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曲奖为流行音乐激荡出新方向 / L1 e3 @' D- V `0 h+ I, f) d) j$ i/ X1 p
金曲奖(Golden Melody Awards)是台湾规模较大的音乐奖项,也是华人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奖之一。金曲奖已经不仅仅是一场颁奖典礼,还延伸出"金曲音乐周"和"金曲音乐节",一方面给金曲奖颁奖礼热身,另一方面也是包含演出、展览、座谈等多样形式的衍生活动。 E M) R: N: l# _6 y! Q0 n' d
# L! p; F4 j/ Z1 f% ?8 G+ E1 j5 v每年的金曲奖,不但现场热闹,事后也往往余波荡漾,有人惊喜,有人炮轰。今年金曲奖的话题特别多,从上海姑娘李娅莎夺走歌后,到林忆莲被有些人视为"怪歌"的实验性作品《盖亚》拿下多项大奖,乃至于节目主持人陶晶莹在典礼上有感而发。若从今年金曲奖主题"前瞻、开创"来看,这些话题其实都具有指针性意义,希望能为台湾的流行音乐激荡出一个新的方向。5 X5 y- F1 O+ f2 p& c m* u! P
$ F% s% E/ o7 G5 b! J: X" b' j金曲奖为流行音乐激荡出新方向 8 C; P1 n) J u4 F: ]7 v9 ^. \; Q. _
台湾的流行音乐,在华人社会有"领头羊"的角色,且比起电影、文学等其他领域,更有穿透性地表现出领头的实力。如早期的邓丽君,风靡大陆;实力派老将如蔡琴、费玉清,至今活跃于大陆市场;甚至于周杰伦、蔡依林、王力宏、张惠妹这一辈,个个都有独领风骚的地位。这使得流行音乐在代表台湾的"文化软实力",或曰文化创意产业当中,具有格外的利基,是我们应当重视珍惜的。 # o: l1 k' s! V1 C% Z G# p/ O( E7 n 8 u$ h( h A3 y# K 0 ?1 d# @- v) J c6 b4 N流行音乐产值庞大,在一个耀眼的歌手,或一首畅销的歌曲MV背后,要有相当巨大、分工精密、且专业性高的产业环境去支撑。美国政府的经济分析局最近宣布,从今年七月底开始,要将娱乐业、文学、艺术性产业的研发费用,视同以往对计算机软件的投资一般,共同列作"智能财产生产"项目,计入GDP。《华尔街日报》有一篇文章对此分析解释:"没错,女神卡卡的歌有功于GDP",重点不只是卡卡的音乐会售票可"增加内需",而是投资于电影和流行歌曲的经费效应,完全可模拟于对开发新药品或智能型手机的投资。这个产业的经济潜力有多大,可见一斑。+ _. o. U9 V)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