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曲奖为流行音乐激荡出新方向
8 _' g; [/ q* r# @' Q0 N# \9 T
4 e ^! k8 l' X金曲奖(Golden Melody Awards)是台湾规模较大的音乐奖项,也是华人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奖之一。金曲奖已经不仅仅是一场颁奖典礼,还延伸出"金曲音乐周"和"金曲音乐节",一方面给金曲奖颁奖礼热身,另一方面也是包含演出、展览、座谈等多样形式的衍生活动。
9 Q# D1 Q4 x$ H- L+ n j- u
; [/ X- b6 N8 L7 c: c每年的金曲奖,不但现场热闹,事后也往往余波荡漾,有人惊喜,有人炮轰。今年金曲奖的话题特别多,从上海姑娘李娅莎夺走歌后,到林忆莲被有些人视为"怪歌"的实验性作品《盖亚》拿下多项大奖,乃至于节目主持人陶晶莹在典礼上有感而发。若从今年金曲奖主题"前瞻、开创"来看,这些话题其实都具有指针性意义,希望能为台湾的流行音乐激荡出一个新的方向。
" ]1 @7 Z5 [4 h) E f! h
6 E5 i8 t2 {9 W) x金曲奖为流行音乐激荡出新方向
, d4 X J& R' y! V {8 H& i, v- a/ v# R2 C. p4 ]
台湾的流行音乐,在华人社会有"领头羊"的角色,且比起电影、文学等其他领域,更有穿透性地表现出领头的实力。如早期的邓丽君,风靡大陆;实力派老将如蔡琴、费玉清,至今活跃于大陆市场;甚至于周杰伦、蔡依林、王力宏、张惠妹这一辈,个个都有独领风骚的地位。这使得流行音乐在代表台湾的"文化软实力",或曰文化创意产业当中,具有格外的利基,是我们应当重视珍惜的。1 n# `0 F& Z& `4 m0 b1 a5 `, j( d4 c
+ J% U( [3 }1 l2 ~
, }/ G- K( r; K: v# U, b/ J; H
A/ e- K! G7 t% Q* ~0 f% J流行音乐产值庞大,在一个耀眼的歌手,或一首畅销的歌曲MV背后,要有相当巨大、分工精密、且专业性高的产业环境去支撑。美国政府的经济分析局最近宣布,从今年七月底开始,要将娱乐业、文学、艺术性产业的研发费用,视同以往对计算机软件的投资一般,共同列作"智能财产生产"项目,计入GDP。《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文章对此分析解释:"没错,女神卡卡的歌有功于GDP",重点不只是卡卡的音乐会售票可"增加内需",而是投资于电影和流行歌曲的经费效应,完全可模拟于对开发新药品或智能型手机的投资。这个产业的经济潜力有多大,可见一斑。/ Z6 m. J) X! h& K* y% j8 |9 S+ f
$ E) D$ ?2 G: S/ O. f& p5 G. r9 {8 L我们如果不要小看流行音乐,也就不能小看金曲奖。金曲奖或许不像台湾文艺奖那样地位望重士林,令人仰之弥高;但就像今年评审团总召集人倪重华一再强调的,金曲奖也不是"流行音乐排行榜",完全随着市场口味走。金曲奖如果敢标榜"前瞻、开创",那么评审给奖的那把尺,除了毋庸赘言以专业为准则之外,还要有一点"引领流行音乐方向"的任务感放在心里,而不是媚俗地完全随排行榜沉浮。从这一点而言,金曲奖被专业人士赞美为"长期建立的公信力是无形的价值",值得期待。) [9 O6 d1 h& Z* a, @! H- d
: @! \' z" y% _9 Z8 N也因此,对于今年的金曲奖,其实不必去计较歌迷所惋惜的"周杰伦怎么都没得奖",几个看似意外的话题反而特别有意义。"新歌后"李娅莎,众人瞩目她的上海姑娘身份,或扩大解释成两岸如何如何;其实,"叫政治太沉重",李娅莎就是结结实实地把歌曲这块耕耘好,也指出了只要站稳专业就能"无疆界"拓展市场的可能性。林忆莲与大陆制作人合作的专辑《盖亚》,也是同样道理,除了专业度无可挑剔,被乐评人赞美是"沙场斗智型选手",金曲奖评审愿意鼓励她这种"挑战难度,挑战自己"的尝试,也可激励其他选手,在音乐路上不要只选择容易的方向去走。
2 z/ _% N) j6 |3 g- y. C- ]/ G+ V6 W- ~% m
相较于金曲奖本身的精采和评审公信力,颁奖典礼的节目呈现和现场转播反而显得很弱,每年都被观众痛骂的音效、导播功力等技术层面,没有什么改进,换哪一家电视台来转播都一样。这反映出台湾的电视业者缺乏外来刺激,好像守住特许执照即心满意足,失去了上进的动力。这也不是新鲜问题了,怎么样让台湾的电视界回到专精"专业"的轨道,不是轻松的任务。
7 p4 J8 g' n2 L2 ^' E/ t5 q
/ K4 o+ u' ?6 j. u( r+ k4 j) u台湾的流行音乐不但要继续往前走,而且应该更努力往外闯,希望金曲奖自诩的"前瞻、开创"不是一句空话。
/ N3 R( E. i7 {: 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