h8 ?
我们没有去过桂林,那么我们读完《桂林山水》的课文后,脑海里会出现一幅幅桂林山水的图画。漓江的水是那样的静,那样的清,那样的绿;桂林的山是那样的奇,那样的秀,那样的险,仿佛身临其境,这就是想象的作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
, d6 t2 t% _- T' f小学生作文,虽不是什么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想象。例如: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生动的比喻、拟人和夸张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某个人的形象,就需要对他的内心活动作某些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更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
) e1 V# s# } T( O基于对想象作文教学的浓厚兴趣,故以“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的研究为切入口,有意识地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敢想象、会想象、善想象”。在全新的作文教学中体现“求新、求趣、求美”。
; V0 J& Y4 o2 V" M3 ?8 _2 L5 A研究目标
4 i! }" |1 E: }; E; r! q' V1、本课题旨在构建想象作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过程。主要是依据心理学中有关想象力的培养发展策略,以“想象手法教学”和“想象篇章练习”为着重点,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以充实文章的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m! j/ X; S3 C* ~% q4 I$ n: p, ~4 E9 F2、通过想象作文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并由此丰富学生写作的题材。; b4 ]# v- W0 f+ A, e8 G
研究过程
& X1 Y+ n9 j+ }(一)在丰富学生的表象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 E- ]! }7 ^& X# w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在我们指导孩子写想象作文时,我们通常强调内容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凭借生活经验的积淀,大胆展开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意愿,写出充分显露个人创造力的习作。可这一切并不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在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指导他们写出好的想象作文之前,必须丰富他们的表象,增加表象的贮备。为接下来的一系列写作打下基础。- u- Z7 G3 m0 @; [+ |9 j
1、在实践活动中发挥想象力。
1 K" R9 S2 V" }8 ?4 T(1)创造性观看电影、电视节目。
/ f; V# g6 o6 K3 t+ a在每周一次的观看电影、电视节目中,充分利用学校红领巾影库,播放一些生动、活泼,孩子们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节目,比如《猫和老鼠》、《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米老鼠和唐老鸭》等,在看完一遍后,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片段,消去声音后,让学生观看,据画面中一些小动物的动作、神情,想象它们的语言,并能把它比较逼真的模仿或者在创造。最后,再和原画面的声音和故事情节进行比较。) \9 g1 [( i; W: Y# J
(2)从参观、访问中寻找灵感。
0 ^. e9 m) X2 I! I" S& X! _每月一次的参观或访问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如何恰好地利用机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为重要。在历次的参观中,做到参观前有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春秋游的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分组活动,明确本次活动的主要项目,要求学生写好参观笔记,把印象最深刻的详细记录下来,在班中进行交流,以备在今后的想象作文练习中积累生活实际。在访问军营基地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除了观看军队训练,更应深入军营,多看看、多摸摸、多走走,回校后能模仿解放军叔叔的队列练习,回家去试着折折被子、摆摆生活用品,在体验中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v9 M8 [2 S- q$ ?) t! K' j& T
(3)在劳动、活动中进行创造。* F5 m% O. M. |* G- u, v
每周一次的劳动,我们的安排颇为独具匠心,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它要能使学生在劳动中进行创造。比如:为娃娃添眼睛——钉纽扣。在为卡纸娃娃美化的同时,学会了钉纽扣,并且使学生在劳动中,体会到了纽扣的妙用,感受到了原来可爱娃娃的眼睛像黑黑的纽扣,产生了比喻的想象。再有就是拆装玩具。学生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人人都有几件,他们的想象也是随着这些玩具的刺激而引发的,因此,我们让学生几人一组,分配给他们一些可搭筑的条条块块,如何有创意性地搭建,成了这次活动的评分标准。: f$ O) i: s1 N) c- t+ Q, a. j
(4)利用十分钟队会,发挥想象,激发真情。
% F1 l+ P/ z' Z在队会中,能结合课题,有机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一次以《爱》的主题队会中,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
% i1 ]! Q* K+ P, @; _( E4 N1 `9 D情境一:你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已有三年没回家了,如今中秋节临近,许多在外的游子都已回来。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P7 W" j/ r" q" Z# X9 p
情境二:正当你准备把写好这些话作为一封信投寄给你父亲时,他却突然出现在你的家门口。这时,父子(女)相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说说。
3 o& [; _/ v! N' m# o5 p" @情境三:正当你们相见时,爸爸从包中掏出了你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这时你又是怎么想的?说说。
$ F8 n/ Q1 ~+ |) P3 B& {这种连续性的情境,用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步步深入地进行想象训练,在无意识中让学生体验情感,刺激想象,为今后“为情而造文”铺设道路。3 t& Y7 |3 Q/ Y) x6 D' v
2、阅读文学作品,积累素材。
6 D8 Q1 M, v( w3 E3 c4 o文艺作品的特点是用生动的语言、典型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它的突出特点是形象性。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具体形象,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词汇,这些形象的词汇在想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鼓励学生借阅书籍,有计划地、持之以恒地学习,做好记录,切实指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巧读书。
0 `2 N9 m% c% v6 a+ e% v* U(二)凭借想象手法,进行想象片段训练
) ~) X! M6 c% `2 w9 S0 }想象作文的训练,不像一般的记叙文那样强调写真人真事。它要求学生以自己丰富的表象——已有的生活和知识基础。以“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准则,恰当运用虚构、夸张、比喻、幻想等手法,构思出具体、生动、新颖、奇妙的情节写成段。因此,进行想象手法的训练,对于下一步想象作文整体的训练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想象手法有许多,我们着重对比喻、拟人、猜测、象征、对比、回忆、幻想这七种进行有序地指导。
( L1 e2 u( g/ |9 Q0 n9 V- p+ b }1、关于想象手法的训练
3 z6 o4 c I" G; e. `(1)形象地讲明每种手法的特点# |5 ~8 o4 M0 {
关于比喻想象2 h- N, z5 N* a7 \
比喻想象,是指在写甲事物的时候,想到乙事物有相似的地方,就用乙事物来比喻甲事物。比喻是在事物的相似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着重让学生明白“相似”是个极广泛的概念,可以指颜色,也可以指形状、声音、气氛、作用等。如“池塘里的小蝌蚪想一个个欢快的音符”,这是形状的相似。“吱悠吱悠、叮儿叮儿的响声,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这就是声音和气氛的相似。同时,向学生传递另一种情况:对于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在比喻中可以表明,也可以含蓄着不说。如:荔枝皮像胭脂一样红,就表明了“红”的这个相似点。
% j5 Q: J" o' L! `" k关于比拟想象$ N3 X- E* s3 N; r) q0 a
比拟想象分拟人和拟物。拟人想象是指在写物的时候想到它的某些特点与人相似,就把物当作人来写,直接移用写人的词写物。如“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这句话就是用写人的贪婪来写杨梅的。拟物想象是指在写人的时候想到他的特点与物形似,就把人当作物来写,直接移用写物的词语写人。如:“东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夹着尾巴逃走了,”用写狗的“夹着尾巴”来写人的狼狈相。
0 c( b. E" S# n: Z* r6 D+ m, ^关于猜测想象
, }- M3 ~) }) _; {+ K3 q猜测想象是指在写人或写事物的时候,对同它有关的问题,做出猜测性的描写或叙述。如:《威尼斯小艇》中“去做生意、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空气、上教堂去做祷告”,就是对“商人夹着一大包货物”、“小孩有保姆伴着”、“庄严的老人夹了圣经”的有关问题——去做什么——的猜测。1 F7 `9 j' r/ R% i- k9 Q
关于对比想象( u2 M6 ~- v5 P3 C! e0 M
对比想象是指在写一个事物的时候,想到与之性质不同的另一个事物,就描写或叙述出来相比较;或在写一个事物这个侧面的时候,想到情况与之完全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就描写或叙述出来想比较。如:我的爸爸是一个教了二十年的普通的老师,他不象黎明的爸爸,整天有应酬不完的宴请;也不象工容的爸爸,常常有买不完的便宜货。他呀,有批不完的作业本,备不完的课”。( K2 @0 o6 _0 f
关于回忆想象1 {7 ]" y: ?7 k& U5 ~% v/ |
回忆想象,是指在感知甲事物的基础上,回忆起与之相关、接近或相反的乙事物,并描写或叙述出来。在常见的“每当我看到……时,就会想起某某来”。( [- _' K( F, V8 j% v" _5 |
关于象征想象
6 {# A, B2 w) v5 q象征想象是指对某事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另一事物的意义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时,对所“借”事物的描写要不找痕迹,不露锋芒。不着痕迹就是衔接自然,天衣无缝;不露锋芒就是真实描写,意在言外。如:“开学第一天,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枝头唧唧喳喳地叫个不停。小朋友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变得更加鲜艳夺目了。”这段话中,主要表现了小朋友上学时的快乐心情,但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蓝天、白云、红领巾的描写,这种快乐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 a2 @& I) B* X5 o( u$ P关于幻想想象
5 O" H6 ^/ }, E幻想想象是指对未来的想象,它表现为描述人对未来事物的希望、幻想、对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思想感情都是很有作用的。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从幻想到现实,一种幻想到幻想。如《书包减肥记》就属于前一种思路。文章开头,写小作者“我”用小秤称出了自己的书包足有8斤重——晚上睡觉时,梦见书包瘦了,轻了,自己感到特别的轻松,快活,课余时,和同学们一起玩啊笑啊——一觉醒来,发现书包依旧是鼓鼓的。文中对“书包减肥”的幻想,其实正是对学习压力过重的一种呼吁。
- I! E& G* g% f P- b(2)在阅读中加深想象手法的理解' Z* G- x& ^& Q2 V" ^' }
¨要求学生作好想象手法的摘录本,每天摘录一条。
0 l1 p* p% P2 S6 [¨课前五分钟小组交流讨论。
3 _) f8 y6 I/ T! t, [" {, F¨抓住课内阅读篇目中的想象手法,进行有目的的分析,讲解。$ V6 q/ A: k4 l6 y
¨讲明各种想象手法的运用范围。
+ t$ C$ G; Z w(3)设计想象句式训练题,让学生学以致用。4 H$ t7 _ o, u7 ^7 ?
想象手法的掌握直接影响到想象作文的成效,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出大量句式的练习。要求句式练习必须能做到以下几点:+ m! m4 K2 p2 s' v
¨要求明确,有针对性。& ^$ J0 z4 x) n6 l2 [, e
¨题型多样,形式丰富。0 g, [- |- H" Z
¨内容创新,有时代性。
, i" ^" r3 ~! }; r2 C例如:运用比喻想象手法的练习。
9 r3 c) @. R) ^8 }¨给本体写喻体。8 `2 M: V- ^, Q( g9 k' Z* d* [
浦东的金茂大厦像▁▁▁▁▁▁▁▁▁▁▁▁▁▁▁。# O8 q: W% k, l- h( I
¨给喻体写本体。
- ^/ ?- F' v! f- N" h7 `▁▁▁▁▁▁▁▁▁▁▁▁▁▁▁▁像一条东方的巨龙。7 x% q$ H, U4 ~( w7 j
¨给一个主题,自己运用比喻的想象手法写句。
6 P4 K8 g5 M8 X; d沉重的书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