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频率与音色的听音训练及训练音乐听觉
/ x @" H$ g* t d
8 h9 c, D. X: o/ v( aHI-Fi发烧友关于音响音色的描述,如说某人唱歌齿音重啦,或说喉音很明显啦,或说有口水味啦,或说音乐有透明感啦……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描述尽管不能全面,准确地说明整段音乐的音色以至音质,但很形象。直观,也慢慢地成为大众的,甚至专业音响杂志的语言。然而,知其然,更应知其所然。我们知道,听音的准确程度和声音的完美与否,与听音者对声音与音乐的理解能力、耳朵的听力好坏、听音时的心理和心情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如果仅靠经验和阅历的积累来提高听音的水平,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进行摸索,而且总结出来的东西难免有自己的主观成分和偏颇。我认为,要学会全面。准确地判断声音,首先要练就一双符合大众的、比较客观公正的耳朵。像有名的音响调音师一样科学地进行听音训练——练耳,杜绝仅根据感觉。直觉对音质乱下结论的情况,下面介绍如何根据不同频率声音表现的不同音质音色进行听音训练的方法,仅供参考。
. L* p* c; M [. t0 f+ I" P 我们可以将音响中音箱发出的(听到的或感觉到的)声音这些音频的频率从低剥离分成不同的频段,如3段、4段、5段、7段、16段等等。按照最简单的4段分段法我们可以看看不同频段声音的声音特点:+ {+ b m. R, h
低音频段 LF: 20-200Hz/ l/ D7 \( M4 P" i9 s
如果低音频段比较丰满,则音色给人的感觉是浑厚,有空间感。这个频段整个房间包括家具都有共振的频率,因而与房间的大小与家具摆设很有关系。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过多和幅度太大(相比于其他频段),会使人感到声音浑浊不清,因而降低了语言和音乐的清晰度。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缺乏,音色就会显得单薄。苍白。! @8 H- [- Q! |5 m, f. _( Y
中低音频段MID LF:200-600Hz
! I. W; p/ K3 r( N 这个频段是人声和主要乐器的主音区基音的频段。如果这个频段的音色比较丰满则音色显得比较圆润而有力度。因为基音频率丰满了,音乐的表现力度就强,声音就有力。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太多强度太大了,音乐就会显得生硬,不自然。因为基音成分过强,相对泛音成分就变弱了,因而音色就缺乏润滑度。如果这个频段的东西缺乏,音乐就会显得软弱无力空虚,音色发散,高低音不合拢,唱歌的歌声就显得中气不足。$ w8 y, a* [, O
中高音频段MID HF:600Hz-6KHz
6 W. u5 f' I" J9 X4 Z: s1 o 这是一个人耳听觉比较灵敏的频段。因而影响音乐的明亮度、清晰度和透明度。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太多强度太强,音乐就显得尖利,变得呆板;如果这个频段的东西缺 乏,则音乐就显暗淡、朦胧,好像音被蒙上一层薄纱。高音频段HF:6-20KHz
9 s; {/ c3 W# w9 F3 Y' ?2 D 这个频段的声音强度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和细节。如来这个频段的泛音强度适中,音乐的鲜明。相对于前三频段,此频段的电平强度最弱,但对音色的影响却是最大的。比如,祭琴和邓丽君都唱过一音阶的<<绿岛小夜曲>>在同一响度下,能轻易地分辨出谁是蔡琴谁是邓丽君,是因为两人的高频泛音不同。高胡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对高频段音色表现差的音响就无法区分这两者。严重时甚至无法听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区别。可见这个频段的重要。如果这个频段的成分太多和强度太高,声音就尖沙、刺耳、嘶哑;如果这个频段的东西缺乏,音乐就缺乏个性和韵味。上面是将音乐频段全分成四段时分析了频率对音乐和音色的影响。下面再具体看看不同音乐频率细节对音乐音质音色的影响。20-60Hz此频段影响音乐的空间感。因为音乐的基音大多在这个频段上,并且此频段的频率与房间或厅堂的谐振频率重叠。如果此频段表现充足,会使人感到音场广阔,犹如置身于大堂之中的感觉;如果此频段成分过强,会产生嗡嗡的低频共振声,影响语言的清晰度和可懂度;如果此频段缺乏,音色就显得空虚。' S* C" z/ t6 B
60-100 Hz
% U# i% c( V4 p8 C7 P4 ~- w 此频段影响声音的浑厚度,也是低音的基音区。如果此频段频率适中,音色就浑厚感强;如果此频段过强.声色会出现低频共振声或轰鸣声,如果此频段缺乏,音色就显得无力。
7 c0 [/ i2 a" Z" W2 I3 @ O 100-150 Hz频段
- b) w4 i, Y" X8 q' Q 此频段影响音乐的丰满度。如果此频段成分适中,会产生一种房间的空间感和浑厚感;如果此频段过强,音乐会见得浑浊,语言清晰度变差;如果此频段缺乏,音乐就显得单薄、苍白。
5 ~- K [* e6 P 150-300Hz频率( }0 ]/ x( s5 F6 g# B
此频段影响声音的力度,特别是男声声音的力度它是男声声音低音的基频频率,同时也是乐音中和弦的根音频率。如果其成分过强,声音就显得生硬不自然;如果其缺乏,音乐会显得发软、发飘,语言则变得软棉棉。
- I' ? O& ~- y8 c 300-500Hz频率
/ M z t- z* q& s 此频段是语言的主要区的频率。如果此频段的幅度丰满,语言就有力度,如果此频段成分过强,音色就显得单调;如果其缺乏,声音就显得空洞、不坚实。
) {5 k, q, `3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