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8 ]- j J! Z 先看它的主题内容,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的音乐剧,《爱如星火》并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而是通过打造丰满的人物性格和戏剧效果,力求呈现一部真正的好戏,剧中人物鲜活而真实。勇敢坚强的阿西,在面对家乡的苦难和眼看心爱的阿真伤心却无能为力时,也曾彷徨疑惑、犹豫不前;热爱脸面、永不认输的昂宝,即便得不到喜欢的人的欢心,毅然深藏起心中的爱,陪兄弟回门娶亲送上祝福。在战争和革命的宏大背景下,个性鲜明的三个年轻人不得不在家国大爱和儿女私情之间进行抉择。面对阿西的离开,阿真选择了等候。一首《再坠爱河》,带我们感受烽火岁月里真挚又感人的爱情,阿西唱:“你在我的心头,我在你的左右,梦想里的目光,送别我漫长的守候。” 阿真回应唱道:“爱为了你保留,从来没有远走,你转过身的温柔,重逢我无语的泪流。”全剧压轴唱段是《爱如星火》:“我是一颗微弱的火种,一声笑风起云涌,人民解放的呼啸……爱如星火温暖着痛,梦想飞翔在辽阔的天空,爱如星火豪情天纵,巍然看见东方一片红!”歌咏的正是革命英雄的无畏牺牲,最终方换得了革命成功。8 F/ d. z5 h. J/ r6 B9 o
$ G' i0 w; c! a% J 再说该剧的艺术特色,做到了将彝族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巧妙融合。弥勒彝族阿细支系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热情欢快的《阿细跳月》声名远播。作为以民族歌舞为特色的院团,剧团人在挖掘原生态的彝族音乐方面下足了功夫。从《月亮高高挂》里恬静的“哄娃娃调”,到《彝家有好酒》里的彝语酒歌,再到阿细创世史诗《阿细先基》、神秘的彝族祭火仪式,以及音乐配器里采用的过山号、三弦等民族乐器……主创团队在多次深入当地的采风、录音基础上,再通过全新的艺术语言及表现手法,将这些原汁原味的民间曲调和乐器伴奏进行加工提炼,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既古老又时尚,令人耳目一新。戏剧评论家黎继德对此加以肯定:“音乐剧产生于西方,但中国的音乐剧产生自哪里?我个人觉得中国的音乐剧只有从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甚至是戏曲中才能产生,而不是完全照搬西方,走西方的路子。《爱如星火》走对了路子,是充满了文学性、民族性格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精粹的音乐剧。”- M5 r0 A) o4 y
5 q% k% {6 q, {; m( i$ B5 a 音乐剧《爱如星火》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并且通过对民族传统的文化寻根和溯源,寻找彝族阿细人的生存和生活智慧,结合现代表现手法将其呈现,在实现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同时,启迪当下,让不同民族相互交流融合,让不同文化相互滋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