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各种CD唱片的格式1 {; f4 b Z% h" @! ^9 O: U% L
X$ o. f, _4 w# i2 b$ w3 A0 P1.普通CD
9 E5 `, f) s y0 X5 W
1 e% w- t$ ~9 X7 U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为44.1kHz,16比特量化。可以达到20-20kHz的频响和90DB的动态范围以及不低于90DB的信噪比。
7 F3 @* H. _4 r$ r* m8 n" y O9 \' I& f. ~7 \
普通激光唱片的频率响应非常平坦,底噪声很小,动态范围相当大。在模拟录音的时代,动态范围达到80DB已属不易,但数字录音可以轻轻松松地做到90DB。既然普通CD唱片的技术指标不错,为什么后来又推出了很多种格式的CD唱片呢?这主要的因为普通CD唱片的采样频率过低,量化的比特数也不够高。因此在聆听老一代的CD唱片时,总会有声音粗糙,缺少细节的甜美的歌唱性等问题。在重播的音场深度、宽度等方面也比较窄、比较紧,整体的空气感和临场感不太好。1 I9 m+ ], D9 d; u, Q- ^
0 ]& l0 x& e# C t, W% C
A0 p: }+ t% ]0 T; _7 p( \/ Z
3 e9 o: x2 C) S$ q$ ]* B. {
+ l6 d, n9 Q: D+ d' n2.HDCD# v$ i; B6 \* h8 T* e
) X1 L+ B' q9 N; t, ?$ G6 m8 {1992年,在普通CD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HDCD。HDCD的含意为高精度CD唱片。同年,美国RR唱片公司推出了编号为RR-S3CD的HDCD样片。
# Q, c" ?7 k3 {( v( y/ _/ ~' p% q
HDCD的主要技术原理是:采用18比特进行录音。在录制的过程中,16比特为普通全频带数码录音:另外2比特经过高通滤波器等设备专门用于记录包含有大量相位信息的高频与超高频。然后在编辑、制作母盘时,将全频带部分压缩成为14比特,将相位专用的2比特单独记录。然后压制成HDCD唱片。
5 d4 Z) _( a+ t! f5 {6 e4 B# ], Z7 [8 ]6 {2 W5 H
HDCD唱片在普通CD机上重放时,只能读出14比特的全频带音频信号。这时的动态范围仅能达到78DB。在具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机上,可以读出并复合2比特的相位、高频信号,增加了播放时的透明度与细致度,音场的宽度同时也会有所改善。HDCD由于采用比特预留的预加重方式制作,虽然与普通CD机有不错的兼容性,但不论在何种解码的工作方式下,都压缩了动态。对于动态不大的录音来说,清晰度提高了;但对于大动态的录音来说,会有一定的损失。再加上HDCD的播放机是九十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上市的;世界上各主要唱片公司对HDCD的支持态度也不够大,采用HDCD方式的唱片软件不够丰富。HDCD唱片与播放机真正的普及年代是2000年。在此期间已有多种格式的CD唱片问世,还正式推出了SACD和DVD Audio两种格式的CD唱片。因此,HDCD唱片的普及具有一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1 H1 e, h; {+ p5 W- T: Q" ]3 d ~1 Z9 m" u
6 z# g( x$ `9 m% } O1 [* m# F
& F/ y3 E Z9 p
4 q& A0 M: X3 k( Z u3 \3.DDDD- ~) @, w8 k. [8 o7 n
- |, `5 T$ E. I& t) L9 M+ @+ i2 {4 Y1993年,德国DG唱片公司推出了4D录音格式。CD唱片原来最多只具有3个D,这就是数字录音、数码母带和数字压片(DDD)。在这其中还有另外三种方式:这就是模拟录音、模拟母带制作、数码压片的AAD方式;模拟录音、数码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ADD方式和数字录音、模拟编辑制作母带、数字压片的DAD方式。. u# P, q% S& B1 R% @. H
; \' c0 F# A2 L2 z% r! S. Y$ R/ }) ], G
4D录音是在数字录音机的前端,增加了话筒用的模拟、数字转换器和数字调音台。同时采用21比特量化。使原始的动态记录范围达到了118DB。声音的细致、甜美程度有了不小的改善。然后以21比特的方式进行母带编辑制作,最后转换成16比特进行数字压片。4D唱片明显的播放效果,重播的整体音色厚道了,细致度提高了。; _0 @ q1 r5 J9 C( L7 v" p
1 H' H' a2 W) _2 t(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