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不断涌现的电子音乐节已让广告商关注到其背后巨大的消费力,据业内人士透露,百威啤酒与风暴电子音乐节达成合作,冠名费高达五年2亿元。而据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音节的主要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品牌赞助,大概占到40%-45%,其他则是卡座酒水以及票房收入。消费者林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赞助商与消费者一样,都很注重品牌效应,比如Electric Zoo、Ultra Music Festival等全球知名电子音乐节,在国内举办必然会吸引大批的人流,相较于综合性音乐节,电子音乐节的消费者参与性、目的性更强,对于赞助商来说,所能获得的宣传效应也是加倍的。
在赞助收入之外,电子音乐节惯有的高票价让票房同样成为营收的大头。由摩登天空与核心创艺一起创办的MYTH妙电音节,2016年第一届在上海世博园举办,两天请来了DJ Diplo、Knife Party 、DVBBS等5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DJ,最低票价520元,最高卡座费用为58800元;今年5月2日举办的乐动电音节国内首站佛山站,6个小时的演出票价最低为120元,最高则达到7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