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787|回复: 2

[演唱技巧] 声乐入门唱歌发声的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1935

积分

3

听众

79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935
雷博成 发表于 2018-1-13 09: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唱歌发声是一门学问,要想巩固好基础知识,可以看看下面小编为你写的资料!一起看看吧!% p* Q" e; T4 f0 I

5 h7 \$ l* q4 o声乐入门概论  [1 n. R4 y! {' {/ M7 y
我国目前声乐的形式和发展情况,在86年左右形成了三种唱法:美声、民族、通俗唱法。
) J1 s& \; }. Y4 f. t9 Y" l% E, @5 ?4 Q7 {* _! `
1、 美声唱法:它是国外的声乐艺术,17世纪由意大利歌剧逐渐形成的。它可以在很大的剧场演唱,而且不用电声的麦克,直接穿透乐队来演歌剧。这就要求在唱法上要非常的科学。世界各国都在学美声唱法,而且公认这种唱法非常的科学。三十年代和我国解放后,高等院校的声乐教育主要是美声。(合唱主要运用美声唱法)& Q7 a; x5 _+ f9 `& P1 Z  ^7 X
8 n. B7 s) M5 S! m- |8 V
2、 民族唱法:(一)来源:它是由传统艺术逐渐发展演变过来的。(1)是来源于中国戏曲和曲艺( 戏曲有三四百种,以唱、念、坐、打为特点。曲艺又叫说唱,是以说和唱结合的叙述性的形式和特点。(2)是来源于民歌(它分为山歌、小调、号子。直接来自于民间,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 (二)定义:在继承和吸收传统的戏曲、曲艺、民歌这三种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混声唱法,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声音更圆润、亲切。
5 x/ F. J/ U. H+ a" I
$ W! q& O; _2 P2 |3、 通俗唱法:又叫流行音乐、流行唱法,是指通俗歌曲和流行歌曲所运用的表演手段。演唱是主要使用中、低声区,凭借麦克风演唱。
; }6 u  ?8 e+ @" c% r( Y2 C* g" A$ V/ x& W# G: A* g
发声的基础知识:姿势、面部唱相、放松问题
2 v# l) @) D2 N; r2 s- [(一) 姿势:头正,眼睛平视,面部和颈部肌肉放松,下巴内收。挺胸,略向前倾。两肩、双臂、手自然下垂,放松。肩膀向下、向后展开,这样有利于胸部的扩展。背部的脊椎骨始终要有向上、下两端延伸的感觉,即脊椎要立起来,但注意整个后背不要像铁板一样,那样整个脊椎会僵硬,把用力点放在腰椎上,即把力气用在腰椎上。两脚自然分开,或一前一后站稳,脚底 要有向上充实的感觉。整个人处在即积极又放松的状态。9 |$ f) [# T4 d) {2 ]( h
# O8 o' H5 |9 p! Z" C
(二) 面部唱相:眼睛有神,不要皱眉,脸是打开的,面带微笑,脖子到头顶都是自然兴奋的。双唇自然放松,嘴型是在自己的基础上以自然的微笑状态打开就够了。
" a+ u1 d8 i1 |) s0 U: Z4 B. ^- n( X& `5 s& x
(三) 放松: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就是说在歌唱状态下放松(简单的说,该放松的放松,不该放松的不要放松。) 放松并不等于松懈。(例如:塌胸、驼背、脚站不直等等。)
6 o' w7 Z; H) e8 m! l' ?
9 \- [7 u0 ]2 ]5 s5 H9 F发声的基础知识:歌唱发声的器官
" E9 ?; |  p% Q. I包括呼吸器官(动力)、发声器官(振动体)、共鸣器官(共鸣器)、吐字器官。0 G' K" |$ a- g

. {$ P, [& x0 \8 L3 |( W7 W(一) 呼吸器官:包括口、鼻、咽、喉、支气管、肺、胸腔及隔肌(横膈膜)。% l) w  Q# Z4 J
2 r$ D# {1 q) y# M
呼吸原理:胸腔有左右两个肺(肺本身没有扩张和吸气的能力),胸腔里有十二对肋骨(上小下大)。横膈膜在第五大片。它把胸腔和腹腔隔开。吸气时,空气由口、鼻,经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部。这时,肋骨扩张,横膈膜下降,整个胸腔向下伸展,容器增大。呼气是,肋间肌肉放松,胸廓容积缩小。
) O) `' U1 S4 o0 V3 \7 P7 `6 H
0 [$ ~) X' t/ ?9 j" X& Y) Z(二)发声器官:发声器官由喉头和声带组成。, O5 Z( G; |6 p- z# N4 Z5 K; `. \+ e

4 E9 j- M! q) H& R$ m0 d喉头:位于颈前正中部。上连舌骨,下接气管。* g* B- j( q  j

7 A& `$ b2 `' r$ i1 r声带:喉头中间有两片对称而有弹性的韧带。气息经过气门,击起振动,声带就闭合挡气,发出声音。声带在不发音的状态下是张开的,在发低音时半张,发高音时闭合。
* _7 |# z1 M2 O7 Y
3 A$ o" N, K+ u# w- F(三) 共鸣器官:包括头腔、胸腔、口腔。$ l: u8 h4 m" f, A, Z7 H. q$ `
, M; P. _- z6 I3 d0 e! G
头腔:处于硬鄂以上,包括鼻腔、鼻咽腔、额窦、蝶窦。6 k3 y, L- ^; O5 z7 k4 f

( l! `1 ?3 [2 L8 b胸腔:处于喉头以下,包括气管、胸腔等
# Q4 T2 Q8 P  }6 u  y1 `5 |  x7 `5 z" L
口腔:中间部分,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口腔等" m' w* L/ v: P! i! H8 D9 Y

' D, S) ]* S8 L; p5 X" M% I(四)吐字器官:包括唇、齿、舌、牙、喉、腭(软腭和硬腭)。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35

积分

3

听众

79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935
 楼主| 雷博成 发表于 2018-1-13 09:4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声的基础知识:呼吸% S/ ?' s: e/ S7 D0 {- g
日常生活的呼吸是一种自然生理运动,它是下意识进行的,而歌唱的呼吸则是一种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控制的呼吸运动,是有意识的,这种呼吸运动要靠后天去培养,必须进行专门的训练,其目的是不仅要获得大量吸入空气的能力,而且要以一种有意识的控制力量呼出气体,从而保证声音的圆润流畅和统一纯美。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最终实现歌唱机能调节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正确的歌唱方法一定包含着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发生的动力和基础,没有呼吸的歌唱只会是一纸空谈。但对从来没有进行过声乐训练的教师朋友要掌握正确的歌唱呼气存在着困难。怎样感受歌唱的吸气?怎样的吸气是正确的?: M, A# K9 M& G  i
. h; P, G2 K3 H7 i
胸腹式呼吸:借鉴美声唱法。即横膈膜和肋骨联合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下降,肋骨向周边扩张。气吸入丹田(即肚脐眼下两指)。它合乎生理机能规律,有助于脊椎两柱的扩张,吸气量比较充足,跟歌唱状态能协调一致,得到全身唱的效果。
$ E7 w# x  Q! {7 o0 s1 p8 Z8 N0 `6 T+ N, u; c
要求:吸气动作快,外部动作小,动作平稳而轻巧。注意气不要吸得太深、动作太僵,这样声音容易发沉,发闷。) 体会睡觉时的吸气。用的是胸腹式呼吸,胸式呼吸肯定失眠。
, }" \" D" C9 [, U) ?  K7 \  Z, E- d* I/ y( X+ |/ Y3 r
合唱的呼吸:) J% [2 s# h1 F! D5 H' V

% S. G+ U; p; M' r2 |: w1、整体性的呼吸——即全体合唱队员同时呼、同时吸、同时换气,数十百人都如一人,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 s$ s4 Y8 ~* r( Z: a
; G$ T" K; }+ V  Z
2、声部性的呼吸——即以声部为单位呼、吸、换气,常用在复调作品中。
; |- z" W" d* k2 C
) D/ f3 t; I3 [. `% d+ R3、循环性的呼吸——即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深浅长短作不同时的呼、吸、换气。整体声音延连不断,从而做出各种力度、速度、色彩的技巧变化。
7 X- G1 r. o& q4 x0 c5 C( V( W; h
3 j6 j2 C" P* [五、微笑
2 H4 g9 g0 Z8 d& R, p- [" y: E
" n9 L) K+ T! X( d* T# C* b2 X7 t微笑就是笑肌抬起来歌唱(一抬笑肌后,整个歌唱的通道缩短,整个声音往前走,可以获得声音的明亮流畅,更容易获高位置。)
# {2 O# [2 [1 [6 ]- t/ _6 ]
7 r/ c+ e+ Z4 O# A0 s注意:(嘴放松,不要与呼吸脱节)(唱完歌后,感觉两狭有点酸、累,那就对了。)2 b. O' G0 z3 _  \1 Q5 i

8 K4 v7 Y6 s: w+ h六、喉咙(开 喉 吸 气)
! b; h- n! v( W) _9 O
, `: ]% f2 \. w歌唱发声中,打开喉咙和喉头位置的正确与稳定是极为重要的。2 x4 t' J! C  H3 [) T

  {$ U0 U) s  s* I+ _(一)喉头位置:将喉头放在向下的吸气位置,或深呼吸的位置上。(卡鲁索曾经说过:打开喉咙只需依靠呼吸的一点力度,而不需要使人察觉到张大着嘴。)
# [; K# u8 ?0 p8 i$ C$ [
5 ?4 Q& P6 g! `7 A% t(二)打开喉咙:指口、咽腔的打开。即“半打哈欠”的状态。打哈欠的要领:首先注意鼻、口同时吸气,打开喉咙,气从喉头那下去颌关节向上打开,下颌是松的,挂着的。抬上颌的同时,硬腭和软腭抬起来并保持住。当然,吸气时,鼻腔是打开并保持住的,舌位和嘴唇放松,是积极的从里面带动外面打开。* ~: ]% s0 g) c& [# r; C
7 L3 q6 m! X+ P; G" H' _
越 到 高 音 , 喉 头 更 通 畅。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35

积分

3

听众

794

金贝

中国原创歌词基地初级

积分
1935
 楼主| 雷博成 发表于 2018-1-13 09:43: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通道
* m4 P  A6 @/ e, _! Q' |, Y8 C- p" ]8 o$ F  A
在歌唱训练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是“U”通道。即后通道、全通道(用比喻来讲,就是在耳朵后边,裤线的后边)
, g" V$ y3 ^0 s8 ~+ v. @, h
, R4 N3 @& }- I7 E3 }5 O“U”通道的好处:(1)上下比较通畅。(2)声音容易进入头声。(3)气息跟头声下边容易连成一条线。3 T7 x3 j: N8 b) J
& ^1 A& s+ R4 I3 y3 o
金铁霖教授曾经将歌唱的通道比喻成高速公路。引用他的话说:如果路修不直,修不平。则汽车走不顺走不快。反之路不平,又窄又堵塞,好车也开不快,也很难到达目的地。
' \/ e7 Q3 p0 f9 l; k3 J
/ h, v1 e* y1 Z八、歌唱的共鸣4 n" }6 t3 `# K+ o3 d9 F# h

0 Y/ r; d0 k, H# p% R: F声带振出的声音叫做基音。基音在共鸣腔内产生的共振作用,称为共鸣。歌唱时的共鸣有以下几种:2 p& H1 d6 A' q5 ?

. D4 ~) c, G% t8 \7 @(一)口腔共鸣:口腔自然地打开,面带微笑,下额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易于和头腔取得联系,并可减少喉咽部的负担,进而起到保护声带的作用。(点在硬腭前部)
6 e, O9 m3 Y( l  `$ T
& Q. O- _! r: y: K% D7 _(二)头腔共鸣: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动一些,软腭也随之上抬,让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些,犹如打哈欠或打喷嚏的准备动作,使声波能沿着上腭骨传送到鼻咽腔、鼻腔和头腔各窦处。这种共鸣效果清脆、丰满。但要注意防止气息直接从鼻腔里送出,造成鼻音。(点在硬腭后部,即软腭小舌头上)
1 ~  M7 O2 a7 D
7 a4 t& j( z) O- A(三)胸腔共鸣:咽喉作半打哈欠状态,上胸稍有下榻的感觉,把声波在硬腭上的反射点移动到下牙背上,犹如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这种共鸣效果宽厚、结实。要注意防止声音故意下压,咽喉肌肉紧张,造成喉音。(点在下牙背上)5 o" N" Q% C1 d& U( [" B  I% Z
% P: D; g; L3 F# C$ f
九、气息和位置的问题: d% i0 q; P* n' }

2 c; W! ?* E* F+ _' O(一)声音与气息支点分开,成反向走法。既位置越高,气息越深(点越下)。) @- E7 m  ]2 Q- j' H5 [7 M
& u4 V1 s9 H: u0 Y
(二)声音在前,人在后(人重心在后,腰椎有力,后背不能发僵,肩膀向下向后,利于胸腔打开和人的扩展。)
7 G5 a! ^" L. g5 v" S/ L. L9 \: y, p) C! _8 @4 d
十、起音和音域
* @7 d7 w0 X. r+ U
5 z) u) k; b* ^4 f  q(一)起音的要求:打开喉咙形成的“音管”至起音的动作必须是平滑的进行的+ J' k8 |5 F  e2 ^) @  M$ X

9 O, i: x3 {- @! g. s# n注意:以开喉吸气为前提,嘴唇放松,以点带面(哼鸣的高位置),一发音就往里吸。
8 Z& E# i( l$ W+ N* G
1 D5 j- v" K$ p# q1 H! j; |(二)音域:为使三个声区都具有头生色彩,以均匀而统一的音域为歌唱的主线,用掩盖、变圆的声音是获得高位置声音所必不可少的主要条件。(在练习中,先用假声来体会高位置即哼鸣的感觉,然后在同一位置上加入真声的混合唱,或用单叫法练习体会。)( P0 Z. i' D9 U% u; o" R, N

/ D2 J6 t9 }' P总之,合唱发声训练最基本的要求:齐、准、合。
音频应用店铺 音乐发布 中国原创歌词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音频应用|歌词网|投稿|中国原创歌词基地 ( 鄂ICP备13005321号-1 )

GMT+8, 2025-8-26 06:17 , Processed in 0.32855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Audio app

中国原创歌词网微信: 924177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