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曲入门知识问答$ ]8 u2 ~& ]( W$ E7 Z
U; F7 L) O# m3 o) g(1)问:学习作曲应具备哪些素质?
0 ^& `% d! d t2 ^9 M% }1 ^% ^* a5 o% E4 V' K4 F
9 J0 ]- ~8 x" { M
答:基本要求是:音准感、节奏感较好,有一定的音乐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有创作和整理旋律的能力,对乐句的对称性、乐段的完整性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有一定的辨别能力等等。. D9 a6 f* E" I% B# N, I4 g) v6 R
(2)问:学习作曲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 e( y) M0 ~, |% w. I1 ]
) k( I: z- U" s" w. z0 p; u* v5 ^- E+ i
答:首先我认为,创作旋律的感觉是最重要的,如果说哪些基础知识比较关键,我想有以下一些内容:要能较熟练的掌握识谱、记谱,对国内一些地区和民族的音乐风格要有所了解,对于世界上的几种主要音乐风格有所了解,要背下大量的民歌素材,还要背下各国多年积累下来的优秀音乐作品,并经常对这些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对比、学习和研究,以便为自己的创作积累更多的经验,掌握更多的知识,在自己进行创作时,有更多的素材和手段可供参考和借鉴。0 l3 e% o$ R' D" O5 S9 q
8 m; T1 ^! C" n9 M% F: h: f/ ~4 `
$ C( U' k3 ^2 |
(3)问:作曲的基本术语有哪些? 9 X( R! X0 l+ j: t
答:A.上行:旋律向上进行;
7 N5 b5 C% T5 XB.下行:旋律向下进行;' b/ d7 a* ~4 \ @4 n
C.级进:二度上行或下行;! U0 N$ R6 o5 k: j8 E7 g
D.小跳:三度、四度的进行;( y5 b2 i) \7 n! ]2 M" c1 f
E.大跳:五度、六度、七度、八度和八度以上的进行;
' X. l3 r2 R3 U% B& Y. tF.重复:对前面的乐汇或乐句或乐段的再现;% H$ O0 v% h, E! u7 I# o6 q
G.模进:前面的乐汇或乐句或乐段的旋律线不变,只在音区上有所变化的一种重复;
4 A% W+ \2 o: HH.乐素、乐汇、乐句、乐段:相当于文学中的词素、词汇、句子、段落;) {5 {( _8 ~: k/ A: J# Y
I.调式:按一定关系排列起来的一组音(不超过7个),并以其中一个音为主音组成的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叫做调式;
! m5 O9 m \0 G. o* o) gJ.大调式:以“1”为主音的调式;5 d; S& P% A J7 _, Z, l
k.小调式:以“6”为主音的调式;
0 y& u" n9 `5 Bl.五声调式:分别以“1、2、3、5、6”为主音,也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例如以“2”为主音的调式叫“商调”式。
' k4 c# m3 t4 _- }! G) N. c1 K5 K1 ^+ O. ?5 C* M! I
; u, R# T- O8 F j5 |(4)问:对最初的创作练习有哪些要求? ?$ K9 p7 N* d8 U- h
答:A.旋律通顺,易于上口;
- t1 P! |) u' z6 p' wB.旋律生动,易于记忆;
. V& z, E5 r& J( _C.旋律有个性,与任何已有过的作品不雷同(包括自己写过的);
5 i! g& u& |9 Y4 |D.音域不可过宽,一般不超过12度;6 X$ [2 s; t4 C" Z5 K
E.乐句乐段要简洁精炼,在能达到同样效果的情况下要从简不从繁,即“用最简单的手法获得最大的效果”是我们作曲和配器中不变的原则;; T9 q% P( t* U
F.要注重歌唱性,要留有呼吸的气口;) T* e; m0 }6 P) o9 o
G.从最初学习创作开始就要形成符合时代的审美意识,即避免“土味儿”“怯味儿”“老味儿”“糙味儿”代之以“洋、新、俏、倩”的新风格;
! `6 o' w* a0 E; X' o9 W" S" VH.要多学习借鉴欧美音乐。; l( F: q1 r2 ]$ W5 ]" c0 t- h
X7 t7 t! y+ X: ~9 @6 u+ g2 D) R" g8 b6 m2 S X
(5)问:具体创作时,有哪些步骤和经验?
! ?5 O' H' h. P答:大致分为两部分:整体构思和具体操作。
( @5 v! @5 h5 o8 {整体构思有以下几点:
" `; n; z" ]) d! e+ ~" a1 @3 gA.酝酿出一种不同于任何已有作品的有独立性格的曲风;0 |: {7 O5 R+ K$ B/ h
B.大致上设计出在音乐上“起、承、转、合”的全过程;8 {( D0 h7 r4 A
C.设计出“高潮”的营造形式,如:是用高音来推出,还是用歌词中的一句“狠话”来推出,或有其他特殊推出手段。
& `1 }# }$ u& u) Z0 {' L8 Q; I具体操作有以下几点:
$ M2 f. V; y, Q- b. A; d: CA.首先要选择、设计好音乐的节奏和速度;
1 E( v D: `+ \B.把曾经酝酿过的曲风具体落实到一个乐汇或乐句上,称作“动机”。 w+ h# P3 e% C8 K+ K+ |
“动机”要反复挑选设计,最后确定;
; g R- b$ j5 F* i& wC.有了动机,也就有了灵魂,它是一种乐思的集中体现。在动机的基础上,或者说在动机的引导下,再发展前后的乐句、乐段,而后再修改、补充、推敲,最后完成。
$ [8 Y& E/ M4 [, ]9 B, G; R& C Z3 _' |
9 x7 a" G+ Z( B5 G& y& Z
(6)问:写一首好的流行歌需要什么? 8 {& M6 Y* _% b5 r7 d/ x; R
答:主要不是靠高深的乐理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写一首好歌主要靠感觉,感觉有了,成功的可能也就有了。这种感觉往往可以建立在一个“立意”上,而后就容易发展了。这种“立意”往往可以提炼或者浓缩成一句歌词,有了歌词,曲子也就好办了。如“我可以抱你吗”、“让我一次爱个够”、“最近比烦”......都代表着一种“立意”。 o) U( r4 [9 C; G
9 S j A9 G! Q* n6 {4 b6 Z7 o% d) V
- @# P- f4 ~* V: P+ P* f(7)问: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是词重要还是曲重要? 2 E, _" J* g+ Q G) M
答:应该说都很重要。每个人都会这样简单的回答,但是从细小的变化去分析,词曲的地位还是有微小的变化。这一点从流行歌曲在不同时期的流行情况中可以看出来。早期因为曲子好而流行的歌曲为多,如“小城故事”、“阿里山的姑娘”、“万水千山总是情”等,中期则因为词曲都好而流行的比较多,如跟着感觉走”、“外面的世界”等。近期因为词好而流行的比较多,如“心太软”、“都是月亮惹的祸”、“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等。以上举得这么多例子,主要说明一个问题,词的重要性不可小视。随着音乐的发展,旋律好已经成为基本要求,而在歌词上有没有突破将成为成功的主要砝码。' r9 f5 a8 x: T8 h
- `- v) m5 [; e. B6 [& E( Y
& \! E5 |% m9 h6 ]- ^; k' V
(8)问:怎样在歌曲创作中,运用民歌素材? ! q* \2 ]/ V- G* R* t
答: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分几点来说:
" q& q% Y2 h s, c& IA.首先要花时间去了解和掌握各民族、各地区的民歌,并用心去分析和研究它们的特点,以便在创作中准确的应用其风格;
: @6 {' z1 k* g- }/ @' JB.对于流行歌曲的作者来说,在最初创作中,最好先不要借用民歌素材,等具有了一定创作基础后再涉猎民族风格为好。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怕在“先入为主”的规律中一旦养成了善用民歌风的创作习惯,日后就很难改变了。而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中,民族风格的歌曲只占很少一部分,而没有民族风格的流行歌曲是主流;; w2 B# ^3 s2 e; O& r" n; W
C.在具有一定的创作水平后,在运用民歌素材时仍要注意几点:
. z3 n, z) n* d) }' Q$ g1.不要照搬其风格,要提炼其精髓,用现代的节奏和旋律去体现民族特色的神韵;
: Q- g0 V' v# L b x- C- ]0 q2.风格不要混淆,如不要把蒙族风格当藏族风格,即,风格运用要准确;) Q3 u; r; @! e
3.民族风格不要太浓郁,民歌风太足就不叫流行歌曲了,应该叫民歌(世界音乐除外);
) N" [: n( R) M- X" X" P* H4.民族风格要运用得巧妙、恰当。崔建的“一无所有”(陕北风格),童安格的“把根留住”(鲜族风格),张千一的“青藏高原”(藏族风格)都是民族风格运用成功的范例,值得大家学习和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